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40.94KB ,
资源ID:183748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374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乾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乾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Word格式.docx

1、规划是在全面、系统收集乾县经济、社会发展资料及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与陕西省“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咸阳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乾县移民搬迁规划、乾县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综合分析编制完成的。规划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和防治工作经验,重点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避灾搬迁、工程治理、能力建设等六方面进行规划,初步估算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并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全县范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20年。规划适用范围

2、为乾县下辖的15镇、1街道办事处,173个行政村,4个三农服务中心。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乾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东临礼泉县、西接扶风、麟游县,南连兴平、武功县,北临永寿县。总面积1002.71km2,总人口53.89万。地理坐标:东经1080013-1082418;北纬341936-344505。县境内交通方便,东距省会西安60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5公里,南距陇海线30公里,312国道、福银高速和西平铁路穿境而过,107省道及周边县市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为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苹果、梨、柿子为主,种植面积较大,经济效益好,是乾

3、县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畜牧业以养奶牛为主,为乾县的另一个经济增长点;工、企业以小型的纺织厂、砖厂、橡塑化、食品加工业、水泥厂为主;矿产开采以石灰岩为主;县域内著名景点乾陵带动了旅游业和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二)地质环境基本特点1、气象乾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7,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17.4,无霜期22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9mm,县境南北降水量有差距,北部最多,其次是南部,中部最少,西部又略多于东部。2、水文乾县境内主要有漆水河、漠谷河、泔河等三条河流,属黄河水系渭河流域支流。漆水河:发源于麟游县,流经本县关头三农服务中心西南边

4、境杨西河坡,南趋永寿县好畤河后转向南流,由米家河再入乾县境,经羊毛湾、龙岩寺,于龙塘口出峪。至临平镇王家庄出境南流入武功县汇入渭河。漠谷河:发源于永寿县,从本县梁山镇与关头三农服务中心的交界处嘴头入境,至王村镇牛池沟村出境入武功界,南流经武功县汇入渭河。泔河:发源于永寿县,由峰阳镇西胡村入境,在阳峪镇南北村汇合了注泔沟,至阳洪镇杨庄村东沿灵源镇与礼泉县的边境流过一段后东流入礼泉县,汇入泾河。3、地貌乾县地处关中盆地中段,属渭北黄土台塬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按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黄土梁塬沟壑区,二级黄土台塬区,一级黄土台塬区。境内最高点为东北角上的五峰山主峰,海拔1474.7m,全县最低点为周城镇

5、窦村漠谷河谷底,海拔476m。4、地层岩性乾县地层属于华北地台区、陕甘宁盆缘分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O)、二叠系(P)、第四系(Q)等。县境内绝大部分面积被黄土覆盖,黄土结构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容易软化,抗剪抗压强度减弱,加之黄土斜坡沟壑发育,易形成临空面,诱发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5、地质构造乾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准地台南部。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多表现为隐伏断裂)为主。断裂:区内断裂可分为三组,一组为NE向断裂:包括F1乾陵断裂、F2乾县合阳断裂、F3姜村礼泉断裂;一组为NW向断裂:县境内有一条,F4周城姜村断裂;第三组为NNE向断裂,F5淡村佛头断裂。6、地震调查区

6、属于华北地震区汾渭强地震带南端的渭河地震区,为陕西省地震活动较强烈的地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峰值加速度0.15g,抗震设防烈度为度,特征周期0.45s。(三)地质灾害现状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有地质灾害点23处。其中,滑坡3处,崩塌 20处,分别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13.04%、86.96%(见附表1)。1、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1)滑坡县内滑坡均为黄土滑坡,分布于漠谷河、泔河及其支沟岸边,共有3处(1处中型,2处小型)。其中关头街道桥北桥南村滑坡危险性大,共威胁6户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20间房;其它2处(周城镇慈母村,阳洪镇中陆陌村)滑坡危险

7、性中等,主要影响耕地10亩。(2)崩塌崩塌主要分为黄土崩塌和岩质崩塌。崩塌地质灾害点共20处(其中黄土崩塌17处,岩质崩塌3处),中型2处,小型18处,威胁21户114人,43孔窑洞,17亩耕地、500m泔惠渠和沟底道路行人、福银高速服务区,一座抽水站等。2、地质灾害分布规律(1)地域分布乾县地貌类型属渭北黄土台塬区,黄土地层分布广泛,断裂构造较为复杂,降雨强度集中,境内沟谷水系较发育,因此地质灾害的分布呈现出山区、河流沟谷沿线灾点相对分布密度大。(2)镇(办)分布县城、集镇等地人口相对集中,人口密度大,人类工程活动相对强烈,地质灾害相对发育,往往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因各镇(办)所处的地质环境条

8、件、人口密度、地理位置、植被发育、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等不同,在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分布亦呈现较大差异(见表1-1)。表1-1 乾县各镇(办)地质灾害点统计表序号镇(办)灾点数(处)地质灾害点数(处)备注滑坡崩塌1漠西三农服务中心2阳峪镇73关头三农服务中心4城关街道办5峰阳镇6新阳镇临平镇8周城镇9阳洪镇10注泔镇合计23203、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乾县地质灾害的发育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时间分布与降雨基本同步,而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则受制于岩土体结构及特征,因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具有区域性、群发性、周期性、突发性、链生性等特点。4、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岩土体类型、地形坡度是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

9、因素,降雨量及人类活动则为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四)“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公共体系的重要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从原来粗放型管理步入到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轨道。主要工作成效: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2004年国务院394号令公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县委、县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利时机,颁布实施了乾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为县政府及各

10、职能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文件和科学依据;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并延伸到了各镇国土所,落实了各职能部门的防治职责,修订完善了乾县处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贯彻执行汛期检查,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制度,建立了突发性地质灾害救灾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监管工作,尽量从源头上遏制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2、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深入进行乾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的编制,对全县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点进行了详细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监测等防治措施。2008年5.12汶川大

11、地震后由专业队伍开展了全县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进一步查清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完善更新了县区地质灾害现状资料,建立了数据库。通过历次的地质灾害排查,进一步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的类型、数量、规模与分布规律;基本掌握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评价了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与危害性,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初步建立起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县政府科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城乡建设、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等提供了依据。3、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在“十二五”期间,乾县国土资源局建立地质灾害点群测群防体系,以单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监测预警基本单元,建立了县、镇、村、三级防治责任体系

12、,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防灾工作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汛前排查、汛期检查、汛后核查,及时将新增的地质灾害点纳入防控体系。严格执行“一预案两卡”制度。对威胁人口的隐患点,各相关镇(街道办)年年发放“两卡”、设立警示牌、指定责任人、制定撤离路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县境内的地质灾害点实行“一点一案”制,针对其特点,提出搬迁避让或者工程治理等针对性措施;对威胁道路、耕地、机井的隐患点,设立警示牌,提醒行人注意。 十二五期间,认真贯彻上级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群策群防体系,积极做好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置工作,汛期能根据县政府制定的地质

13、灾害防治方案和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点“防抢撤”实施方案积极协助相关各村镇、做好地质灾害点人员的撤离工作,并采取各项切实有效措施,协助各镇加大搬迁和治理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地质灾害管理工作任务。4、开展了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工作乾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的资金,通过勘查、设计、施工等程序,已经完成了乾县北斗村三巷黄土崩塌应急治理工程1个灾害点;通过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搬迁避让等措施,已经消除了一批威胁城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乾县地形多为平坦或较平坦的塬面,以前许多村庄选择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塬边、沟边或者陡坎下。切坎挖窑建房,极易诱发黄土崩塌地质灾害。据调查,

14、许多窑洞在暴雨期间或者连阴雨的情况下,常常发生窑顶上部坍塌、裂缝、渗水等,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县政府组织,财政、国土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配合,共有26户居民已经搬出了窑洞重新建造新房居住,远离地质灾害威胁。6、气象预报预警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县国土局与县气象部门 ,在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实现了定量分等级预报,预报水平逐步提升,快速有效地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准确的气象信息,有效的控制灾情的发展。7、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得到加强我县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十二五”期间,共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35000余份,宣传画报300

15、0 余份,使更多群众了解到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大大提高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为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县针对基层镇国土所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了解到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以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尚不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网络体系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监测技术人员和专业监测设备,监测手段落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尚未

16、健全,气象预警预报体系未全面开展,没有建立起有组织的、专门的、有预见性的资料信息提供和快速反应协调系统,难以实现地质灾害快速发布和为政府提供快速决策的功效。2、技术力量不足,装备落后县、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不足,使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网络系统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地质灾害防治必需的设备未能配备或配齐,总体上技术装备落后,不能满足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及监测预警工作的需要。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县、镇财力有限,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严重不足,部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未能搬迁避让,重大灾害点不能及时勘查治理。兼职监测人员的补贴偏低,必须的仪器设备未能配齐。经费不足制约了地质灾

17、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4、应急反应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虽然已经形成,但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安排不同级别的应急演练,以锻炼队伍,提高应急指挥水平,增强实战能力。5、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条件较差国土资源部门缺乏基本的交通、监测、应急调查及工作设备,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受到制约,从而导致地质灾害在预防、应急、抢险等环节上出现“防灾无力、救灾不力”的被动局面。虽然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机构和人员编制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受编制和财力的限制,县国土资源局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

18、行。(六)防治工作面临形势乾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在新建道路和已建道路的拓宽,取直过程中,削坡填方、开山炸石形成的不稳定斜坡已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已建好的公路也因切坡较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2)乾县北部地质构造复杂,泔河、漠西河两岸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具有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物质条件。据气象、地震部门预测,本世纪前期,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强降雨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将可能加剧。(3)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区内黄土残塬地质环境脆弱,“十三五”期间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仍然

19、较强,劈山修路、切坡建房等人为引发的滑坡、崩塌灾害仍将保持增长趋势。(4)区内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需要搬迁治理。(5)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流域河谷两岸原有滑坡、崩塌灾害稳定性产生影响,增加了地质灾害的数量。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围绕“保底线、减存量、控增量、提能力”的总要求,以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应急体系为核心,尊重自然规律,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搬迁避让

20、与治理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依法防灾减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和实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二)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协调统一,通过减少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来保护和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以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预报预警为基础,排查、巡查、核查为一体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防范能力,加快推进以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消除机制。3、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综合考虑全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全面规划,统筹兼

21、顾,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其它各类工作密切结合,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参与防治的积极性,帮助群众脱险、脱贫,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出发,根据灾害点具体情况实施地质灾害点分级管理,按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稳定性分步实施防治任务。4、统一管理,各负其责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各相关部门、镇、街道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县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交通、住建、水利、安监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实行防治工作的分级管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根

22、据灾害点的规模及危害程度,分别由县及各镇、街道政府负责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坚持“谁引发、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5、完善制度,依靠科技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一批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办法、规定。同时,依靠科技深化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力求应用新理论、新思路总结研究本县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成因机制,用新技术、新方法治理地质灾害,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水平、实效。(三)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20162020年),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地质环境保护力度,有效遏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势头,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预警预

23、报体系,结合各方面的能力和力量,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工作,加强农村植树种草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十三五”期间建立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加强“十有县”建设,具体目标为:1、加强基础调查工作,进一步掌握全县境内地质灾害分布状况及危害程度;2、加强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并加强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培训出一批有能力、有责任的基层地质灾害监测人员;3、适时修订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其操作手册,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显著提高,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率和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4、基本完成对全

24、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综合防治,按规划对隐患点进行防治、宜搬迁的进行搬迁避让等;5、通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治理,到本规划期末使已查明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基本脱险,新发生地质灾害点及时得到预防和治理。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重点防治区(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是相对,而又随时间变换的概念。考虑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因素,综合运用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以及本次灾害点核查等成果,将全县划分为高易发区(A),中易发区(B),低易发区

25、(C)(见表3-1及附图1)1、地质灾害髙易发区(A)该区主要包括泔河-注泔沟两岸沟壑区(A1)和漠谷河两岸沟壑区(A2);总面积283.6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30%。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隐患点呈带状分布。发育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和滑坡。(1)泔河-注泔沟两岸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该区主要包括泔河沟道、注泔沟两岸斜坡和岸边沟壑影响区。行政区划由北向南分属峰阳镇、阳峪镇和阳洪镇管辖。面积146.0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57%。发育地质灾害点14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096处/km2。(2)漠谷河两岸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2)该区主要包括漠谷河及其支沟两

26、岸。行政区划分属关头三农服务中心、梁山镇、漠西三农服务中心、新阳镇、周城镇管辖。面积137.63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3.73%。发育地质灾害点8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058处/km2。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该区主要分布在有起伏的黄土台塬塬面上,面积401.68km2,占全县面积的40.06%,共分为3个小区。(1)注泔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1)该区分布在县域东北部,属注泔镇管辖。面积33.3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33%。该区地形为较平坦的塬面,其间夹有沟谷。居民多居住在塬面上,雨季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主要危害耕地。(2)梁山镇城关街道办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

27、该区分布在县域北部,行政区划属梁山镇、城关街道办、阳洪镇、灵源镇管辖。面积184.3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8.38%。该区地形起伏较大,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3)石牛三农服务中心临平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3)该区分布在县域西部,行政区划分属石牛三农服务中心、新阳镇、临平镇、周城镇等管辖。面积183.9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8.35%。发育1处崩塌地质灾害点,地质灾害点密度0.005处/km2。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该区分布在县域南部,属姜村镇、薛录镇、梁村镇、王村镇、大杨镇、大墙三农服务中心、马连镇管辖。面积317.3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1.64%。该区地

28、形平缓,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低。表3-1 乾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说明表区名(区号)区面积(km2)亚区名(亚区号)亚区面积(km2)分布密度(处/km2)占全区面积的比例(%)威胁对象及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高易发区(A)283.68泔河-注泔沟两岸沟壑区(A1)146.05140.09614.57威胁11户,41人,23孔窑洞; 500m泔惠渠;耕地20亩;500m公路,沟底道路行人,一座抽水站。现有地质灾害14处,包括滑坡1处,崩塌13处,地质灾害密度0.096处/km2。漠谷河两岸沟壑区(A2)137.630.05813.73威胁14户,96人,16孔窑洞;20间房;纺织厂宿舍楼1栋,混

29、泥土搅拌站料厂及水库边活动人员,果园2亩及沟底莲菜地。现有地质灾害8处,包括滑坡2处,崩塌6处,地质灾害密度0.058处/km2。中易发区(B)401.68注泔镇(B1)33.39/3.33现有1处崩塌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密度处0.005/km2。梁山镇城关街道办(B2)184.5318.38石牛三农服务中心临平镇(B3)183.990.00518.35威胁2户,7人,4孔窑洞。低易发区(C)317.35县城南部(C)31.64/地形平缓,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综合考虑乾县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及重要建设布局、旅游开发、人类工程活动等,全县共划分出3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3个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1个一般防治区(),见表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