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史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诸侯国吴、齐、燕、陈、晋、楚的情况,揭示了这些诸侯的出身及受封的原因以及与周王的关系。为研究西周的分封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史料应用1.材料中西周的封侯有几类?答案 周王的亲族和同姓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2.西周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以藩屏周”拱卫王室。3.在西周分封的上述诸侯中,以先代贵族的后裔身份受封的是 ( )A.吴、晋 B.陈、楚 C.燕、齐 D.吴、燕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
2、人口和铁犁答案 C 大题预测阅读下列材料:下图是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示意图,分封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根据相关知识回答。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示意图请回答:(1)分封制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注意两个时期的影响不同)(2)分封制的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提示:不要答成分封制形成和崩溃的原因)?(3)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如何对待分封制的?从商鞅和韩非子的主张中去思考)答案 (1)西周时期,分封制巩固周朝统治,扩大周朝疆域,奴隶社会走向强盛。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各诸侯国相互间争夺和混战,大国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争霸。(2)影响不同的原因:西周初期,分封制刚刚
3、实施,周王有较大权威,各地诸侯多数与周王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故分封制能够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西周末年,周王室势力下降,各地诸侯则势力增强,诸侯与周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周王失去对诸侯的约束作用,故分封制直接导致了诸侯争霸割据的混乱局面。(3)法家人物的态度:商鞅变法时,明确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韩非子设想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由国王任用官吏统治地方。一、选择题1.(2008北京文综,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答案 D2.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
4、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3.据史书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是指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4.我们了解和研究夏朝的社会状况,不能借助于 ( )A.司马迁撰著的史记 B.夏朝古遗址和墓碑的考古发掘C.夏朝当时的文字材料 D.当时的青铜兵器、玉器等器物5.(2007广东)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5、 )6.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被古人称之为“汤武革命”。对此“革命”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奴隶推翻奴隶主的斗争 B.推翻残暴统治的正义斗争C.奴隶主政权之间的斗争 D.奴隶主改变社会形态的斗争7.(2008徐州质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这一进谏主要是针对 ( )A.周厉王的残暴统治 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C.唐玄宗宠幸杨贵妃 D.康熙帝大兴文字狱答案 A8.(2008西城模拟)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期,下列文物图片中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文明成就的是( )9.下列哪些内容符合西周的井田制 ( )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 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
6、不得转让和买卖,还要交纳贡赋 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A. B. C. D.10.(2008潍坊模拟)“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政治制度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1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利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12.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
7、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
8、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材料五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1)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这些诸侯与周天子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封功臣谋士”时为什么将尚父列为“首封”?(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3)材料五中“周室衰微政由方伯”说明了什么?答案 (1)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隶属关系。因为姜尚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使其发展为强国,也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2)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派兵随
9、同周王作战。(3)周王室已经衰微,天子对诸侯国的支配权已经转移到“方伯”手中。14.认真阅读西周王朝和周边民族形势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答案 (1)西周的统治中心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2)受封的诸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有分布。(3)西周的统治区域北达北京,西至渭河流域,西南至四川盆地,东南到江浙一带,疆域空前辽阔。(4)周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西部的犬戎、羌,东部的夷,东北的肃慎等。(5)黄河当时叫河水,说明黄河中上游的生态还未遭到严重的破坏。(6)当时黄河入海口较多,说明黄河经常改道,黄河下游的水患严重。(7)我国东部的许多沿海地区当时还未形成陆地。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迁
10、移1】 巍峨的太行山脉见证了无数的历史风云。据此回答(1)(2)题。(1)春秋五霸中有一位霸主崛起于以太行山地区为主要统治区域的诸侯国。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2)战国兼并战争中,发生于太行山脉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城濮之战【迁移2】 (2007郑州模拟)战国后期,大商人吕不韦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嬴政之父异人争得王位,后来吕不韦做了秦国的相国。其实质是 ( )A.吕不韦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B.战国时期的商业非常发达C.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渗透到政治领域 D.官商勾结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出现【迁移3】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
11、变法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各国改革就整体而言主要是针对上层建筑方面的B.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C.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D.战国变法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更加彻底史料一春秋时期的铁锸和穿有鼻环的牛尊史料二战国时期的铁口犁(1)本史料为文物图片材料,图片中的实物为文物,是第一手研究资料,具有重要价值。(2)本史料直接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的水平和样式;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手工业中的冶铁水平和铸造技术。(3)“穿有鼻环的牛尊”是我国春秋时期用牛耕田的有力物证。(4)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比春秋时
12、期的农具在制作上明显精巧了许多,反映了冶铸技术的进步。1.史料一说明我国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和 ,它们的使用有什么意义?答案 铁农具 牛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利于土地开垦和水利的兴修,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牛耕的使用,也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2.史料二中的生产工具与材料一相比又有了哪些进步?答案 春秋时期的铁锸笨重、粗糙,战国时期的铁口犁比较光滑、锋利。3.“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恩格斯语)。对古代中国来讲,以下哪一历史时期最能反
13、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 ( )A.奴隶制王朝推行分封制从而确立奴隶主贵族内部尊卑秩序时期B.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C.中国第一次完成大统一的时代D.中国奴隶制度发展与强盛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碓(地名),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
14、。于是关中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河渠书材料二图一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材料三图二 旅游景观都江堰图三 大运河扬州段今貌(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战国时期兴修水利工程的概况、特点。注意战国时期,注意概况和特点两个方面。)(2)结合图一、图二说明都江堰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应答出历史与现实两方面,意义要注意实际作用和文化价值。(3)观察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朝大运河是何年谁在位时开通的?简述其概况及意义。回顾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答案 (1)概况:各国都非常重视兴修水利,设有专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官职。特点:当时的水利工程以灌溉、航运两用的水渠为多。(2)历史意义:使成都平原
15、成为“天府之国”,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现实意义: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同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旅游景观,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3)是隋炀帝于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开通的。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一、 选择题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下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吴越争霸 D.葵丘会盟2.古代军事谋略“三十六计”如今广泛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其中“围魏救赵”一计源于 (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
16、马陵之战3.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 D.上述四国是战国时期黑恶势力策源地4.据统计分析,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多达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解决黄河泛滥的根本之道在于 ( )A.减少战争,各国集中力量治理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理黄河C.实现统一,中央集中力量治理黄河 D.各国各自为政,各自治理黄河5.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
17、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D.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7.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开征农业税。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当今取消农业税是“政在得民”的措施 B.春秋时期开征农业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两者都促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D.两者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东北育才模拟)下列事
18、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封建剥削方式产生 鲁国开始按亩收税 私田开垦增多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A. B. C. D.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社会根源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大力推动 B.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C.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10.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按功受爵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D.建立县制11.形成“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历史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商鞅变法 ( )A.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
19、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12.我们从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中,可吸取的历史经验是 (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重农抑商 C.奖励耕织 D.废分封,行县制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堪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东周)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秦国)大商人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材料二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
20、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贱买、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以上材料均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答案 (1)现象: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
21、,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原因:当时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劳动者的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当时商业发展,工商业利润较为丰厚,影响了资金的流向。(2)特点:以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生产方式(封建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奴隶式)并存。特征:反映了当时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3)影响: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向,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对当时 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甚至国家政治产生了影响。14.阅读下列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 春秋列国形势图图二 战国兼并形势图(1)两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历史时期图一:;图二: 。(2)图二反映了当时的民族关系和经济
22、有哪些变化发展。(3)该时期社会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是什么?(4)结合上图和相关知识概括该时期有哪些因素为结束分裂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答案 (1)春秋 战国(2)民族关系变化,北方出现了长城。反映出少数民族开始强大,南下骚扰中原,导致民族关系渐趋紧张。经济关系变化,各国出现了不少新兴城市。说明当时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封建经济发展起来。(3)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制度逐步建立。(4)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的趋势。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各国的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促进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变法中秦国势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了条件。
23、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战国时期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第3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迁移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 )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A. B. C. D.【迁移2】 孔子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
24、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下列主张中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最有借鉴作用的是 ( )A.“仁者,爱人” B.维护周礼 C.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下列关于“仁”的解释符合孔子思想的是 (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贵贱有“序”曰仁 仁有“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A. B. C. D.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25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逐渐积淀下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25、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材料二 2007年9月28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 2008年1月11日,齐鲁晚报报道,经69位院士联合倡议、百位专家七年
26、论证,中华文化标志城最终选址在山东济宁九龙山九龙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和邹城市之间,两城相距仅20公里。它的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出生地,是感召和凝聚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从每句话中进行提炼、概括)(2)在材料二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看哪句话与现实倡导的理念不符)(3)据材料三概括济宁九龙山被选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依据是什么?从孔孟之乡的地理位置上思考)(4)在某次儒学研讨会上,有关学者对儒家思想提出了如下三种不同的看法:甲主张,“儒学要重回国家文化权力中心”“以儒学文明回应西方文明,才能完成中国文化全面的复兴。乙认为,儒家思想的一统天下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性压抑沉重不堪,造成了思想文化的萎缩和创造力的衰减。丙提出,儒家思想有其合理的成分或糟粕的东西,要给予区别对待。请结合你所了解的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学生可以就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提示:应注意史论结合)。答案 (1)爱国;自强;诚信;爱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