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89.77KB ,
资源ID:183399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3399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立企业年金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立企业年金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在当代企业大量采用高科技生产技术的条件下,企业的职工必须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此,雇主必须为职工的培训进行大量的投资。对于这些经过培训从而掌握了一定的生产和工作技能的职工,雇主一般不希望他们过早离开本企业。另外,现代化的生产也需要一定的团队精神和团队配合,在本企业工作时间较长的职工相互之间比较了解,配合得也比较默契,这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有利的。而如果职工流动过于频繁,职工队伍中新人缺乏团队配合,企业劳动生产率也会下降。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日本及欧美大的企业一般都不愿意辞退职工。除了在经济严重衰退从而使企业不得不减产、裁员的情况下,大公司一般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职工队伍。然而,在

2、激烈的企业竞争面前,每个企业都求贤若渴,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挖人”、“跳槽”等现象就变得屡见不鲜。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想办法稳住自己的职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由于雇主与职工签订终生就业合同一般是不合法的,所以企业要想留住人才,最佳的办法是基于自愿的原则采取经济手段。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发现,用建立企业年金的方式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为职工的企业年金账户缴费实际上仍出自职工的工资。对职工来说,企业年金等于一笔延迟的工资支付,职工用较低的工资换取了一种未来退休后取得养老金的权利。职工要想退休后取得领取企业年金的权利,就必须在举办该企业年金的企业工作一

3、定的时期,如果一个职工很早地离开了这个企业,那么该人企业年金账户中由企业缴纳的那一部分就会被剥夺,或者大打折扣。因此,职工为了能在退休后得到全额的企业年金收入,必须在这个企业工作一段时间。这样,企业年金实际上就成了一种隐蔽的“契约性合同”,它要求职工长期地为一家企业工作,否则就不可能得到全额的企业年金。当然,这种“契约性合同”也要求雇主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否则不能取消其举办的企业年金计划。“契约性合同”的观点表明,企业年金计划不仅可以将职工的收入从工作期转到退休期,而且还具有抑制职工“跳槽”的经济功能。另外,各国课征的个人所得税一般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员工在工作期间一般收入较高,这样他们就可能

4、适用较高的边际税率,其税收负担就会加重。而如果企业举办企业年金计划,企业和职工缴纳的一部分缴费不纳税。当职工退休后领取企业年金时,尽管这笔企业年金也要申报纳税,但由于退休后收入大幅度下降,企业年金收入所使用的边际税率也会下降。(二)建立企业年金,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年金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原因在于,它能进一步实现职工参与企业效益分配和管理,从而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更紧密的结合起来。企业年金的分配方案可以是多样的、有差别的;与效率工资制度结合使用,是企业鼓励竞争、奖励忠诚和贡献的手段。企业年金的建立不仅要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并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5、,增加职工的年金待遇。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企业人力资本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企业年金制度根据企业经营理念和自身实力的不同实行个性化的设计,将企业利益同职工个人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职工实际利益和预期利益相统一,已成为企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和挽留高素质人才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既可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又可以增强职工归属感、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虽然建立企业年金在开始阶段有可能增加雇佣成本,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提供企业年金可以树立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形象,从而使企业能够吸引优秀雇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通常雇员获得企

6、业年金权益有合格期的限制(尤其是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也包括一些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因此建立企业年金会使雇员的跳槽频率相对降低:根据某些协议,对于中途离开者,雇主有可能在个人账户转移种不完全支付雇主缴费部分(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后者指在该雇员退休后支付其待遇,而这期间不予指数化(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从而减少雇主遭受的经济损失。(三)企业年金与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外资和外企的大量进入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许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也将“走出去”,中国企业将面对的是更加残酷的国际化竞争和来自国际规则、国际惯例等更苛刻的“游戏规则”的严峻挑

7、战,而企业年金这样一种国际通行制度的建立,无疑将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把员工人利益和对企业的贡献及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以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显得更为必要与迫切。我国企业改革发展要在遵照自身发展规律、量力而行的同时,大量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包括企业年金制度的成功经验,发挥这一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及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二、改善职工退休生活在我国,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由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闲置的资本金,用于支付职工老年退休后的生活

8、费用。企业年金对确保老年经济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国外企业年金养老金替代率分析研究养老金替代率,就可估算养老保险需求。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养老金收入占退休前收入的百分比。一般定义为个人进入退休期所领取的养老金与进入退休期上一年度工资的比率或是进入退休期社会平均养老金与进入退休期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个人福利损失程度或者表示个人受保障程度的指标。养老金替代率越高,个人福利损失越少。受保障程度也越高。在市场经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高低不一,但一般不会太高。美国大概为40%左右,德国大概为60%左右,欧美发达国家的养老金收入主要依靠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保险。表114 部分国

9、家第二支柱养老金占平均养老保障收入的比例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克罗地亚丹麦萨尔瓦多匈牙利墨西哥荷兰秘鲁波瑞士典英乌拉圭比例(%)49607910033504029472339资料来源:Sarash Brooks and Estelle Jamw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ension Reform”, World Bank Research Conference, September, 1999.1: 14-15.在我国,基本养老金对工资的替代率因职工退休前工资水平、缴费工资基数的高低而有较大的差距,但就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替

10、代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高的。(二)建立企业年金,提高职工退休收入警示:2005年公告全国企业职工退休工资平均每人每月705元。亲爱的读者,请想象一下,如果您现在退休,月收入705元!您会是什么生活状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统计,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494元、544元、540元,分别占当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1%、69.6%、59.7%。不过这些只是名义替代率,即仅按职工得到的工资来衡量,我国职工的实际情况是除了工资收入外,还有工资性补贴、岗位津贴、加班费、月度奖金、年终奖金等其他隐性收入,而且这些收入与工资收入相差无几甚至超

11、出,从我国劳动报酬收入仅占GDP的12.5%,远远低于其他国家50%的水平可以看出,隐性收入所占职工实际收入的大部分。所以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那么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将远远低于60%的水平。由于职工退休后,基本养老保险金比在职时的工资收入明显减少,因此,如果职工想保持退休之前的生活水平仅仅依靠基本养老保险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效益好、职工平均工资大大高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企业来说,由于基本养老保险是采用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的,与高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差距大,造成退休前收入越高的人群,退休后其实际替代率越低,如果不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则会造成退休职工收入的大幅降低。为了使职工退休后收

12、入水平不至于降低太多,市场经济国家在对由企业自发建立的企业退休福利计划进行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立法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建立企业年金的目的是为了让退休人员生活过得更好。三、应对老龄化危机(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快之势(表115):表115 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年龄构成指标19531964198219902000014岁人口()36.2840.6933.5927.6222.8965岁以上人口()4.413.564.915.576.96老少比()12.158.7414.6120.1630.40老龄人抚养比()7.436.39

13、7.988.339.92注:老龄人抚养比(65岁以上人数/15-64岁人数)100%转引自郑京平“银色浪潮”对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冲击及对策统计研究,2002年第1期。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96%,达到7%的老龄社会标准。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我国人口平均增速为1.07%,低于世界的1.3%的平均水平;但老龄人口年均增长3.4%,为世界之最。据预测,2010年前的十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1个百分点。2011年到2040年是老龄化的高速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4个百分点。2060年后渐趋稳定。由于过去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和先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致使中

14、国出现老年化危机已不可避免。人口年龄结构转变通常是社会经济变化特别是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一个结果。同时,由于中国政府推行了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中国的人口转变也受到政策因素的显著影响。中国人口转变的这种特殊过程,表现为中国人口转变完成的时间很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很快。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由相对年轻型转变为相对老龄化。根据预测(表116),2005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7.53%,老年人口总数将会突破一亿大关;2020年左右,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0,年龄中位数将超过36岁;2040年,中国将步入严重老龄化时期,平均每5个人中就会有一个65岁以上

15、的老年人口。表116 中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及抚养系数变动趋势 年份总人口(万人)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例(%)年龄中位数(岁)2005133 40188 49366.347.5332.352010138 61991 76466.208.0634.062015143 78193 32164.919.2435.142020148 25594 62363.8211.3336.312030154 45090 79058.7815.1939.392040157 15089 31656.8419.8841.032050156 9338

16、6 45955.0920.3441.372060154 73184 74854.7721.5241.892070153 48583 70554.5422.1542.262080151 78581 77653.8822.6842.442090150 55180 67153.5823.4842.932100149 49779 29753.0423.8943.18张二力、郭震威等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趋势预测,载于全国和分地区人口预测,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老龄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老年人口的规模如此巨大,养老负担十分沉重,与中国的经济基础不相适应。19

17、912000年的10年间,老龄人口的比重年均增长0.139个百分点,而前26年(19651990)年均才增加0.077个百分点,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1上升到本世纪初的3:1,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从20世纪50年代50岁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男性70岁左右,女性75岁;而退休年龄仍延续上世纪50年代偏低的规定,退休年龄和人口寿命形成较大反差,进一步加大了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二)基本养老保险的困境中国的养老保险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为了缓解企业间畸轻畸重的养老保险负担,一些地市县开始试行社会统筹,主要是将以前的企业

18、养老保险转变为社会统筹方式的养老保险。1991年由国务院3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认这项改革,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现收现付”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随着中国其他经济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于是1995年3月由国务院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将个人账户制度引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改革。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实现由“现收现付”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向“部分积累”模式的养老保险

19、制度过渡。其具体办法是:(1)“老人”老办法,即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老人”仍按以前的规定执行,其待遇水平保持不变;(2)“中人”过渡办法,即新制度实施时尚未退休,但已经工作了相当年份的职工,这部分人除了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之外,还有一部分过渡性养老金(对“中人”在过去现收现付制度下无个人账户工作年限的补偿金);(3)“新人”新办法,即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组成。个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存储额一次支付给本人。不过,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老人”,由于他们以往没有任何积累,因此需要筹集足够支付其全部退休养老金的经费;还未退休但在旧体制

20、下工作过的“中人”则需要对其在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进行补偿,两者相加所形成的历史欠账数以万亿计(国务院体改办2000年测算的结果为67145亿元)。由于这部分历史欠账并没有指明通过何种渠道筹集,当社会统筹缴费不足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时,个人账户的不完全积累金成了弥补“缺口”的主要资金来源。个人账户的不完全积累金被无偿地透支,这样导致的惟一结果是个人账户的实际积累额为零,个人账户成为“空账”,仅仅是作为一个养老金计发的办法,更不用说获得投资收益了。巨额的历史债务也直接导致养老金的缺口越来越大,据统计,1998年开始全国养老保险基金首次出现赤字,缺口为53亿元;1999年缺口扩大到15

21、0亿元,2000年缺口达到300亿元,2003年中央财政补助达到470多亿元。(三)建立企业年金应对老龄化危机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能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起到延深和完善作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虽然覆盖面广,但保障水平较低,且一般采用的是“现收现付”体系,对于应付老龄化等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等状况具有制度上的先天缺陷。即当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缴费人员变化不大,退休人员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支付危机。且企业年金主要采用完全的基金运作模式,是一种个人收入的纵向调节机制,即人们在工作阶段将雇主缴费和自己的一部分收入存放在企业年金账户里,通过相关机构投资运营获得收益,当他们退休时再把钱从账户中取出

22、。目前,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剧增,也由于清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划分的客观要求,以前那种“统账结合,混账管理,空账运行”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已经很难再运行下去。我国已经加入WTO,养老保险制度方面也面临着要与国际接轨。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以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和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亟需我们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四、应对家庭人口结构变化(一)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人口结构的影响人口转变过程是指从生育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的状况,转变到两者都很低的状况的过程,通常经历一些共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从而导致低自然增长率;第二个阶段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为特征,导致高自然增长率;第三

23、个阶段的特点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导致低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大大缩短了中国人口转变的进程。如果按照自然趋势发展的话,中国可能会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持续处于人口转变的第二个阶段,即形成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格局。正是由于70年代末开始实行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的人口转变较快地跳过了这个阶段。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较早完成了向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才完成的向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计划生育努力,中国人口数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连续数年低于

24、10。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表现出持续的下降。1971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5.4,从那以后,这个指标大幅度下降到2,即更替水平(replacement level)以下,目前总和生育率为1.8左右。随着中国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的转变,家庭人口结构正悄然地发生变化。“老有所养”这一命题目前来看,已经越来越不容乐观。“养儿防老”曾经是许多人养老计划的一个备选答案,但这个传统的想法似乎已不太现实了。当前家庭人口结构中新一代青年劳动力的数量减少,一个孩子成年

25、后,需要供养的老人很多,担子很重,项怀诚将其归纳为“4+2+1”模式,即“一个青年人,要养两个中年人(父母)加四个老人(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二)建立企业年金应对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目前,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弱化。大家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社会养老的重要性。“四二一”式的父辈与子辈倒三角的家庭人口结构,已经挖掉了“养儿防老”的人口基础,同时也挖掉了现收现付、低保障、高覆盖名义账户制的基础。家庭人口结构的转变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员会越来越少,而退休人员却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加剧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养老金领取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两代人的自立素质,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它必将经历由传统的相互依赖的亲子

26、关系转向双向自立的深刻变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双向依赖的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业社会多子多孙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独生子女的成长,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越来越失去它原有的基础,并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它既不利于独生子女一代人的自立成才,也将使这一代人的父母到老年后精神上陷入想依赖儿女而现实又不可能的痛苦境地。因此,青年建家,中年育小,老年养老的双向自立的新型代际关系对于独生子女和他们的父母都是最积极的生活方式。老年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益日益被肯定。在当代社会,老年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益早已是许多国家的法律规范并受到相关制度安排的保证

27、。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的物质财富主要是由在职劳动者创造的,但这种财富的产生与积累却离不开上一代人创造和奠定的经济社会基础: 同时,“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老年人与年轻人对资源的权益应当是相同的;凭此两点,确保老年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益显属天经地义。另一方面,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并普遍采取企业年金制度,确保养老金能够随着物价变动与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商业性人寿保险恰恰缺乏这种弹性机制),这种惯例正是让退出劳动岗位的老年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个基本标志。建立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是分散养老社会风险、控制政府责任的重要条件。尽管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不是近期内可以形成的,但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来逐步推进其发展却是完全有可能的。为此,国家应当在迅速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条件下,大力发展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制度,包括规定承办者的基本资格条件、明确国家财税可能优惠的额度、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