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2 ,大小:134.28KB ,
资源ID:183312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3312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口地理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口地理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美国的国务卿公开宣称:中国革命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人民的吃饭问题没法解决。 1954 年11月中国人囗超过6亿,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经济学家马寅初,社会学家陈达,医学家钟惠兰 分别发表文章,提出解决我国人囗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节制人口。 马寅初指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口增长同加快资金积累的矛盾 2.人口增长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矛盾3.人口增长同人民生活水平的矛盾 4.人口增长同发展科学事业的矛盾马老于1957年7月在第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发言提出新人口论。 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中国不仅要控制人口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人口的质量。 科学的人口问题与理论的研究,受到错误的批判而随之终

2、止。 人口问题长期成为学术禁区,对人口地理学无人敢问津。 我国人口再生产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人口增长迅速,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1979 年 7 月为马寅初恢复名誉, 同年11月再版新人口论, 1982 年 5 月去世,享年 101 岁。 华东师范大学胡焕庸、张善余老师编著出版: 世界人口地理(1982年) 中国人口地理(1983年) 填补了我国人口地理学的空白。 第一节 人口地理学概述一、人口的概念 人口是指某一特定时刻存在于一定的地域内,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人口的总称。包含四层意思: 1.地区的含义(人口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来说) 2.时间要素(时间和空间要素,如2001

3、年世界人口61亿) 3.人囗的社会现象 4.包含人囗的数量和质量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我国每10万人中:大专文化以上5178 人, 高中11546人, 初中 35777人,小学31161人,成人(15岁以上)文盲率4.8% 等 。二、人口与社会发展 1.人口是一切社会生活的主体 2.正确处理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即人有两重性。 但作为生产者的人是受条件限制,消费者是无条件限制的。 由于一段时间片面强调人的生产性即“人手论”,导致实践上的错误,具体表现为: .放弃对人口再生产的计划调节,割裂了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辨证统一关系,导致人口盲目增长。 人囗再生产陷入

4、无政府主义状态,使我国的人口从1949年的5.4亿-2008年的13.28亿,净增了7.88 亿。.不承认人囗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对国民 生产的重大影响 。 .错误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使人口研究成为禁区,人口科学得不到发展和普及。民众心态:幼儿无女不称心,有女无男不伤心,一儿一女不放心,多尔多女才舒心。第二节 人口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 人口地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 人口学思想的萌芽阶段(19世纪以前)国内:主流思想认为人口是国力和财富的象征。a.商鞅: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的想 b.管仲:发展人口的思想 c.孔子:“惠民”“安民”“富民”的主张。国外:a.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

5、多德的“理想国”和“适度人口理论”b.英国,托马斯 c.法国,巴蒂斯特 d.英国,威廉配第 2、 人口地理学研究和发展的起步阶段(19世纪一战) 主要思想仅限于人口地理和人地关系。 a.1882年 人类地理学拉采尔(德),第一次提出了人类生存空间的概念b.法国,白兰山、白吕纳,提出了“人地相关论”。 3、 人口地理学作为地理学中一个独立分支学科的孕育(一战1953年) a.竺可桢、翁文灏、胡焕庸等 b.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第一次阐述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4.、 蓬勃发展阶段(1953年至今) 标志:1953年美国地理学会年会特里瓦萨在主席致辞中第一次提出把人口地理学发展为地理学的一个独立的分

6、支学科。1974年为世界人口年。二、 人口地理学的发展特点1、 空间人口学的兴起2、 实用性的加强3、 重视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4、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日趋广泛三、 主要人口理论1、 威廉人口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人口和土地构成了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a. 国家财富生产要求一定的人口b. 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2、 大卫李嘉图(人口经济学思想) 资金的增加会刺激人口的增长3、 马尔萨斯(人口经济学思想)人口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结构详见人口学4、 马克思(人口经济学思想)四、 人口地理学在外国的发展情况 德国学者瓦伦纽斯李特尔(1779 185

7、9年),地理学地理对人类素质与历史的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最早著作,认为人口的发展和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拉采尔(1844 1904年),在人类地理学对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描述阿赫特纳(18591941), 在统一地理学中强调地理学研究应把人和自然统一起来 法国学者维达尔白兰山(18451918)法国学者维达尔白兰山(18451918), 在人文地理学原理中提出“人地相关论”,以区别于当时法国另一学派-“地理决定论” 白吕纳(18691930), 在人地学原理法国文人地理等著作。他认为人类生活方式是社会、自然、经济、历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以同等重要的作用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人囗地理学在 20 世纪 20

8、 年代后,才逐步形成研究人囗空间形态为对象的相对独立的学科,成为介于人文地理学与人囗学之间的边缘科系。美国森普尔(18631932)和亨丁顿(18761947 ),在人生地理学中宣扬了气候决定论 英国克拉克, 著有人口地理、人口地理与发展中国家 在东欧的发展是以苏联为代表,人口地理学在20世纪40年代在苏联形成,奠基人是巴朗斯基(1881-1963)和卡博。1980年8月,第二十四次国际地理大会在东京召开,人口地理学正式被大会承认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支分支学科。五、 人口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在20世纪初期,国内才开始研究中国人口。 1904年创刊的东方杂志当年第六期发表了论中国治乱由于人口之

9、众寡1908年陈长蘅先生出版了中国人口论 1928年乔启明发表中国乡村人口问题之研究 1930年许士廉出版了中国人口问题,论述人口、土地与社会所发生的关系。 1934年陈达出版人口问题,他认为限制人口方法是靠出生率的降低。 同年张印堂发表了中国人口问题之严重 19341936年,胡焕庸老师发表过十多篇论文,其中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首绘了我国第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图”。改革开放以后,人口地理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全国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开设人口地理学课程。我国以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方法为全世界人口问题做出贡献。第三节 人口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一、 人口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

10、 人口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介于地理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间的一门边缘学科。2、 人口地理学与人口学的关系a. 人口是指某一特定时刻存在于一定的地域内,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人口的总称。b. 人口是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c. 人口遇有自然和社会属性,其本质在于社会属性。3、 学科性质特点宏观、区域、多学科交叉、边缘二、 研究对象1、 人口学的研究对象狭义:人口过程及其变动规律广义:人口过程、变动规律及人口特点(社会、经济特点)2、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a. 人口数量与区域之间的关系b. 各地区人口分布和移动的特点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的

11、合理配置问题。c. 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一特殊生产形成在地域上的合理发展和调节。对象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现象的区域差异的特点、类型及形成发展规律,尤其是研究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三、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1、 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a. 揭示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内在联系;b. 论证人偶数量、质量、分布、增长、迁移、流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的相互关系。c. 研究城乡人口迁移、劳动力迁移、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的规模、速度、途径及城镇人口合理布局等问题,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2、 研究内容a. 人口空间分布及对此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揭示人口数量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12、为进行合理的人口规划与布局提供依据。b. 各地区的人口增长及其地区差异,探索其原因,为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迁移提出决策意见。人口的增长分为: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引起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引起c. 研究人口素质特征及其地区差异,分析不同地区人口素质高低的原因,为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提供决策意见。 人口素质包括: 自然素质-人的身体素质,包括四肢、五官与各种器官是否健全; 社会素质-居民文化、教育水平与各种仅能等后天因素。d. 各种人口构成的地区差异,寻找调整结构的途径与应采取的措施,为制定人口政策参考。e. 人类居住地(城乡居民点)的合理结构问题f. 绘制人口地图3、 人口问题a. 是人类面临

13、的重大现实问题b. 是历史问题,不同历史时期存在不同的人口问题c. 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四、 研究方法1. 描述法-用记述的方法,把观察到的人口或人口现象记录下来,加以分析描述。2. 区域综合分析法3. 静态和动态分析法。4. 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人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地学与人口学、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人口民族学有关。第二章 人口的发展第一节 世界和中国人口发展简史一、 世界人口的增长概述在人类发展历程的大部分时间里,人口数量的增加都是十分缓慢的,平均增长率在0.01%一下。18世纪,人口的数量开始稳步增长。其增长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战后世界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自

14、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增长的越番时间越来越短。1750年左右20世纪初,以每年0.05%的速度增长。20世纪1950年前后,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此后依每年2%的速度增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三个阶段:40025万年前:直立人255万年前:早期智人5万年前至今:晚期智人二、 世界人口发展的三个阶段1、 史前时代自南方古猿(400万年前)原始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以来很强,由于饥饿、战争、疾病、自然灾害、部落冲突,人的死亡率高达50%,平均寿命不到20岁。人口发展特点:(1)人口数量停滞不前 (2)人口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 (3)人口增长是曲线增长2、古代和中世纪人类先后进入奴隶社会,大

15、约以3000年为界 (1)奴隶社会时期 标志: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和使用金属时代(生产力水平提高,农牧业发展对人口增长影响) 人口发展特点:a. 出生率较高,且较稳定。 b. 死亡率较前有所下降。 c. 人口增长率提从3.3%提高至5.8%。 (2)封建社会时期a. 封建国家鼓励人口增长政策:早婚早育多育 b. 生产力提高,农业进步,收成提高,有利于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仍然缓慢的原因:A. 阶级矛盾的发展: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农民起义战争爆发人口剧减土地荒芜恢复生产人口上升B. 气候变迁 C. 战争和疾病(3)近代以来a. 人口数量稳步上升,极少出现大范围波动1650年 1700年 1750年 18

16、00年 1850年 1900年 2000年增长率 12% 19% 24% 29% 37% 59% 144%原因:生产力水平、医疗水平提高,对自然依赖性减少。一战、二战影响,人口增长受抑制。b. 地区之间的人口差异增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c. 人口进入有计划增长的新阶段:计划生育、避孕措施等。三、 中国人口的发展1、 中国人口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三章)2、 人口和人口地理演变特点(1) 人口增长缓慢(2) 人口数量周期波动A. 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直接造成朝代兴衰更替B. 自然环境周期性变化3、 新中国人口增长发展状况(1) 新中国人口数量增长快(2) 新中国人口数量变动

17、趋势a) 无计划发展时期(19491973)b) 有计划发展时期(19732008)(3) 新中国人口总量变动的特点a) 建国后50年,是我国人口增长最快时期b) 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波动幅度大c) 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人口增长基本相同。第二节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1) 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工业革命人类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引起全球性资源、环境、人地关系成为焦点(2) 问题的引发a. 寂静的春天的早期反思,伦敦烟雾事件b. 增长的极限的严肃忧虑(1972)c. 人类环境宣言斯德哥尔摩人类宣言(1972)d. 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

18、1983年3月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提交报告)e.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6月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纲领文件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可持续发展经历了3个不同阶段: A.提出时期: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 B.形成和完善时期: 80年代中90年代初 C. 深入人心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人口必须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要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五条原则:实现城市与农村 地区与地区 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 国内与国外经济的平衡

19、发展。二、 人口与自然资源(一)资源的分类按照资源本身的实物形态可以分为6大类: 1.生物资源- 指可以被人类利用或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的总称。可再生 2.土地资源- 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所用的田地(包括耕地、草地、城市用地、沼泽地、滩涂)以及未开垦的荒地等。 数量有限、差异大、固定不变 3.矿产资源- 指埋藏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的,可为人们利用的矿物,包括各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不可再生 4.水资源- 广义的指地球上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组成的“水圈” 。 狭义的水资源指陆地淡水 5.海洋资源- 海洋除了提供海水资源外,还有滩涂、海洋生物、海底矿物、石油、天然气

20、、海水化学物质,以及潮汐、波浪、海流、落差、盐差能和航道等重要资源。6.环境资源- 指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如阳光、太阳辐射光。地热、空气等。(二)、人口与各类自然资源的关系 1.人口与土地资源 评价土地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数量-即土地面积 结构类型 土地质量土地资源在地球上分布极不平衡,人均占有量小。耕地和林地比重小,不易利用的土地面积大。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丘陵。林地: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 2.人口与水资源 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约 4 万km3,其中: 亚洲 非洲 南美洲 北美洲 欧洲 大洋洲 34 11 27 15 8 5% 中国人均水资

21、源约为 2240 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 水资源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水污染,目前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和13的死亡与水污染有关。2002年广东的水污染和缺水情况比较突出,全省水资源占有为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2240立方米的水资源占有量,人均水资源使用量499立方米,高于全国人均使用量427立方米。目前全省有2056.76万人食用水不达标,有水质性缺水和水源性缺引发的饮水难问题。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雨约占全年的70%85%,主要以洪水形式出现;枯水期易出现旱情;珠三角,万元GDP用水高达630立方米,为发达国家的12倍;深圳人均240立方米,约为全国的1/9,70%用水靠市外引水(

22、万绿湖、东江水),缺水严重。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淡水资源需要量迅速上升。水的利用率低,80%白白流入江河。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历年主题不同)河流污染过程: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引水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断代,九十年代致病致癌。2010年,西南五省:云南、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严重干旱。3.人口与森林资源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占全球60%的森林。俄罗斯、巴西、印尼、民主刚果占全球40%的森林。 森林的锐减在现阶段主要发生于热带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每年大约减少 1140万ha,90年代初每年减少达 17

23、002000万ha。 全世界现有20多亿人依赖木材为基本能源,热带国家每年砍伐的木材 90以上都是作为薪柴,人越多,消耗量越大。中国是世界上一个突出的少林国家,人均 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9,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也是导致灾害频繁的重要原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减少了一半,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 4.人口与能源 全世界一年消费煤炭50余亿t,石油约30亿t,天然气2万多亿m3 。 1950年全世界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到大气中的碳达16亿,1996年多达 60余亿t。这是温室效应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温室效应带来的几种严重恶果1) 地球上病虫害和传染病的增加2) 海平面

24、上升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加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温室效应愈演愈烈的原因:副热带高压控制加上台风外围下沉气流的增温作用。5.人口与海洋生物资源 全球每年的渔业捕获总量为1.02亿吨,其中海洋渔业捕捞量大约占70左右。 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有三个方面:1 对珊瑚的破坏 世界上珊瑚的总面积达61700平方公里,如澳大利亚大堡礁南部的珊瑚礁白化2 采用杀鸡取卵式的捕鱼方式 1950年,全球的捕获量只不过2000万吨。 2000年为9480万吨 3 对海洋的污染赤潮:鱼类死亡 原因:污水排放三、人口承载力1、最优人口理论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最优人口是指能够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获得最

25、大经济效益的人口规模2、人口承载力即人口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损害自然资源再生能力的前提下,按某一时期内人们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其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可以稳定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人口承载力的因素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人均资源消费水平高低系统开放程度和外来补偿度3、全球人口承载力:100亿或略多4、中国人口承载力:6.57亿(最适)四、21世纪中国发展面临的基本挑战1、 人口三大高峰在未来的二十五年左右相继来临a. 人口总量不断增加2010年 13.7亿2020年 14.6亿2033年 15亿左右(开始回落)区域间生育水平不平衡,上海、北京负增长;在农村、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群众生育意愿较

26、强b. 劳动就业人口的总量不断增加c. 老龄化速度加快(06年65岁以上人口已达1.097亿)人口总量持续增加,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口素质总体不高,人口流动与迁移规模庞大,人口环境的矛盾尖锐,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实现。 2、能源和自然资源在未来发展阶段的超常规利用 (人均)矿产 1/2 耕地、草地 1/3 水 1/4 森林 1/3中国资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我国原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大3、 生态环境状况在中国整体恶化趋势还在蔓延沙漠化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当前生态难以支持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生产方式持续扩张4、城

27、市化的巨大压力5、 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并且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根本问题6、 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建设与国家实力的培育。第三章 人口的分布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涵义和大势一、人口分布的含义 1、概念:指某一特定的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2、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常住人口/土地面积(km2) 2007 年世界人口密度 47人/ km2 亚洲116人/ km2 欧洲32人/ km2 非洲31人/ km2 北美27人/ km2 南美21人/ km2 大洋4人/ km2“第五次人口普查”,东、中、西部的人口密度分别为452.3、262.2和51.3。 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 我国人口密度东多西少的原因: 与客观自然地理状况相关 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3.人口分布重心 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方向表明人口分布的伸展方向和过去一个时期内人口分布伸展变化的历史进程。1995年我国人口重心在11352E,3223N, 即在河南南部京广铁路明港车站西南30公里处。东距长江口 770Km, 西距国境最西点 3660Km,南距三亚 1650Km, 北距黑龙江漠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