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81.51KB ,
资源ID:183215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3215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水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水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1、10、对资料进行插补和展延主要是提高资料系列的 。A、代表性 B、可靠性 C、一致性 D、系统性11、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12、甲乙两流域,除甲的流域坡度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13、地形雨的特点是多发生在d。A、平原湖区中 B、盆地中 C、背风面的山坡上 D、迎风面的山坡上14某

2、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3,0.7,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80.0mm,乙为50.0mm,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c。A、75.0mm B、66.0mm C、59.0mm D、54.0mm15、当降雨满足初损后,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 A、雨强大于植物截流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C、雨强大于填洼量 D、雨强大于蒸发量3、判断题(每题1分,共 5分) 得分:4、1、河川径流来自降水,因此,流域特征对径流变化没有重要影响。 _2、用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时,它的出发点是流域上各点的雨量用离该点最近的雨量站的降雨量代表。_3、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

3、推求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常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4、一场降雨洪水的径流深,为这场洪水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水量在流域上的平均水深,常由实测的洪水资料来推求。5、百年一遇的洪水,每一百年必然出现一次。_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得分:3、统计参数、Cv、Cs对频率曲线的影响如何?4、试说明壤中流形成条件。五、计算题(各小题见题后,共31分) 得分:1、 经对某流域资料分析,确定了场地面净雨分别为40mm和20mm两时段净雨形成洪水过程见下表作为计算根据,试推求该流域单位线过程。(8分)日.时地面径流出流量Q(m3/s)地面净雨部分流量过程(m3/s)单位线值q(m3/s)h(mm)4

4、0205.6186.61001607.63202908.61761409.61108010.6603811.61015242、按照图资料计算断面流量和平均流速。vm10.2v10.14 F112.50 Q11.75 vm20.25v20.23 F233.00 Q27.43 vm30.15v30.20 F321.00 Q34.20 v40.11 F44.80 Q40.50 V0.19 F71.30 Q13.88 解:3、某河某站有多年长系列实测径流资料,经频率计算,已求得理论频率曲线为P型,年径流深均值=667mm,Cv=0.30,Cs=2.0Cv,试结合下表推求十年一遇枯水年和十年一遇丰水年的

5、年径流深各为多少?(7分)皮尔逊型曲线Kp值表(Cs/Cv=2.0)15090991.671.330.980.700.520.301.831.400.970.640.440.352.001.470.960.590.374、某流域面积为310km2,产流方式为超渗产流,流域下渗曲线采用霍尔坦公式fp=0.1+0.02(50-W)2来描述,已知W0=25mm,b=0.3,某次降雨过程的逐时段降雨量第2列,采用列表法求该流域产流过程。日.时.分有效降雨量(mm)流域蓄水量Wfp(mm/min)R(mm)入渗量(mm) 11.16.80.3259111213141.91516173.3193.4 西北

6、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B卷)一、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名词(每题5分,共20分) 得分:1. (1).单沙(2)断沙3.(1)径流模数 (2)径流系数4.(1)频率(2)重现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得分:1. 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三种方法2. 水系形状可分为:_、_、_、_。3. 水面蒸发包括:_和_两个物理过程。4. 水文测站测验端面包括:_、_、_和_。5. 水文测验的方式有:_、_、_、_和_。6. 径流小区的选定原则是:_、_和_。7. 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方式大致分为:_、_和_三种类型。8. 点降雨特征曲线包括:9. 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

7、_。三、简答题(共24分,每小题6分) 得分:1. 概述降水的基本要素?2. 试述雨后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3. 什么是水量平衡原理,应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一、填空题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如降水、水位、流量、水质等)的变化情势的一门科学。2、水资源是水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径流量描述。3、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特点是:时程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4、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成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地理综合法。5、地球上

8、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空中、海洋和陆地中。6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凝结核,以及使空气湿度饱和状态。7、使暖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靠空气上升运动引起的动力冷却。8、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9、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大循环。10、自然界中,海洋或陆地局部的水文循环称小循环。11水文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的作用,内因是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化的物理特性。12、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蒸发、下渗、降雨、径流。13、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过程。14、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

9、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某一区域在某一时段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水量的变化。15、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_河源_、_上游_、_中游_、_下游_、_河口_五段。16、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闭合流域_;否则,称非闭合流域。17、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_河流长度_。18、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比降。19、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_河网密度_。20、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气旋雨。21、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并占据原属

10、暖气团的地区,这种情况形成降雨的锋称为_冷锋_。22、对流雨的特点是_雨强大_、_雨区范围小_和_降雨历时短_。23、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客观运行法。24、降水量累积曲线上每个时段的平均坡度是_时段平均雨强,某点的切线坡度则为_瞬时雨强_。25、流域总蒸发包括_水面蒸发_,_土壤蒸发_和_植物散发_。26、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_吸着水_、_薄膜水_、毛管水_和_重力水_等类型。27、毛管悬着水是依靠_毛管力_支持的水分,悬吊于孔隙之中,并不与地下潜水水面接触。28、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植物截流_、_填洼_、_补充土壤缺水量_、_蒸

11、发_。29、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产流_过程和_汇流_过程。30、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地面径流_、_壤中流_和_地下径流_。31、取多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沿时间轴平移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曲线称为_标准地下退水曲线_。32、某一时段的降雨P与形成的径流深R,则R与P之比值称为_径流系数_。33、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_流量_。二、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D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完全是随机性的 、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2、水资源是一种B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3、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偶然

12、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4、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成因,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CA、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5、使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b a、径流b、水文循环c、蒸发d、降水6、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7、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使水资源具有a。a、再生性 b、非再生性 c、随机性 d、地区性8、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

13、投影面积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9、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d A、相当 b、小 c、平缓 d、大10、甲乙两流域,除甲的流域坡度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11、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_b_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

14、间晚 d、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12、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样,则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_d_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13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大于乙的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d。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14、地形雨的特点是多发生在d。a、平原湖区中 b、盆地中 c、背风面的山坡上 d、迎风面的山坡上15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

15、.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80.0mm,乙为50.0mm,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c。 a、58.0mm b、66.0mm c、62.0mm d、54.0mm16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c。 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 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 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17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b。 a、毛管水b、重力水c、薄膜水d、吸着水18.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b。a、降雨或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C、充分湿

16、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19、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b。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 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20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a。 a、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b、大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21.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b。 a、前者较小 b、前者较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肯定22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b。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子等于后者 d、二者相等23某闭

17、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b。 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24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2,。 a、150m3s b、15m3s c、74m3s d、18m3s25.下渗率总是d。a等于下渗能力 b大于下渗能力 C小于下渗能力 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26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c。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三、判断题1、自然界中的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文、冰情、水质等,都是通常所说的水文现象T2、水文现象的

18、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4、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段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5、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段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常常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T6、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水利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或者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7、计算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方程有影响。8、计算区域的大

19、小,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没有影响。9、水资源是再生资源,因此总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10河川径流来自降水,因此,流域特征对径流变化没有重要影响。 F 11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应当小于1。 T 12土壤中的吸湿水(或称吸着水)不能被植物利用。 T 13用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时,它的出发点是流域上各点的雨量用离该点最近的雨量站的降雨量代表。14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推求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常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15退耕还林,是把以前山区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得到的耕地,现在再变为树林,是一项水土保持、防洪减沙的重要措施。16一场降雨洪水的径流深,为这场洪水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水

20、量在流域上的平均水深,常由实测的洪水资料来推求。四、问答题1、何谓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产生水文循环的原因是什么?答:地球上的广大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被蒸发成水汽,随风向各处输送,并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成云致雨,降落在陆地和海洋表面,后者又形成地面、地下径流,回归大海。地球上这种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再蒸发的循环过程,称为水文循环。形成水文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化的特性;二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2、何谓水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再生资源?水资源是指由于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在一定地区形成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或年径流量,为淡水资源。因为水文循环年复一年永不停止的进行,水资源

21、也就年年生成,所以是再生资源。3、从前曾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为什么?为了使水资源能够长期可持续利用,你认为应当如何保护水资源?从前曾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是因为从前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口较少,用水还远远没有超过水资源量,因而产生这一错觉。现在人口急剧增长,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产力高度发展,用水供不应求,开始认识到水资源的不足,水资源的补给和循环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其量是有限的。为了使水资源能够长期可持续利用,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用水效率,提高重复利用率,防止水污染,合理调配水量,尽可能减少淡水的无效蒸发,以及咸水淡化等。4、形成降水的充分

22、必要条件是什么?(1)充足的水汽供应;(2)强烈持续的空气上升动力冷却。5影响土壤下渗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土壤性质;(2)降雨;(3)植被;(4)流域地形;(5)人类活动6充分湿润下的土壤其干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土壤蒸发有何特点?第一阶段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水分可以充分供给土壤表面蒸发,按土壤蒸发能力蒸发,蒸发只受气象条件影响。第二阶段,土壤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间,土壤蒸发率与土壤含水量及蒸发能力成正比。第三阶段,土壤含水量降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以下,毛管向土壤表面送水的机制完全破坏,水分只能以薄膜水或气态水的形式向地面移动,这一阶段土壤蒸发率很微小,

23、气象条件和土壤含水量大关系已不明显。7简述土壤下渗各阶段的特点。第一阶段渗润阶段,降雨初期,主要受分子力作用,干燥土壤吸附力极大,从而造成初期下渗率极大,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土壤分子吸力消失,这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渗漏阶段,下渗水分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孔隙向下运动,并逐步填充土壤空隙,直至土层的全部空隙为水充满而饱和,此时毛管力消失,下渗率很快减小,进入下一阶段;第三阶段渗透阶段,土壤饱和后,水分子重力作用下,按达西渗透定律稳定向下运动,下渗率基本为常量,称稳定下渗阶段。8写出某闭合流域的年水量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各符号的物理意义。R=P-E-w 式中:R为流域的年径流量;P

24、为流域的年降雨量;E为流域的年蒸发量;S为流域的年末、年初蓄水量之差,称年蓄水量变量。解答添加:1、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2、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系统,设年降水量为Pc、年蒸发量为Ec、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为R、陆地蓄水量年末与年初之差为S,试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列出R的计算方程。3、什么叫流域分水线?如何量取流域面积?4、河川径流一般指的是什么?河川径流量可用哪几个特征值表示?5、如何量取河长?6、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时,河水仍然川流不息?8、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常用哪些方法?其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为何?9、简述流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及使用条件。10、从空气的动力抬升作用看,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