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2 ,大小:627.99KB ,
资源ID:183096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3096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分点突破岳麓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分点突破岳麓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南稻北粟,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主要家畜: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2)从耒耜到曲辕犁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精耕细作:春秋战国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秦汉以后,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唐代,出现了曲辕犁,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灌溉技术:灌溉工具有翻车、筒车等。(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大禹治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兴修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古代农学著作中包含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3影响(1)

2、精耕细作为中华文明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对亚、欧农业生产产生深远影响。(2)中国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局限性或不足,是导致中国在传统社会逐步落伍的重要原因。二、经营方式从“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1)形成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者有能力进行独立的生产活动。政府为保证财源,多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特点自给自足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

3、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与合作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苛政、土地兼并等)的能力差落后性生产工具简单,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3)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传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专制集权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阶级基础,关系到古代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安危。3地主庄园经济(田庄经济)(1)概念田庄是汉代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占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众多的依附人口,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实体。(2)形成西汉后期以来,有权有势的大地主都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佃农,至东汉时,出现了大

4、量的地主庄园。对地主庄园而言,属于田庄范围的田地不仅为地主所有,而且其中的山林川泽也为地主霸占。在地主庄园内,绝大多数农民是地主的佃客,实际上是农奴。山林川泽的私有化和农民的农奴化,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标志。(3)生产方式在地主庄园中,以满足地主的生活和享乐需要为目的组织生产。汉代田庄是“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半封闭式经济单位”。田庄内部能够“闭门成市”,甚至可以“有求必给”,即农林牧副渔诸业并兴,又有做功“巧不可言”的手工业,其基本生活消费,可以不依赖田庄以外的市场,但其剩余产品也进入商品流通之中。(4)影响在田庄里,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

5、。田庄就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甚至是“独立王国”。东汉地主田庄的大量存在,使东汉社会的发展不是表现为封建国家的强大和统一的巩固,而是表现为封建国家的贫弱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从“国有”到“私有”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1)确立: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类型: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专制王朝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

6、占有的土地较少,为了生存,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把部分劳动成果作为地租交给地主。(3)问题: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原因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加上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影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导致租佃关系出现并日趋普遍化,引起阶级矛盾激化和农民起义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收取赋税等结果起到了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的兼并4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1)王田制(王莽时期)把民间的田地更名为“王田”,归国家所有,禁止自由买卖。从形式上看与井田制相似,但本质上属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目的在于托古改制,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

7、由于脱离社会实际,并招致豪强地主阶级的反对而失败。(2)屯田制(曹魏时期)国家以军事强制形式要求士兵或农民垦种荒地,生产军粮或征收田租的土地制度。屯田制对解决军粮供应、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曹魏、金朝、元朝、明初、清初都实行过屯田。(3)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是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农民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均田制的推行是以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为前提的,并没有取消土地私有制,更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国家兵役、徭役的征发和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

8、国家的佃农,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5宋元以来的土地制度和租佃关系(1)土地私有制化日趋明显宋代奉行“不抑兼并”,此后,我国的封建土地私有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国家和皇室保有大量土地,这些土地以“皇庄”“官庄”的名义出现;由大地主兼并土地而建成的则为“私庄”。宋代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土地买卖合法化,对于土地契约也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元朝建立后,继承实行不限制私有土地买卖和兼并的政策。明代清丈土地,绘制“鱼鳞图册”,确定土地的私有权。清代实行“更名地”,康熙八年(1669年),将明代各藩王田产分归现佃户所有,并将其编入所在州县缴纳赋税,此后又推

9、行“摊丁入亩”。但土地私有制始终是土地制度的主体。(2)租佃关系的出现日趋普遍化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制,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产生战国时期发展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的现象比较普遍;宋代,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普及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特点在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虽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自主权作用租佃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四、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由人丁到财产的标准转变赋役制度是中国历

10、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赋税主要是田亩税,有时还包括人头税和资产税。役,亦称徭役,即在位统治者强制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和军役。2中国古代重要的赋税制度(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2)编户制度是汉代对百姓的一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比较完备的赋税制度。被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他们依据人口和资产向国家承担人口税、田租、徭役和兵役,国家对他们控制十分严格。(3)租调制东汉末年,曹操进驻冀州后试行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每亩土地

11、征收田租谷四升,每户征收户调绢二匹、绵二斤。户调取代汉代沉重的人头税,对农民有好处,也有利于大族豪强庇荫佃客。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即土地税,征粮)和调(即户税,征布帛),还要服兵役和徭役。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二石、调帛或布一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4)租庸调制隋唐时期推行,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庸”。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5)两税法天宝年间(唐玄宗年

12、号),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实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它的实行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正式废除。(6)“一条鞭法”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一条鞭法”是我国赋税制

13、度的一大变革,纳银代役的规定,说明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7)“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康熙时进行局部试点,规定以1712年为界,今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雍正时期,在全国推行,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赋税。“摊丁入亩”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头税,进一步放松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中国人口迅速膨胀,增加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当时国家的发展。3认识我国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国赋税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以人丁为主逐渐变为以土地为主,说

14、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一是纳税物品由实物和力役为主逐渐变为货币地租,说明我国商品经济在不断地发展。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君主专制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历代赋税改革虽短期内减轻了农民负担,但随后又增长到比改革进行前更高的水平(这一定律后被学者总结命名为“黄宗羲定律”)。综上所述,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可以绘制如下示意图:五、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由北方到南方1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的经济重心,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在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

15、平超过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朝代表现特征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3)古代经济重

16、心南移的特征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

17、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主题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史料一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摘自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T24教你读史史料一中吕氏春秋上农是战国末年吕不韦组织编写,由此可断定时间。史料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思考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推动农业耕作方式由集体耕作制向个体耕作制转变的主要因素。提示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史料二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

18、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史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教你读史史料二信息“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体现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生产。史料三主要论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思考根据史料二、三,概括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负担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

19、。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1基本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5)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6)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因素(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20、。(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1(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 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解析:选B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

21、说明了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2(2016永州模拟)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选C上述规定保障了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3(2017安徽六校联考)统一后的秦,除皇室以外,明显有军功地主和宗法地主两类,前者主要来源于秦国,后者是原六国依靠宗法血缘关系的地主、贵族,两类地主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这表明()A宗法制度顽强存续 B封建土地制度占据主

22、导C秦尚未真正完成统一 D秦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选B根据“两类地主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可知,地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社会的主要方式,故B项正确。4唐代中叶,“官授田之法尽费废,则之所谓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有官员认为“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为此,政府纳税改革的合理方向应是()A减免纳税 B按人纳税C加征商税 D按地征税选D题干中提到税制的弊端是“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并不是赋税过重,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说明按人头征税已不可取,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出现了“多无田之大矣”的现象,说明与土地有关,与商税无关,故C项错误,D项正确。5

23、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选B小农经济靠天吃饭,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可以通过简单的劳动工具就能够组织生产,体现了其顽强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小农经济的软弱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简单是材料的表象,而非实质,故D项错误。6(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

24、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选D题目中强调的是京杭运河对北宋朝廷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材料说京杭运河是北宋朝廷的生命线,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并没有体现京杭运河是交通枢纽,故B项错误;京杭运河属于水利工程,不属于都城防御,故C项错误;北宋时,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表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故D项正确。二、“享誉世界”的名片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1主要部门(1)金属冶炼青铜冶铸商周时

25、期青铜铸造技艺成熟,被称为“青铜时代”钢铁冶炼产生: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燃料: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2)丝棉纺织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艺棉纺织业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棉纺织先进技术,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3)陶瓷制造制陶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制瓷东汉晚期人们烧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时期人们成功烧制出白瓷;元代开始出现彩瓷2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产品多

26、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特点:产品主要是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资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从征役制发展到雇募制。(3)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唐宋以来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中叶以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3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四大原因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

27、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4.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经济条件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5“工官”制度的利与弊“工官”制度对手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从汉武帝开始,那些有利可图的行业,都归官办,由政府垄断。“工官”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其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