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67.26KB ,
资源ID:183059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3059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侯博开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侯博开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目前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国防研究机构都在大力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因此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微功率冲击雷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是伴随着传统冲击雷达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高科技新型雷达,其应用相当广泛。它起初是由国外发展过来,国外对此技术的研究要远远早于国内,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国内开始推广研究,本文主要是将微功率冲击雷达应用于生命探测方面的研究。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生命探测雷达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采用L频段的调制连续波信号对埋藏在雪地里的生命体进行了探测研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小组采用了L和S波段的不同频率的雷达连续天

2、线对模拟震灾后的生命信号进行了检测,都成功的检测出人体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信号,取得的一定的成就。随后由美国佐治亚技术研究所研究出的手电筒式雷达“Radar Flashlight”,该雷达可对隐蔽在墙壁、钢门、树木后静止和运动的人进行探测,它采用多普勒技术和高速信号处理技术,对接收回来的生命信号则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频率响应曲线陡的技术进行滤波,从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人体生命信号,该系统采用的天线是市场上可以买到的一种天线,它将发射端输出的波束控制在20度以内的扇形区域内。美国研究的同时,其它西方国家也对CW的研究有所成就,如俄罗斯Remote Sensing Lab研究设计了一种“RAS

3、CAN”的生命探测雷达,此雷达系统可以探测10cm厚混凝土墙壁后的人体生命信号,它采用的工作频率为1-10GHz,其波长也就达到了3-30cm。还有由日本研究的连续波探测性雷达是针对近距离(小于50cm)的探测,它主要是透过各种衣物、被褥等对股动脉、指尖脉搏、颈动脉及心率的探测,但由于其探测距离的有限性造成了其实际应用的局限性。超宽带系统的微功率冲击雷达技术的研究是从近十几年才新兴的一种雷达技术,而在生命探测上的应用的研究开始于美国斯坦福尼亚大学,此大学在1994年开始将超宽带雷达应用在生物医学上研究,并获得了一项专利。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着手雷达听诊器的研究。1996年美国斯坦福尼

4、亚大学研制出一种特殊的超宽带微功率冲击雷达,此雷达高增益天线采用可以探测到人体呼吸及心跳的生命信号,并对距离内技术提取生命信号,最大限度的抑制了外界噪声的干扰。同年,由美国McEwon先生研制的人体检测、成像系统,可以检测人体的心跳、呼吸、声带等信号并转换为声音信号,从而在人体生理参数的监护仪上的应用达到了不可逾越的突破,并获得了美国的一项专利。McEwon先生在超宽带雷达上面的研究无疑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至今为止他研制的MIR已经在美国获得了56项专利,同时在全世界也达到了214项专利或应用专利。1999年后,针对微功率冲击雷达的体积小、功率小、寿命长、成本低及分辨率高等特点,将其广泛应用于生

5、物医学领域,如在心脏监护、婴儿监护、障碍性睡眠呼吸暂停监护、脑出血监护等等的研究。2002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允许此雷达技术可以商用化,从而推动了很多公司开始投资研究此雷达的应用,美国Time Domain公司利用该雷达技术研制出雷达视力2000(Radar Domain)雷达供执法部门使用和士兵视力(Soldier Vision)雷达供军事部门使用。 另外还有美国休斯先进电磁技术研究中心(Hughes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enter,HAETC)研制的“2-D Concrete Penetration Radar”具有强的穿透能力。目前西

6、方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已经投资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始发展研究冲击雷达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200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MIR成员利用便携式MIR移动探测器进行试验,完成了搜救5位“受伤人员”的救助。“9.11”事件后,该便携式MIR移动探测器在厚度数米的石砖下进行呼吸探测,实现搜救工作,为灾难营救上提供了很大帮助。国外用于生命探测仪的天线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指定的火星探测器两种候选雷达天线之一,是世界上相对最先进的探地雷达天线,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微弱的生命信号,且已获得美国专利。2.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微功率冲击雷达的研究相对还是比较晚的,对其研究的应用领

7、域也主要是用作运动传感器、报警器及定位器,对于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1995年,空军导弹学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MIR技术,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MIR核心技术,从实践上对该技术做了大量实验,最终在国内首度提出了完整的MIR的设计方案,成功研制出冲击雷达信号发射源、取样脉冲源,分析MIR的电磁波信号抗干扰能力及外界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并进行实验研究,从而达到MIR动态目标的检测系统。第四军医大学从1998年起开始研究生命探测雷达,采用发射微波电磁信号,接收检测由人体活动而引起发射波的微小变化,通过信号处理技术提取到人体的呼吸和心跳信号。已经成功研制出不同波段的连续波雷达探测样机,可以探

8、测穿墙20cm,距离达到5m的人体生命信号。2003年该大学生物医学小组研制了S2000-I型探测样机6,随后该校与西安必肯科技合作研制了SJ-3000搜救样机,目前西安必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研制了SJ-6000搜救雷达样机,对我国在雷达技术的发展有很大意义。此外,国内其他高校对生命探测技术也有很大成果,如国防科技大学采用发射超宽带脉冲7,穿过非金属的有形介质,探测其有形介质后3-5m的人体生命信号;南京理工大学分析穿墙生命探测雷达的特点,研制了通过正弦调制,扩频连续波体制的探测实验系统8,并做了相关实验。2001年9月,国家在“十五”863计划通信技术研究项目中,将UWB无线通信关键技术作为通

9、信技术的研究的主要内容,鼓励国内学者对该技术的研究工作,这将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雷达技术的发展。国内对用于生命探测仪上的超宽带雷达天线并未做专门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微功率冲击雷达发展史上的一个遗憾,但对探地雷达方面已有一些成就,从而极速推动了微功率冲击雷达的发展。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案3.1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研制一套完整的微功率超宽带雷达,硬件部分包括发射、接受电路和单片机系统设计,单片机采用C8051F020。所设计的雷达具有很大的相对带宽(信号的带宽和中心频率之比),一般大于25,所发射的脉冲极窄(p秒级)、峰值功率很高、平均功率极底、频谱分布广泛,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本

10、课题只要设计包括两部分,一是微功率冲击雷达硬件电路设计,二是微功率冲击雷达天线部分的设计。微功率冲击雷达通过发射极窄UWB脉冲,通过发射天线辐射电磁波,碰到人体胸腔的运动后而发生微小变化,接收天线接收反射电磁波,采用取样门提取生命信号,最后送到微处理单元进行数字处理得到生命信号。微功率冲击雷达硬件电路包括:窄脉冲信号产生电路;取样积分电路;带通滤波电路及放大电路。对电路进行分析设计,并采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设计。微功率冲击雷达天线则是通过分析雷达对天线的要求,比较各种超宽带雷达天线,采用HFSS11仿真分析天线。3.2研究的方案3.2.1 了解超宽带雷达工作原理 主要有:电磁波传播的

11、基本规律与介质的电性质、超宽带冲激雷达系统结构、超宽带收发天线的简化模型与雷达的性能指标。电磁波穿透墙壁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其特性不仅受介质的影响,还与波的极化方式有关。可以用线性模型来表示,即近似表示为: (2.6)其中为天线接收回波;为发射波遇到目标物后的反射波;为收发天线之间的耦合波;为发射波遇到墙壁后的反射波;为环境杂波。 超宽带雷达使用超宽带脉冲信号作为探测信号,利用电磁波穿透性穿过墙壁等介质,碰到人体后而反射,根据目标检测原理,实现对人体生命信号的定位和识别。 图3.1微功率冲击雷达原理框图3.2.2 了解天线部分的工作原理 微功率冲击雷达的极窄脉冲的发射与接收都是通过天线完成的,

12、因此天线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系统的性能。在设计天线时要尽可能的考虑天线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对雷达发射天线希望其达到将发射信号无畸变的辐射出去,而接收天线则要求其灵敏度高,从而更好的接收回波信号。其实发射天线就是将超宽带脉冲信号辐射出去,而接收天线则是将人体反射的回波接收回来,我们可以将发射、接收天线看作滤波,其滤波效果直接影响系统的探测结果。 由此可看出天线在微功率冲击雷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直接影响雷达在应用过程中的探测效果,从而对天线的研究成为微功率冲击雷达研究的重点之一。3.2.3 研究硬件电路的发射部分 目前国内外对超宽带雷达技术的研究显示,超宽带脉冲产生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采用数字

13、电路的逻辑器件产生极窄脉冲;二是采用高速元器件,利用储能元件的充放电特性,结合脉冲整形电路产生系统所需脉冲。由于方法一产生的极窄脉冲脉宽太宽,且幅值较低,难以满足系统的要求,故通常都采用第二种方法,目前可采用的高速元器件有阶跃二极管、隧道二极管及雪崩三极管等,不同元器件产生脉冲的指标也各有差异。其中常用的是阶跃二极管和雪崩三极管,采用阶跃二极管可以产生产 ps极的窄脉冲,其产生的窄脉冲幅值太小,一般只有毫伏级,且产生的脉冲中有较多的低频分量及脉冲拖尾现象,故结合本系统的要求,本课题选择采用雪崩三极管设计产生超宽带脉冲。图3.2雪崩三极管基本形成电路由图3.2电路可以得出,三极管集-射电压增大到

14、临界状态时,负载电阻上的电流可表示为: 为集-射击穿电压。雪崩三极管产生高幅度脉冲的要求是:三极管击穿后,电容放电的时间必须大于触发脉冲的相邻两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故电流可允许的最高重复频率表示为:一般情况下有远小于,故对于对电容充电时间的影响这里不做考虑。由于对于雪崩三极管的二次击穿目前还没有一个定向的严格分析,所以无法估计脉冲的前沿时间,只能说,雪崩效应越强,其前沿时间越短,而后沿时间则由来决定。3.2.4 研究硬件电路的接收部分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运用微功率冲击雷达来探测墙壁后面的人体生命信号,但由于人体生命信号是极其微弱的信号,所以检测接收的回波信号必须要提高信噪比。目前,对提高信噪比

15、的方法有很多,集中起来主要运用了电子学、计算机理论、信息论、物理学理论及生物医学技术等理论知识。与一般的检测技术相比,微弱信号的检测技术主要关注的是抑制噪声和提高信噪比的方法,而不是传感器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原理、相应的信号转换电路和仪表的实现方法,故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运用上述的理论知识提高信噪比,从而检测出良好的微弱信号。接收回波信号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人体的生命信号一般可看为是正弦信号。通过查阅资料可知,锁定放大器可以检测淹没在噪声中的正弦信号,但发射波为超宽带脉冲波形,而脉冲波形的前沿和后沿都含有非常丰富的高次谐波,当反射回来含有人体生命信号的脉冲波形通过锁定放大器输出后,其后端的低通滤波器在

16、滤掉高频分量的同时会滤掉脉冲边沿的高频分量,从而使接收的回波信号发生畸变,故锁定放大器不可取。取样积分适合复杂的宽带周期信号波形的检测。本课题将采用取样积分对接收回来的信号进行检测,此方法又称为门控相关检测,此方法是针对噪声的随机性,对接收回来的回波信号进行积分平均从而提高其信噪比,达到提取微弱信号的目的。 图3.3微功率雷达接收电路原理框图3.2.5 进行电路仿真及调试完成微功率冲击雷达整个系统的设计不仅只是设计硬件电路及制作电路板,更重要的是对电路板的调试。通过对电路板的调试可以确定电路的可行性,也会发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实现电路的优化设计,从而可以使电路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

17、活中。4 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进度安排 第1-2周:认真审题,搜集与题目有关的资料,理解相关背景知识。 第3-6周:熟悉相关电路原理,制定初步方案。 第7-10周:进行电路设计,通过软件仿真,实现系统硬件设计。 第11-16周:完成PCB制作,进行调试。 第17-19周:总结经验,完成论文,准备毕业答辩。参考文献1 Droitcour A D,Lubecke V M and Lin J,et al.A Microwave Radio for Doppler Radar Sensing of Vital SignsC.2001 IEEE MIT-S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

18、ymposium. Phoenix:2001,1:175-178.2 Droitcour A D,Boric-Lubecke O and Libecke V M,et a1.0.25um CMOS and BiCMOS Single-chip Direct-conversion Doppler Radars for Remote Sensing of Vital SignsC.2002 IEEE Int Solid State Circuits Conf(ISSCC 2002 ). San Francisco:2002,1:348-349.3 Droitcour A D,Boric-Lubec

19、ke O and Lubecke V M,et al. Range Correlation Effect on ISM Band I/Q CMOS Radar for Non-Contact Cardiopulmonary MonitoringC.2003 IEEE MIT-S IMS Digest,Philadelphis.2003,3: 1945-1948.4 路国华,王健琪,杨国胜,等.生物雷达技术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4,27(6):368-383.5 谢成学.微功率冲击雷达J.现代电子.1997,4:1-5.6 黎海涛.超宽带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

20、大学.2001:5-6.7 王金龙,王呈桂,阚春容,等.无线超宽带(UWB)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0-16,47-58.8 戴刚.穿墙探测雷达的数据采集、目标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M.湖北: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1-2.9 Yarovoy A G,Lighthart L P.UWB Radar for Human Being DetectionJ. IEEEA&E Systems Magazine.2006, 3:10-14.10左强.生命探测雷达信号处理硬件设计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55-93.11 Chen Kunmu,Huang Yong,

21、 Norman A, et al. Microwave Life-Detection System for Detecting Human Subjects Through Barrier D.Hong Kong: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 Symp.1997,1:6-9.12 Chen Kunmu,Huang Yong, Zhang Jianping, et al. Microwave Life-Detection System for Searching Human Subjects Under Earth- quake Rubble or

22、Behind Barrier 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0,27(1): 105- 114.13 Sylvain S G, Walid C. Surveillance through concrete walls J.Proceedings of SPIE. 2004, 9:597-608.14 粟毅,黄春琳,雷太文.探地雷达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7-22,41-68.15 Mahfouz M,Fathy A.See-through-wall Imaging Using Ultra Wideband

23、 Pulse SystemesJ.2005 IEEE Applied Imagery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Work- shop.2005,10: 6.16 Ma lin,Zhang Zhongzhao,Tan Xuezhi. A Novel Through-Wall Imaging Method Using Ultra-WideBand Pulse System J.2006 IEE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Con- ference.

24、 2006.17 付红卫,王斌科,戴国宪,等.微功率冲激雷达的运动目标检测原理J.现代雷达.1999,21(5):57-61.18宋华,李禹.超宽带穿墙探测雷达的运动目标检测技术J.电讯技术.2004,6:133-137.19 李述为,高梅国, 傅雄军,等.雷达穿墙检测呼吸和心跳的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6):1633-1634.20 路国华,杨国胜,王建琪.基于微功率超宽带雷达检测人体生命信号的研究.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5-17.21 王艳,马弘胢, 曹学军,等.墙体对微波脉冲的衰减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17(8):1278-1280.22李太全.探地雷达

25、天线系统的设计、实现与优化D.湖南:武汉大学.2004:1-39,89-109.23 David D Ferris Jr, Nicholas C Currie. A Survey of Current Technologies for Through-The-Wall Surveillance (TWS)A. SPIE Conference on Sensors,C3I, Information,and Training Technologies for Law Enforcement(SPIE Vol:3577) C. Massachusetts: Boston,1998:62-72.24

26、David D Ferris Jr,Nicholas C Currie.Microwave and Millimeter-Wave Systems for Wall Penetration,Part of the SPIE Conference on Targets and Back- grounds:Characteriz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V,Orlando,Florida,(SPIE Vol: 3375), 1998,4:269-279.25(美)尼库加(Nekoogar)F.超宽带通信原理及应用M.任品毅等,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7.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