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47.93KB ,
资源ID:182445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2445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上数学备课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上数学备课Word下载.docx

1、多少块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引导学生推算出结果。(2)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再去实际感受一下(把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先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再让学生数一数围的人数,再把这块土地的大小估一估,说明这么大是100平方米。刚才我们已经计算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也可以将学生带到篮球场)三、实践应用1.教材“练习六”第1题。教师提供数据(或学生课前准备),学生独立计算出学校操场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2.教材“练习六”第2、3题。(1)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进行单

2、位换算时,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2)第3题在学生完成后,及时组织反馈,帮助计算错误的学生分析原因,指导他们订正。小结:进行单位转换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如果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3.教材”练习六”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的结果和思考过程。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学反思平方千米的认识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能够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

3、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平方千米的大小。一、创设情境,引入平方千米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谁来说一说1公顷有多大?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一些图片(呈现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和杭州西湖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一般用于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二、自主探究,认识平方千米 1.教学例2。(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

4、的面积。(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引导: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顷呢?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2.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1)出示教材第35页天安门广场图片。(2)天安门广场同学们都熟悉,它的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3)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3.教材第35页“做一做”。4.想一想、做一做、集体订正。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教材“练习六”第5题。先独立填写,再

5、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强调填写的单位要与事实相符合。2.教材“练习六”第6题。学生独立练习,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两种换算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教材“练习六”第7题。可以用计算器算一算,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4.教材“练习六”第8题。同桌两人合作交流完成,集体订正。5.教材第35页“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六”第9题查资料。线段、直线、射线和角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2.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建立角的正确概念。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出示几种线,如电线、

6、电视天线、跳绳的绳子等)。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2.教师演示:两手拿着一根线,两手靠近线就是弯曲的,两手把线拉紧,线就是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二、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投影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两幅图。(1)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线段。(2)把两幅图分别去掉两端的手和弓,改为两点,这就是线段。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A”、“B” ,这就是线段AB。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 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A点和B点之间的长度,所以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2.认识直线。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课件显示) 提问:直线有端点吗?能量出长

7、度吗?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 直线除了用“直线AB ”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3.认识射线。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出示教材第38页下面的三幅图片,说明手电筒、探照灯、焰火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射线有端点吗?有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名称区别联系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直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5.认识角。(1)我们认识过角,下面的图形都是角。 (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点,两条射线。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

8、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3)怎样表示一个角呢?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注意与小于号“”区别) (4)运用上面的知识,画一个角,并写上各部分的名称,标上字母,用角的符号表示出角,读一读。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39页上面的“做一做”。2.教材第39页下面的“做一做”。3.教材“练习七”第1题。 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角的度量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怎样读出角的度数。一、创设情

9、境 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教师: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2.课件演示采用重合比较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3.教师:尽管我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或重合比较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量角。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出示教材第40页制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绍,并出示量角器。(1)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

10、位“度”以及度的符号。 (板书:1) (2)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线和内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2.教学例1。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数呢?(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第一步: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线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第三步:读准数,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刻度线上,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2)照样子量出教材第40页中1和2的度数。学生动手量一量,看准刻度,记在旁边。怎样看刻度,你有什么好办法?(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就认里圈的刻度数;相反就

11、认外圈的刻度数) 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1)观察下面两个角,哪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2)猜想一下哪个角大一些。(3)动手量一量,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你发现了什么?(4)在教材上把左边一个角的两条边延长,再量一量,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越大,角越大。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3.教材“练习七”第2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分别记下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4.教材“练习七”第3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5.教材“练习七”第4题。(1)量出图中4

12、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2)1与3有什么关系?2与4呢?(3)你能发现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和本领?测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角的分类1.理解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2.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正确地将角进行分类。理解各种角的意义。区分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1.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组织学生在作业本上量一量,标明每个角的度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决定的,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3.如果将角按大小进行分类,上面的这些角应怎样分类。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哪些角可以分为一类?4.角有大有小,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别

13、,我们将角进行分类。(板书课题:角的分类)二、自主探究1.认识直角。(1)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板书:90的角叫做直角)(2)说说身边哪些角是直角。2.认识锐角和钝角。(1)课件演示。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2)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3.认识平角。(1)课件显示一个锐角,一条边旋转,观察角的变化。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由此可见,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当旋转到一边与不动的另一边拉平时,问:这是不是一个角?是多少度?(2)一条射线

14、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1平角=180。演示折扇成一个平角,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平角。 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1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4.认识周角。 (1)用上面的方法认识周角。(2)演示折扇成一个周角,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周角。5.讨论:一条直线是平角,这种说法对吗? 一条射线是周角,这种说法对吗?6.教学例2。 (1)出示例2。(2)小组内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并说明这样解答的理由。教师归纳并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1.指一指:一幅三角尺中,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JP32.拼一拼:用一幅三角尺分别拼出直角、锐角、钝角和平角。3.把下面的角的度

15、数分别填在适当的方框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画角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 90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教学例3。出示例3。1.怎样画一个60的角?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板书:(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

16、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3.画一个100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2.教材“练习七”第5题。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3.

17、教材“练习七”第6题。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笔算乘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掌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一、复习引入1.164= 2304= 193= 1804= 1407= 245= 2105= 1363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口算13632的学生会有困难,教师顺势引出课题。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没有那

18、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笔算乘法)(1)投影出示例1,指名读题。(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指名列出算式:14512=(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A.145接近150,12接近10,所以145121500。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2=1740。C.用笔算: 1 4 5 1 2 2 9 0 1 7 4 0(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答题。(5)议一议。A.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B.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A.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

19、要同十位对齐。B.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2.教材第47页“做一做”。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1.教材“练习八”第1题。(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提醒学生注意54145这样的算式怎样笔算比较方便)(2)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完成,然后用计算器验算。2.教材“练习八”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列式、计算、解答,

20、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方法。在笔算中应注意什么呢?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理解在积的末尾添0的算理。1.口算。104= 2003=203= 1305= 2402=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指名口算,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2.口算时有什么简便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3.在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或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怎样计算呢?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1.出示例2。(1)16030= (2)

21、10630=2.16030怎样算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算法:(1)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2)笔算: 1 6 0 3 0 4 8 0 0(3)3个160是480,那么30个160就是4800等。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笔算过程: 3 0 为什么在积的末尾 4 8 0 0 添上两个0 呢?添上一个0表示是1603的积,添上两个0就是16030的积。在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所以在积的末位添上两个0,这样计算很简便。3.10630怎样算?自己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试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讨论:在算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2、?只有因数末尾的0没有参与运算,直接在积的后面添上去,因数中间的0要参与运算,不能添在积的后面。4.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指四名同学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强调计算时,要把末尾0前面的数字数位对齐。第2题:小组分工完成,互相检验,然后集体订正。5.师生共同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组织学生议一议。(1)把因数末尾有0前面的数字相乘。(2)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教材“练习八”第3题。快速写出每题的结果,并在小组中交流口算的方法。2.教材“练习八”第4题。投影出示“神舟九号”飞船的图片。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独立列

23、式计算,指名汇报,集体订正。3.教材“练习八”第5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适当点拨,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教材“练习八”第6题。你能很快比较出每组算式的大小吗?小组或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然后集体订正。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练习课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准确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复习回顾1.笔算下列各题。12429= 30624= 520指三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2.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指名说一说。3.教师针对前一课时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简要讲解。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2题。(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八第2题。(2)组织学生讨论已知信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