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8.66KB ,
资源ID:182429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2429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的认识从何而来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Word下载.docx

1、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基本含义(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教法学法指导(一)教法教学过程中注意贯彻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突出重点内容的讲解,通过事例分析、材料阅读、课堂讨论、典型观点辨析等方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学法按照导读提纲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现实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过程中,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准确理解

2、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加强对所学概念、原理的识记和理解,能及时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得到及时解决。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完成课堂反馈练习,发现并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说明实践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材料,充分了解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已有认识,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文字、图片材料事先做成课件或投影,设计预习导读提纲和课堂反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的特点,可事先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预习导读教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

3、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应该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第六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首先请大家预习第一框题的内容。(出示导读提纲)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的实践是什么?2.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实践具有哪些特点?它与历史上其他哲学派别所讲的实践有什么不同?3.如何理解实践既有客观物质性,又有主观能动性?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为什么实践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学生根据导读提纲预习教材。如果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可直接进入教学过程步骤二。)教学过程步骤二:释疑解惑,设疑探究说到实践,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学生要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等,这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出示投影材料或有关视频材料)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他曾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思考:为什么徐本禹能够“感动中国”?(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回答)(归纳总结)徐本禹能够“感动中国”,重要的一点是他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服务实践,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说到实践,实际上人们每天都在从事各

5、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实践的内容和形式确实是多种多样的。历史上一些哲学家对于什么是实践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出示投影)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费尔巴哈认为,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则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但他所说的“规定”和“改造”只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不是物质性活动。问题:上述三位哲学家对实践的认识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1.杜威认为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是一样的。2.费尔

6、巴哈认为实践只是一种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进行的利己的活动。3.黑格尔虽然承认实践是人的活动,但认为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的活动。教师总结:历史上许多哲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实践的有价值的思想,有的还提出了实践或与实践相近的概念,如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行等,但他们始终都没有对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说明。合作学习:如何理解实践的含义及其三个特点?(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实践的含义及三个特点,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收获。第一小组:实践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理解实践的含义,要注意两点:一是指实

7、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它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变革客观事物的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这就与上述一些哲学家关于实践的论述有了本质的区别。第二小组: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它们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不仅如此,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第三小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

8、界的活动。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动物,人在行动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第四小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质疑探究:(学生提出或由教师设疑,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解决问题)1. 实践既有客观物质性,也有主观能动性,这是否矛盾?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二者是统一的,不应该用这一特征去

9、否定另一特征。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2.实践的三个特点是一种什么关系?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准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必须把实践的三个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对实践作出科学的说明,并与其他哲学派别的实践观区别开来。(过渡)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 合作探究:(教师出示有关材料,学生前后排组成小组讨论、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出示投影1) 大约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在浙江余姚的一座安静的“阳明书院”里,有一小片茂密的竹林,青枝翠叶,摇曳多姿。一个二十多岁的

10、年轻人,名叫王阳明,坐在竹林前静静地看着竹子。他双目发呆,脸色苍白,已经在这里坐了好几天,家里人多次劝他回屋休息,都被他拒绝了。到了第七天,终于病倒了。 他在欣赏竹林风光吗?是发神经病吗?都不是,他是在苦思哲学道理。 书上说:“格物致知”。“格”是研究的意思,“致”是取得,“格物致知”就是从研究客观事物取得知识。竹子是客观事物,王阳明静坐看竹子,就是想知道竹子的道理,看“格物”能否“致知”,一直到病倒,也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于是,他得出结论:格物致知是错误的,知识不能从研究客观事物得来。他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王阳明静坐看竹子,为什

11、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万事万物的道理是从心里想出来的吗?(学生讨论、探究并回答)1.王阳明静坐看竹子,只能获得对竹子的“感觉”,而不能知道竹子的“道理”,因为他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践,也就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2.王阳明确实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但单纯靠“想”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万事万物的道理不能从心里想出来。(出示投影2) 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没有人吃螃蟹,结果螃蟹泛滥成灾,把越国的稻子都吃光了,弄得越王勾践一筹莫展,没有办法讨伐吴国。到魏晋时才有人懂得螃蟹好吃。人怎么知

12、道螃蟹好吃的?必定有人不管它难看不难看,硬是抓住吃过它。鲁迅先生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的各种特性暴露出来,这样才能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出示投影3)1812年12月,拿破仑为了独霸整个欧洲大陆,对沙皇俄国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法军所带的食物经过长期远征,剩下来的也已腐烂变质了,许多士兵吃了变质食物,立即患病,严重地损伤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了解决长距离作战中食品供给问题

13、,许多人开始了对食品贮存的研究。法国马赛的食品制造专家尼可拉阿培尔最先用“加热杀菌”的方法用高温把食物煮熟,杀死细菌。不久,他又解决了杀菌后的密封技术,即用铁罐式瓶子,把食品放入后,再把瓶口密封。从此,罐头食品开始流行起来。食品防腐技术为什么会出现,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1.食品防腐技术是适应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2.战争的需要提出了食品如何防腐的问题,推动了人们对食品防腐问题的研究,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3.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出示投影4)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

14、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一个人观点、认识的对与错,真的像庄子所说没有办法断定了吗?怎样去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用什么去检验呢?1.认识的正确与否,就是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种认识无法判定另一种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2.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既有客观物质性,又有主观能动性,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

15、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3.科学发展中的无数事实已经充分地证明了只有实践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出示投影5)材料一: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材料二: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去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的家产都耗费光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精通,但是天下没有地方可以找到龙,因而也就没有地方去施展他的本领。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1.材料一说明认识

16、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材料二说明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学生提出或由教师设疑,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解决问题。1.俗语中“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出真知”,讲的都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但是也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说法,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这可能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秀才知道的东西,也是别人从实践中间获得的,只是经过文字和技术的

17、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间接地“知天下事”。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2.实践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就能推动认识的发展吗?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不仅因为实践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而且因为实践能够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例如,今天人们借助射电望远镜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使用电子显微镜能够使物体放大百万倍以上;高空中的人造资源卫星能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电子计算机每秒亿次的运算速度使人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确;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扩展了认识范围,大大提高了人的认识

18、能力。 培训首页 师生资源互动平台 成长博客 教育论坛 丛书订购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案例和反思 作者: 赵华 (高中政治 陕西高中政治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5 / 100 发表日期: 2011-05-18 22:11:30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九十一中学:赵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构成要素 (3)实践的特点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2)依据相关原理,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

19、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提高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要服务于实践。并进一步增强努力实践的信念。二、【重点、难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讲授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师:亲爱的同学们,相信这节课会因为同学们的表现而显得更加精彩!我们先来看这周三同学们的实践活动:幻灯片播放同学周三跳绳比赛的照片。问,在这次活动中,你想到什么?学生思考,个别同学谈想法

20、。大家的想法都是从跳绳比赛中得来的。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板书)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板书)幻灯片播放 三维目标 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两个问题 一 实践及其特点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课前,我让同学们自主学习,我想,我们一定预习的非常扎实。实践的定义是什么?生:实践是人的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注意两层基本含义:(1)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特有的)。(2) 实践是人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活动。(3) 实践是人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带领同学们做题。巩固实践的定义

21、判断下面哪些是实践活动 1、我家的宠物狗吃火腿肠。 2、2010年坎昆会议 3、袁隆平做杂交水稻实验(是) 4、农民种田 (是) 5、学生上课学习文化 同学们,今年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应该去过了,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召开彰显了国力,带动了我国文化、科技、经济的发展。2011年4月27日即将召开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被称为是上海世博的姊妹篇。她的筹备、建设是一次伟大的实践。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提前5个月进入世园,让我们共同感受西安人的实践。看的过程中,结合预习情况,回答,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并简单解释。 播放 世园会宣传片。同学们可以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思想,待会举手发言。实践的特点是:(1)实践具有客

22、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具体解释:(1)世园会主要建筑进展情况:2010年6月3日上午,世园会主要建筑物封顶仪式在长安塔现场隆重举行;经过紧张的筹备,长安塔等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三大特色服务区、指挥中心、世园村等主要建筑于2010年12月15日完成。主要建筑解释:2011西安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为长安塔、广运门、自然馆、创意馆。2011西安世园会三大特色服务区为灞上人家、椰风水岸、欧陆风情。2011西安世园会五大主题园艺景点为长安花谷、五彩终南、丝路花雨、海外大观和灞上彩虹。长安塔:高99米,共有13层。在设计上保持了隋唐时期方形古塔的神韵,同时增加了现代元

23、素,既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涵,又彰显出时尚现代的都市风貌,是绿色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是生态建筑的实践和示范,建成后将成为提升西安城市建筑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的建盖,是以客观的砖、沙子、等材料为基础的,体现了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2)2011年西安世园会主题:“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体现了实践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3)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国际园艺花卉行业组织一一国际园艺者协会(AIPH)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迄今为止,“世园会”共举办了20多次,基本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举办,发展中国家只举办过两次,是“1999年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和

24、“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由于“世园会”能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国际影响和综合效益,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城市积极申办。说明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是的。实践的这三个特点统一在任何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从大家的回答中,我有了问题。问:世园会借鉴的世博会的经验和教训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世博会的举办过程中。经验来自于实践。接下来,我们分析本课第二个大问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早在公元前4世纪,以亚力士多得为代表的学者指出:越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越快。你们怎么认为? 你们桌面上有很多轻重不同的物体,你们可以通过这些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实验得出结论:两个物

25、体同时,同高度释放,受力面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慢,受力面小的物体下落速度快。即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说明什么哲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教师播放幻灯片。 师:下面,我们在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实践中都获得过哪些认识? 学生谈。同学们谈的很好。进一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里,为了加深印象,我还准备了探究活动: 第一种观点: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第二种观点: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这两种观点正确吗?有什么启示?学生思考。都正确。启示是,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辩证法强调,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在认识论中的实践自然也

26、是变化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那么,实践在变,就要求认识也要变化。这就是说的本课的那个知识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例如: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我们对非公有制的定位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但随着之后的5年,实践中,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的就业,提高了我国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增加了政府财政。因此,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对非公有制的定位则更新为: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从实践中来,那么,认识的作用是什么呢?同学们举例。总结本节课内容。叫一位同学总结。 一、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注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六课堂练习:1、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