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12. 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表现为:教育的(目的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p6)13.(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p7)14. “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15. 在教育发展史上,
2、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T)(P8)(非形式化教育是指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形式化教育主要指实体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16. (库姆斯)等人对非正规教育概念的陈述,(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他们认为:“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17.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18. 家庭教育首先具有(启蒙性),其次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再次,具有(个别性)。19. 社会教育具有的
3、特点: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20. 依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21. 原始的教育形态具有的特点: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目的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和(同一性)(内容,对象,目的)。22. 从奴隶社会开始,教育就出现了(两种形式),一种是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从事的(学校教育),另一种则是在其他社会活动中进行的(非学校教育)。(T)(p12)2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
4、会活动。孔子的学生樊迟因“请学稼”、“请学圃”而被孔子评价为“小人哉”。(T)(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24.古代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在官府”、“政教合一”阶级性。最早的学校形式是(“庠”)、(“序”)、(“瞽宗”)、(“辟雍”)、(“泮宫”) 等级性体现在中央官学,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定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在地方设立的有(州学)、(府学)和(县学)。25.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奴隶制时期,我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即
5、(礼)、(乐)、(射)、(御)、(书)、(数)。封建社会,统治者严格控制着教育内容,我国以(“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还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主要教育内容。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主要内容。世俗封建主的学校中以(“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作为主要内容。26.古代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T) 28.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
6、学”)所文艺专科学校。西欧再早算雅典时(弦琴学校)29. 现代教育的特点: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是(相融合)。第二,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30.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国际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多元化)。3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
7、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T)(p17)(p.s.教育问题包含问题现象、问题)32. 教育学按实施教育的不同社会空间分:包括(学校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T)(p18)33. 教育学按照实施教育的层次分:包括(幼儿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继续教育学)等。34、中学教师学习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育教学的一般现象)和(一般问题),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35、普通教育学基本上可以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36、教育学的发展阶段:第一,历
8、史上的教育学思想,第二,教育学的建立和变革。(T)(p21)37. 在古代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奴隶制到文艺复兴时期)(T)38.(孔子)的(论语),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启发式教学的由来,(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奠基人。39. (礼记)中的(学记)是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T)(p22)40. 苏格拉底的方法:(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或产婆术)或称(苏格拉底法)41. (柏拉图)的(
9、理想国),以“理念说”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包含形而上学、价值论及知识论的哲学系统。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体现出一种超现实的追求完美价值的精神。42.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的)和(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p23)43. 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44.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学开始从哲学知识体系分解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5. (“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第一个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并第一个在(教材编插图)。(T)(p24)46. (卢梭)的名著(爱弥儿),对当时流行的古典主义教学模式和思想,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了猛烈、全面的批判,并首先开拓了以(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人们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的兴趣。47.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第一次讲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他的学生林克将讲座的内容整理、编纂并予以发表,题为康德论教育。48. (洛克)的(人类理智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儿童的心灵如同“白板”。49. (赫尔巴特
11、)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指出:“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言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他还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p25)50.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规定了教学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的特点。51. (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提出了建立教育体系的原则,重视儿童的发展,重视游戏和劳动在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研
12、究。他是幼儿园创始人。(P26)52. (斯宾塞)的(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并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重视体育,主张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教育就是手段”。53. (拉伊)和(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提倡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防止仅仅根据理论和偶尔经验下结论,给教育学研究在方法的运用上提供了新的启示。54.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是进步主义代表人物,教育无目的论者,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三中心”(生活)、(儿童)、(活动)。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13、”、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在实际生活中学。55. (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对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巨大影响。(T)(P27)56. 我国的(杨贤江)在1930年化名为李浩吾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57. (布卢姆)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大类。58. (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是指构成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
14、、基本法则等,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性。他具有世界性影响。(T)(p28)59.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T),详细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体系,他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60. (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T)把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及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创造性地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中加以具体化。认为应该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系统论,教育过程最优化追求的是短时高效。61.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潮对教育学研究影响极大。最初,二者各执一端,互不相让。近些年来,这两种思潮走向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P30)62.
15、 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T)(p35)63. 教学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T)64.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实验法)。(T)(p36)简单题:1. 学校是怎样产生的?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2.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第二
16、,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31)3.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社会化。第三,教育生产化。第四,教育民主化。第五,教育国际化。第六,教育现代化。第七,教育多元化。4. 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 (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近年来,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潮对教育学研
17、究影响极大。(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5. 教育学理论建设:1、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2、学习与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3、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4、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6. 教育学的实践运用:1、教育学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与方法。2、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3、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运用的问题。7.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实
18、践活动: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2、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3、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T)(p39)2. 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受(政治)的制约。3. (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受(政治)决定。4.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或称反作用): 第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第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第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T)(p41)5.
19、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社会物质生产活动是教育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和得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p43)1. 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3.(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主要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4. (教育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6.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是(可能的)、(潜在的)劳动力。7. 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教育经济学。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T)(p47)
20、 (p.s.(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8. 文化的五种表现形态:(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观念形态文化)、(心理、行为形态文化)、(活动形态文化)。(T)(p55)9.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第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第二,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第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
21、的核心)。(T)(p61)11. 学生文化的特征: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T)(p63)12.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滞后性)和(超前性)。简答题: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p39)(68、69、70) (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或反作用)(p41)(71) 第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对政治经济制
22、度服务的主要途径) 第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第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的作用。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是可能的、潜在的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再生产的手段。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在未用于再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间接的、可能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这种潜在的生产力让人掌握,并应用于生产中去。(3)教
23、育投资是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5.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与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8.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
24、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2)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发展联系加强。(3)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4)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必考)第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第二,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第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 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11. 学校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
25、社区的影响12. 说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2)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A.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其具体表现在:a. 教育内容的继承b. 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c. 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性 B. 教育具有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滞后性,即教育相对落后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是超前性,即教育的发展水平比现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对要高,发展速度相对要快。论述题:1.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投资是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26、的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与物质资本相比,是经济活动中更活跃、更具发展特性的因素,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常常是更具关键性的因素。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2. 为什么教育为本、教育先行、教育超前(1)符合当前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超前是指教育的发展水平比现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对要高,发展速度相对要
27、快。一方面是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方向,出现了超越现有社会发展水平的新思想。另一方面是教育的本质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必须面向未来发展教育,为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在教育目的、教育投入及教育内容方面,超越现有发展水平,培养未来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对生产力的巨大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 教育是科学再生产的手段。C. 教育投资是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3)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28、 A.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B.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D.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3. 教育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这种说法正确吗?(12) 不正确, (1)不符合教育的相对独立性A.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发展道路,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B.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其具体表现在:a. 教育内容的继承。b. 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 c. 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性教育具有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二是超前性,即教育的发展水平比现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对要高,发展速度相对要快。(2)违背教育的公益性(相对的是盈利性)。(3)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