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88.18KB ,
资源ID:182364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2364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业理论研究共识冲突重构与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业理论研究共识冲突重构与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

1、创业研究尽管走过了一段很长的历程,但是直到今天,创业理论依然处于形成阶段,研究边界尚未明确,缺乏一个得到公认的理论框架,一些基础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David J. Ketchen, Jr.,2003)。因此,创业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仍处于“青春期”(Wiseman & Skilton,2001)。作为一个有效的社会科学领域,创业必须有一个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概念框架能够用来解释和预测一系列的实证现象(Shane & Venkataraman,2000)。原因至少有三点:如果把创业研究分散于各个学科,那么就没必要建立创业理论,但是即使创业研究现象具有多学科的本质,这种观点也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各个学

2、科都只对创业研究过程的特定问题感兴趣,这将会产生一些空白领域,也缺乏创业研究团体,并且会限制相互之间的交流以致很难培育创业研究的发展(Low & MacMillan,1988);当前的创业理论是由学者们各自积累的学术碎片(accumulative fragment)所组成,表现为多学科的交叉锯齿(multidisciplinary jigsaw)状态,而这样一种碎片阻碍了知识的全面进步,因为它只是形成了“没有整体的部分”和“没有核心的学科”(Harrison & Leitch,1996);一个研究领域只有在有别于其他领域时才能确立并获得学术上的合法性,只有建立与其他领域不同的研究范围,才能长期

3、存在,即使这种范围在某种程度上是模糊不清的,假如没有对创业研究的边界作出清晰的定义,创业领域很可能会事实上消失,换而言之,创业研究将成为其他不同领域研究的一个交叉点而不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研究领域(Bruyat & Julien,2000)。2方法论在构建创业研究领域的概念框架中,存在的最大障碍也许一直就是定义的问题(Shane &事实上,定义是所有系统性研究展开的引爆点(Tipping Point),它清楚或暗含地界定了自己研究领域的概念框架和焦点问题。本文的讨论正是从有影响力和有代表性的创业定义分析入手,然后在归纳理论共识和调解理论冲突的基础上进行理论重构,最后对创业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回顾

4、。目前,创业理论的分类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学科进行划分,鉴于创业是一个跨越多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不同学科都从其特有的研究视角、运用本领域的概念和相关术语对创业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张健、姜彦福、林强(2003)按照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五大学科对创业理论进行了简单阐述;另一种分类方法则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而是按照不同学者的主要观点将其重新划分成不同的学派,林强、姜彦福、张健(2001)将创业理论划分成“风险”、“领导”、“创新”、“认知”、“社会”、“管理”、“战略”、“机会”等八大学派。但是,我们认为以上两种分类方法在本文中并不适用,它们都不利于理论共识的识别与归纳。

5、原因有两点:属于同一学科的不同学者在同一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可能是不一致的,比如,同是经济学家的F. Knight(1921)和J. A. Schumpeter(1934)在“创业者是否承担风险”的问题上就有不同的见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存在冲突,比如,“认知”学派强调从创业者的心理特性,特别是认知特性角度来研究创业,而“管理”学派反对从主观主义角度研究创业的方法(林强、姜彦福、张健,2001)。此外,学派划分本身就存在缺陷,因为同一个学者可能持有不同派别的观点,比如,Peter F. Drucker(1985)既强调“创新”,又强调“管理”,此时若简单地把他划归为某一个学派就会引起争议。所以,为了

6、识别出不同定义中的共识就有必要打破学科界限和学派划分,然后根据定义中的具体关键词抽象出具有概括性的属性,最后利用比较分析归纳出理论共识,具体情况见表1。实际上,它也是本文中识别理论冲突与重构理论框架的基石。在探究创业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中,我们依据重构的理论框架对历年来CSSCI来源期刊中题名包含“创业”的所有文献进行了分类,并借鉴了Bjorn Hoglund、Marcus Lundgren和Robert Songsong(2001)研究国际上创业领域自身发展时所采用的统计比较方法。表1创业定义分析表年份作者关键词属性1437法语字典一个积极主动并能够把事情做好的人。积极主动 能够把事情做好创

7、业者1921F. Knight创业者要有成功预测未来的能力。成功预测未来1973Kirzner正确地预测下一个不完全市场和不均衡现象在何处发生的套利行为和能力。正确预测1978Leibenstein创业者要有比你的竞争对手更明智、更努力地工作的能力。更明智、更努力地工作1985Stevenson等是洞察机会的能力,而不是控制的资源驱动了创业。能力驱动Gartner新组织的创建过程。新组织创业过程1992Holt创业前阶段、创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及晚期成长阶段。创业前 创业 早期成长 晚期成长1997William包括人、机会、环境、风险与报酬等要素。 人 机会 环境 风险 报酬1999Timm

8、ons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过程,这种行为过程是机会驱动、注重方法和与领导相平衡。思考 推理 行为 机会驱动 方法 领导2000Christian在外部环境作用下的创业者与新企业的紧密互动过程。外部环境 创业者 新企业Shane等创业是围绕机会识别、开发与利用的一系列过程,是机会演变过程的外化。机会识别 机会开发 机会利用机会2003美国创业委员会不断的变化产生创造财富的新机会,创业是经济主体利用这些新机会的方式。利用新机会Davidsson作为科研领域,创业是识别、开发创业机会的行为。识别机会 开发机会1934J. A. Schumpeter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把发明引入经济才是创

9、新者,也只有创新者才配得上企业家称号,否则,只是企业主。发明者 创新者 企业家 企业主创新Peter F. Drucker只有能够创造出一些新的、与众不同的事情、并能创造价值的活动才是创业。新的 与众不同的 创造价值1988Low & MacMillan创业是通过其他渠道对社会缺乏流动性的一种回应。社会 回应外部环境Woodward社会网络在帮助创业者建立和发展企业时扮演了积极的角色。社会网络3理论共识由创业定义分析表中的属性一栏,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达成的5点共识,即创业者的特征,创业过程的特征,创业过程的核心,创业(者)的本质和外部环境。3.1成功的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由早期的

10、创业定义不难看出,“创业者”是当时创业研究的焦点,并且发现成功的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创业意愿是指创业者投入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完成创业活动的客观条件,二者构成评价创业者成熟度的两个维度,据此可以将创业者评定为四种不同的级别,如表2所示。其中,、级别的划分依据这样一个前提假设,即创业意愿的提升相对于创业能力的提升要困难许多。事实上,Shaver和Scott(1991)研究发现,企业家的个性特征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来优化其创业决策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一旦创业者具备了强烈的创业意愿,创业能力的提升就会成为了一种自觉。评价创业者成熟度的目的不

11、在于将创业者永远的定格在某一级别上,而是为了帮助创业者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改善,并最终成长为一名级创业者。表2 创业者成熟度评价表创业能力强创 业 意 愿弱3.2创业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业过程逐渐成为创业研究的焦点。这一时期的多数学者致力于探讨创业过程的理性成份和归纳创业过程的一般规律,这些创业定义的本质在于揭示创业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即创业过程蕴含着一系列活动及隐含在这些活动背后的关键要素(复杂性),这些活动与关键要素以某种组织形式相互关联,并且这种组织形式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而处于动态演变过程中(动态性)。创业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是创业过程研

12、究的起点,它们导致了创业过程规律的难以识别性和创业行为的差异性,创业过程研究必须超越创业过程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识别隐含在创业过程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背后的本质因素。(杨俊,2004)。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有必要秉持联系与发展的哲学观点,借鉴为处理复杂问题而特别设计的系统思考方法和理解企业动态成长过程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透过“显微镜”和“望远镜”来观察创业、发现规律、理解差异。3.3机会问题是创业过程的核心Shane和Venkataraman(2000)提出了以“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与利用”为主线的创业过程研究主张,强调从创业机会视角识别创业过程的一般规律,并进一步归纳了基于创业机会的创业研究

13、的基本问题:(1)创造商品和服务的机会为什么、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存在;(2)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为什么能够、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发现并利用这些机会;(3)创业者在开发创业机会的时候为什么、什么时候以及如何采取不同的行为。此后,大量学者从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与利用过程出发来窥探创业过程,虽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将机会问题作为创业过程的核心已得到学者们的公认。Singh(2001)认为对于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可以是支撑创业这一独特领域的概念,而且应该成为创业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Busenitz(2003)认为机会的利用将会是创业领域的一个中心,因为它完全没有被其他学术领域探讨过。3.4创新是创业(者

14、)的本质本质是事物特有的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你之所以为你”,它是事物成为自己的原因。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和新的组织形式等五项内容(J. Schumpeter,1921)。这一创新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但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实际上,创新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包括科学、观念、技术、政治、制度、组织、管理、金融以及商业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欧盟1995年度的创新绿皮书指出,“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机制或技术过程,此外还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无论从哪一领域来讲

15、,创新都是创业(者)的本质。Peter F. Drucker(1985)认为,创业绝不是开张一家“既没有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满足,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的熟食店,而要像麦当劳那样,“通过运用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将产品标准化,设计科学的制作过程及操作工具,合理设定所需要的员工,制定培训标准,从而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产出和效益,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氛围和新顾客的群体”。如同创新一样,创业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渗透于教育、医院、科学研究、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正如“现代奥地利学派之父”Mises认为的,创业的因素体现在人类征服困难的一切活动当中。3.5 创业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GEM报告将外部环境分成一般

16、环境和创业环境,一般环境由全球竞争力报告发展出来的比较宽泛的8个方面构成,创业环境是由GEM开发出来的用于反映对创业产生显著影响的9个方面构成。外部环境对初创企业的生存和成长具有很强的影响力(Gnyawali & Fogel,1994)。Shane Scott(1996)考察了18991988年间美国创业比率的变化,验证了宗教信仰、利率、风险偏好、经营失败率、经济增长以及人口年龄分布对创业比率存在着影响。同时,创业活动也深深地影响着外部环境,GEM的研究结果就验证了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事实上,创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它与环境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Saxenian(1999)发现,“硅谷地

17、区的文化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动最终“会带动整个硅谷繁荣起来”。因此,Busenitz等学者认为,动态环境下创业者、创业机会和创业组织模式等变量的交叉研究将成为创业研究的发展方向。4理论冲突由创业定义分析表中的关键词一栏,我们发现在共识的框架内,学者们对于一些基本问题和前提假设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论。林强、姜彦福、张健(2001)已经详细探讨过创业的术语、创业的形式、创业者的风险、创业者的天赋和创业研究的“身份”等争论。我们试图调解在创业驱动力和创业精神两个方面的冲突。4.1创业驱动力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按照创业驱动力的落脚点可以分为两类,其一,认为创业驱动力的落脚点在于创

18、业者,即识别机会的能力驱动了创业(Stevenson、Roberts & Grousbeck,1985)。其二,认为创业驱动力的落脚点在于机会,即机会驱动了创业(Timmons,1999;杨俊、张玉利,2004)。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清楚探讨这一问题的前提假设机会有待识别。因为机会问题是创业过程的核心,所以当创业者还处于识别机会的阶段时,创业过程就已经开始了。此时,如果认为创业驱动力是“有待识别的”机会,那么创业驱动力的落脚点就会“踏空”。其次,应该把创业过程的起点作为追溯创业驱动力的切入点。如果把机会的识别作为创业过程的起点,那么“什么驱动了创业者去识别机会?”就是一个有益的问题。不同

19、的创业案例和“从内部所获得的知识”告诉我们,是一种决定决定创业和决定成为创业者驱动了创业者去识别机会。那又是什么使得主体下此决定?我们认为是创业价值观,即创业者认为可以通过创业实现某一目标,正如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所言,“在做决定时如何取舍所体现的就是价值观”。最后,创业价值观受到环境的强烈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之种正播撒于中华大地。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是创业价值观驱动了创业。4.2创业精神是什么创业精神基本上是从两种视角来定义的,一种是用精神诠释精神,如林强、姜彦福和张健(2001)认为创业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组合。另一种是用行动诠释精

20、神,伍健民(2003)认为真正的创业精神在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机会、抓住机会而不管目前可利用的资源充分与否、实现机会的同时为别人创造价值、建立一个产生持续现金流的企业。我们认为,精神一定是将价值观融入到行动中,并且可以在行动中反映出来。没有行动力的“精神”只会停留在“口号”的层面,只是代表着一种未来的可能状态,并不具有现实生产力;缺乏“精神”的行动也必然带有偶发性和盲目性,从而在执行效果上大打折扣。因此,行动可以看成是精神的一面镜子,用行动诠释精神就更为合理,真正的创业精神在于创业行动。5理论重构在达成理论共识和调解理论冲突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重新构建创业研究框架、创业模型以及创业定义。5.1创

21、业研究框架创业研究框架的构建可以分解成两个问题:创业研究涉及到哪些主题;主题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创业研究主要涉及到创业者、创业过程和外部环境等三个主题。创业过程的核心是机会问题,机会是创业者与外部环境的奇妙组合,机会的识别和利用不仅受到创业者自身成熟度的限制,而且受到外部环境的约束,所以,我们认为创业过程是创业者与外部环境化合的产物。受Christian(2000)的创业过程理论模型构图的启发,我们构建的创业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与Christian模型比较,需要作以下几点说明:把创业仅理解为创建新企业是片面的(张玉利),这意味着没有抓住创业的创新本质,公司内部创业的兴起

22、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观点;我们的框架强调创业过程是由创业者与外部环境化合而成,能更好地展现三个主题之间的互动关系。图1 创业研究框架5.2创业模型我们认为创业模型不同于创业研究框架。创业研究框架侧重于总结创业领域研究的主题及其相互关系,它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包容性,创业过程在此被看作“黑箱”。而创业模型侧重于总结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反复出现的规律性行为,它突出了创业过程这一主题,并试图对这一“黑箱”进行解码。前人总结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创业过程模型,我们认为,把创业看作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过程(Timmons,1999)更加具有普适性,因此,创业过程模型可以表示为图2。图2 创业过程模型综合图1、图

23、2,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完备的创业模型,如图3所示。图3 创业模型5.3创业定义基于上面构建的创业模型和创业的创新本质,我们认为,一个在维持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保持了更大限度的包容性和扩展性、更加具有解释力和预见力的创业定义应该是:创业者与外部环境化合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机会问题为核心,以创业目标为导向,并由创业推理和创业行动共同推动的,其本质在于创新。6理论观察为了观察创业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我们以前面构建的创业研究框架为分析单元,将历年来CSSCI中收录的所有1115篇题名中包含“创业”的文献划分成五个类别,分别是:以创业者为分析单元的文章,以创业过程为分析单元的文章,以外部环境为

24、分析单元的文章,进行交叉研究的文章,其它无法划分的文章(如综述)。根据该划分标准,我们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并设计成便于观察的图形(图4、图5)。图4 创业研究分析单元绝对值的变化图5 创业研究分析单元绝对值的变化由图4可见,国内的创业研究始于外部环境,并且分析单元由单一向多元化演变,总量基本上保持了增长态势。统计数据显示,创业投资、创业教育和创业板市场的研究在每一年都要占到外部环境单元的50%以上,内部创业研究也几乎在每一年都要占到创业过程单元的50%以上,可见,国内创业研究的主题比较集中。创业者和交叉领域的研究从2000年才开始出现,这可以看作是创业领域全面系统研究的开端。图5表明了外部环境

25、一直都是国内创业研究的主要分析单元。7小结创业研究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在研究框架、模型和定义等方面仍没有达成共识。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前的研究动态,试图进一步明确这些关键问题,以期对正在开展的研究提供及时的指导。文章从分析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创业定义入手,总结出学者们在定义中的五点共识,分别是:成功的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创业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机会问题是创业过程的核心,创新是创业(者)的本质,创业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并且,调解了学者们在“什么是创业驱动力”和“创业精神是什么”两个问题上的冲突。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括创业者、创

26、业过程和外部环境等三个主题的简单创业研究框架,细化出创业过程模型,并归纳出比较完备的创业模型和创业定义。最后,我们以构建的创业研究框架为分析单元对国内的创业文献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分析,了解了国内创业研究的发展状况。本文的意义在于:共识的达成与冲突的调解有助于我们在深入理解现有理论的同时树立自己的理论旗帜;重构的创业框架与定义为今后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具有方向性的指导;对国内创业研究发展状况的观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国内与国际研究的差距。作为一种理论研究,本文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受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我们构建的理论模型尚处于“大胆猜想”的阶段,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因缺少对研究框架中各个主题的进一步

27、细化,而导致我们无法进一步判断更为细致的研究关注点;对国内创业研究的观察还没有展开,仅仅做了绝对值和相对值的研究。但相信我们的本次研究成果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相关者带来有益的指导,我们后续跟进的研究也将会弥补这些不足。参考文献:1Bjorn Hoglund, Marcus Lundgren, Robert Songsong. The Unit of Analysi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 Survey of 130 Articles. Working Papers of PEG, 2001.2Bruyat C., Julien P. Defining

28、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6:165-1803Busenitz et 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Emergence: 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 29:285-308.4Christian Bruyat, Pierre Andre Julien. 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6:165-180.5David J. Ketchen, Jr. Why Do Firms Use Franchising as an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 29(3):443-465.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