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写什么?(写情)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
2、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2)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
3、。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2、下阙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 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2)“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 明确: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4、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词中有画,景中含情。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2)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
5、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学生自主讨论) 教师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3)词人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
6、点出离别冷落;”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怅触而已。 有尽而未尽之致。 四、整体归纳: 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词中采用了虚实相济的写法,别
7、时场景实写,别后情景虚写,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无奈、凄清的别离氛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六、拓展思维: 我们学习了雨霖铃这首词,
8、结合柳永的身世背景,请你谈谈你是怎么看待柳永这个人的?言之成理即可。 点拨: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词作也因此广为人所知。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创新训练中雨霖铃的内容。 2、预习声声慢 八、板书设计: 雨霖铃 景 情 别前 寒蝉 骤雨 长亭 悲戚 (实) 别时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不舍 愁苦 别后 杨柳 晓风 残月 孤寂 落
9、寞 (虚)篇二:雨霖铃优秀教案 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
10、法; 3.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雨霖铃mtv;朗读flash。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语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学期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 二 柳永简介(幻灯片展示)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11、,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雨霖铃mtv,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
12、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2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让我们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a请学生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b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那么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板书) 冷清秋之景 今宵酒醒何处? 情景交融 伤离别之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诵读指导(好,整体把握之后让我们用心诵读这首婉约派的
13、代表词作。 1. 派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2. 教师指导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 (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3. 再请学生试读 4. 教师稍做提点再自己示范朗读(下面老师也来尝试一下,
14、力争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5. 学生听录音朗读(好,我们在独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础上再来听名家朗读,让自己静心凝神的去意会语之精妙、情之精诚。 6. 跟读(听了因为不同理解而呈现不同风格的几次朗读后,我相信大家一定发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么就请带着你新的感悟一起轻声跟读) 五. 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刚才我们是通过诵读来意会全词,那么下面我们可是要以讨论的形式来言传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体悟了) 1.提问:大家一起说说,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情景交融(板书)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
15、这个特点,那么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下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准备派代表发言) 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 (作者在词中选用了哪一类景?这种景怎么表现作者的情感? (a.秋雨黄昏送别图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 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高柳乱蝉嘶”。“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16、”(王褒送别裴仪同、“西陵侠少年,送客短 长亭”王昌龄少年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长亭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 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c“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
17、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沉入了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个地方是以“乐景写悲情”。与前面几处的景物描写是有区别的。(迎娶刘兰芝的场面) 景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柳”的情感内涵。 “年年柳色,灞陵送别”(李白忆秦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b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曹植“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李清照
18、“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c.虚中有实,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他写的是真景物,汴河堤畔,本多垂柳。杨柳岸三字随手拈出“本地风光”,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一夜行舟,醒来时早已置身于寥廓开阔的山驿水程中,所以唯觉晓风清冷、唯见残月凄楚,晓风残月四字便写出了此种扁舟晓行的真切风光。 d.写出幽美深约的新境界 常人在离别时,往往能深切的感受到它悲哀的一面,而优秀词人却在此同时写出了它的美: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残月,悲剧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况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这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
19、风味。 e.情景妙合无痕 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 浓情郁结于心、难于化解 (教师简述:全词始终笼罩在一股化不开的浓情里面,开篇这份离情就已慢慢酝酿,离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情感到达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绪仿若绕梁的余韵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六小结 细致深入、动情用心地体悟了字里行间散发的魅力,我们被和谐 的音律打动,被隽永的语言吸引,我们更惊艳于凄美的意境,伤怀于 哀婉的离情。大凡好的作品,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点知识的补充, 几次能力的训练,它所馈赠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心灵的丰富,情感的升 华。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自己
20、多情多思的心灵去感知绵绵文 化的经纬,悠悠生命的掌纹! 七布置作业 课外将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 较阅读,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篇三: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中第二单元第4课的一首宋词。 2 3 4 你和我相约在晚秋寂寞的长亭,雨滴落尽了最后一颗泪珠。 秋蝉也在为我们的离别嘶叫,举起杯,凝望着,彼此没有人言语, 依恋你,难舍你,偏偏兰舟催着我。 手拉手,眼眸中全是你, 心连心,全世界只有你。 闭上眼,不敢想离别之后相见有多远, 不曾想,也不敢想离别之后心有多痛。 问那人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离别的泪,洒在了落寞的深秋, 离别的苦,留在了你我的心中
21、。 梦醒时分,我依旧无法把你忘怀, 良辰美景,万种风情平添无限愁思 教学反思与总结: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课堂导入,由晏殊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有序的问题设置以及巧妙的设问、适当的引导和幽默的讲解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等环节基本上顺利的完成了本节的的教学任务。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是一门带有遗憾的教学活动”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我也不例外。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时间的把握以及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处 5 篇四:雨霖铃教学设计,教
22、案 课型 讲授课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2、具体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 艺术表现手法。 3、认清词作情调过于伤感低沉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难点:对词中名 句“今宵酒醒何处?”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
23、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提问、启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过西学影响的王国维还震惊于这种爱情表白的炽烈,并将其用来比喻对于大事业、大学问不懈、执着的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 殊:蝶恋花 艰苦探索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 永:凤栖梧 执着追求 (3)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
24、玉案 2、明确三点,简要介绍写作背景(略)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整体点拨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请结合“自读提示”阅读全词并思考: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怎样情景交融的? 板书: (线索) (重点) 离别前: 勾勒环境 离别时: 描写情态 离别后: 刻画心理 (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行) 第1句:写景。通
25、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景中 有情,字字含情。 第2句:写人。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催促登船。两个转折句,足见其留恋之情深。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为了勾勒出离别前的环境:凄清、萧瑟(板书:凄清、萧瑟) 第3句: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第4
26、句:过渡。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虽无语凝噎,但思绪万千: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 【提问】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理解?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 【解说】不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板书:留恋、难舍) 第5句:点题。用 “伤别离”点题(板书),并用对比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鉴赏见后) 第7句
27、:高潮。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纵有“千种风情”,谁与共话?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多么伤感!多么苦涩!伤感、苦涩) 【小结归纳】写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本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情景交融) (五)难点讨论(小黑板) “今宵酒醒何处?”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古人:折柳相赠,暗“留”之意 杨“柳”“留”的谐音 离人:见柳思人,离愁又生。 眼前景 晓 风 “凉”(特
28、点),衬别后心情之凄凉。 别后情 (明) (暗) “残”月 不团圆,透出凄凉冷落之感。 景中有情 (六)朗读、背诵 要求:正确流利、感情充沛、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尽量当堂完成) 方式:检查学生、教师示范。 (七)课外作业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扩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 别前:勾勒环境 凄清、萧瑟 雨 霖 铃 柳永 (线索) 帐饮无绪 兰舟催发 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 情景 伤离别 别时:描写情态 留恋、难舍 交融 (主题) 望空凝思 情意绵绵 (特点) 良辰美景 如同虚设 别后:刻画心理 伤感、苦涩 千种风情 无人诉说篇五: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点染”的艺术特色。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点染”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