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49.85KB ,
资源ID:1823215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2321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圩镇道路工程改扩建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圩镇道路工程改扩建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三、研究过程:根据某县某镇人民政府“某县某镇圩镇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我单位抽调了主要技术骨干组建项目组进入现场,进行了路线、水文、气象、地质等情况的勘测和调查,收集和调查了路线影响区域的交通运输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乡镇规划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并广泛征求了某县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有关意见。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发展预测、方案比选、综合评价,于2009年5月编制完成某县某镇圩镇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四、研究容:根据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所规定的容和深度要求,进行可研报告编制,研究的主要容包括:(1)调查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城镇道路与交通、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建设条

2、件。(2)综合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研究工程方案。(4)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5)确定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和进度计划安排设想。(6)计算主要工程数量,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7)提出资金筹措方案(8)提出结论性评价和推荐方案的意见,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五、结论和建议1、可研结论本工程建设规模恰当,建设方案可行,估算投资总额基本合理,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是可行的。2、建议拟建项目除上级补助拨款外,主要是由地方筹资建设,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大,希望上级各部门对该项目的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作为本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加强资金筹措,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该项目早日建成通

3、车。建议初步设计阶段,对道路平面、纵断面线形作进一步优化,保证道路建设既经济又合理,同时对道路交叉口作进一步优化,保证交通组织顺畅。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交通环境。建议及时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抓住有利的施工季节完成基路工程。施工时应做好交通组织的问题,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对交通的影响。应按基建程序,选配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的建设任务。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必要性1、是贯彻某镇城镇总体规划的需要根据某镇城镇总体规划,通过主次干道与国道206线连接形成对外联系道路。实施该项目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构建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提升城镇环境品质,以适

4、应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城镇发展建设的需要,因此,建设本工程是十分必要的。2、路网建设发展的需要某县某镇圩镇道路工程的建设能够使某镇经某桥与国道206线和某县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路网功能,使该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满足了某镇群众物质、文化交流的需要,是当地政府和群众多年的宿愿。3、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某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大。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全县经济已经形成农村经济增产增收,工业生产稳步发展的繁荣景象。某镇为全县著名的果业产业地之一,建设圩镇道路工程必将为某镇与某县提供交通便利联系,大大缩短从某至项山路程,为某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性的作用,实现群众农副产品经济效益的

5、增加。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本项目符合某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2、有县委、县政府和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本项目的成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3、本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材料,当地均能生产和采购,且价格稳定。汽车可直接运抵。4、施工条件好,交通便利,施工所需的用水用电均能方便接入,能保证施工需要。5、投资风险低,效益好。综上所述,某镇圩镇道路工程建设是可行的。第三章 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一、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某县位于#省东南边陲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是闽一粤赣三省近邻烟火相连的三角要冲。东邻武平县、平远县,南连兴宁、龙川县,西毗安远、定南县,北接会昌县。地理坐

6、标为北纬 243040 2512与 东 经11521221155425之间。境南北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61公里,总面积2311.38平方公里。2、社会经济状况 当地经济条件较为单一,主要以耕种为主和务工为主,中老年人在家务农,青年人外出打工,经济落后,加上基础设施差。落后的交通条件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建好某县某镇圩镇道路将使某镇圩镇路网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某镇居民的出行提供便捷的道路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3、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某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紧紧围绕“十

7、一五”奋斗目标,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为动力,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继续坚持把农业放在首要位置,抓住机遇拓展建设布局,依靠科技加速经济发展,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力争经济略高于全市的速度增长,全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经济总量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综合实力达到全市中上水平。二、建设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地貌条件拟建的某县某镇圩镇道路位于某镇境与206国道相接,境以低山、丘陵为主,局部为及岗地。境界东西北三面环山,重峦叠嶂,地势崛起和缓的丘陵盆地。(2)气象条件由于地处中低纬度,受东南湿润季风影响,整个县城气候温度,阳光充足,

8、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四季气候特点是春早、夏长、秋短、冬迟。春末夏初阴雨连绵,雨季为37月,年平均气温19.8,一月平均气温8.6,七月平均气温27.2,极端最低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8.2,年降水量1650毫米,无霜期285天。土壤、植被某县属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在亚热带生物群落的影响下,某县所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此外还有非地带性的岩层土壤,如紫色土、石灰土等。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所形成的农业土壤,水稻土和各种旱作土壤类型。本项目沿线除经田垄地段为水稻土以外,其他均为红壤或紫色土,后者均可作为路基填土。在水稻土上填筑路基要求填前夯实。沿线土壤质地主要

9、为轻壤土和中壤土,特别是西岸的山地红壤,非常适用于路基填土。某县位于亚热带南部,气候优越,具有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森林植被类型多样,种属繁多;不仅有天然的植物群落,也有人工营造的半自然性的植物群落,按植被群落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油茶林、毛竹林4个类型。水文某县境河流密布,河流全属珠江水系,某县某镇圩镇道路位于某镇与206国道相接,途经终点为,路线全长公里。通过沿线调查,项目所经河流为山区小溪流,不受大江大河的影响。沿线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且深度较浅,一般为13.04.5m。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在度或以下,历史上未发生超过度的灾害性地震,所以某县某镇

10、圩镇道路的设计不考虑设防。三、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钢材:可从某县城购进。水泥:可从本县或邻县水泥厂购进,但必须确保水泥符合质量要求。木材:某县盛产木材,可由当地直接提供。沥青:可从市或茂名等地购进,或由省公路局供应站供应。中粗砂、砂砾:本项目靠近江河边,可就近河床开采,采集方便。碎石、块石:附近有石料场,供运量充裕,有公路直通。四、主要材料用量本项目主要材料用量:4101.27吨,中(粗)砂20137.81立方,碎石5826.76立方,钢筋30.95吨。本项目工程建设紧,质量要求高,主要材料由地方解决,要重点做好材料供应工作。第四章 交通分析及交通量预测一、交通运输现状某县交通运输网由单一的公路

11、运输网构成,2006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689.149公里,省养公路201.512公里,县乡公路487.637公里,2006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31万人,客运周转量7860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83万吨,货运周转量9624万吨公里。某县公路客货运输量统计资料表41年份客运量万人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货运量万吨货运万吨公里国生产总值亿元200087403137463824.36200196438245504025.12002107476351548026.902003108517759652728.032004663768735929.252005120712576853930.1220061317860

12、83962432.10增长率(%)2000-2006+6.9+206+6.1+1.3+7.9从表41可以看出:某县的公路客运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快于货运量的增长速度;与同周期经济发展相比,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慢于经济增长。2008年某县营运载客、载货汽车发展情况见表4-2.2008年营运载客汽车发展情况表 表42 车数(辆)客位(座)2007年2008年%某县20510.13216354410.2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根据*市1996年2020年公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市公路网密度达28公里万平方公里,主骨架高等级化,地县二级油路化,县乡油(砼)公路,村村通公路,以实现交通运输和建设与

13、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某公路网规划也分三个层次。一是通过某县的省际公路,按照*地区公路规划(1996-2020年)的要求,重点改造好通过某县的省际公路,这是某县公路网的骨架;二是连接各乡镇与各行政村的乡道,这是某县公路网的基础。某县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是实现县到镇通三级公路标准水泥路,镇到行政村通四级标准公路,实现自然村通公路,在县际之间通二级公路,镇际之间通四级标准水泥路。三、交通量的发展预测针对本项目影响区的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公路交通量进行综合分析,公路客货运输量的统计口径难以确定,其增长情况很难如实地反映其客观实际需求,因此,通过影响区域的客货运输量及客货汽车的拥用量来分析预测未来交通量将欠

14、妥当,所以结合区域历年主要经济指标,从现有公路历年交通量的观测资料采用定基法对未来交通量及运输量进行预测是较为合理的。1、回归分析根据现有原路交通量与某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相当分析,发现客运交通量与国生产总值间的相关性最好,而货车交通量则与工农业总产值间的关系密切,就此,按交通量与国生产总值,货车交通量与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都按直线模型变化,关系式如下: y=ax+b式中 y机动车交通量 x国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产值 a、b个别为模型回归参数2、弹性分析对原路交通量不同时期的增长率进行弹性分析发现,客货车交通量增长系数有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具体见表43。弹性系数与

15、经济表43199520002000200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2382536客车弹性系数1.4551.526货车弹性系数1.5081.618 注:客车弹性系数指客车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货车弹性系数指货车增长率与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之比。3、交通量、运输量的增长率利用上述模型,结合某县社会经济预测资料可基本预测出未来各年段交通、运输量的增长率,具体结果见表44。客货交通量、运输量增长率() 表44客、货车交通量客、货运量20102013201420189.18.8201920238.48.7202420307.57.94、交通量、运输量发展预测本项目交通量的生成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

16、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组成,在充分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基础上,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路网也比较简单,其中趋势交通量采用间接法预测,转移交通量采用直接法预测,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4-5。表4-5特征年预测交通量(辆/日) (辆/日)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其它201148743819141620157106392820232020109597544492720251630146765574120312501230188第五章 建设规模、技术标准一、建设规模根据 某县某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年6月),某县某镇圩镇道路为某镇道路网络中的主要出入口及圩镇的主干道。共包括四条道路,分

17、别为:某桥北引道向东北与206国道相接,长度为287.503米,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横断面布置为4m(人行道)+12 m(车行道)+4m(人行道);二、采用的规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5022095)2、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三、技术标准、A道路:1、道路等级:城市级主干道2、设计车速:40km/h3、道路红线宽:20m4、道路设计轴载:标准轴载BZZ-100kn5、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6、平曲线最小半径:150m7、最大设计纵坡:4.82%8、设计排水重现期:9、路面设计使用年限:20年、B道路:25m0.517%、C道路:30km/h6、最大设计纵坡:1.633%7、设

18、计排水重现期: 1年8、路面设计使用年限:、D道路:4.412%四、建设容:主要建设容为上述道路的路基、路面工程、排水、人行道及配套的道路绿化、照明等。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一、设计原则1、充分考虑行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2、保证道路线型充分结合自然地形,使之达到顺畅、协调,尽可能地融入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3、满足城镇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4、方便施工,节约投资,使工程经济合理;5、依照城镇规划对道路的要求,紧密结合规划,使规划意识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6、合理安排道路附属设施,使道路的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7、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方便居民生活,建议对某镇圩镇道路按城市道路按标准设计。二、设计

19、依据1、某县某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年6月)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3、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三、工程设计方案1、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路线选择的总体目标是:满足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合理布局,方便群众,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有利于沿线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与现有公路网络协调一致,有利于交通畅通和安全。尽可能缩短路线长度,降低工程造价。沿老线布设,路线方案目标明确,路线走向和控制点保持不变,本拟建项目无需进行路线方案比选。纵断面设计依据与106国道交叉口及至项山县道交叉口,与团结路交叉口

20、的标高为控制标高,并结合原地面标高,本着土方挖填基本平衡,纵断面线形起伏平缓、行车舒适、安全的原则进行设计。比选确定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需要根据道路规划功能上的性质和作用,综合考虑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合理安排各组成部分。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原则符合城市道路网规划、红线宽度、道路等级、道路性质、断面形式。设计中要考虑路拱的形式和坡度及雨水口的位置,同时还要注意道路两侧街坊部排水的出口,以便取得密切配合,保证雨水的排放。避免沿路的地上、地下管线、各种构筑物等相互干扰。在布置时,要综合考虑各种管线及构筑物间的配合和合理安排,留有发展余地提供维修的方便。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要求取得协调。充分

21、发挥绿化作用,起到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和美化城镇、美化道路的作用。注意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镇用地。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配置既要紧凑又要考虑留有余地。道路横断面布置方案:根据规划要求及道路服务功能,A、 C路横断面布置为4m(人行道)+12 m(车行道)+4m(人行道);B、D路横断面布置为5m(人行道)+15m(车行道)+5m(人行道)。2、路基根据道路等级及沿线气候、水文与工程地质情况填方路基压实度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因A、B道路为沿河路段,应结合城镇规划与防洪要求综合考虑;C路为团结路的改(扩)建,须先拆除原路面砼面层;D路为沿山路修建。路基压实检测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具体要求见下表土路基压实

22、度表填挖类别深度(cm)土基压实度挖方0填方0查阅地震区划图,某属自然区划6区,为非重点抗震防灾地区,因此道路不需要考虑抗震措施。3、基层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承载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土基中。本次设计进行了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比较。基层方案比较方案二灰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优点初期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期强度较大,造价低作为基层初期强度较高,抗水冲刷能力强,开放交通早,有利于工期要求, 缺点抗水冲刷能力较差,开放交通迟,不利于工期要求后期强度较小,造价较大比选比较方案推荐方案鉴于砂砾基层在当地已有许多成功经验,且砂砾可以就地取材,减少工程造价,故本

23、项目推荐采用水泥稳定砂砾基层。4、底基层底基层是分布荷载的重要层次,它使交通荷载在路基中的应力降低至可以承受的程度,起到路基和基层的分隔层作用。根据受力特性和结构层经济合理的原则,可采用结合料稳定的粒料及稳定细粒土。本着充分利用当地取材便捷、经济适用的道路建筑材料,设计采用本项目推荐采用的水泥含量较少的水泥稳定砂砾垫层。5、路面设计设计原则路面在设计满足项目区域交通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情况,在设计年限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结合在该地区公路路面设计经验及施工要求,遵循道路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路面综合设计。依据公路水泥混凝

24、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2002)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30-2003),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并适合该地区情况的路面结构方案。路面类型的选定路面面层是直接承受汽车荷载作用和大气降水、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构层,直接暴露于大气之中。路面类型的选定应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材料来源综合确定。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为前提,从建设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出发,在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其综合性、经济性、时间性等诸多要素。本次做了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的比较。面层方案比选表路 面优 点缺 点水泥混凝土路面1.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好。2.年平均投资少。3.色泽鲜明,反光能力强,有利于夜间行车。4.摩擦系数大,且较稳定。5.就地取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1.有接缝,行车稳定性比较,噪声大。2.施工进度慢。3.路面修复困难。4.适应变形能力较差。推荐方案沥青1.无接缝,行车平稳,噪声低,震动小。2.施工后立即开放交通。3.养护简便,维修费用低。4.适应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