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2 ,大小:169.24KB ,
资源ID:182009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2009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泉州五中多样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泉州五中多样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

1、梁克家与相公巷12朱熹与“小山丛竹”13蒲寿庚与泉州市舶司14俞大猷与少林寺15李贽与万寿路159号16张瑞图与“真人所居”17庄际昌与状元祠18郑芝龙郑成功与焚青衣招贤19施琅与“四季园” 20弘一法师与承天寺21学生活动自主延伸阅读、实地考察评价方式考勤和课堂表现泉州五中校本课程申报表申报时间: 2014 年 1 月 8 日申报方式以下两栏仅在更新申报时填写首次申报时间更新内容说明开发人员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实地考察与教师适当讲述相结合课程简介(200字左右) 古城泉州地灵人杰,历史上名人辈出。李贽、郑成功位列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83位历史文化名人之列,此外还有欧阳詹、蔡襄、朱熹、

2、俞大猷、张瑞图、施琅、李光地、弘一法师等一大批名人大家,都在泉州的历史中留下辉煌的足迹,这些名人传承了泉州灿烂的文脉,见证了泉州历史文化的辉煌。 从泉州历史人物传中选取20位在古城泉州(现鲤城区)还留有史迹的人物,通过地点(史迹)为载体,尽可能贴近学生、贴近地域文化来引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通过课堂的交流互动、教师的适当讲述,把历史文化展示于学生面前。课程委员会审核意见 年 月 日第一章 黄守恭与开元寺一、黄守恭1、生平父黄崖于隋末由侯官迁至南安县东南十五里西洞州(今泉州市鲤城区),生守恭、守美、守信、守宽。黄守恭少习诗书,博通经史,声蜚士林,时称“郡儒”。娶司秦西人李氏,生四子。即曰:肇经、肇

3、纪、肇纲、肇伦。又配司马氏,生有一子曰:肇纬。初事货殖,后务农桑,辟桑园周围七里,田叁佰陆拾庄。成为名闻遐迩的庄园主。平时扶贫济困,一生乐善好施,最著名的故事是献桑园宅建开元寺。当时有高僧匡护,俗姓王,来西洞州一带传播佛教,屡次登门求公献地建寺,黄守恭拨地建尊胜院供匡护讲经说法。垂拱二年(686年) 高僧匡护朝谒暮访殷勤,日久守恭公曰:“欲吾金也帛也”,僧曰:“非也”。公曰:“欲吾庄田”,僧曰:“然则何为?”僧曰:“愿求长者一袈裟地耳。”公即许之,僧即以袈裟竖於竿上末,其阳影尽橕於此地,无佘尺寸也。公愕然曰:“汝果拟尽欲吾此地耶?“然,”公曰:“吾宅後桑园汝能管开白莲花者,吾尽将此地与汝。“请

4、长者一观何如。”公依其到桑园,僧曰:“请长者赐一杯清水。”公即取水予之。僧将水喷於园中桑树,顷刻之间,尽开白莲花,公不乐而回宅。僧即云游四方去也。一天公呼其子,曰:“僧非常人也,吾子无福居於此地,当舍之。”令书押此地,寻僧之所,榜一贴出,忽然紫云一朵,僧即在榜下,僧入见长者曰:“长者诚有是心哉。”公曰:“然。非特舍地,当有田叁佰陆拾庄,尽舍之。但吾有五子,欲安置何地?“莫愁。长子肇经居南安之吕洋,次子肇纪居惠安之黄田,三子肇纲居安溪之参陶,四子肇纶居同安之金柄,五子肇纬居诏安之南诏。付袈裟一领交长子收执为一派子孙,紫跋四地,日後子孙後世祭祀,明节相逢,符合之一脉。“後世子孙倘有稍衰,愿圣僧明言

5、训之。“豺狼尚知报本,而况人乎?长者舍宅为佛寺,舍田为佛资,其德非小,其泽非轻耳,後世儿孙绵绵富贵,与静玺同休,何衰之?”又曰:“长者舍宅建寺,功德无量,贫僧无可报,後将东园建祠为长者檀樾祠,长者贵躬百安,每年春秋明节切须著儿孙等概奉祀,後世儿孙一脉同知水源,春秋本木之义也。”黄守恭就此舍园建寺,因有桑开白莲花之瑞,初名白莲应瑞道场,后改称莲花寺。寺中有一殿宇曰:“桑莲界”。又有紫云盖地之祥,改称紫云寺。寺的山门对面有座“紫云屏”照墙。开元年间改名“开元寺”(即今泉州开元寺)。2、后人如今我们到泉州参观开元寺,犹可以看见这株曾开白莲的古桑,大可合抱,树头主干已裂为三叉,古干龙盘,被作为珍贵文物

6、保留下来,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极大地提高了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知名度。守恭献宅建寺,历代传为佳话。守恭子孙,都以开元寺中的檀越祠为祖庙,“紫云”为堂号。黄守恭遣子分派“五安”时,作了一首“示儿诗”:“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汝居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勿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苍天有眼长垂祐,俾我儿孙总炽昌。还有五安黄会亲诗曰:“五子五安各千秋,本是开元共一流。欲晓紫云真命脉,源头始祖在泉州。”黄守恭生有五子。长子黄经居县北吕洋(属南安县),次子黄纪居县东黄田(后属惠安县),三子黄纲居县西葛磐(后属安溪县),四子黄纶居县南金柄(后属同安县),五子黄纬居漳浦绥安(今漳州

7、市诏安县)。至今海内“五安”黄氏族人生息繁衍,蔚为当地望族。黄守恭被奉为江夏紫云派始祖。历经1300余年,如今紫云后裔,广播闽、浙、赣、粤、港、澳、台,并侨居海外新、马、泰、菲、印尼、欧美等地,瓜瓞绵长。紫云黄氏子孙历代科第联芳,管缨显宦、名贤博士、商贾富豪,人才辈出,遍及海内外,每当回来寻根认祖,他们见面时总要念出这首“认祖诗”。以此诗作为认祖联亲的凭据,成为一俗。二、开元寺(视频23分钟)泉州始建于唐景云二年,历代高僧辈出,素有“泉南佛国”之谓。朱熹在开元寺的题词“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古代泉州的真实写照。千年古刹开元寺座落在泉州市西街,是一座有1300多年的唐代古刹。这里莲宫梵宇

8、,焕彩流金,刺桐掩映,古榕垂荫,自古便居泉州佛教丛林之冠。“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书干龙蟠的千年古桑记载着开元寺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寺址原为唐代大财主黄守恭的大桑园,唐垂拱二年(公元689年)某日,他梦见一和尚乞地建寺,心中不舍,便有意作难说须三日内见桑树开出白莲花方可。谁知三天后满园苍绿桑树竟然盛开如雪白莲,遂被感化。毅然献地结缘。僧人匡护禅师即主持建寺工作,取名“莲花到场”。后改名“莲花寺”,又被雅称为“桑莲法界”。第二章 欧阳詹与清源山一、欧阳詹欧阳詹(公元755-800年),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祖父欧阳衍温州长史(祖母范士安妹范士宝)父欧阳昌博罗县丞(母唐进士散骑常侍黄昌朝妹

9、黄昌靖),妻林萍2(林蕴妹),欧阳詹著有欧阳行周文集8卷。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欧阳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迁到晋江,传至欧阳詹为六世孙。欧阳詹的祖父、父亲、两个大哥都是唐代闽越的地方官吏。3缦胡之缨隋代科举制度开创,180年内泉州竟没有一人参加进士考试。泉州文士贪恋家乡山水,不肯远游出仕,无心参加科举。当时有一件事深深刺激了胸怀大志的欧阳詹。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李椅出任福建观察使,将府学搬到城南兴贤坊。礼部员外郎独孤及为此写碑记,竟讲:“缦胡之缨,化为青衿。”意思是说结麻绳戴斗笠的野人,开始穿上读书人的儒服了。欧阳詹从小喜爱安静,常一人独处

10、,在山湖溪河边流连忘返。青少年时代,欧阳詹在家乡潘湖资福院从隐士罗山甫等读书。在潘湖北岸的狮山岩、龙首山,九十九溪的吟啸桥上,欧阳詹不时执书一卷,高声吟唱,完全忘记自己与身边的世界。泉州城北清源山赐恩岩、南安高盖山(今诗山)白云书室也都留下欧阳詹读书的身影。欧阳詹还曾到好朋友名士林藻和林蕴兄弟的家乡莆田求学五年,在广化寺灵岩精舍、福平山等地读书。4常衮被贬唐建中初年,状元宰相常衮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乙未科状元及第,唐大历十二年(777)拜相),被贬为福建观察使。常衮是一位爱才的官吏,到任后大兴学校,亲自讲学,用宾主的礼节对待生员,注意提拔后进,倡导读书写文章。薛播在建中、贞元年间两次出任

11、泉州刺史,很赏识欧阳詹的才华,经常带他到城西九日山与同来的隐士秦系和姜公辅等人交游,谈文论道。席相继薛播之后任泉州刺史,他对欧阳詹同样器重,凡观游宴集一定邀请欧阳詹参加,让他写诗记下当时的盛况。席相还引荐欧阳詹到福州谒见常衮,常衮赞叹不已,用灵芝、芙蓉来比喻欧阳詹的才学。从此,欧阳詹的名声更大了。整个福建都在传播他的文词,甚至京师都有了他的文名。5首赴长安欧阳詹本无心科举功名,想长期在家读书,奉养双亲。后来因为双亲严命,亲友激励和常衮、席相等长官的提拔,才决心参加科举考试。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欧阳詹西上长安,前往参加进士考试。这是泉州士子前所未有的举动。欧阳詹离家背井,满是乡愁,作赴上都

12、留别舍弟及故人:“天高地阔多歧路,身即飞蓬共水萍。匹马将驱岂容易,弟兄亲故满离亭。”他也怀着“射百步期必中,飞三年而必鸣”的信心。经过一年艰辛的跋涉,欧阳詹抵达长安。6进士及第在长安,欧阳詹等了六年。这六年,他借钱租房读书,生活穷困。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欧阳詹终于与当时著名青年文士贾稜(长乐人今河北冀县)、韩愈、李观、崔群等二十二人同登金榜,当时称“龙虎榜”。贾稜第一名,欧阳詹第二名,韩愈第三名。7海滨邹鲁欧阳詹中进士对福建产生深远的影响。闽南考中进士,从欧阳詹开始。明代理学名臣、乡贤蔡清为欧阳行周文集作序时认为,欧阳詹中进士后,福建文士才开始向慕读书,儒学风气开始振兴。欧阳詹的影响绵延

13、不绝。传到杨时、李侗辈,分河洛之派。传到朱熹,正学大明,道统有归。蔡清认为,没有欧阳詹的影响,福建不可能有“海滨邹鲁”的称谓。8归闽省亲欧阳詹高中后并没有得到官职,就回家乡省亲。他回到高盖山,日夜思念的母亲黄昌靖已经长眠地下,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叮咛,再也看不到母亲伴儿子读书的身影。相隔层土,却比重山远。欧阳詹在一首纪念其母亲黄昌靖的诗中写到:“高盖山前日影微,黄昏宿鸟傍林飞。坟前滴酒空流泪,不见丁宁道早归。9文以载道在泉州欧阳詹写了六曹新都堂记。文章开篇只简单交代都堂建造的起因,粗线条描写都堂景观。重点放在文章所写的“道”,就是重点放在文章所写的“道”,就是“哲人有作,不唯利身在利人,不唯利今在

14、利后”欧阳詹的文章正是古文运动理论的实践。欧阳詹的文章以古文运动“文以载道”的理论来创作,精于说理。韩愈评他的文章“切深,喜反复,善自道”。唐末李贻孙说他的文章“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欧阳詹所作文章大多有新意,有独见。如片言折狱论,指孔子说子路“片言折狱者,其由也欤”,学者普遍认为这是称赞子路善于折狱。他却指出,这句话并非称赞子路,世代“以片言折狱”为害不浅。如吊汉武帝文,则直指武帝心怀“帝王与神仙”的矛盾,“履其位而不知所以守,好其事而不知所以从”。这些能表现“文章合为时为事而作”的功能。10助教任上回到长安,欧阳詹一等又是六年,

15、在贞元十五年(799年)才被朝廷授予“国子监四门助教”的官职。虽然这只是皇家高等学府“四门学”中最低的职衔,但福建人担任此职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很想有所作为,历史记载,唐代自设助教这个官职官以来,没有比欧阳詹更尽职的。但朝廷并没有重用他。欧阳詹在长安依旧过着借钱租房,缺衣少食的客旅生涯。在国子监四门助教任上,欧阳詹全力支持和参与韩愈、柳宗元等人共同倡导的古文运动。欧阳詹与韩愈同榜登科,志同道合,成为一生的挚友。欧阳詹曾率领生员上书,大力推荐韩愈为四门博士。他们诗文酬唱。韩愈曾作驽骥吟表达自己有志不为朝廷所用的怨叹,欧阳詹作答韩十八驽骥吟诗。他们一样有着“室在周孔堂,道通尧舜门”的志向,一样无

16、法实现志向。欧阳詹死,韩愈听说后非常悲恸,写欧阳生哀辞来悼念他。二、清源山:视频第三章 秦系姜公辅韩偓与九日山一、秦系: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八年至宪宗元和五年间在世,年八十余岁。天宝末,避乱居剡溪,自号东海钓客。大历五年,(公元七七o年)北都留守薛兼训爱其文,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军,不就。后客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中,自号南安居士。穴石为砚,注老子,终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不可致,就加校书郎。姜公辅以直言罢为泉州别驾,朝夕与见,遂忘流落之苦。公辅卒,(公元八o五年)妻子在远方,系为营葬。与刘长卿、韦应物善,常以诗相赠答。后又东渡秣陵,卒。南安人思之,号其山为高士峰,建亭于上,名曰丽句亭。系著有诗

17、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2生平事迹天宝末年,秦系携带妻儿到剡溪避乱。大历五年(770年),仆射薛兼训奏请朝廷授予秦系“右卫率府仓曹参军”(皇室禁卫官)。他“意所不欲,以疾辞免”。后因“家事获谤”,与妻子离异,离开剡溪,回到若耶溪旧居。建中元年(780年),秦系乘舟南下,隐居南安丰州九日山。他在西峰巨岩大松(俗传东晋时所植)下结庐筑室,偃卧栖息。秦系在九日山,过着“不逐时人后,终年独闭关”的生活。读注老子道德经,经常在石崖水畔垂钓,自号“东海钓客”。建中初(781782年),泉州刺史薛播常上山拜会秦系,逢年过节馈送牲礼酒食,但秦系从不到城里,尝作诗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赠酒:“欲强登高无力也,篱

18、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客,那得王弘送酒来?”贞元四年(788年)秦系已经年过六旬,御史大夫张建封深知秦系不肯出来当官,奏请德宗,就地封他一个挂名的“校书郎”。秦系隐居九日山12年后(792年),姜公辅被贬为泉州别驾,也上九日山。两人结邻而居,饮酒赋诗,评史论文,十分投契,一起生活13年。席相为泉州刺史(791794年),常和欧阳詹等名士上九日山,陪秦系和姜公辅游览,并在生活上加以照顾。元和元年(806年),在姜公辅去世的第二年,秦系离开九日山,归吴越,渡秣陵(今南京),过丹阳,云游四方,年80余卒。泉州人在九日山建亭纪念,称“秦君亭”;他隐居的西峰号“高士峰”。二、姜公辅:唐朝一代名相越南

19、人姜公辅墓葬泉州。姜公辅,字德文,爱州日南县人,即今越南清化省安定县人。他卒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而他的出生年月有还是一个谜的说法。姜公辅是在唐德宗在位时登进士第的,他离开越南,离开了妻儿,在中国帝都位尊宰相之位。后因犯颜直谏,被贬泉州,再未回越南。记者随泉州九日山文管所负责人胡家其一行来到姜相墓。胡所长说,姜相在泉州长达14年,其中有13年隐于九日山,最后长眠于此。姜相墓在南宋、明代、清代等皆重修过,如今墓前的文物年代也不同,卧伏的一对石羊为宋代物,一对石狮是清代物。据介绍,去年发现一奇,姜相墓同时存在有两方墓碑!一方是清代重修所立,即今之所见阴刻碗粗楷书“唐相国忠肃姜公封茔”墓碑;

20、另一方是隐于后的无字墓碑,拱形有花纹。研究人员说,初估年代至少为元代,很可能是原始墓碑。1983年,姜相墓被南安列入县级文物保护,1984年3月,墓前立了一方文物保护碑记。后来,南安改县为市,姜相墓为南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姜相墓后百步远,有一块巨大天然岩壁,劈开荒草,但见大字隶书“唐直臣姜相墓岁久毁圮,不足以昭遗烈”原来,这是南宋重修姜相墓的纪事石刻。“孤忠曾记犯龙鳞”柳宗元称姜公辅“以奇策取相位。好谏诤,免”。一语道破了姜公辅得相位与被免的原因。旧唐书本传说公辅“才高有器识,每对见言事,德宗多从之”。新唐书本传也说“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何成轩著儒学南传史记载,建中三年(

21、公元782年),朱泚之乱,姜公辅能识未叛之先,提醒帝王预作防范;又察觉凤翔将领不稳之兆,使皇帝脱离危险处境他因睿智有谋略,屡有“先见之明”,被德宗皇帝拜为宰相。姜公辅任职期间,是唐王朝与藩镇割据势力矛盾尖锐化的时期。姜公辅反对分裂割据,可惜,在位仅半年就遭罢相。原因是公主死后,姜相进谏皇帝说,在行路途中,丧事宜从俭,以济军士,触怒了龙颜,被德宗骂为“卖直取名”,屡次贬官,最后至泉州。唐柳宗元、宋王十朋等对一代名相姜公辅皆有怀吊诗文。泉州太守王十朋有两首诗,其一:“姓名端合上麒麟,当世哪知相是真。遗冢尚余封马鬣,孤忠曾记犯龙鳞。三巴流落知音士,九日迢遥避世人。精爽不迷祠宇后,俨然唐室旧冠巾。高山

22、流水遇知音唐贞元八年(792年),谪相姜公辅来到泉州,九日山西峰隐有一高士,名叫秦系,是浙江绍兴人,善诗,他住的西峰被人称为“高士峰”。姜相择东峰而居,与秦系为邻。两人徜徉山水,酒诗唱和,友情甚笃。新唐书秦系列传记载:“姜公辅之谪,见系辄穷日不能去,筑室与相近,忘流落之苦。泉州刺史席相、名士欧阳詹皆曾慕名而来寻访秦系与姜相。姜相卒后,妻儿远在故乡越南,唯有知音者秦系为他料理后事。而就在姜相去世后的不久,隐居了二十多年的高士秦系离开了九日山,不知所终。东峰被人们称为姜相峰。南安丰州社坛,还留有一口“相公井”,传为纪念姜公辅。存世文章争两个第一姜公辅文章存世仅一赋一策,却争两个第一。一篇赋在文学上

23、成越南的千古文宗,一篇策则是迄今所见越南人撰写的最早的一篇政论。儒学南传史记载,姜相所撰作品遗存至今的只有一赋一策,即白云照春海赋和对直言极谏策,均收录于全唐文。白云照春海赋后半篇阙文,仅存前半篇三百余字。此赋以鲜碧空镜春海为韵,描写白云春海的景物之美,气势之盛,抒发了作者的志趣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在越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安南千古文宗”。该书还称,如果从思想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对直言极谏策的价值要远高于白云照春海赋。从此策可以窥见他的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还可以从中了解唐德宗即位初期的某些心态以及全国形势的部分侧面。此策既是姜公辅硕果仅存的完整作品,又是迄今所见越南人撰写的最

24、早的一篇政论。三、韩偓: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人物生平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头子左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发动宫廷政变,废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韩偓协助宰相崔胤平定叛乱,迎昭宗复位,成为功臣之一,任中书舍人,深得昭宗器重,多次欲立为相,都被力辞。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李继昭依附宦官头子韩全诲,排挤崔胤,崔

25、胤召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入朝,意欲抑制宦官集团。李茂贞入朝后,拥兵跋扈,崔胤又想召宣武镇节度使朱全忠入朝牵制李茂贞。韩偓谏道:这样造成“两镇兵斗阙下,朝廷危矣”,应一面罢去李茂贞,一面处理宦官。议尚未行,而李茂贞、韩全诲已将昭宗劫往凤翔。韩偓闻讯,星夜赶往凤翔行在,见昭宗时恸哭失声。昭宗任韩偓为兵部侍郎。后朱全忠兵到,败李茂贞,杀韩全诲,韩偓随同昭宗回长安。韩偓回长安后,见朱全忠比李茂贞更为骄横,心中甚感不满。一次,朱全忠和崔胤在殿堂上宣布事情,众官都避席起立,只有韩偓端坐不动,称“侍宴无辄立”,因此激怒朱全忠。朱全忠一则恼怒韩偓无礼,再则忌他为昭宗所宠信,参预枢密,恐于己不利,便借故在昭宗面前指

26、斥韩偓。崔胤听信谗言,也不予救护。朱全忠本欲置韩偓于死地,幸经京兆尹郑元规劝阻,被贬为濮州(今山东鄄县、河南濮阳以南地区)司马。不久,又被贬为荣懿(今贵州桐梓县北)尉,再贬为邓州(今河南邓县)司马。韩偓离京,使昭宗左右无亲信之人。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弑昭宗,立李柷为昭宣帝(即哀帝)。为收买人心,伪装豁达大度,矫诏召韩偓回京复职。韩偓深知一回长安,即入虎口,便不奉诏,携眷南逃到江西抚州。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重视延揽人才,派人到抚州邀韩偓入闽。天祐二年(905年)八月,韩偓自赣入闽。韩偓入闽后,在长汀、沙县寓居一个时期。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改国号梁,王审知向朱全忠献表纳贡。韩偓

27、对此心有抵触,想再回江西。从沙县走到邵武时,王审知急忙派人前去挽留。但韩偓因感“宦途险恶终难测”,功名之念已淡,坚拒王审知的任命。在从邵武回到沙县后,不久又经尤溪到桃林场(今永春)小住,然后进入泉州。在泉州,受到刺史王审邽父子的优礼接待,住泉州西郊招贤院,多年来疲惫的身心得到憩息。在饱览当地风物之时,又感叹“尽道途穷未必穷”,兴之所至,写下许多有名的诗篇。 不久,韩偓到南安漫游,认为这里是晚年栖止的理想地点,便在葵山(又名黄旗山)山麓的报恩寺旁建房舍,以为定居之地,时称“韩寓”。在这里,韩偓下地耕种,上山砍柴,自号“玉山樵人”,自称“已分病身抛印绶,不嫌门巷似渔樵”,过着退隐生活。梁龙德三年(

28、923年),韩偓病逝,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傅实为其营葬,墓在葵山之阳。韩偓才华横溢,是晚唐著名诗人,被尊为“一代诗宗”。其诗作大体上可分3个时期:初期是在被贬谪之前;中期是在贬谪之后,入闽之前;晚期在入闽后,特别是在泉州、南安定居之后。初期在朝为官,深得昭宗信任,仕途上春风得意,生活上优渥奢华,所作诗多是艳词丽句,正如后来他在南安寓所整理香奁集的序文上所述:“柳巷青楼,未尝糠秕;金闺绣户,始预风流”,充满缠绵浪漫的色彩。不过,也有些清新可诵的诗句,如脍炙人口的“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燕子不来花着雨,春风应自怨黄昏”等。被斥逐出长安后,韩偓屡经转徙,目击乱离,诗风有很大转变,

29、多半叙写个人坎坷遭遇,倾吐胸中悲愤之情,诅咒战乱,同情人民。入闽之初,韩偓行踪未定,过尤溪时,正值泉州王氏军与南汉军激战后,村落成墟,写出传诵千古的名句:“水自潺湲日自斜,屋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只见花。”到泉州、南安定居后,写出“中华地向城边尽,南国云从海上来;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和咏荔枝等富有地方色彩的诗篇。晚年,热爱定居后的樵耕生活,写了“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篱茅屋共桑麻”,“病起乍尝新桔柚,秋深初换旧衣裳”等诗句,抒发闲适心情。韩偓诗作,以入闽后的作品最多。尽管后人称韩偓为“香奁体”的创始人,其实,现实主义乃是韩偓诗作的主流。其诗集玉山樵人集,曾由四部丛刊重印

30、传世;全唐诗收录其诗280多首。四、九日山: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顶峰有五代石佛造 像,称石佛山。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 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