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23.13KB ,
资源ID:181976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1976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北师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 第6单元 第13讲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北师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 第6单元 第13讲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文档格式.docx

1、(2)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唐宋城市的变迁(1)唐代:市与坊分开,市有时间限制。(2)宋代:打破坊市制度,出现了瓦肆,营业时间不受限制。4元朝商品经济继续发展(1)交通发达,漕运畅通,海运规模空前,海外贸易繁盛。(2)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三、明清的商帮1形成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2概念: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进行联络,形成的地域性的商人集团。最著名的是徽商和晋商。3特点(1)人数多、资本雄厚。(2)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且走出国门。(3)晋商还创办票号,开展汇兑、存款、放款业务。(4)其经营之道在于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以儒道经商。4评价(1)活

2、动于明清商界,推动着商业的发展。(2)其经营之道,反映了中国传统商业经营的最高水平。轻巧识记 商业发展的“三先”、“三后”教材补遗 清代三大移民浪潮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以来经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形成三股大的移民浪潮。1闯关东:是指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清初满人倾族入关,东北人口剧减,但清政府将东北视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地冒着被

3、惩罚的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2走西口:即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从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牧耕并举的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3下南洋: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在下南洋的移民浪潮中,福建、广东人占据大多数,这与其地理、人文因素极有关系。大量的华人涌入东南亚后,对当地的生产

4、、生活以及经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许多华人在侨居国从事商业活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收购当地土特产,销售该国货物,从而形成一个沟通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华人从事手工业,从事农业、园艺和渔业的华侨人数也很多,他们同样在当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城市与市镇的发展变化图一唐朝的长安城布局周秦至唐:(1)城市多为政治、军事重镇;城中坊、市分开,有时间限制,监管严密。(2)五代起,乡间集市兴起图二北宋的东京城布局宋至明清:(1)出现城市革命,城市中交易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监管相对松弛。城市经济功能增强。(2)工商业市镇兴起,

5、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和商业性功能增强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史料二(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史料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谢肇淛五杂俎(1

6、)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的主要变化。(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1)史料一表明唐代市坊分置,反映唐代日中为市,按时开市、闭市,政府对商业活动有着严格的管理限制。(2)史料二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城市经济职能增强。(3)史料三表明明朝商业活动频繁,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商业发展使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旧徽州府籍商人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商”。中国古代,坐北朝南。此处山为太行山,“坐于”太行山,则太行山右侧为山西省,故“山右”代指晋商。(1)商业活动打破了时

7、间和空间的限制。(2)新现象:商帮出现。特点: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探究2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史料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镇市、集市(草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对各地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人口逐渐聚集,越来越多地吸引外地商业资本,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市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这类市镇以江南地区最为普遍,如以棉织业为主的松江朱泾镇、以丝织业为主的苏州盛泽镇、湖州南浔镇,都是人烟繁庶,名闻全国。传统的政治型城市,如北京、南京、杭州、广州之类,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其本身的经济职能也在明显强化。由

8、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的乡村集市,一个个较大的地区贸易网络就这样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简史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城市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注意时间和中心词:“宋朝时”“明中叶以后”和“地方性镇市”。史料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出现及其特点。史料显示:明中叶以后,市镇大量出现。反映了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专业性市镇,成为当地的工商业中心。反映了传统的政治性城市经济职能也得到增强。反映了区域性城市网络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性镇市增多;专业性市镇出现,且多集中于江南地区;传统政治性城市经济职能得到增强。作用: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和地区工商业中心;促进区域经

9、济发展。素养3历史解释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和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力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

10、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6)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素养4唯物史

11、观以唯物史观分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刺激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工商业发展,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2社会阶层:新兴的市民阶层崛起(商人、百工和城市平民为主体)。市民阶层不断分化,市民运动逐渐兴起。3风俗文化:市民的生活发生变化,通俗文化兴起,重农抑商观念的转变,传统义利观的变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1(2019惠州调研)有学者指出,古代城市修建的外在空间形态受王权至上的权威严格限制,然而这种权威却难以制衡人性的内在力量,人们往往不自知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攫取无限的终极价值。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12、()A城市手工业的发展 B坊市界限被打破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草市、夜市的出现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攫取无限的终极价值”指的是商业经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以获取更大的价值,B项正确。2(2018德州模拟)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 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根据材料可知,在宋代某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作物,其商品化程度已然大大提升,故D项

13、正确。3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黄金就这样被送来了。”这表明当时 ()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 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C根据“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可知,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故C项正确。4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却只有6.9%。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封建经济日益衰落C商业环境的恶化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A清朝时期,人口不断增加,同时城镇商业呈现繁

14、荣的景象,商业不再局限于大城市,A项正确。清前期封建经济是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繁荣的,排除B项;商业环境恶化,不能仅仅理解为大城市的商业环境恶化,排除C项;唐宋和清朝,政府均设有专卖制度,这不是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考点2 “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一、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1开始产生:明中期以后,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产生。2产生条件(1)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2)小商品生产者产生两极分化破产的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少数人积累资金,变成商人或手工业作坊主。3产生标志: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4发展表现: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包买商更为活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增多。5评价(1

15、)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而曲折,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2)就全国而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则是稀疏而又脆弱的。轻巧识记 资本主义萌芽二、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1产生: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2含义及措施(1)重农政策含义: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目的: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恤贫救灾、蠲免税粮等。(2)抑商政策限制民营工商业的发展。措施:继承传统的禁榷制度,对盐、茶叶等实行专卖制度;设置关卡,对民营商业、民营手工业征收重税等。3影响: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

16、义萌芽的发展。概念阐释 农本思想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一种冲击。三、清朝的“海禁”政策1实施原因(1)防止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阻止外族入侵。(2)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支配。(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表现(1)下令“禁海”,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只开广州一个口岸进行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外贸事宜。3影响(1)阻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2)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

17、学技术。(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易误辨析 “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探究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史料一(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

18、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史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9、(1)概括指出史料一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解读史料注意按句号划分层次。说明商人投资方向为买田置地和供应下一代读书。说明了商业发展受阻的原因。(2)史料二说明明朝的“海禁”政策并非一贯的,时开时禁是其特点。总的来说,威胁王朝统治势力的消长是时开时禁的原因。材料信息反映了“海禁”政策影响沿海百姓的生计。反映了“海禁”政策是倭患猖獗的重要原因。反映了开禁政策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反映了开禁政策加速了白银内流

20、,促成政策变革。(1)现象:商人积累的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读书。因素:重农抑商政策。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政策变革。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异同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实施时期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目的相同点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内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

21、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使小农经济不致全面崩溃,保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护封建生产关系。2对“抑商”的辨别与分析:首先,“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非不加区别地绝对抑制,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其次,“抑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是明清时期的“

22、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对内以重税、关卡、官营、矿禁等手段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规模;对外以“海禁”等政策阻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机会。1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C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B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有利于资本主

23、义萌芽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多以丝织为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民间手工业发展受到压制,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限制,而不是繁盛,故D项错误。2宋初,行“恤商”之法,如宋太宗诏曰:“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 ()A商品经济的活跃 B土地兼并的加剧C重农抑商的放松 D重利风气的盛行A材料问的是这一政策造成的直接影响。土地兼并的加剧说的是农业方面的影响,商业政策不可能直接影响到农业,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的放松导致“恤商”之法的制定,而不是“恤商”之法导致重农抑商的放松

24、,故C项错误;重利风气的盛行应该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故D项错误。3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海禁”政策。这说明()A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连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A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就了统治者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观念,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外患”和“西方入侵”,故C、D两项错误。4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

25、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C管理澳夷章程的内容主要是规定了夷人办事的程序,有事“不能也不准必须由”,说明其目的在于严控中外接触,C项正确。该章程主要是对外,A项不符合其管理对象,错误;B项中的“取消”及D项中的“禁止”都与题干信息不符。2014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考点卷别 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全国卷2018明代朝贡贸易2017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等级秩序的冲击2014清代“海禁”前的对外贸易全国卷春秋战国之际商业2015明朝迁都促进贸易发展宋代“交子”的功能的发展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讲

26、的考查主要包括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及影响、古代商业政策的演变两大方面,属于高频考点。从考查方式来看,一直寻求创新突破,或采用文字、图片和表格等多种材料创设情境,或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和社会热点话题,并从历史视角审视热点话题。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思辨能力。真题研练感悟考法1考查点:宋代“交子”出现的社会影响(2014全国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A根据材料中“蜀民以铁钱重,

27、私为券,谓之交子”可知B项的结论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正确。2考查点:政治中心转移对国内市场的影响(2015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B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3考查点:明代的朝贡贸易(2018全国卷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B由题中所给的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