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80年代中期,湖北省就提出了长江中游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积极呼应浦东开发,扩大沿江地区的对外开放,推动了沿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1.2研究意义湖北经济圈、经济群、经济带位于长江中游,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十一五”期间,这一区域以全省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接近一半的人口,完成了全省60%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不过,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一城独大”的现象突出,其他地级城市和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之相比有不小差距,湖北经济以至全省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武汉市支撑着。毫无疑问,只有各个城市经济都得到充分发展,武汉市的基座才会牢固,整个湖北长江经济才能真
2、正成为中部幅起的战略支点。1.3研究的创新之处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对湖北宜荆荆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些基本看法和观点,其中不乏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选题上的创新。以往对湖北沿江地区发展的研究,大多是从武汉经济圈着手,以地级城市的城市群经济为切入点研究较少。选取湖北长江经济群宜荆荆城市发展作为研究课题,对提升地级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这一问题加以研究,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对湖北宜荆荆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从对城市群经济及相关范围内若干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中,得到一个基本认识,湖北省包括长江经济带是省会城市武汉一城独大,发展程度高的地级市与外省同等城市仍可相提并论,而到小城市这一级别则与外
3、省有不小的差距,显示出城市格局呈“倒金字塔”形状。由此认识,从而得出湖北长江经济应该大力协作发展,带动中小城市经济。三,对宜荆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探讨。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分析中,发现三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有待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从对外贸易在全国的微薄地位,分析原因,提出战略策略。1.4国内现状国内地级城市的发展类型,发展状况比较好的城市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一是优势产业带动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培植优势产业来促进城市发展,核心是有侧重地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且避免与周边其他城市雷同。如福建南安市,以建材市场为龙头,以建材业为支柱产业,被称为“中国
4、建材之乡”。二是文化资源拉动型。许多有文化背景的小城市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利用本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如四川都江堪市,因都江堰而得名。三是经济中心依托型。经济中心依托型城市主要是依托经济中心城市或者经济开发区,或者本身被规划为开发区。此种类型的小城市较多出现在沿海地区,最为突出的是苏州的几个下辖县级市,江阴、张家港和昆山,由于紧靠苏、锡、常,处于沪、宁、杭三角型的中心。2.湖北城市群经济2.1概念界定对于在地理空间上由若干密集城市聚合构成的经济区域,人们常称之为“城市经济圈”、“城市经济群”、“城市经济带”。 尽管名称比较接近,但其所反映的密集城市的分布形态却存在显著差异,一种
5、是环状的,一种是点状的,一种是带状的。2.2湖北城市群发展背景本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全面考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政策。建立中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湖北则利用这一历史性重大战略机遇期,自提出加快推进以武汉为首城市经济的建设,提升武汉作为中部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促使其发挥在中部和湖北起带动、辐射和引领作用。湖北省委、省政府随后也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陆续提出打造“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同时,进一步提出重点建设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随着这几大区域发展战略的
6、陆续出台,使湖北开始出现多个城市群共同发展的格局。2.3湖北经济圈、经济群、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湖北城市经济发展中以武汉经济发展为中心。武汉与其它城市的差异性明显,因此既要突出武汉的“龙头”和“中心”地位,也要加快周边城市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武汉城市经济圈内有武汉、鄂州、黄石“核心圈”,外有荆州、宜昌、信阳、九江、岳阳“延伸圈”,因此要坚持“由里向外、由近至远、逐层推进、阶段发展”的原则。2.4宜荆荆城市经济群2.4.1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宜荆荆城市群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快速发展,总体经济实力比过去有一定的提高,其经济总量由2008年的2171亿增加到2010年的3114亿,短短三年,城市群
7、经济增量近千亿。城市群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274.4亿增加到2010年的455.14亿,人均GDP由2008年的16100元增加到2010年的23100元。由此可以清楚看到,近三年以来宜荆荆城市群经济总量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财政收入和人均GDP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宜荆荆城市群地理位置2.4.2区域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现状宜荆荆城市群三个城市,工农业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发展路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三地工农业发展有各自的特色和侧重点,但是三地一直都是湖北重要的工农业发展重点区域之一。其城市群发展工农业有一定的条件和优势。宜昌形成了水电制造、食品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产生了六大工业集群
8、。如磷化工为主的化学产业、以发电为主的水电产业、食品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建材产业集群等。荆州是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目前工业形成了电器制造、轻工、机械、纺织等产业集群。荆门产业体系以石油化工、磷化工、食品加工、建材为主,其中以石油化工、磷化工两大产业在全省及中部地区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2.4.3区域利用外资状况分析宜荆荆城市群对外贸易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区域内各城市对外贸易各有差异,与全省的发展情况相似。但是,宜荆荆城市群出口额一直相对偏少,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区域整体对外贸易所占湖北省比重依然偏小,在对外贸易的发展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还
9、要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宜荆荆城市群区域整体对外贸易还是一个相对发展落后,相对封闭的水平和层次,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还基本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整体发展缓慢,外向度很低。宜荆荆城市群城市出口情况(单位:亿元)2.5宜荆荆城市群经济发展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1)城市群内各地的竞争大于合作宜荆荆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程度还是比较弱,彼此之间的关联度还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城市间的关系还是属于竞争性的关系。同时,宜荆荆城市群在产业分工与合作,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诸多方面依然还处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协调规划和建设层面。客观上宜荆荆城市群整体还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上,这样很容易形成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无
10、序内耗竞争。其结果就是各城市争相发展,在争投资、争项目上彼此之间展开“恶斗”,这些现象的发生将导致城市群之间的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2)城市群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协调度较低在产业发展上盲目重复建设,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本身有限的资源无法优势互补得到集中发展。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宜荆荆城市群内三城市的支柱产业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各城市大都以装备制造、化工、建材、机电等为主发展。相反地,各城市的优势产业则并不明显,产业间的关联作用受到了制约,并进一步制约了宜荆荆城市群的产业整体协调发展。3)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差,基本以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宜荆荆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是以粗放型为主,经
11、济增长的质量偏低。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方式并未得到明显的改观,造成区域的环境恶化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区域性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资源要素成本提高。虽然近些年状况有所改善,但区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未形成根本的改变。离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增长的循环发展方式还有很远的距离,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制约了城市群的协调发展。2.6相关策略和解决方法的提出1) 整合观念,统一思想。阻碍城市群经济战略推进的障碍主要是观念的障碍。整合观念是指,对核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要形成统一认识,决不能同床异梦。这种统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层认识
12、上的统一,要认识到不同城市间深层次的联合对自身发展的益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做到精诚合作,互惠互利并顾全大局;二是要对各个城市的位次和职责有清醒的认识:核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区域城市的“中心发展极”作用,周边区域的腹地作用。 2) 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机制。首先对宜荆荆三个城市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发挥各城市的竞争优势。通过规划指导和宏观调控实现产业聚集,协调整合区域内支柱产业、基础产业、都市型产业的分工与布局。推动产业间和区域间的互动融合发展。其次,要构建长效的创业投资机制,打破所有制限制和行政壁垒。努力降低区内商品和生产要素之间的制度成本,鼓励生产要素跨地域流动,鼓励个人和企业跨区域创业。再次
13、,要构建顺畅的信息连通机制,广泛建立起政府、中介机构与企业三者之间,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各相关中介机构之间,各企业之间快捷通畅的信息网络及其运行体系。3)促进区域交通水平的全面提升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湖北城市经济得以实现飞跃的根本保证。由于宜荆荆城市群坐落在长江边,在七十八十年代时,城市以码头水运为由而忽略了城市区域之间交通网络,特别是铁路的修建。所以要在京珠、沪蓉高速公路纵横过境以及武汉铁路局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公路、铁路、航空和内河航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搞好区域内立体交通体系的建设要统筹建设。实现建设区域城市之间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并增强各节点向纵深腹地的辐射
14、功能。发挥宜昌在湖北城市经济中的副中心作用,要激活区域内长江、汉江沿江港口, 改造和提升这些港口的运转功能。4)建设统一的多类别多层次大市场体系。市场作为经济联动发展的载体和节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体系。不但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议在统一城市经济群下建设一体化市场。金融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商品市场、技术和人才交流市场。各个城市的核心区域要成为区域的人才聚散中心,技术成果转让中心。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成果的转让,提高企业的人才素质、强化产品市场竞争优势。5)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为目的,加快石油化工、
15、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营造产业集聚发展的环境,延伸产业体系,形成宜昌一荆门电力化工产业集群地带。宜昌西陵区、点军区等发展水电、化工流等产业,逐步扩大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产业在城市群中的辐射能力。枝江市巩固提升酿酒和化肥产业,宜都市重点发展化工、医药、机械、电子及电子材料等制造业。荆州要提升制造业的层次和水平,强化科技、金融、物流、旅游等功能,增强产业在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荆州区重点发展轻纺、石油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沙市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家电制造、商贸物流等。江陵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力等。荆门将继续做强石化
16、、磷化工、食品加工、机电制造、建材等产业体系。培育磷化大企业,在城市群内部和中部地区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发展技术含量。装备水平较高的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与机械行业配套的精密铸造和机电产业。3.总结湖北城市群经济的发展以宜荆荆为例,应依据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思想上的整合为前提建设多层次市场,改造传统工业,坚定不移地走集中型城市化道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组。加强统一规划、推进基建设施一体化。由武汉及其经济圈为龙头头带动周边城市群经济发展,扶植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力争通过湖北城市经济圈及城市经济群的系统构建与协作发展优化的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将促进湖北城市经济较好地实现产业规模的扩张。参考文献1李磊.关于组建湖北三个城市经济圈的思考M.20052陈文科.发展“大武汉”集团城市的构想J.武汉市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20023周霄,毛冬焰.湖北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创新思路J.纵横经济,20064 蒲丽娟.武汉城市经济圈一体化研究M.201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