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3.76KB ,
资源ID:181733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1733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汽车行驶主动安全技术修改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汽车行驶主动安全技术修改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国内外对车辆行驶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车辆行车信息感知及行车安全状态辨识技术、车辆主动避撞系统控制技术及车辆控制执行技术等方面。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及相互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关键技术 2 汽车行驶主动安全关键技术研究2.1 车辆行车信息感知及安全状态动态辨识技术车辆行车信息感知及安全状态动态辨识技术,就是利用安装于汽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实时的对车辆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并通过必要的信号处理及信息融合获得车辆的行车安全状态的动态信息。测距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和行车安全距离动态算法是其中最关键的技术。2.1.1 测距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经测距雷达传来的目标物距离信号含有随机误差,

2、必须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才可以在系统计算中应用。另外测距雷达传来的只是车辆间的距离信息,必须从这些距离信息中比较准确的提取出车辆间的相对速度以及相对加速度信息。过去采用的办法是直接对距离信号取微分,得相对速度值,再对相对速度值取微分得相对加速度值,这种方法经实践证实是不可行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距离误差对相对速度以及相对加速度的影响较大,实际计算得到的相对速度及相对加速度值难以应用。二是由于算法所限,系统实时性不好。在控制工程中常用的Kalman 滤波算法是一种实时滤波算法,并可以得到系统状态向量的平滑估计,本研究将Kalman 滤波算法应用于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雷达信号处理,可以有效地弥补

3、上述两点不足。图2 是对一次试验记录数据的滤波结果对比图。首先,Kalman 滤波由于是实时滤波,保证了系统处理的实时性。其次,从相对距离对比图中可以非常直接的看出,经Kalman 滤波处理后,由测量误差带来的距离值的突变得到了有效地抑制。从相对速度对比图可以看出,采用对距离值直接微分的方法得到的相对速度值波动非常巨大,实际计算中根本无法使用,而用Kalman 滤波方法得到的相对速度值则去掉了相对速度值的大的波动,反映了实际相对速度值的变化情况。图2 Kalman 滤波结果对比图 2.1.2 行车安全距离动态算法传感器正确获取车辆行车信息之后,需要进行各种信号的融合,进行车辆危险或安全状态的实

4、时辨识。需要确定的是当前情况下的行车安全距离。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驾驶员模型的安全距离确定方法。实际行车时,驾驶员总是要对车辆的运行进行一下预测,以决定当前的操作7,本系统所采用的驾驶员模型以此行为为基础。驾驶员预测t 秒后车间距离,将此车间距离与驾驶员认为的界限车间距离Xlim 进行比较,如认为车间距离将小于Xlim,则在当前时刻制动,当前时刻的车间距离即为极限安全距离。即 (1) 其中,Xsa 为极限安全距离;V 为相对速度(Vc-Vt);Vc 为自车速度;Vt 为目标车辆速度;at 为目标车辆减速度; 接近静止目标时:(2) (3) 接近运动目标时:其中,thw 表示驾驶员的主观车头时距

5、;ac 为驾驶员主观认为的自车最大制动减速度,其取值与路面附着系数有关;at、V、Vc 通过传感器测量或信号处理得到, t,ac 以及thw 通过实验获得。这样,通过上述公式(2)、(3)、(4)、(5)就可以进行安全距离的计算。本模型的优点是通过实验手段,获得驾驶员主观特点数据,避免了由于路面附着系数不准确等因素带来的较大的安全距离计算误差。2.2 汽车主动避撞控制技术纵向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对车辆进行控制的目的是将自车到前车的距离保持在安全水平。整个汽车主动避撞系统控制结构由上位控制器和下位控制器两部分构成,如图3 所示。要进行上位和下位控制的研究,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是基础,因此,车辆主动

6、避撞控制技术包括车辆模型的建立、上位控制及下位控制策略的确定。图3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控制结构图 图4 车辆纵向模型 2.2.1 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车辆控制方法的评价是基于系统仿真及实验的结果,作为仿真评价的基础,首先需要建立比较准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本研究使用的实验车辆是某型自动变速器轿车,发动机排量1.8L。汽车纵向动力学总成包括:发动机、液力耦合器、自动变速器及车辆驱动系。各总成的特性参数及相互间的动力传递如图4所示。针对车辆纵向动力学各单元总成的特性,运用混合建模技术,得到整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 软件平台的车辆模型如图5 所示。此模型的输入量有两个:节

7、气门位置和制动压力,输出量是车辆速度和加速度。图5 车辆仿真模型 为验证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设计实车实验对车辆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条件如表1所示。表1 车辆模型验证实验条件表 分别记录各实验的节气门输入信号、制动压力输入信号、车辆的速度及加速度输出信号,按相同条件,进行车辆的模型仿真实验,记录仿真模型的速度及加速度输出,并将实验及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得到对比图如图6 所示。图6 实车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图 2.2.2 上位控制方法研究目前,国内外对上位控制器的设计已经做了很多工作89,PID 方法、LQ 理论,滑模理论以及模糊理论都被应用于上位控制器的设计,但基于以上方法的上位控制器基

8、本以提高系统某一性能为目标,未能使控制精度和响应时间两方面都得到改善。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混合策略的上位控制器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主动避撞系统对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两方面要求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所谓基于混合策略的上位控制器是指结合了LQ 方法和基于时间能量最优控制方法优点的控制器。控制规律如图7 所示。基于LQ 方法的上位控制器取状态误差和控制量的二次型作为性能指标,所以该控制器的稳态误差小,控制过程中加速度也相对较小,但是由于性能指标没有直接体现系统的响应时间,所以系统响应相对较慢。基于时间能量最优的上位控制器以响应时间和控制量的大小作为性能指标,较基于LQ

9、方法的上位控制器响应速度有所提高,但是该控制器不能稳定在原点。基于混合策略的上位控制器将LQ 控制稳态误差小和基于时间能量最优控制响应速度快的特点结合,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图7 基于混合策略的上位控制规律 针对汽车主动避撞对象的LQ 控制方法、基于时间能量最优的控制方法以及基于混合策略的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如图8 所示。从仿真结果可见,基于混合方法的上位控制器针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特点,巧妙地结合了上述两种控制器的优点,即在保证良好的稳态精度的同时,改善了系统的响应速度。虽然该控制器的控制量相对较大,但仍然在舒适性的要求范围内。a) 车间距离响应曲线 b)被控车速响应曲线 c)被控车加速度响应

10、曲线 图8 三种控制器的仿真曲线 2.2.3 下位控制方法研究由于车辆制动、驱动力特性中含有强烈的非线性,同时车辆质量变动、道路坡度及风阻等外部干扰因素的存在,车辆下位控制器设计时控制系统的鲁棒跟随性和鲁棒稳定性往往不能得到兼顾10。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设计了基于模型匹配方法的二自由度控制器来实现车辆主动避撞系统下位控制的控制性能。 控制器结构如图9 所示。此处的二自由度控制器是指参考输入信号和控制对象的输出信号情报分别独立使用,就是既有反馈又有前馈的控制器。此控制器的特征是闭环目标值应答特性可以通过反馈特性的设计来独立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前馈补偿器设定目标值的应答特性即模型匹配特性,利用

11、反馈补偿器的设计实现反馈特性即系统的鲁棒跟随特性和鲁棒稳定特性。图9 二自由度模型匹配控制器 针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下位控制模型匹配控制器性能,进行了如表2 所示内容的实车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0 所示。从实验对比结果可见,对于车辆及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对控制结果的干扰,模型匹配(MMC)控制器能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消除,使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跟随性及鲁棒稳定性。表2 下位控制器性能验证实验条件表 a)实验1 结果对比图 b)实验2 结果对比图 图10 下位控制器控制效果对比图 2.3 车辆控制执行技术汽车主动避撞系统所用执行器有两个:节气门伺服执行器和制动作动器。对于节气门伺服执行器,采用脉宽调制(

12、PWM)控制的直流电机来实现。对于制动作动器由于制动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所以要求自动制动系统响应要快,可靠性要高;由于目前汽车内可用空间较好,所以要求自动制动系统体积尽量小;为能够直接、迅速、广泛地在国内轿车上得到应用,要求自动制动系统对原车的改动要尽量小。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仍然以人为主,只当汽车间距小于安全距离而人又没有采取措施时自动制动系统才会起作用。在自动制动作用过程中,只要人一踩制动或加速踏板,则控制权便交给驾驶员,自动制动系统不起作用。所以在自动制动系统和原制动系统之间应当有电控切换装置。本研究设计的自动制动系统采用液压系统,原理图如图11 所示。本系统输出压力的控

13、制采用高速开关阀结合脉宽调制(PWM)控制来实现。图11 液压自动制动系统原理图 3 结束语使汽车具有主动安全性,集信息感知、动态辨识、控制等技术与方法于一体是ITS 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发,目前日本、欧美汽车企业在汽车主动避撞技术方面已取得实用化成果。这些技术虽然其理论研究成果可以借鉴,但涉及具体技术属于公司保密范围,国内企业难以得到具体技术资料,且中国的道路及驾驶习惯与国外不同,不能直接引进使用国外技术。本研究在车辆运动中对周围障碍物的感知技术和方法、车辆行驶危险或安全状态的动态辨识方法、汽车主动避撞控制及执行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14、和创新,为解决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汽车行驶安全问题,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撑。参考文献 1 水越 雅司自動運転現状将来日本自動車技術, 1999,Vol.53(1):27-32 2 安間 徹,罔林 繁,村本 逸朗等大型追突警报装置自動车技術会学术演讲会前刷集881,昭和635:105-108 3 Masayoshi Tomizuka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VCS) research for 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 in California PATH. 1994 vehicle navigation & informa

15、tion system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994:4145 4 Richard BishopIntelligent vehicle application worldwide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January/February 2000:7881 5 屠大维用于车辆防撞控制的行车环境传感研究中国机械工程第10 卷第6 期,1999 年6 月:701703 6 李晓霞,李百川,侯德藻等汽车追尾碰撞预警系统研究中国公路学报第14 卷第3 期,2001 年7 月: 9395 7 橋本 佳幸,里中 久志,重松 崇衝突回避開発自動车技術会

16、学術講演会前刷集943,1994 年5 月:5760 8 Shinjiro Endo, Hiroshi Ukawa, Kazushi Sanada,etcA study on speed control law for automated driving of heavy-duty vehicles considering acceleration characteristicsJSAE Review 20,1999:331336 9 Matsumura S, Omatu S, Higasa HImprovement of speed control performance using PID

17、 type neurocontroller in an electric vehicle systemIEE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1994 10 大前 学走行高度化実現制御関研究.日本东京大学: 1999 年12 月 11 孙增圻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end) 第二篇:GPS智能定位系统汽车行驶的好伙伴汽车要求拥有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那么,汽车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到底有哪些效能,汽车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在租车中又将发挥怎样的一个效用呢,武汉德晟祥作为资深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的运营商,

18、让它来为你解答一些疑问。通过安装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比如武汉德晟祥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汽车的防盗问题,一直以来,汽车的防盗问题十分困扰着我们,而使用武汉德晟祥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以后,汽车犹如长了一双眼睛,可以看到车辆的具体状态和信息,可以知晓车辆的所有信息。同样,当车主发现车辆失踪时,也可以马上联系监控中心,同时报警,马上通过定位信息知道车辆的状态,进行追踪,从而找到爱车并惩罚违规操作者。既然通过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防盗”,那么也可以用于相似原理用于一些特定行业中,比如租赁行业,解决一直以来汽车“跑路”的问题,在许多家汽车租赁公司中,租客“跑路

19、”的现象不在少数,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老板提醒道:“到了年底,很多人都要借债还账,那种租车做抵押贷款的事就越发多。”这极大的阴碍了行业的发展,而使用上述武汉德晟祥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防盗原理则在这儿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外租车辆安装了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在车辆出租期间,公司会对车辆行踪保持监测;这样一来,但凡出现了什么问题,马上可以派人过去把车看住。而且对于武汉德晟祥GPS智能定位管理系统,车载终端是不能轻易拆卸的,一旦非法拆卸,系统中心马上就会报警,并且终端中还有备用电池,既可以知道车辆的具体位置信息以及进行断油断电操作。通过这个原理,可以让车辆杜绝“跑路”现象。从此看来,武汉德晟祥GPS智能

20、定位管理系统将是汽车行驶过程的好伙伴。第三篇:智能交通系统( ITS )与现代汽车技术智能交通系统( ITS )与现代汽车技术 李克强连小珉侯德藻高锋(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 1智能交通系统概述1.1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ITS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英文缩写(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 ),作为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加州的PATH ( Program on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the Highway ) 及欧洲的PROMETHEUS(Program for a European Traffic

21、 with Highest Efficiency and Unprecedented Safety) 项目。在此之后,不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将其作为大型国家项目在推进,也得到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重视。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定义为: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控制技术把车辆、道路、使用者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汽车交通事故、堵塞、环 境污染及能源消耗等问题为目的的基于智能化、信息化的汽车交通系统。ITS功能可分为安全、畅通、环保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图1 ITS功能图 1.2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复杂工程应用系统,主要由以下应用系统组成: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Adva

22、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s) 通过旅行时间测定、突发事件检测等实时处理来把握交通状况,进行先进的交通管理。该系统有一部分与ATIS共用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但是ATMS主要是给交通管理者使用,它将对道路系统中的交通状况、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和交通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测,根据收集到的信息, 对交通进行控制,如:信号灯、发布诱导信息、道路管制、事故处理与救援等。在进行交通的管理时,通过车载机及信息提供装置实施对驾驶员的路线引导。为防止由交通事故引发的二次损失,在尽早发现交通事故、实施相应的交通管制的同时,通过车载机或其他信息提供装置将交通管 制信息提供给驾驶员。A

23、TMS的代表系统是:交通信号控制、电子收费系统(ETC)等。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Advanced Traveller Information Systems) 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交通参与者通过装备在道路上、车上、换乘站上、停车场上以及气象中心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可以向交通信息中心提供各处的交通信息;该系统得到这些信息并通过处理后,实时地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 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选择路线。更进一步,当车上装备了自动定位和导航系统时,该系统可以帮助驾

24、驶员自动选择行驶路线。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提出将ATIS建立在 因特网上,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这将使ATIS的服务功能大大加强,汽车将成为移动的信息中心和办公室。ATIS的代表系统是:行驶线路诱导系统、自动导航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与安全系统AVCSS(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and Safety Systems) AVCSS是ITS在车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平台,该系统是用于帮助驾驶员正确驾车,防止碰撞系统是其核心。AVCSS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可称为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有以下几个部分:车载传感器(微波雷达、激光雷达、摄象机、其他形式的传感器等

25、)、车载计算机和控 制执行机构等,行使中的车辆通过车载的传感器测定出与前车、周围车辆以及与道路设施的距离和其他情况,车载计算机进行处理,对驾驶员提出警告,在紧急情况下,强制车辆制动。第二层次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装备了这种系统的汽车也称为智能汽车,它在行使中可以做到自动导向 、自动检测和回避障碍物,在智能公路上,能够在较高的速度下自动保持与前车的距离。智能汽车只有在智能公路上使用才能发挥出全部功能,如果在普通公路上使用,它仅仅是一辆装备了辅助安全驾驶系统的汽车。;商用车运行管理系统(CVO: Commercial Vehicle Operations) 它主要是提高载货车运行效率的系统,主要功能

26、包括掌握现在位置、货物信息的传递管理以及车辆重量的自动测定等。先进公共交通系统(APTS: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它将公共汽车、火车、HOV(高效运载车辆)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相互联系起来,以提高整个运输体系的效率。先进地方交通系统(ARTS: Advanced Rur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它具有郊区的突发事件检测、肇事车辆位置检测、SOS系统等功能。2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汽车技术 21 ITS与智能汽车、汽车主动安全性等的相互关系 由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汽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智能汽车技

27、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为将事故防患于未然,通过车辆及道路的各种传感器掌握道路、周围车辆的状况等驾驶环境信息,通过车载机、道路信息提供装置等实时地提供给驾驶员 ,并进行危险警告,最终实现自动驾驶。基于ITS的汽车主动安全性:主要指AVCSS中的汽车辅助安全驾驶系统具有的特性。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来扩展驾驶人员的感知能力,同时自动从路况、车况及驾驶员的综合信息中判断是否构成安全隐患并给与提示,在紧急情况下,能自动采取措施控制汽车,使汽车能主动 避开危险,保证车辆安全行驶。传统意义上的汽车主动安全性:通过提高汽车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及提高灯光、视野等方面,保证车辆安全

28、行驶的性能。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采用了通过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控制技术把车辆、道路、使用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思 想。汽车主动避撞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控制技术,在紧急情况下,能自动采取措施控制汽车,使汽车能主动避开危险,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系统。有关 ITS、AVCSS、智能汽车、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辅助安全驾驶系统、汽车主动安全性、汽车主动避撞等相互关系是范围逐层缩小并特定。22 ITS中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历程 国外汽车企业及研究机构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对ITS中与车辆工程密切相关的汽车辅助安全驾驶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汽车辅助安全驾驶系统的重要作用可以由Diamler-Benz公司及美国交通部AHS项目的结论表述。Diamler-Benz 公司通过大量的实验及分析提出:(1)只要在事故前 2 秒钟采取措施,几乎所有的交通事故都能避免。(2)现阶段,汽车的安全性还主要取决于驾驶人员的操纵。因驾驶员失误(判断失误、决策失误及操纵失误等)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