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37.25KB ,
资源ID:181561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1561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无机化学2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无机化学2Word文档格式.docx

1、烷基、酰基烯丙基(CH2=CH-CH2)3羰基环戊二烯基(C5H55亚硝酰环庚三烯基(C7H77单齿配体Cl-; PR3等苯基6在配位离解的系统中,若加入某些试剂,使溶液中同时存在沉淀平衡或氧化还原平衡或酸碱平衡,则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应同时满足多重平衡。练习1:(1)欲用100ml氨水溶解1.0g AgCl,求氨水的最低浓度。(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0.6g KBr(s),是否有AgBr沉淀产生?(3)若要使AgBr沉淀完全溶解,这是氨水的最低浓度是多少?已知:Ksp(AgCl)=1.610-10;Ksp(AgBr)=7.710-13;K稳(Ag(NH3)2+)=1.6107练习2:已知K稳(Z

2、n(CN)42-)=5.751016; (Zn2+/Zn)=-0.763V,求算Zn(CN)42-+2e=Zn2+4CN-的。练习3:为什么在水溶液中,Co3+能氧化水,而在氨水中形成Co(NH3)63+却不能氧化水? 已知K稳Co(NH3)63+=1.581035;K稳Co(NH3)62+=1.38105;Kb(NH3H2O)=1.810-5, (Co3+/Co2+)=1.81V, (O2/OH-)=0.42V, (O2/H2O)=1.23V。习题4:水中铁盐会导致红棕色Fe(OH)3在瓷水槽里沉淀,通常用草酸H2C2O4溶液去洗涤,以除去这种沉淀物,试通过计算证明所列下列两个方程式中哪一个

3、更能表达Fe(OH)3的溶解机理。(1)酸碱机理:2Fe(OH)3(s)+3H2C2O4(aq)=3Fe3+(aq)+6H2O+3C2O42-(aq)(2)配离子生成机理:Fe(OH)3(s)+3H2C2O4(aq)=Fe(C2O4)33-(aq)+3H2O+3H+(aq)K稳Fe(C2O4)33-=1.01020,KspFe(OH)3=11036,H2C2O4:K1=610-2,K2=610-5,Kw=1.010-14习题5:试求AgI在下列溶液中的溶解度:(1)1.0mol/L氨水;(2)0.10mol/LKCN溶液。已知Ksp(AgI)=1.5x10-16, 2(Ag(NH3)2+)=1

4、.6x107; 2(Ag(CN)2)=1.3x1021习题6:已知Au3+ 1.41 Au+ 1.68 Au; AuCl4-0.82AuCl2-1.35Au求:(1)AuCl4- 和AuCl2-的累积稳定常数;(2)3Au+ Au3+ +2Au的平衡常数;(3)3AuCl2- AuCl4-+2Au +2Cl- 的平衡常数。习题1命名下列配合物和配离子(1)(NH4)3SbCl6;(2)Cr(H2O)4Br2Br.2H2O;(3)Cr(Py)2(H2O)Cl3。2.根据下列配合物和配离子名称写出其化学式。(1)四氯合铂()酸六氨合铂();(2)氯化二氯.四水合钴();(3)氯.硝基.四氨合钴()

5、配阳离子(4)二氨.草酸根合镍()。3.指出下列配合物中配离子、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及配位原子:(1)Co(NH3)(en)2ClCl2; (2)K2NaCo(ONO)6.4.指出下列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并画出可能存在的几何异构体: (1) Pt(NH3)2(NO2)Cl;(2)Pt(Py)(NH3)ClBr;(3)Pt(NH3)2(OH)2Cl2;(4)NH4Co(NH3)2(NO2)45.根据实验测定的有效磁矩,判断下列各配离子是低自旋还是高自旋,是内轨型还是外轨型,中心离子杂化类型,配离子的空间构型。(1)Fe(en)32+, 5.5B.M;(2)Co(SCN)42-,4.3B.M;(

6、3)Mn(CN)64-,1.8B.M;(4)FeF63-,5.9B.M6.给出下列离子在八面体强场,弱场时d电子在t2g和eg轨道上排布的图示,并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以Dq和p表示):Cr3+;Cr2+;Mn2+;Fe2+;Co2+;Ni2+7.测下列各对配离子稳定性相对高低,并简要说明原因:(1)Co(NH3)63+与Co(NH3)62+;(2)Zn(EDTA)2-与Ca(EDTA)2-;(3)Cu(CN)43-与Zn(CN)42-;(4)AlF63-与AlCl63-;(5)Cu(NH2CH2COO)2与 Cu(NH2CH2CH2NH2)22+8.在0.1mol/LKAg(CN)2溶

7、液中加入KCl固体,使Cl-的浓度为0.1mol/L,会有何现象发生?已知Ksp(AgCl)=1.8x10-10;K稳Ag(CN)2-=1.25x10219.若在1L水中溶解0.1molZn(OH)2,需要加入多少克固体NaOH?已知KspZn(OH)2=1.2x10-17;K稳Zn(OH)42-=4.6x101710.一个铜电极浸在含有1.0mol/L氨和1.0mol/LCu(NH3)42+的溶液里,以标准氢电极为正极,测得它与铜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0.03V,试计算Cu(NH3)42+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已知 E0(Cu2+/Cu)=0.34V.11.向一含有0.2mol/L自由氨和0.20m

8、ol/LNH4Cl的缓冲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3mol/LCu(NH3)4Cl2的溶液,问混合后溶液中能否有Cu(OH)2沉淀生成?已知:Ksp Cu(OH)2=1.6x10-19,KCu(NH3)42+=4.8x1012,KNH3=1.8x10-5第四讲 元素化学通论一、含氧酸的强度1、R-O-H规则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强度决定于酸分子中质子转移倾向的强弱:质子转移的倾向越大,酸性越强,反之则越弱。而质子转移倾向的难易程度,又取决于酸分子中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电子的能力。当R的半径较小,电负性越大,氧化数较高时,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强,能够有效地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供O-H键变弱,容易释

9、放出质子,而表现出较强的酸性。这一经验规则称为R-O-H规则。其规律:(1)同一周期,同种类型的含氧酸(如HnRO4),其酸性自左向右依次增强,如:HClO4H2SO4H3PO4H4SiO4HNO3H2CO3H3BO3(2)同一族中同种类型的含氧酸强度自上而下依次减弱:HClOHBrOHIO(3)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高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较强;低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较弱。HClO3HClO2HClO2、Pauling规则:1、多元酸的逐级电离常数有如下关系:K1:K2:K3=1:10-5:10-10如H3PO4 K1=7.5210-3 k2=6.2310-8 k3=4.410-132、含氧

10、酸的通式是ROn(0H)m , n为非氢键合的氧原子数(非羟基氧),n值越大酸性越强,并根据n值把含氧酸分为四类:(1)n=0,为弱酸,ka=10-810-11HClO: Ka=3.2 H3BO3:Ka=6.0(2)n=1,为中强酸,Ka1=10-210-4H3PO4: Ka1=7.510-3 H5IO6:Ka1=5.110-4(3)n=2,为强酸,Ka110-1HIO3: Ka=1.710-1 H2CrO4:Ka1=9.5(4)n=3,为极强酸,KaHClO4: Ka=1010应当指出:用Pauling规则时,只能用结构式,不能用最简式来判断,若能知道某含氧酸的分子结构,便能推断酸的近似强度

11、。反之,若已知酸的近似强度,根据分子式也能推测其分子结构。亚磷酸(H3PO3)是二元酸 , 次磷酸(H3PO2)是一元酸K1=1.010-2, K2=2.610-7 K1=1.010-2 另外,含氧酸脱水“缩合”后,酸分子内的非氢键合的氧原子数会增加,导致其酸性增强,多酸的酸性比原来酸的酸性强,如:H3P04的Ka1=7.510-3K2K3依次减小。(2)因为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大,表示分子中RO配键越多,R的还原性越强,多羟基中氧原子的电子吸引作用越大,使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减小得越多,O-H越弱,酸性也就越强。3超酸(Superacid)(1)概念: 1966年圣诞节,美国Case We

12、stern Keserve大学,G.A.Olah教授实验室一位*研究人员J.Lukas无意中将圣诞节晚会上用过的蜡烛扔进一个酸性溶液(SbF5HSO3F)中,结果发现蜡烛很快的熔解了,促使他进一步研究,*此实验溶液去做Hnmr研究,令人惊奇的是Hnmr谱图上竟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特丁基阳离子(正碳离子)峰。这种酸能溶解饱和烃,*“魔力”无穷。从那时起,Olah实验室人员就给SbF5HSO3F起个绰号叫“魔酸”(Magic acid)。现在人们习惯地将酸强度超过100% H2SO4的一个酸或酸性介质叫做超酸(或超强酸),把SbF5HSO3F称作魔酸。超酸具有极强的质子化能力,极高的酸度,比一般的无机

13、酸强1061010倍。(2) 超酸的主要类型:a. 布朗斯特超酸,如HF、HClO4、HSO3Cl、HSO3F和HSO3CF3等,室温下为液体,本身为酸性极强的溶剂。b. 路易斯超酸:SbF5、AsF5、TaF5和NbF5等,其中SbF5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路易斯酸,可用于制备正碳离子和魔酸等共轭超酸。c. 共轭布朗斯特路易斯超酸:包括一些由布朗斯特和路易斯酸组成的体系。H2SO4SO3(H2S2O7);B(OH)3;HSO3FSbF5;HSO3F等。d. 固体超酸:硫酸处理的氧化物TiO2H2SO4;ZrO2路易斯酸处理的TiO2SiO2等。(3) 超酸用途:a. 非电解质成为电解质,能使很弱的

14、碱质子化(正碳离子)b. 超酸中,解离出多卤素阳离子I2+、I3+、Br2+等c. 良好的催化剂二、含氧酸的稳定性1、不同的含氧酸的稳定性相差很大,同一元素的含氧酸,高氧化态的酸比低氧化态的酸稳定。 HClO3 HClO2 HClOH2SO3 ; HNO3HNO2 2、氧化还原性:(1)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最高价含氧酸氧化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强。H4SiO4H3PO4H2SO4HClO4 V2O5Cr2O72-MnO4-; SeO42-Cr2O72-(3)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中,低氧化态的氧化性较强。 HClOHClO2;HNO2HNO3(稀)(4)在同一主族中,各元素的最高氧化态

15、含氧酸的氧化性,大多是随原子序数增加呈锯齿形升高;如 HNO3 H3PO4 H6TeO6HClO4H5IO6低氧化态则自上而下有规律递减.(5) 浓酸的含氧酸氧化性比稀酸强;含氧酸的氧化性一般比相应盐的氧化性强;同一种含氧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比在碱性介质中氧化性强.3. 影响含氧酸(盐)氧化能力的因素:(1) 中心原子结合电子的能力: 含氧酸(盐)的氧化能力系指处于高氧化态的中心原子在它转变为低氧化态的过程中获得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它的电负性、原子半径及氧化态等因素有关。若中心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获得电子的能力强,其含氧酸(盐)的氧化性也就强,反之,氧化性则弱。同一周期的元素,自左往右,电负性

16、增大,半径减小,所以它们的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依次递增。同一族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减小,原子半径增大,所以低氧化态含氧酸(盐)的氧化性依次递减。高氧化态氧化性锯齿形变化,则是由于次级周期性引起的。(2) 含氧酸分子的稳定性: 含氧酸的氧化性和分子的稳定性有关,一般来说,如果含氧酸分子中的中心原子R多变价,分子又不稳定,其氧化性越强。含氧酸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中R-O键的强度和键的数目有关。键的数目越多,R-O键强度越大,要断裂这些键,使高氧化态的含氧酸还原为低氧化态甚至为单质,就比较困难,所以,稳定的多变价元素的含氧酸氧化性很弱,甚至没有氧化性。R-O键的强度和数目与R的电子构型、氧化态、

17、原子半径、成键情况以及分子中带正电性的H原子对R的反极化作用等因素有关。例如:在HClO、HClO2、HClO3、HClO4系列中,由于酸分子中R-O键数目依次增加,R-O键键长减小,稳定性依次增加,因而,氧化性随氯的氧化态增加而依次减弱。HClO4低氧化态含氧酸氧化性强还和它的酸性弱有关,因为在弱酸分子中存在着带正电性的氢原子,对酸分子中的R原子有反极化作用,使R-O键易于断裂,同理可以解释:为什么浓酸的氧化性比稀酸强?因为在浓酸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的酸分子,有反极化作用。为什么含氧酸的氧化性比含氧酸强?因为含氧酸盐中Mn+反极化作用比H+弱,含氧酸盐比含氧酸稳定。(3) 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18、溶液的酸碱性、温度以及伴随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进行的其他非氧化还原过程(如水的生成、溶剂化和反溶剂化作用、沉淀生成、缔合等)对含氧酸的氧化性有影响。三、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规律1、同一盐及其酸稳定性次序是:正盐 酸式盐 酸Na2CO3 NaHCO3 H2CO3分解温度Co 1800 270室温以下2、同一酸根不同金属的含氧酸盐,热稳定性次序是:碱金属 碱土金属 过渡金属 铵盐K2CO3 CaCO3 ZnCO3(NH4)CO3 180082530058 3、同一酸根同族金属离子盐,热稳定性从上到下依次递增:BeCO3MgCO3 SrCO3BaCO3 100350 8251350 14504、同一成酸元

19、素其高氧化态含氧酸盐比低价态稳定KClO4 KClO3 KClO2 KClO5、不同价态的同一金属离子的含氧酸盐,其低价比高价稳定:Hg2(NO3)2Hg(NO3)26、酸不稳定其盐也不稳定,酸越稳定,其盐也较稳定,碳酸盐,硝酸盐,亚硫酸盐,卤酸盐的稳定性都较差,较易分解,而硫酸盐,磷酸盐较稳定。其酸也较稳定,难分解。盐 Na3PO4 Na2SO4 Na2CO3 NaNO3 不分解 380 用离子极化理论可以对上述规律做出定性解释,金属离子的反极化作用越大,该盐的热稳定性就越差。四、含氧酸的热分解产物热分解产物,不仅与酸有关,与其正离子的性质也有关,多数情况下分解为酸酐和金属氧化物或其他产物:

20、CaCO3=CaOCO2(一)对于硝酸盐的热分解有三种情况:1、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硝酸盐分解,产生亚硝酸盐和O2, 如:2KNO3=2KNO2O22、电化学序在Mg-Cu之间的金属,因亚硝酸盐不稳定,其分解产物为M氧化物,NO2和O2,如:2Pb(NO3)=2PbO+4NO2+O23、电位顺序Cu以后的M,因其M氧化物不稳定,分解产生M单质,如:2AgNO3=2Ag2NO2+O2(二)对于铵盐的热分解产物与含氧酸根是否具有氧化性密切相关,若无氧化性,分解成酸酐和其他产物,有氧化性要进一步分解为低价产物。2(NH4)2CO3=2NH3+CO2+H2O4NH4ClO4=2N2+6H2O+4HCl+

21、6O22NH4NO3=N2+4H2O+O2(三)对于稳定酸的酸式盐,热分解失水,形成偏酸盐或焦酸盐。NaH2PO4=NaPO3+H2O2Na2HPO4=Na4P2O7+H2O五P区元素的次级周期性 次级周期性是指元素周期表中,每族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上向下并非单调的直线式递变,而是呈现起伏的”锯齿形”变化.对于P区元素,主要是指第二.第四.第六周期元素的正氧化态,尤其是最高氧化态的化合物所表现的特殊性.1.第二周期P区元素的特殊性(1)NOF的含氢化合物容易形成氢键,离子性较强。(2)它们的最高配位数为4,而第3周期和以后几个周期的元素可以超过4。(3)多数有生成重键的特性。与同族元素相比,

22、除稀有气体外,B、C、N、O、F内层电子少,只有1s2,原子半径特别小(同一族中,从第二周期到第三周期原子半径增加幅度最大),价轨道没有d轨道等特点,所以第二周期元素的电子亲和能(EA)反常地比第三周期同族元素的小。在形成化合键时,在键型、键数和键能等方面也有不同于同族元素的特殊性,影响到这些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第四周期P区元素的不规则性最突出的反常性质是这些元素最高氧化态化合物(如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稳定性小,而氧化性则很强. 第四周期p区元素,经过d区长周期中的元素,此外成增加了10个d电子,次外层结构是3s23p63d10,由于d电子屏蔽核电荷能力比同层的s、p电子的

23、要小,这就使从GaBr,最外层电子感受到有效核电荷Z*比不插入10个d电子时要大,导致这些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第三周期同族元素相比,增加幅度不大。由原子半径引起的这些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电负性、氢氧化物酸碱性、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盐)的氧化性等性质都出现反常现象,即所谓“不规则性”。最突出反常性质是这些元素最高氧化态化合物(如氯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稳定性小,而氧化性则很强。如A高溴酸(盐)氧化性比高氯酸(盐)、高碘酸(盐)强得多。AH2SeO4的氧化性比H2SO4(稀)强,中等浓度的H2SeO4就能氧化Cl-Cl2,而浓H2SO4和NaCl反应HCl;AH2AsO4有氧化性,在酸性介质中能将

24、I-氧化为I2,而H3PO4基本上没有氧化性,浓H3PO4和I-反应只生成HI。导致第四周期p区元素性质不规则性的本质因素是因为第三周期过渡到第四周期,次外层电子从2s22p6变为3s23p63d10,第一次出现了d电子,导致有效核电荷Z*增加得多,使最外层的4s电子能级变低,比较稳定。3.P区金属6S2电子的稳定性周期表中P区下方的金属元素,即第六周期的Tl;Pb;Bi;Po在化合物中的特征氧化态应依次为+;+ ;+和+,但这四种元素的氧化态表现反常,它们的低氧化态化合物,既Tl();Pb();Bi();Po()的化合物最稳定.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这是由于这四种元素存在6S2惰性电子对之故,

25、这种现象为西奇威克最先注意到,并称之为”惰性电子对效应”.产生惰性电子对效应,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结构上考虑主要有:从第四周期过渡到第五周期,原子的次外层结构相同,所以同族元素相应的化合物性质改变较有规律。从第五到第六周期,次外电子层虽相同,但倒数第三层电子结构发生改变,第一次出现了4f电子,由于f电子对核电荷的屏蔽作用比d电子更小,以使有效电荷Z*也增加得多,6s2也变得稳定,所以第六周期p区元素和第五周期元素相比,又表现出一些特殊性。六无机化合物的水解性无机物的水解是一类常见且十分重要的化学性质。在实践中我们有时利用他的水解性质(如制备氢氧化铁溶胶等),有时却又必须避免它的水解性质(如配置SnCl2溶液等)。无机化合物中除强酸强碱盐外一般都存在着水解的可能性。众所周知,一些典型盐类溶于水可发生如下的电离过程:M+A-+(x+y)H2OM(OH2)x+A(H2O)Y-上式中M(OH2)x+和A(H2O)Y-表示相应的水合离子,这个过程显然是可逆的,如果M+离子夺取水分子中的OH离子而释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