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07.55KB ,
资源ID:181521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1521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解析】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象,考生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三、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的形象。分析上片可知,词人刻画自我的外在形象时,运用了描写的

2、手法;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酷的现实使敏锐于思的年轻龚自珍认识到时世与人才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这首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

3、絮的飞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了“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 物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古典诗歌中的物象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具体的事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对象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内在品质或人格情操。人物形象:诗歌描写的人物,包括作者形象或作者以外的其他形象(如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等)。考生答题时,不能仅对“孤花”进行分析,还要结合作者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孤花”是作者自己的象征,作者借写“孤花”的无人问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一、(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

4、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渡黄河范 云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汤汤”意为水势浩大,“不可陵”意为不可渡过,本诗起笔状写黄河气势以及水流特征,暗示渡河之难。B桧和松都是坚硬的木材,以桧为楫无法渡河,以松为舟才能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C“空庭”以下四句是诗人岸畔所见,庭户空空,旧木横躺,田园荒芜,不睹人迹,极写村庄的破败荒凉却不失静谧安适。D诗人最后以问句抒发情感,由于有了前面渡河和社会凋残的描写,这两句不仅不显生硬而且具有感

5、情力量。E此诗写诗人北渡滔滔黄河、身临其境,写出了旅途的感慨,流露出廓清宇内、收复失地以及救黎民于水火之志。2本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二、(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素香丁香【宋】王十朋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1词中刻画的丁香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三、(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初夏苏 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6、。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从题目看,这是写景词;从内容看,这是闺情词。全词借初夏景象,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朴实情感。B词人精于炼字。首句中“咽”字,表现蝉声时鸣时止,尚不流利;下片中“燃”字化静为动,突出了榴花的红艳。C上片写“昼眠”后所听所见:棋声惊眠、新蝉鸣叫,惹人烦恼,而绿槐高柳、和风碧窗、熏香缕缕,让人欣喜。D本词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描写了初夏的别样景致,语言自然,风格质朴,感情细腻,富于生活情趣。E本词上片写静态美,蝉声、棋声

7、衬托庭院的阴凉和幽静;下片写动态美,小荷翻,弄清泉,突出生机和情趣。2这首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赏析。一1CE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不失静谧安适”理解有误。E项,“廓清宇内、收复失地以及救黎民于水火”理解有误。2诗歌刻画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诗人以渡河之危险与艰难喻国家之危局与世事的艰难,描绘了环境的荒凉萧条喻国家民族的衰落,以一句询问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忧虑。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在此基础上,概括诗人形象,再作简要分析。二1词中刻画的丁香具有高雅、香气素淡、与世无争、满怀愁绪的

8、特点。2词人借助丁香的形象抒发了在“落木萧萧”的环境下,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时,彷徨、孤寂、苦闷的复杂情绪。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回答此题,考生要能够分析出“丁香”的生存环境,还要能够分析出诗人借助“丁香”的形象所抒发的情感。“丁香”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表现的是诗人彷徨、孤寂、苦闷的情感。三1CDC项,“新蝉鸣叫,惹人烦恼”理解错误;D项,“风格质朴”错误,本词的风格应为淡雅清新。2(1)词中塑造了一个娴雅、活泼,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子形象。(2)上片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琴棋、熏香之家写其情趣雅致,绿槐高柳的庭院写其性情沉静。下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赏雨赏花

9、写其兴奋好奇,纤手弄泉写其活泼天真。诗歌中的景物是情中景。抒情诗歌,往往借助客观景象(如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感情,这里的“客观景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它们经过叠加组合就会形成整体情境,这样就构成了意境。意象往往是具体的事物,诗歌的作者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而意境是具体的意象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那么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呢?1明确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诗歌意象的作用主要有营造氛围,借景抒情,塑造意境,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奠定情感基调,以景衬境,以景衬情等。一般来说,诗歌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若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

10、在情感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阴暗、凄冷、色调低沉的,其内在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但也有些诗歌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2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如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往往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松、梅、菊多代表高洁、坚贞之志;梧桐、浮萍、芭蕉则常常与孤独、忧愁、凄苦相联系把握这些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对考生答题十分有利。3注意提问方式,掌握解题思路。通常这类题型的提问方式有:(1)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2)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象)?有什么寓意?(3)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歌中所用的意

11、象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解题思路为:审清题意筛选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既要忠于诗歌原文,又要力求语言优美)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要联系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切忌空洞)。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泗州东城晚望秦 观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丽画卷?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呈现出来。【答案】烟霭笼罩之下,波光粼粼的淮河像一

12、条蜿蜒的白带,绕过屹立的泗州城,静静地流向远方;河上白帆点点,船上人语依稀,稍远处是一片丛林,而林梢的尽头,有一抹淡淡的青色,那是淮河转弯处的山峦,好一幅美丽的淮河水乡晚景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全诗围绕“晚望”来写,考生在赏析时,要抓住诗中描绘的“孤城”“白水”“舳舻”“青山”“淮水”等诗人“晚望”时所见之景,对这些意象的特点进行概括,然后结合意象整体感知意境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海上吊吴野人墓【清】于震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注】

13、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即隐居故里泰州,自甘寂寞。卒后葬于海滨。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首联有何作用?【答案】意境:诗歌通过描摹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营造了一种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氛围。作用:(1)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2)“坟”照应题目中的“墓”。(3)为全诗定下悲凉的情调。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境1雄健浑厚。作者通过描写壮阔的景象,营造雄浑的境界,表达激越的情感。2庄严肃穆。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的雄阔、壮美,营造一种严肃、庄重的意境,表达崇敬之情。3幽深静美。作者描写田园风光的美丽,营造幽静、安详的意境,表达热爱自然、田园的情感。4

14、清雅明丽。作者描写山水风光的雅致,营造明丽、清新的意境,表达闲适、喜悦的情感。分析诗歌意象或寓意的答题格式:从诗歌中的关键词语看表层意义+结合背景理解深层意义。赏析诗歌意境类答题格式:感知客观图景+把握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一、(20172018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对 雪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可见心情的沉重;用“独”写老翁(诗人)的处境,可见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

15、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困居长安,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的窘态。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的好像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似”字点出是幻境。这种以幻作真、以虚写实的手法,非常深刻地刻画了诗人在严寒难忍时对温暖的渴望。D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2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2018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

16、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六月二十四日夜梦陆 游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D诗人问诸公:吴中

17、近事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E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三、(20172018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红蕖:荷花。浮生:世事不定,人生短促。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首句中“断”“明”“隐”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B“照水红蕖细细香

18、”这一句写景有声有色,与上一句空中的景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三句似人物素描画,其内心世界通过外部形象得以彰显。D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豪情。E词的下片写太阳西下,作者手拄藜杖缓步游赏,感慨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2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1BEB项,不是借喻,是借代;E项,“壮志难酬”在诗歌中没有体现。2(1)诗歌颔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2)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营造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孤独与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

19、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1BDB项,“特意”不合诗句意思,“偶经”是偶然经过,可知诗人不是特意寻访。D项,“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理解有误,“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自问自答,告诉好友每家的团扇上都画着他。2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极为生动。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冲击。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

20、力。B项,“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是从视觉和嗅觉来写的,所以选项中“有声有色”应改为“有色有香”。D项,“殷勤”有“热情”“恳切”之意,应是拟人。2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色。远处,树林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朗;近处,翠竹围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首先要在上阕中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景物,如蝉、草、红蕖;其次看修饰景物的词语,一个“乱”字可看出蝉叫之喧闹,“衰”字可看出草木之凋零,这些应该是夏末秋初的景物。上阕描绘的景象是: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从这清新淡雅的意境中,可总结出景物的特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