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1.72KB ,
资源ID:181193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1193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九年级优化答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九年级优化答案Word下载.docx

1、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_的_,订鬼即_的意思,如同他的论死死伪一样,是刺向_的利剑,是投向_的檄文。 (2)王充,字_,_(朝代)_家、_家。他批判“_”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说,认为“_”是人的生命和精神的物质基础,“死而精气灭”,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_。他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本文的论点是_。此题主要帮助积累与本篇课文相关的知识。 (2)仲任 东汉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文学批评 天人感应 精气 灵魂 (3)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2、请选择对下列文言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 ) a.何以效之:用什么来验证呢? b.用精至矣:精力集中到极点了。 c.自见异物也:自己就看到与原物不同的东西了。 d.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那么也就知道病人所见到的不是鬼了。提示:c项应理解为“自然就看到与原物不同的东西了”。c 2.选择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 箠:锤子。杖:棍棒。 b.若见鬼把椎、锁、绳纟墨 椎:古代的一种兵器。绳纟墨:绳索,绳子。 c.夫精念存想精念:思念。 d.非人死精神为之也为:变成。 a项中“箠”应解释为“鞭子”。a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是( ) a.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3、 b.何以效之? c.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 d.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d项应为“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d (1)选文列举了_和_的知名例子作为论据,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证明了“_,_”的道理。 (2)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_,其意思是:_。选文列举了“伯乐相马、庖丁解牛”两例,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1)伯乐相马无非马 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类比论证 思念存想 自见异物 (2)庖丁解牛 形容技术或技能非常熟练 5.本文在说理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本文选用伯乐、庖丁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大特色是用事实说话。 快乐

4、时光 悍妇养鸟 有个妇人从街上买了一只八哥带回家去。可是,没过几天,她又找卖主说:“先生,我从您这里买走的那只八哥,怎么整天骂人呀?”卖主听了,不慌不忙地说:“昨天我忘了告诉您,您在这只八哥面前说话可千万要小心,它的嘴灵极了,特别会学话!”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何以效之 效之:验证它。 b.顾玩所见 顾玩:回过头来端详。 c.二者用精至矣用精:使用精神。 d.妄见之也 妄:妄诞无根据。b项,“顾玩”:仔细端详。b 2.下列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

5、 b.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 c.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 d.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发觉自己在卧室里的所见所闻,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d项译文应为: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 3.(江苏南京树人国际学校中考模拟)从唐诗或宋词中找出一句表达游子思乡的句子:_,_。注意题干的要求:一是范围限定:唐诗或宋词;二是内容要求,即游子思乡。 答案示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夜曲中

6、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b.凡人不病则不畏惧 c.畏惧鬼至 d.自见异物也 b项“凡人”为

7、“大凡人们”之意。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存想则目虚见( ) (2)传曰( ) (3)顾玩所见( ) (4)二者用精至矣( ) (5)犹伯乐之见马( ) 答案:(1)恍恍惚惚 (2)古代的文字记载 (3)看 (4)使用 (5)犹如 6.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2)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重点在“异物”一词的理解上,“异物”意为“怪异的事物”。参考答案:(1)思念想象,自然会见到异物。 (2)也就知道那些生病的人所见到的不是鬼了。 7.说出两段文章中虚词“之”的三种用法,并分别举例。“之”的用法有如下几种: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代词

8、;动词。但文中没有用作动词的。结构助词“的”,如:宋之庖丁学解牛。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犹伯乐之见马。代词,如: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8.第二段文章中“伯乐学相马”“庖丁学解牛”两个事例在论证方面有什么作用?用这两个例子,分析出由于“思念存想”“用精至矣”,所以会产生“自见异物”的现象。以此推断出“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的道理。 深层探究 9.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的观点在当今现实社会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提示:王充的认识是科学的,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人是有生命的物质存在,人的精神是附着于人的生命体的,人死了,生命不存在了,精

9、神也就随之消失,绝不会有什么“灵魂”“魂魄”存在。王充在近两千年前就否定鬼的存在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对于现代人中的迷信鬼神者,是一个绝大的讽刺。我们要用科学文化知识与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邪教作斗争,为贫困山区的那些迷信鬼神的人们作科学宣传,引导他们走出精神误区,自身更坚定地爱科学、学科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中考链接 10.(2005江苏泰州中考)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涵的物候现象。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本题目渗透了地理中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关系的内容。我们从地

10、理学习中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1)句中的“胡”,古代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八月”指农历的八月,诗中和其他地方相比,自然是纬度上的不同。(2)句中的“山寺桃花”是把它和其他地方的桃花相比,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寺桃花”四月盛开是由地形的差异所造成的。略【篇二: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练习题12】29 诗词五首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蓟北( ) 涕泪( ) 衣裳( ) 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2.根据提示写句子。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巧用地名形成名对的语句是_。 (2)滁州西涧描写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

11、景致的语句是_。 (3)滁州西涧中表达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的语句是_。 (4)约客中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的语句是_。本题主要是对诗歌语句的理解。有些语句必须放在全诗里考虑。(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文学常识填空。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_诗,选自_,是唐代伟大的_诗人_写的。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12、、人民疾苦,被誉为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涧选自_,作者是_,唐代诗人。青年时以三卫郎事唐玄宗,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_、_、_。有韦苏州集。他的诗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这是一首_的名篇,诗中描述了一个_的意境。 (3)约客选自_,作者是_,_(朝代)诗人。字_,号_。 (4)如梦令选自_,作者是_,_(朝代)女词人。号_。她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散文和诗歌都有成就。她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写_,后期_。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_体”。本题抓住课文中的有关知识进行考查,并适当作

13、了拓展。(1)律 杜工部集 现实主义 杜甫 “诗史” “诗圣” (2)韦苏州集 韦应物 韦江州 韦左司 韦苏州 山水诗(或者“绝句”) 恬淡幽静 (3)清苑斋集 赵师秀 南宋 紫芝 灵秀 (4)漱玉词 李清照 南宋 易安居士 悠闲生活 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易安 (5)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幼安 稼轩南宋 豪放 苏轼 1.填空。 (1)_,可怜无数山。 (2)昨夜雨疏风骤,_。 (3)_,青草池塘处处蛙。 (4)白日放歌须纵酒,_。此题主要是考查诗中名句。(1)西北望长安 (2)浓睡不消残酒 (3)黄梅时节家家雨 (4)青春作伴好还乡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描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4、这一联包含了四个地名,即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有漫长的距离,而作者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表现了作者此时的愉快而急迫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忽闻胜利后的惊喜之情。 3.反复诵读滁州西涧,仔细体味该诗独有的意境,并体会其高妙之处。开头两句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后两句中的“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写难写之景、难言之情。应结合具体诗句来理解。本诗作者通过平常、平静之事,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对恬淡幽静意境的追求和向往。 4.约客一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15、诗中描述雨夜候客,久等不至,只得对着棋盘推敲,独自消遣。情景交融,写得清新可爱。反映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无奈和凄苦。“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这也是诗人的心志。“愁”是愁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下阕内容表达了作者哀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受难,愤慨南宋统治者不抵抗侵略和自己报国志愿不能实现的真挚感情。 教授轶事 一天夜里,心不在焉的教授深夜回家。到了家门口,他忽然想起忘了带钥匙。他一个劲地敲门,直到把妻子吵醒,从床上起来开门。因为夜色漆黑,妻子没认出丈夫,对他说;“对不起,先生,教授不在家。”和平时一样,教授心不在焉地答道:“那好,我明天再来吧。”

16、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选出下列朗读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 ) a.独怜/幽草/涧边/生b.黄梅时节/家家雨 c.昨夜/雨疏风骤 d.江晚/正愁余a项,独怜/幽草涧边生。答案: 2.对下列各句自选角度,进行鉴赏。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诗句赏析,应能抓住角度进行赏析。从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思想情感、准确用字等角度入手。(1)这两句诗描写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听到政府军队打仗胜利,收复失地时的欢欣喜悦,意象极为明快、可爱。 (2)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

17、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之中,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 (3)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3.(安徽庐江中考模拟)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能指出对联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谁吗?此题是通过对联的形式考查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应结合历史知识来作答。项羽、越王勾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

18、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这是一首律诗。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_、_、_、_。律诗通常为八句,其中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且颔联、颈联必须对偶。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5.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改诗人过去惯常的调子,一经对比,欢快的特色就特别明显了;尤其要强调的是,该悲戚则悲戚,该欢快则欢乐,即“感情是诗的生命”,“凡作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为疲驴”(袁枚随园诗话)。当望穿双眼终于“剑外忽传收蓟北”时,有如大坝开闸,有如高山飞瀑,诗人积蓄已久的感

19、情迸发了。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6.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颈联出句“白日放歌须纵酒”,上承“喜欲狂”;对句“青春作伴好还乡”,下接具体规划返乡路线的尾联这种承上启下的结果,把上下句间弥合得天衣无缝,真是令人叫绝。尾联的流水对,以四个地名作对,且按水路、陆路的时空顺序出现,更是妙趣天成。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_,_。“

20、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是叙述,既说了一夜风雨,也说了醉酒的过程。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8.以白描手法写人物言语,通过“问非所答”的转承,既体现作者惜花伤春的敏感心理,又表现出侍女不够善解人意的情绪,其中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情趣的句子是:“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里没有直接写问的是什么话,但从丫环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所问的内容。“试问”表现了内心的急切,本来可以不问,自己起床后打开窗子就能知道,但因为要急于知道,所以迫不及待地“试问”。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9.既写出花朵凋零的景象,又透露出诗人惜花之情,还点出了暮春时节,被王士祯认为“人工天巧,可称绝唱”的句子是:“_。

21、“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阴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应是绿肥红瘦 10.(江苏通州中考模拟)赏析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描绘一位母亲为

22、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的动人情景,表现了_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子女要_的炽热情怀。诗中的“_”后来成为母爱的代名词。此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该诗思想内容及重点词句的理解。母爱 孝敬母亲 三春晖辛弃疾的词在艺术上继承发扬了苏轼笔力雄健、风格豪放的特点,成为当时词坛主流的集大成者,并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2004浙江杭州中考)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从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_,_;_,_。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注意这几个句子在形式上构成排比,每一句中两个分句间在

23、内容上构成转折。贫穷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 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 痛苦虽然是【篇三: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控优化练习题5】第一单元 1 家 1.注音。 馨()憩()袅()屑() 解析:注音要准确,声母、韵母、声调要读准。 2.周国平是当代著名作家,本文选自文集_,体裁是_。在文中作者把“家”比作_、_和_。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永远追求不到的情人 散文 船 港湾 岸 3.写出两句有关思家(乡)的古诗词。此题考查课外阅读,平时要注意积累名言警句。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 1.散

24、文是同_、_、_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总体特点是_。此题考查文体知识。小说、诗歌、戏剧 形散神不散 2.默写。 渔灯暗,客梦回,_。_,是离人几行清泪。此题考查对课文中重要诗句的记忆。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 3.作者把“家”比作船、港湾、岸,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是_。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把人生比作漂流,船、港湾、岸都是人在漂流中停靠的地方,它们使人安定。安定 4.作者为什么说“家是永远的岸”?熟读课文,深入透彻地领会作者对“家”的思考。因为无论你漂泊多远,停泊过多少港湾,“家”是永远的归宿。 5.解释加点部分的含义。 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这句话是尼采对女人的讽刺和批评。家中的吵吵闹闹。 6.根据自己对“家”的感悟,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要体现自己的看法。 家是_,家是_,家是_。此题要在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