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三、课题研究的原则、目标和内容(一)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研究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搜集材料不带主观倾向,如实记录,如实分析,一切尊重客观事实。2、方向性原则。教学策略的研究,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熟悉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品质。3、发展性原则。眼界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力成长,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4、实践性原则。教学策略的研究,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汲取现代教育科学中的新理念、新成果和新方法,不断进行新创造;要重视对教育实践
2、经验的总结,在研究中发现、在研究中总结,病进行提炼加工,去粗存精,上升为科学的理念。(二)研究目标1、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出发,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秩序;以改善课堂上教与学的方式为抓手,追求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内的学生发展的最大化。2、以教师实实在在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3、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多样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4、以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为推动,不断积累、进而总结提炼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5、以构建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性评价标准为抓手,努力构建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体系,促进课堂教
3、学质量的提高。(三)研究内容1、有效备课策略的研究以学校年级教研组为小组,分组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研究互促的目的。2、有效上课策略的研究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主线,制定相关研究内容(1)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情景的研究(2)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操作的研究(4)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探究活动的研究(5)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研究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主要分为四个阶段:2008年5月2009年2月,界定课题,开题论证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教学有效性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2009年2月2009年10月
4、,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近两年有关教案和教学设计,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2009年11月2011年1月,行动研究案例分析阶段。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课,立足课题进行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两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理论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2011年2月5月,结论性研究阶段。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结题报告。课题研究的过程(一
5、)加强合作,形成区域性课题研究的共同体本课题从2008年5月开始审请报批,受到专家的认可,被推荐市级课题,这极大鼓舞了大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再加上我校是镇级中心小学,人才、资源均占优势,大家目标明确,所以在研究中能够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研究氛围比较浓厚。我们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整理,分成备课、上课、评价三大块,每块又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各子课题在围绕总课题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对各自承担的子课题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各年级组分别是:一年级组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二年级组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三年级组有效课堂操作的研究;四年级组有效课堂探究的研究;五年级组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六年级组课堂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6、学校数学教研组作为课题研究共同的组织者,一是协调统整,从整体上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二是牵头开展有效集体备课的研究;三是引领规范,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常规检查相结合,促进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地发展;四是依托学校进行课题研究,让课题与日常教科研相结合,与学校教学工作相结合,让教科研工作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业务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有力抓手。(二)加强学习,提高理论认识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明灯,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是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我们采用个人学习、校本研修、课题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向学校推荐了一批有效教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如孔企平教授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理论,钟启泉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阐述,崔允漷博
7、士的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韩立福博士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论著等,要求学校课题组组织学习,通过这些理论的阅读、讨论,加深对课题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学习需要反思,反思更要改进,为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健康发展,我们加强了实验教师的个案研究,自我反思,实践改进,我们搭建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开辟研究专栏,进行交流,定期组织问题沙龙、互动研讨等活动,并结合研究课活动,加强实验教师的自我反思,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力求以交流促思考,以思考促积累,以积累促发展。(三)重视实践,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活动以校本研究为重点,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点,开展扎扎实实研究1、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8、,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校本教研是课题研究活动中的主要方式,各年级组根据自身在课题组中承担的研究任务,积极开展研究活动。为保证课题研究活动落到实处,每个年级在研究时都结合本班实际找准着力点,力求在操作中见到实效。首先,每个年级组都确定自己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如一年级组在开学初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自身的教学特点确定自己的小课题进行研究;二年级组将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机整合,制定了一系列的教科研工作细则,用制度来保障课题的有效实施;三年级组围绕课题和学校实际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的研究策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围绕课题的、富有实效的主
9、题研究活动;四年级组从提高练习设计效果的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反思,并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练习的设计;五年级组开展了专题沙龙式研究,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六年级组围绕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进行思考,出台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其次,扎实开展校本培训,积极搭建理论通往实践的平台,在学习了一些有关著作和文章后,各年级组能结合一些研究课和教学案例、或者片段的教学进行分析和研讨,教师通过独立思考、集体备课、课堂研究、课后反思、交流、改进等系列活动,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有所提高,有效教学的意识得到增强,有效教学的理念根植于心,使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3、组织区域性研究活动,促进教师
10、科研水平的提升课题研究的生命在于实践。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充满活力,我们立足课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1)坚持每学期一次的专题研讨,促进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每学习一个专题,由相关子课题研究年级组承办,集体参与研讨,一方面展示子课题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总结本学期教学研究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至今已经开展了六次活动。每次活动我们都聘请专家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导,确保课题实验向着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如我们在开展的有效性情景专题研讨会上,先由我校教师执教了认识分数一课,接着播放了名师执教的同一课题,然后请特级教师穆军分别进行点评和剖析,对
11、比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再如三年级组开展的有效性操作专题研讨活动,我们呈现了三节研究课,邀请了区教研室主任进行现场点评,对如何形成有效的操作教学策略进行指导。这样的大型研究活动为每位实验教师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研究课也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在锻炼打造骨干教师的同时,也起到了引领课题研究方向的作用,促进了课题的进一步深入发展。(2)以培训、调研、评比为抓手,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一是以每学期的教材培训为抓手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我们聘请专家来做讲座,如邀请特级教师穆军对大家进行“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培训;我们给骨干教师压担子,让他们承担各册教材培训的任务,为教师疏通教材,提供可
12、借鉴的教学策略;我们以子课题组为单位确定研究课,让课题研究和教材研究有机整合,让课题实验的成果真正地指导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二是以课题调研的形式,进行实验研究。以调研的方式参与学校课题研究,一方面了解学校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发现亮点及时推广,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工作。如2009年开展的个案跟踪教学的研究活动,各子课题组都确定一个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课题,进行交流研讨形成课堂实施方案,然后进行施教,课题组成员一起参与听课评课,提出修改意见,再由执教者根据大家的意见以及自己的思考进行调整,再次参与,不仅感受研究的过程,还对研究的方向、评课的方法、反思的角度都进行了指导。活动
13、过后,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要进行反思,撰写有质量的个案跟踪研究的案例分析上交课题组进行评比。二年级组围绕确定方向的课题,从制定授课方案到施教、到研讨、修正、再施教先后开展了三次教学研讨活动,反复的研究和改进让研究不断细化,让参与者的认识不断深入,研究成员的案例分析和反思都非常的深刻和到位。三是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又围绕课题研究的论文评比活动,有结合省、市竞赛开展的区级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有围绕骨干教师队伍赛课活动;有针对年限短的新教师开展的“同课异构”案例评比、课堂教学竞赛和教学反思评比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仅从一个层面上展示了学校课题研究的水平,也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大大激发了教师
14、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热情。(3)以集体备课为推动,实施备、教、研一体化工程课题研究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课堂教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备课研究,为此,我校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将全校的数学教师以任教年级为单位分为六个备课组。我们制定了校集体备课工作指导意见,我们提出了“每人每学期设计二至三节高质量的数学预案;上一节所备课的研究课,提交一份研究课的反思和修改教案;提交五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学习、共享”的要求,力图将教师从繁重、重复的低效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引领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四)加强规范,做好实验的总结分析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周密的
15、计划和规范的管理。1、研究过程规范为了使课题研究务实,方案形成后即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开题评审,形成总体研究要求,然后再根据总体研究计划,制定分段研究计划,学校把课题研究活动纳入正常的学年教科研工作计划中,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连续性。2、资料积累规范研究的过程是资料积累的过程。把资料积聚起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做好准备。课题组做好每次活动记录,各个年级组课题研究也有相应的研究资料,有教师的学习笔记、优秀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分析,有在学校开展的各项调查活动等,各年级组都能根据课题组的要求,系统地整理资料,从资料中分析当前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现状,催生有效、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推动子课题研究
16、的开展,从而为总课题研究提供依据。我们将整理优秀课题组那就方案、研究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解题报告等收集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和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案例集。五、研究内容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情景创设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
17、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1、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情境的兴趣指向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景。案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1、出示图片:错误!未定义书签。2、师:小狗和小兔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绕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
18、线。小猪裁判也说不出谁最先冲过了终点,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名。可是小狗和小兔都认为虽然同时到达终点,但自己跑的路程要远些,自己才是第一名,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这可让小猪裁判为难了。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猪裁判吗? 案例2圆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1:听过。生2:都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还讲这个故事。(悄悄地)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这一次比赛是在一个圆形的场地跑进行的(引出圆的周长)。(虽然教师讲的有声有色,学生却没有多大的兴趣,整堂课效果不佳。) 分析:合理、适度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是三年级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赛跑的情景,
19、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小狗和小兔吵架的原因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可案例2中“童话情境”却为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我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位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认识到: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之类的情境,而高段的学生更喜欢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 思考: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心理年龄特点等原因,的确需要生动、有趣的情境。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
20、,能否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2、情境创设要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案例3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在教完“圆、角、分的认识”之后,创设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小物品的买卖。分析:在教学中,该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我想,通过该活动,能使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体会
21、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思考:有时,学生由于经历有限,缺少某些生活的经验,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及时进行补充,以亲历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以回归生活应用为着陆点,这样的数学情境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3、情境创设要力求真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案例4有位年轻老师。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家想去春游吗?生: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只同意我们皇藏洞去春游。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老师出示了该景区最
22、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该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较好的学校效果。但在下课之后,当学生知道刚才老师说的都不是真的,大家都表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案例5同样也是“平均数的意义”的教学,某教师在本节课的前一周有意的安排了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歌咏比赛。在教学中,他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周歌咏比赛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请同学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出示:组 别评委1评委2评委3评委4第一组969497第二组9592第三组第四组93情境4编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春游,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3、,从设计意图分析,是好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假情境”,可以想象,以后学生面对这种人为编造的“假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是不可充满激情的。而在情境5中,教师创设的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过的生活情境,他们一定急于知道比赛结果,这就能很好的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24、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1、问题要少而精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数学,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20个之多!还有一本书上也有类是的介绍: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也
25、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案例6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第一位老师: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第二位老师: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原三角形的底、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又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提问,所能收到的效果
26、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前者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显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的去探索,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2、问题难度要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27、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三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据此将问题分为四个级别:微解答距(不用思考,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书本内容的模仿与简单变化)、长解答距(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解答距(采用自己独特方式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三)、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标明确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数学组织形式小组学习,被广泛的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组建合理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