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肉力量差,易疲劳。3、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盐含量之比约为3:7,而儿童的骨所含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比约为1:1。因此,与成人的骨相比,儿童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而易发生变形。因此,在学前期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可以有效地防止骨的变形。4、骨的生长和发育有两种方式,膜成骨和软骨成骨。5、儿童骨骼的良好发育有赖于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体力活动。6、脊柱发育的时间很长,一般到青春发育期开始时才基本定型。所以,应该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7、学前儿童的骨盆尚未定型,在完成骨化以前,组成髋骨的三块骨之间的连结还不很牢固,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发生不正常的接合,影响骨盆的发育
2、。因此,在学前儿童运动时要避免从高处往硬的地面上跳,防止髋骨出现不正常的愈合。8、大约10-13岁左右,全部腕骨的骨化完成。手的精细动作比较困难,不宜长时间作业。9、由于学前儿童的足骨、肌肉和韧带没有发育完善,足弓负荷超出它的负担能力或其他原因,可引起足弓塌陷,成为扁平足。10、关节囊、韧带较松弛,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成人容易发生脱臼。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劳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牢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11、学前儿童的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疲劳。但是,由于新代旺盛,疲劳后肌肉机能的恢复也较快。学前儿童各肌肉群的发育是不平衡的,支配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而小肌肉群如手指和腕部的肌肉群发育
3、较晚。12、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受到损伤,在粘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13、年幼儿童鼻泪管较短,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上行累及眼结膜。学前儿童咽鼓管粗短且直,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并发中耳炎。一旦发生炎症,易导致喉梗阻。14、年龄越小呼吸越快。学前儿童新代旺盛,呼吸浅,频率大,肺换气功能差,因而更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15、学前儿童新代旺盛,机体耗氧和营养物质的量相对较大,而心脏容量小,因此心率较快。16、学前儿童消化管的蠕动机能较差;各种消化腺尚不发达,分泌的消化液不仅量较少,而且消化酶、胃酸等的含量也较低。17、学前儿童的乳牙和新萌出的恒牙的结构及钙化程度
4、都不成熟,牙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牙齿咬面的窝沟又较多,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龋齿率高。18、学前儿童食道比成人显著短且窄,粘膜细嫩,管壁较薄,管壁弹力组织发育较差,容易受损伤。19、学前儿童的胃蠕动机能差,消化酶的含量比成人少,因此消化能力弱。20、学前儿童的肠粘膜发育较好,容易把已分解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管和淋巴管中去。但是,当消化道发生感染时,肠的毒素或病原体也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学前儿童肠道肌肉组织和弹力纤维还没发育完善,肠的蠕动能力比成人弱,肠容物通过肠道的速度较慢,容易发生便秘和粪中毒。因此较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21、唾液腺:婴儿期易表现流涎现象,称生理性流涎。22、学前儿
5、童的肝脏分泌胆汁少,消化脂肪的能力较差。肝细胞分化不全,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解毒功能较差。但是,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在患肝炎后治疗和恢复较快。饥饿时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23、学前儿童新代旺盛,需要水分多,而膀胱容量小,粘膜柔弱,肌肉层及弹性组织不发达,贮尿功能差,所以年龄越小,每天排尿次数越多。24、脑垂体的功能是分泌生长激素,是体最重要的分泌器官。学前期如果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引起侏儒症;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可致巨人症。25、学前期,如果甲状腺机能不足,可发生甲状腺肿大,甚至发生呆小症。如果甲状腺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则易疲劳。26、婴幼儿皮肤的保护功能较差。调节体温
6、的功能较成人差。学前儿童皮肤表皮薄嫩,有较高的吸收和通透能力。27、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神经髓鞘形成,婴幼儿对外来刺激反应较慢,且易于泛化。儿童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对缺氧的耐受力也较差。饥饿时可使血糖过低,从而造成脑的功能活动紊乱。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好动而不好静。28、学前儿童可因眼球前后轴较短而产生生理性远视。学前儿童眼的晶状体弹性较大,调节能力强,近点距离很近,容易发生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弱视会使儿童不仅不具备正常视力,而且无双眼单视能力和立体视觉。耳素性抗菌素(药物)会损害耳的耳蜗,可致感音性耳聋。29、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30、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反
7、映儿童自身的综合情况。大于均值10%为超重,大于均值20%以上为肥胖。31、身高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32、生长发育的标准:一般通过一次大数量发育调查,搜集发育指标的测量数值,经过统计学处理,所获得的资料即可成为该地区个体和集体儿童发育的评价标准。生长发育标准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只能在一定地区和一定的时间使用。33、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容包括:发育水平;发育速度;发育匀称程度。(简答6分:解释4分+例子2分)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人体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和完整的过程,但是生长发育的速度在各年龄阶段并非一致,而是时快、时慢,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区别于
8、其他阶段的特点,前后阶段又互相衔接,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障碍都会对后一阶段的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例:直起头坐站走跑)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人体各部的长、围、宽度的生长发育在快速增长期的开始、高峰和结束不仅有早晚之别,而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胎儿从一个特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及短小的双腿发育为儿童期身体各部较匀称的比例,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非等比性)。人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均衡的,有四种不同的发育趋势:神经系统发育得最早,儿童在6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90%;肌肉、骨骼和一般脏器官的发育趋势和身长、体重的增长规律相似,也呈波浪式;(
9、体格生长)淋巴系统的发育也比较早,到10岁以后就逐渐退化;生殖系统的发育,在出生头10年里几乎没什么发育,到青春期迅速发育,并很快达到成人水平。正是这种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才使圆形的受精卵分化发育成为胎儿,最终形成了成年人的体型。4、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是孤立的,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个系统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联的,某一器官的发育可以促进另一器官的发育;学前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育是密切联系的。第三章1、“小儿四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肺炎、婴幼儿腹泻。2、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加强儿童体格锻炼;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带口
10、罩;不去病人家串门,隔离患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服用预防药。3、婴幼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预防:提倡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隔离消毒。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妊娠后期,孕母需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猪肝),或服补血药物;坚持母乳喂养,乳儿自生后3个月左右可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2岁以后的儿童膳食,应多选用含铁多的食物,添加适量的铁制剂和维生素C;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安排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接受中紫外线的照射;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儿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质的食物;及时治疗某些疾病。6、肥胖症的预防:避免过
11、度饮食;鼓励儿童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进行体格锻炼。7、龋齿的预防:注意口腔卫生;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膳食中要有足量的钙、磷等物质,维生素和氟、锶等微量元素;多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药物防龋;定期口腔检查。8、学前儿童常见的身体缺陷有脊柱弯曲异常、扁平足等。9、外环境中一些能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叫病原体。传染病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10、传染病的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潜伏期:根据某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可以确定这种传染病的检疫期限。)(最短潜伏期:为确认发病原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1、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
12、个基本环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手病原体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医源性传播。易感人群:采用预防接种的方法,提高儿童抗感染的能力。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包括基础免疫项目和加强免疫项目,也包括传染病流行前期在一定儿童群体中进行的免疫项目。一般出生6个月以后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容易感染疾病。第四章1、儿童动作发育,与身体发育相类似,体现了自上而下(头尾法则)、自中心而边缘(远近
13、法则)、由粗到细等规律。2、学前期是完整的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连贯性言语逐步发展的时期。3、语言的发育必须要求听觉、发音器官及大脑三者的功能发育正常。4、语言的发育也是衡量学前儿童心理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5、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谈话法、观察法、筛选检查法、诊断测验法。6、筛选检查法:筛选的目的是运用尽可能简便的方法获取有关儿童心理发育方面的信息,以便据此作出决定,确定所测儿童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诊断性评价。筛选检查法不能作结论性的诊断,对儿童日后的发育也没有预言作用。7、人格测验可以分为结构不明确的投射测验和结构明确的问卷法测验两大类。第五章1、心身疾病是一组躯体疾病或一种
14、综合征,它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可能有器质性的倾向,也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其所处的环境有关联,但是更多的是与个体遭受到过度或过强的紧刺激有关联。2、适应,指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既包括个体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也包括个体作用于环境。3、紧状态:在相对短的一段时期中,人经验的生活紧事件越多,那么人的应付紧的负荷就越大,就有越大的可能产生和发展健康问题和障碍。4、儿童面临与紧状态有关的4种类型的情况:冲突;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机构状况;心理创伤。5、动机的冲突是心理冲突的核心容。6、外界环境的压力一般可分为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两大类。心理压力主要有人际关系的压力、社会关系的压力、对学前儿童的期
15、待所造成的压力等等。7、人的动机是建筑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当需要和动机不能顺利实现时,常产生挫折。人所受的在压力就越大,越易导致人的心理紧。8、人的自身心理强度指的是人应付外压力的能力。9、(论述题)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问题和障碍。这类问题和障碍在儿童期,特别是在学龄前阶段,通常表现为情绪或行为方面的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孤立的偏离常态,而不是一大堆的症状;这类问题和障碍,在儿童发展的一定阶段出现,可以看作是正常现象,只有当它们表现得过分突出,或者在不适宜出现的发展阶段出现时,才被认为是问题行为;这类问题和障碍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易变性和被动性,有的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
16、而自然消失,有的经过矫治即可得以纠正,有的即使终身保留也不会引起其他方面的问题。10、对儿童期恐惧的预防,关键在于教育。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对儿童进行恐吓。11、除了对于过度焦虑的儿童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外,对焦虑反应程度较轻的儿童,则应主要采取心理上给予支持以及教育的方法。12、预防学前儿童的暴怒发作行为,应从小培养儿童懂道理、讲道理的品质,不要溺爱和迁就儿童。13、攻击性行为是学前儿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品行障碍,到学龄期后则日渐减少。在学前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引起同伴或成人与其对立和争斗。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针对教师或同伴,更多的则是针对自己的
17、父母。14、矫正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该:注意改变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可以配合以社会训练和性格培养为目标的心理治疗。15、对于学前儿童的偷窃行为不能姑息,特别是如果儿童的行为属于明知故犯,则应向儿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必要时还可以给予一定的惩罚。坚持奖励儿童的诚实行为同惩罚他们的偷窃行为有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儿童改正了偷窃行为时,更应及时给予奖励。16、学前儿童初次上托幼机构,不习惯与父母分离,出现一些情绪波动,这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有的儿童情绪波动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以至拒绝或者害怕上托幼机构,一提起上托幼机构就诉说头痛或腹痛,这种情况在学龄期易发展成为拒学
18、。对于拒上托幼机构的儿童,应充分了解其生活环境和心理状况,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游戏和集体活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应从根本上改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儿童在家庭和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此外,还应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消除自卑心理以及对立和反抗的态度。17、梦魇是学前儿童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以儿童做恶梦为主要表现。夜惊是学前儿童中可见的另一种睡眠障碍。18、异食癖是学前儿童的一种饮食障碍,有这种饮食障碍的儿童,喜食泥土、石块、煤渣、蜡笔、纸、毛发、玩具上的油漆等。19、神经性呕吐是由于心理因素和教育不当而引起的胃肠道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复呕吐,而躯体没有任何器质性
19、疾病。20、(论述题)发育性语言障碍是学前儿童中的一种因发育迟缓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可以分为接受性语言障碍和表达性语言障碍两种类型,后者远比前者多见。21、发音性语言障碍是学前儿童中的又一种语言障碍。22、口吃是学前儿童中常见的一种语言节律的障碍。矫治儿童的口吃时,首先要消除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避免周围人对儿童的嘲笑和模仿,要消除儿童对口吃的紧心理,树立信心。23、儿童在2-3岁以后,已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食物的要求,吮吸手指的行为会逐渐消失,但是有少数儿童却仍保留了吮吸手指的行为。吮吸手指还容易引起消化道感染或肠道寄生虫病。24、预防儿童吮吸手指的习惯,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让儿童
20、每天定时定量地进食,饥饱适度,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并让他们有机会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机会。25、学前儿童咬指甲的行为常发生在心理紧之际。预防和矫治儿童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应从消除其心理紧入手,劝诫和责罚一般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26、儿童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或用其他方式刺激阴部的行为习惯被称为习惯性阴部摩擦。主要是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要给儿童经常清洗生殖器,保持清洁和干燥;要让儿童养成上床就入睡,醒来就起床的习惯,不要让儿童一个人在床上玩得太久。第六章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 调节生理功能; 提供热能。(人体需要的总热量中约14%来源于蛋白质)2、蛋白质的营养价
21、值: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蛋白质在体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3、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和评定一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4、各类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差异很大。(排名:瘦猪肉、鸡蛋、稻米)5、决定蛋白质生物价最重要的因素是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相互比例。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共有20多种,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必需氨基酸,一类为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体需要但不能自行合成的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若供应不足就不能维持人的氮平衡,影响身体健康。6、如果一种蛋白质中某一种或数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数量不足,就会限制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或这数种氨基酸被称为
22、限制氨基酸。7、营养学上将蛋白质分为三大类: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凡氨基酸组成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食物蛋白质称为完全蛋白质。完全蛋白质作为膳食蛋白质的唯一来源,不但能维持生命,还能促进生长发育;半完全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基本齐全,但比例不够合理,若用此类蛋白质作为膳食蛋白质的唯一来源时,仅能维持生命,不能促进生长发育。不完全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若用此类蛋白质作为膳食蛋白质的唯一来源时,不但不能维持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反而会使机体日渐消瘦。9、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比例虽然不同,但是可将不同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食物蛋白质之间相互补偿相对含量不足的氨基酸,
23、使其比例尽量接近氨基酸组成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10、脂肪的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细胞; 供应热能;(每克脂肪是每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产生热量的2.25倍,“燃料库”) 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必需脂肪酸在体的特殊生理功能。11、根据我国的膳食状况,一般认为我国幼儿每日膳食中脂肪供给的热量应占每日总热量的25%-30%。12、若以三大供热营养素供给热能的比例考虑,按合理的膳食能量分配原则,儿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55%-60%为合适。13、学前儿童对热能的需要,主要用于基础代、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活活动和生长发育等方面。14、儿童年龄越小,
24、相对基础代率就越高。儿童的基础代率约比成人高10%-12%,婴幼儿期基础代的 需要约占总热能需要量的60%。15、一般建议,婴幼儿每日膳食中蛋白质所供给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5%-60%。16、婴幼儿骨骼中的钙在沉淀和溶解的动态过程中每1-2年更新一次,而成人更新一次需10-12年。因此婴幼儿对钙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要大得多。17、膳食中钙在肠道的吸收很不完全,约有70%-80%的钙不被吸收而留在粪便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钙离子与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等形成了不溶性钙盐。18、食物中钙的来源以乳和乳制品最好,不但含量高,而且易吸收,是婴幼儿最
25、为理想的钙源。19、如膳食中摄入的可利用铁长期不足时,婴幼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20、由于土壤、饮用水、食盐和食品中含碘量低或者缺乏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或地方性呆小病的发生。碘的摄入量也不可过大,否则会引起碘性甲亢等症。21、锌缺乏还会导致儿童少年性发育迟缓。22、维生素A不足,视觉的暗适应能力降低,严重时可发生夜盲症。(干眼病)23、长期食用过分碾磨的米、面、又缺乏杂粮、副食品的补充,会导致体摄入维生素B1不足而引起脚气病,还会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如厌食、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等。24、维生素B2不足,可引起物质和能量代紊乱,出现如口角炎、阴囊炎、脂溢性皮炎等症。25、
26、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缺乏易得坏血症。26、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27、合理充足的营养能够保证学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修复坏死的组织,维持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还能保证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28、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科学合理;营养平衡;增进食欲;清洁卫生;有利消化。29、Q:如何增进幼儿的食欲?A:食物多样化;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愉快的情绪。30、制定膳食制度:要恰当分配三餐一点(或三餐两点)的食物,按照早餐吃好、中餐吃饱和晚餐吃少的原则,将食物分配到餐点中去。早餐食物的供热量一般为总供热量的25%-30%左右
27、。31、混合食物在婴幼儿胃中停留约4小时左右,因此两餐之间的间隔以3.5-4小时为宜,不宜少于3小时。32、托幼机构在婴幼儿进食时要注意进食卫生:良好的物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适当的进餐速度;进餐时不谈笑打闹;不强迫幼儿进食。第七章1、生物节律又称生物钟,指有机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的周期性循环或有节律的活动。2、生物节律理论,认为人的体存在着体力、情绪和智力三种节律的周期循环,体力周期为23天,情绪周期为28天,智力周期为33天,每个周期又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3、机体的生物节律如果受到干扰,人会产生不适的感觉,生物节律紊乱会破坏人的生理常态和心理平衡。4、婴幼儿脑力或体力活动的效果在
28、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5、始动调节:活动开始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处于低水平状态,以后逐渐提高。神经组织具有“惰性”,需要时间去克服。神经系统对其他器官、系统的调节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组织和安排婴幼儿的活动时应做到从易到难,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强度。6、动力定型:当外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重复多次以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空间上的关系就会固定下来,前一种活动可成为后一种活动的条件刺激,这种按一定顺序作出的反应就会越来越恒定和精确。婴幼儿一切技能和习惯的习得和形是动力定型形成的过程。要从小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已经形成习惯的生活次序不要轻易改变和破坏,以免因重新建立动力定型而造成皮层神经细胞的过重负担。7、镶嵌式活动: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中只有相应部位的细胞处于工作状态,其他部位则处于休息状态,形成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相互镶嵌的活动方式。托幼机构应比学校更加需要频繁地轮换活动,变换活动的性质。8、保护性抑制:当大脑皮层的工作超过了其工作能力的界限,就会产生保护性抑制。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能。托幼机构在组织和安排日常生活和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婴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