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二)潭州东池戴氏堂记(2012年秋考题)柳宗元 弘农公刺潭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
2、不叠饰而已奂矣。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注刺潭:担任潭州刺史。22第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4第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 (2分)25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3、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二、认识文体:就高中教材来说,典型游记类散文有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黄州快哉亭记。初中还学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以及醉翁亭记等内容各异的名篇。可见,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沧桑变幻,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一家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一种散文形式,有重在议论说理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重在考
4、证说理的,如郦道元的三峡、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有重在寄兴抒怀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纵观这些名篇佳作,艺术手法多样,综合来说主要由以下几点基本特征:(一)景物描写,绘声绘色 例如石钟山记中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二)融情于景,意境灵动 例如醉翁亭记中写出了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幻之美、四季轮回之美,并借此抒发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三)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例如黄州快哉亭记因亭景而生意,借亭名而发论,作者借物抒怀。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表
5、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不以物而伤性”的人生态度。作者并非主张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同时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这些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愫都含蓄地蕴藉在文中,让读者回味。(四)语言精美,佳句频现例如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词句摇曳多姿,用词精当,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又如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些语句对仗工整,穿越千年,读之生津。(五)题材丰富,主旨多变(1)纯粹表现娱情山水(热爱与留恋)类的(很少):如与朱元思书、冷泉亭记(白居易2005年春考题)。 (2)表达
6、民本忧国思想类:醉翁亭记除山林中游赏宴饮之乐外,还有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岳阳楼记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病梅馆记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3)借物(事)喻人(理)类(富有理趣):如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先叙后议,哲理的提升;古樟记(赞美德才出众者,贬抑庸碌小人)、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批判鬼神迷信的无神论思想)、九疑山图记(作者撰文对地处衡山之南、宏伟美丽的九疑山却不能列于五岳的不满,希望人家认识九疑山特有的长处)。 (4)借景浇心中不平之块垒类的(作者一般为被贬人文):如柳宗元永州八记均借写山水游记来书写被贬后胸中的不平与愤郁;前赤壁赋借秋夜舟游赤壁的情景表现政治上受挫后惆怅苦闷的心情同时也显示出
7、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5)表达文人雅士之生命的感悟:如项脊轩志(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对三位亲人的怀念)、归去来兮辞(对官场的厌弃对自由的向往)、兰亭集序(批判虚无主义思想,表达积极入世的人生观)、黄州快哉亭记(则借为亭作记表现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结合文体基本特征,我们不难发现游记类文章,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以及思想性,阅读难度适中,阅读障碍不会很大,非常适合作为考试材料。最后要指出的是有些文章在题目中并没有“记”,如与朱元思书、项脊轩志、前赤壁赋、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等,但是仔细斟酌,这些文章的特点与游记类文章一样,我们在阅读时也可以把它们划归到游记类中来。三、阅读技法:结合这类
8、文章文体的基本特点与高考常见的出题方向,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结合文体基本特征,整体把握全文。 根据上文所述文体的四个基本特征,把握其中的“景”、“情”、“志”、“妙”,随文圈划。2012年秋考潭州东池戴氏堂记中“景”如“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情”藏“景”中,对戴氏、弘农公的称赞、颂扬含蓄有致;“志”如“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叠饰而已奂矣”,真是“有仙则灵”;“妙”如用词造句,整散结合,“水萦之若玦焉”、“望之若连舻縻舰”比喻灵动。在初读时不妨圈划、旁批。(二)读出写景、抒情和议论的关系,因景悟情。 “景”通常是“情”与“志”的载体,
9、“情”与“志”因“景”而生。一般来说写景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常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抒情常融会在写景之中,少有直接抒情;议论则是全文的关键所在,经常处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三)调动积累,读出艺术特色。我们不妨积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白描、渲染、衬托、烘托、联想、想象等等,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比对。当然,阅读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灵活运用。有些文章会做出一些个性化的选择,比如病梅馆记重在托物言志,借梅议政,文中很多地方都只是出现了喻体,本体需要读者自己理解来发现。四、答题技巧:考试手册中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主要涉及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10、与用法,文言句式,内容的分析、概括、理解,还有针对主旨内容以及语言特点的鉴赏评价。这些考试内容都有可能在山水游记中出现,不过就近年上海高考命题来看侧重于考察这类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理解以及对内容主旨、艺术特色的鉴赏评价。面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考察,如果掌握了此类文章的文体知识、阅读技法,就会迎刃而解。近五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这类文章主要有:2009年春考试题中柳宗元的永州龙兴寺息壤记,2010年春考试题中描写樟树滩上大樟树的古樟记,2010年秋考题中描写九疑山的九疑山图记,2012年秋考试题中柳宗元的潭州东池戴氏堂记等。题型主要有加点字解释、虚词理解、句子翻译、简述选文的思想意义、写出选文的寓意(
11、还会提示有几方面)、文中代词的指代内容、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内容、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艺术手法、选择题(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与否的判断)以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至于文章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考察,与文体之间没有紧密联系,这里不再赘述,而作为主要出题方向的文章内容理解和手法鉴赏类题目,都是与文体的基本特征紧密联系起来的。下面主要在上文的基础上总结一下主要内容理解、评价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一)字、句、段内容理解、概括,重在理解。 首先,依据前后文,找到相关语句,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概括表述。 其次,分点表述,要点齐全。 (二)评价文章内容主旨,客观辩证。 首先,依据题目要求明确鉴赏
12、评价的具体对象,是人物性格还是所述之理等。 其次,面对作者观点、行为,评价要客观、辩证,利弊分析到位。 再次,表述规范,观点居要,紧扣文本作具体的鉴赏评价。 (三)艺术特色分析,评鉴具体。 明确鉴赏角度,笔力集中,分析具体,据分值合理取舍。 首先,结构角度:由叙及议,层层推进论证,严谨而有条理,说理有力。 其次,写作手法:对比鲜明,类比形象;正反说理,透彻有力;由景及情,由事及理,虚实结合,含蓄典雅。 最后,语言特点:经常大量采用两两对称的整句句式(骈对),整散结合,富有气势和节奏感;用词精妙,多用修辞,造句典雅等。五、练习巩固:详见一模卷:P10游桃源山记、P51王彦章画像记、P64宝界山居
13、记、P70游翠微峰记、P81慧山寺新泉记、P93梅庄记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
14、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水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
15、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B.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C.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D.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6、倭,文中指倭寇。指14至16世紀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盜。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巳、石星。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亭,
17、并得罪了沈一贯。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帝雅重纯,谕留之。【答案】 (1)A(2)C(3)D(4)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解析】【分析】(1)本题中,“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这段话是说“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
18、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纯”“之”“永清”“一贯”等,然后根据语法、句式以及句意进行排除。B项,“乃”意思是“于是”,是副词,修饰谓语,表示动作之间的顺承关系,不能放在句末,一般放在下一句的开头,这就排除B项;C项,“三”即“三次”,修饰“疏”,指的是上疏的次数,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D项,“论”意思是“议论”,宾语是“之”,句子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A。(2)C项,“赠,指给活着的封官爵”错误,“赠”是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故选C。(3)D项,“皇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错误,文中说的是“帝为霁威,道人慰谕曰
19、: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意思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由“已而卒不行”可知,并没有答应。故选D。(4)第一句中,“尽捕”,全部逮捕;“付”,交付,交给;“行法”,依法处置;“亟”,急忙,赶快;“税监之害民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害民之税监”, 危害百姓的税监。第二句中,“雅”,一向;“重”,看重;“谕”,下令;“强”,勉强;“视事”,处理政事。故答案为:A;C;D;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 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
20、,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
21、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职担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广东广海卫,大规模屠杀抢劫而去。总兵刘焘(却)上报击退敌人,温纯弹劾刘焘欺骗蒙蔽。当时正征调刘焘督察京城军队,于是搁置不追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皇帝下令准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进言事情没有了结,不应当仓促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封他的父母,温纯坚持不同意。谏官李已、石星受到指责,温纯上疏解救他们。俺答请求设立贡
22、市,高拱裁定意见同意这件事。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托病回家。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商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
23、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者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不批下。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
24、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正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
25、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
26、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摘编自金史忠义传)【注释】北兵:蒙古兵。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1234年金朝灭亡。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
27、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或无官职的读书人。勒石,刻石记功,亦指立碑。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
28、,封燕然山,刻石记功。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终于壮烈殉国。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答案】 (1)B(3)C(4)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判处死刑。他先前就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去死一样,披挂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1)本题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夺马奉其母南奔” 夺过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