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供能;胰岛素降低血糖。【详解】A、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A错误;B、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B错误;C、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C错误。D、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D正确。故选D。【点睛】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4.决定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 肽链的空间结构 氨基酸的缩合方式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A. B. C. D. 【答案】C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从氨基酸水平分析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从多肽链水平分析是由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详解】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正确; 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正确;氨基酸的缩合方式都是脱水缩合,不是决定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错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正确;故选C。【点睛】关键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5.吞噬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病原体,此功能主要依赖于细胞膜的A. 流动性 B. 选择透过性 C. 面积的大小 D. 蛋白质数量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详解】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个过程存在细胞膜的形
3、态变化,因此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是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的结构基础。【点睛】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6.如图为动物细胞模式图。若该细胞能合成某种分泌蛋白,则参与合成及分泌的细胞器有A. B. C. D. 根据图文分析:是中心体,是核糖体,是内质网,是线粒体,高尔基体,是细胞核,是细胞膜。【详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细胞外,过程中由线粒体提供能量;故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细胞外,过程中由线粒体提供能量。7.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检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鲜
4、榨甘蔗汁与碘液混合后呈蓝色 B. 蚕丝与斐林试剂混合后呈砖红色沉淀C. 蛋清稀释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呈棕色 D. 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III染液染色呈橘黄色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淀粉遇碘变蓝色,甘蔗汁中没有淀粉,A错误;B、蚕丝中含有是蛋白质,还原糖和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C、蛋清稀释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D、花生子叶中含有脂肪,
5、脂肪用苏丹染液呈橘黄色,D正确。【点睛】常考点:斐林试剂与还原糖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8.图如表示用0.3g . mL-1蔗糖溶液短时处理后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该细胞在滴加清水后将A. 失水 B. 吸水 C. 破裂 D. 皱缩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
6、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使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加,在滴加清水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进行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也就细胞吸水的过程。【点睛】植物细胞,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发生之比分离复原。9.下表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与目的相匹配的是选项操作目的A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B加入二氧化硅防止细胞破裂C重复多次画滤液线使滤液线足够宽D剪去滤纸条下方的两角加速层
7、析液扩散A. A B. B C. C D. D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3、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A正确;B、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B错误;C、重复多次划滤液细线,增加滤纸上的色素含量,C错误;D、减去滤纸条
8、下方的两角,防止边缘效应,D错误。【点睛】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10.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时,向各试管加入2mL 3%过氧化氢溶液,并分别加入适量的添加物,实验记录见下表。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 +表示气泡量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添加物蒸馏水FeCl3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煮沸的肝脏研磨液气泡量未发现+ + + + +A. 设置试管1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B. 比较试管2、3说明酶有高效性C. 比较试管3、4说明酶在高温下失活 D. 比较试管2、4说明酶有专一性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
9、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1号和3号对照能说明酶有催化作用;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2号和3号实验;3号和4号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详解】A、试管1是空白对照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A正确;B、证明酶的高效性是选取无机催化剂和酶进行对比,B正确;C、3号和4号试管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说明酶在高温下失活,C正确;D、该实验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D错误。【点睛】证明酶专一性实验可选两种酶一种底物或者两种底物一种酶。1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 生物进化的基本
10、单位是群落C. 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 变异的方向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
11、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点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2.基于早期地球的特殊环境,推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 有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 B. 有氧呼吸的多细胞生物C. 无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 D. 无氧呼吸的多细胞生物现存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演变为今天多种多样的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详解】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而来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
12、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最先出现的生物是进行无氧呼吸。【点睛】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最先出现的生物是进行无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13.如图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幼芽伸长的影响。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b浓度是芽伸长最适浓度 B. c浓度时芽伸长不受影响C. 浓度在ac之间促进芽伸长 D. 浓度在bd之间抑制芽伸长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c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则大于a点而小于c点浓度促进该植物生长,其中,b点浓度促进作用最大,而大于c点浓度则抑制该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
13、性。【详解】A、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幼芽的促进作用最高,所以是该植物幼芽生长的最适浓度,A正确;B、达到c点浓度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B正确;C、大于a点而小于c点浓度促进该植物生长,C正确;D、大于c点浓度则、抑制该植物的生长,D错误。【点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14.下列关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每对基因也遵循分离定律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均发生受精作用过程中D. 自由组合定律可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
14、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两对或两对基因以上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每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B、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D、自由组合定律可用于分析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D错误
15、。【点睛】基因的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都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5.一条DNA单链的部分碱基序列是-GATACTCTATGGA-,其对应的互补链中含有A和G碱基数目是A. 2和4 B. 4和2 C. 4和3 D. 3和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详解】如果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是-GATACTCTATGG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的碱基序列是-CTATGAGATACCT-,其中
16、A和G碱基数目分别是4和2。【点睛】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16.密码子是指决定氨基酸A. D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B. r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C. 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 t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 mRNA 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详解】密码子是指决定氨基酸的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反密码子在tRNA上。【点睛】密码子是指决定氨基酸的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17、17.如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A. 卵细胞 B. 卵原细胞 C. 初级卵母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含有三条大小不等的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不规则
18、地排列在细胞中,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卵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卵原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中应含同源染色体,所以A、B、C错误,D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18.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有3条21号染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亲代产生配子时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B. B超检查可诊断21三体综合征胎儿C. 基因治疗可以治愈21三体综合征 D. 用显微镜无法观察到21号染色体数目异常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
19、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患病原因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了含有2条21号染色体的配子,A正确。B、21三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落后,无法用B超检查,B错误;C、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数目变异,无法用基因治疗,C错误;D、21三体综合征是第21号染色体增加引起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患者
20、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D错误。【点睛】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数目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患者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9.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稳定时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对于某生物种群来说A. K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B. K值随环境条件而变化C. 生存面积相等的两个种群K值相同 D. 达到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A、B、K值即环境容纳量,当环境发生
21、变化时,种群的数量也随之改变,A错误,B正确;C、两个种群生存面积相等,但对气候的适应状况、其天敌情况、食物状况等可能不同,故其K值也不同,C错误;D、当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可增加、减少或动态平衡,D错误。【点睛】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变化。20.某弃耕农田群落演特过程中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变化见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演替时间(年)15152540草本层(种)2827263034灌木层(种)341219乔木层(种)1423总计(种)5676A. 发生在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C. 演替5年时,没有形成群落的
22、垂直结构 D. 垂直结构显著提高群落利用光照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从表格中得出该弃耕农田刚开始就有草本植物28种,之后物种种类越来越多,多样性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变得明显,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也相应提高了,这些都属于次生演替的典型特征。【详解】A、由于该演替是在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条件未变化,且原有的物种仍然得到保留,所以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从总计的物种数量看一直在增加,由28种增加到76种,所以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正确;C、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D、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改变,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提高群落利用光照等环境自
23、愿的能力,D正确。【点睛】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二、非选择题21.为探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实验小组玻璃瓶制作了一个封闭的生态瓶 (如图)。瓶底加入少量塘泥,装入大半瓶水,栽种适量水草,并放入两条杂食性小鱼。回答下列问题:(1)为保证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生态瓶应放在适宜的_、_条件下。(2)生态瓶中水草通过_产生_、_,为小鱼提供生存条件;小鱼通过_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供给水草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生态瓶中小鱼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在生态瓶内加入塘泥主要
24、为生态系统提供_,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_和能量流动。【答案】 (1). A温度 (2). 光照 (3). 光合作用 (4). 氧气 (5). 有机物 (6). 呼吸作用 (7). 捕食 (8). 无机盐 (9). 物质流动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无机盐(泥沙),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动物的呼吸能释放二氧化碳。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详解】(1)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所以生态瓶应放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2)生态瓶中的水
25、草是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为小鱼提供生存条件,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释放二氧化碳,供给水草的光合作用。(3)生态瓶中的小于和水草之间应为不是关系,塘泥中有很多微生物能够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植物的生长,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点睛】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2.科学家发现由于某些酶的先天性缺乏,人休会出现氨基酸代谢障碍相关疾病。图6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1)酶的化学本质是_,由基因转录和_而成。(2)酶的缺乏会导致人患_病; 已知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
26、有一患该病的妹妹,但其父母表现型正常,则该病属于常染色体_ (填 “显性”或“隐性)遗传病,该女性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3)由图可知,缺乏酶_(填酶的序号)会导致人患尿黑酸症;欲探究尿黑酸症的遗传方式,建议选择在_ (填“患者家系中”或“人群中随机”)进行调查。【答案】 (1). 蛋白质 (2). 翻译 (3). 白化 (4). 隐性 (5). 2/3 (6). (7). 患者家系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过程:图中不含酶时,苯丙氨酸就只会生成苯丙酮酸,从而患苯丙酮尿症;如果含有酶和酶不含酶,则尿黑酸不能被分解,会患尿黑酸症;如果缺少酶,不能合成黑色素,则会患白化病。(1)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2)缺少酶,不能合成黑色素,则会患白化病;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有一患该病的妹妹,则父母表现型正常且都为杂合子,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女性不患病,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3。(3)当尿黑酸不能被分解,也就是缺乏酶时,会患尿黑酸症;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到患者家系中进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