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48.28KB ,
资源ID:180920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0920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9)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暂行规定 (1987年3月1日);(10)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7年7月21日修正)。2、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98);(2)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 (水保2000187号文件);(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GB/T16453.1-16453.6-96);(4)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2002);(5)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T246-1999);(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定额(水利电力部颁发的88);(7)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估)算费用构成及标准

2、;(8)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投资概算编制办法(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1990号527文件);(9)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与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补充定额实施手册(增订版);(10)贵州省基本农田建设操作规程 (2003修订)。3、技术性文件和参考资料(1) 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决定 (1989年10月15日);(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搞好“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 (国办发200525号);(3) 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改农经20061781号);(4)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搞好“五个

3、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 (黔党办发200522号);(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改策的意见 (国办发200725号);(6)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工作的通知 (毕署办通200544号);(7)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黔发改农经2008148号)。(8)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请做好2009年基本口粮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9) 大方县综合农业区划;(10) 大方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11) 大方县土地利用规划等其他资料。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项目提出的理

4、由与过程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第四篇十五章第一节中明确指出:“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推进黔桂滇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阐述2004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中提到:“扎实搞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源和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贵州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通过天然林等

5、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基本农田建设、生态农业建设、乡村道路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示范县建设等项目的实施,紧张的人地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由原来的“破坏阶段”转变到“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仍任重而道远,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仍很严重,整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环境仍需大力改善,实现贵州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山川秀美和社会和谐的宏伟目标,还需要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属于贵州生态建设、人口控制、扶贫开发的毕节综合实验区,同时也是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

6、建设示范县和贵州省退耕还林试点县。2000年2006年间,大方县共完成退耕还林54.8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7.38万亩,荒山造林37.50万亩。退耕地造林实施共涉及36个乡镇182个行政村。退耕还林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解决好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根据中央、省、地关于抓好“五个结合”的要求,按照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请做好2009年基本口粮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精神。大方县农办委托贵州省毕节地区工程咨询中心编制了大方县2009年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需

7、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口粮田,确保退耕农户在钱粮补助到期后口粮能够自给,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大方县尤其要切实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减少边远山区粮食长距离调运。认真搞好规划,进一步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开展逐乡、逐村、逐户调查,摸清情况,制定加强退耕农户口粮田建设计划,确保退耕农户人均耕地不少于0.5亩。项目实施中进行资金整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退耕还林相结合,主要用于水利灌溉排水设施和坡改梯改造工程建设,做到资金统筹使用。 2、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国

8、家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项任务之一,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建成稳产高产的基本口粮田,保障生态建设成果,用科学的发展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环境保护融于开发建设之中,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重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3、“生态立省”的需要: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区省份,全省喀斯特出露面积大,占全省总面积的73.8%,全省有74个县 (市、区)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分布,大方县便是其中之一。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有的甚至已经绝种,已经威胁到了

9、人类生存的环境,生态安全威胁大,生态建设被确定为贵州省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2004年,贵州省确定了“生态立省”的战略目标,大方县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如何,是关系到贵州全省的生态规划建设能否实现,贵州能否建成“山川秀美”生态面貌的大事。4、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方县虽开发较早,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工业基础薄弱,工农业收入不高,尤其是农业历来以种植业为主,是全国有名的边、山、少、穷地区,是贵州省27个贫困县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大方县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远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建设基本口粮田是走出“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恶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加强基

10、本农田建设是提高土地承载力,缓解喀斯特地区紧张的人地矛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生存条件,加速农村脱贫致富,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5、喀斯特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建设喀斯特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困难不小,大方县新农村建设目标能否实现,生态建设是关键,基本农田建设是重要保证。(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优势: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西部十二个省(市、区)规划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

11、。其中,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重点规划在退耕还林地区改造和建设基本口粮田1500万亩。将在贵州有条件的地区,启动“区域性商品粮建设工程”,解决区域性粮食供给,确保地区粮食基本自给,这是贵州生态环境建设又一难得的机遇。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消除贫困的攻坚战。以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将基本农田建设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山区经济综合开发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大方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科研成果丰硕、科技支撑体系有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国家和省级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就喀斯特地区土地植被恢复、水土保

12、持、石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建设、社区发展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无论在学术还是技术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贵州石漠化形成与治理技术的研究”、“喀斯特石漠化的遥感一GIS典型研究”、“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等多项研究,取得了多项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且很多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效果显著。系列科研工作与研究成果,为在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保证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人民积极性高涨,劳动力资源充裕,便于工程的实施:由于退耕还林的政策优惠,农民积极性

13、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争指标现象,在退耕还林地区开展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民从中将获得更大实惠。在退耕还林实施的工程中,农民对自己所处的喀斯特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些思想意思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对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大方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劳动力比重大,乡村劳动力190875人,占乡村总人数的58.4,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劳动力保障。喀斯特生境多样、水热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为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了可能:大方县喀斯特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有利于植被的自然恢复,在土壤中贮存有丰富的植物种子,具备植被自然恢复的可能性。许多试验表明,在喀斯特水土流失山区,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并辅

14、以人促更新,一般在封山12年后可见草坡,5年见灌木,1530年可形成喀斯特森林植被,这些丰富的适宜物种为退耕还林提供了物种选择的可能。生态建设项目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技术储备:国家、省、地在大方县相继实施了农业、生态、水利、农村能源建设和扶贫开发等科研与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加大山、水、林、田、路、草、沼综合治理力度,生态环境状况有较大的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也获得了较大的改善,而且为国家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技术储备。三、项目县基本情况1、自然概况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支流六仲河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

15、273604,全县东西长86.1公里,南北宽85.2公里,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与金沙县接壤,南靠六仲河与织金县分隔,西南以瓜仲河与纳雍县为界,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相连,全境属长江流域,国土面积3505.21km2。大方县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地面零星破碎,山地、丘陵、盆地,洼地交错分布,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切割较深,最高海拔2325m,最低海拔720m,相对高差1605m。由于相对海拔悬殊。积温差异大,土壤类型多样,立体农业特点显著。全县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地区,暖温带温润季风气候较为明显,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数1335.5小时,年平均气温11.8,最高31.5,最低9.3,年平均降水量1180.8m

16、m,无霜期254天,年平均相对温度84。由于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树木生长。全县土壤分为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各土类和亚类表现为地带性土壤、非地带土壤和耕作土壤交错分布。森林资源:全县总面积3505.21km2,其中林业用地109451.8hm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8340.3hm2,疏林地7146.6hm2,灌木林地14526.7hm2,未成林造林地1540hm2,苗圃地10hm2,其它林地55888.2hm2,森林覆盖率32.5。2、社会经济情况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全县总面积3505.21km2,辖36个乡镇,367个行政村,22个社

17、区居委会,居住有汉、彝、白、仡佬等23个民族,总人口101.28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3.02。农业人口94.63万人,贫困人口9.81万人,粮食总产量34.52万吨,农民人均粮食产量361kg,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6.2亿元,财政收入5.18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5元。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大方镇。全县各乡镇均通公路、大纳公路北接四川泸州、清毕公路、贵毕高等级公路横贯东西,交通十分方便,经过努力,电力、交通、通讯已实现村村通。四、项目区概况(一)项目乡概况理化乡位于大方县南部,距大方县城15公里。境内地质构造主要是二迭系和三迭系地层;地貌类型为高中山谷地地貌和高中山坡地地貌;气

18、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春秋相近,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具有高海拔、低纬度的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雨1077毫米,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日照数1335.5小时,无霜期250多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4%。土壤以黄壤为主,石灰土次之;原生植被已破坏,植被以华山松为主的人工林次生植被取代。全乡辖10个行政村142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131.1平方公里,总人口46279人。2007年粮食总产量13190吨,财政收入6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8元,人均粮食352公斤。全乡退耕还林人口共687户2600人,退耕面积1760.90亩(其

19、中:2002年1249.7亩,2004年511.2亩)。根据大方县国土资源局2006年的大方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理化乡土地总面积196596.6亩,其中:农用地159565.1亩,占全乡总面积的81.16%;建设用地8341.0亩,占全乡总面积的4.24%;未利用地28690.5亩,占全乡总面积的14.59%。在农用地中,耕地 93784.7亩,占农用地的58.78%;园地382.9亩,占农用地的0.24%;林地29326.6亩,占农用地的18.38%;牧草地10266.6亩,占农用地的6.43%。在耕地中,水田1408.6亩;旱地92376.1亩,6度以内旱地7565亩,占旱地的8.19

20、%;615度旱地28684.9亩,占旱地的31.05%;1525度旱地49552.6亩,占旱地的53.64%;25度以上旱地6573.6亩,占旱地的7.12%。在林地中,有林地5824.9亩,占林地的19.86%;灌木林地22989亩,占林地的78.39%;疏林地315.2亩,占林地的1.07%;未成林造林地197.5亩,占林地的0.67%。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理化乡土地垦殖率很高,林地面积相对较少且主要为灌木林地,植被较差,加之工程性缺水很严重,退耕还林区建设基本口粮田很有必要且任务十分艰巨。(二)项目村概况根据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请做好2009年基本口粮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大方

21、县将2009年度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目布置在理化乡的金鸡村、大塘村和偏坡村。项目村土地总面积50068.6亩,总户数3335户,总人口12021人,现有耕地总面积21726亩,其中水田237.8亩,旱地21488.2亩(旱地中:6度以内的耕地1164.3亩,615度的耕地4784.6亩,1525度的耕地12411.7亩,25度以上的耕地3127.6亩),人均耕地1.81亩,人均粮食30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378元。退耕还林人口共687户2600人(占3个村人口的21.63%),退耕面积1760.9亩(其中:金鸡村2002年、2004年退耕还林共789.4亩,大塘村2002年退

22、耕还林246亩,偏坡村2002年、2004年退耕还林共725.5亩),分别占3个村现有耕地面积的12.53%、2.45%和11.85%。1、金鸡村金鸡村位于理化乡西部,境内地形复杂,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土层薄,肥力差,土质为酸性(PH值在5.3-6.2之间),一般海拔在13301450米之间,村内无河流。全村土地总面积15277.7亩,辖22个村民组,共1361户4985人,耕地总面积6302.5亩,其中:水田167.8亩,旱地6134.7亩(6度以内的耕地406.7亩,615度的耕地751.3亩,1525度的耕地3441.5亩,25度以上的耕地1535.2亩),人均耕地1.26亩,人均粮食2

23、7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73元。退耕还林人口共194户776人,占全村人口的15.57%,退耕面积789.4亩,其中: 2002年487.4亩,2004年退耕还林共302亩;退耕面积占全村现有耕地面积的12.53%。2、大塘村大塘村位于理化乡东部,境内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势相对平缓,土层较厚但肥力差,土质为酸性(PH值在5.3-6.2之间),大部分耕地为缓坡耕地和山间谷地,一般海拔在13601500米之间,村内无河流山塘。全村土地总面积18470.7亩,辖10个村民组,共1011户3833人,耕地总面积9301.1亩,其中:水田50亩,旱地9251.1亩(6度以内的耕地271.6亩,615

24、度的耕地2732亩,1525度的耕地5892.9亩,25度以上的耕地354.6亩),人均耕地2.43亩,人均粮食35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367元。退耕还林人口共101户404人,占全村人口的10.54%,退耕面积246亩,其中: 2002年246亩;退耕面积占全村现有耕地面积的4.02%。3、偏坡村偏坡村位于理化乡西部,境内地形复杂,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土层薄,肥力差,土质为酸性(PH值在5.3-6.2之间),一般海拔在13301605米之间,村内无河流,有一座小(二)型的大岩洞水库座落在该村浪坝组。全村土地总面积16320.2亩,辖10个村民组,共963户3203人,耕地总面积6122.

25、4亩,其中:水田20亩,旱地6102.4亩(6度以内的耕地486亩,615度的耕地1301.3亩,1525度的耕地3077.3亩,25度以上的耕地1237.8亩),人均耕地1.91亩,人均粮食31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45元。退耕还林人口共392户1420人,占全村人口的44.33%,退耕面积725.5亩,其中: 2002年1249.7亩,2004年退耕还林共511.2亩;退耕面积占全村现有耕地面积的11.85%。(三)项目中心区概况大方县将2009年度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目涉及理化乡的3个村7个村民组,其中:金鸡村3个村民组、大塘村2个村民组和偏坡村2个村民组。项目区总户数

26、950户,总人口3800人,现有耕地总面积5384亩,其中:615度的耕地1545亩,1525度的耕地3839亩;人均耕地1.42亩,人均粮食3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64元。项目核心区域面积4442亩,其中:林地及其它用地1386亩,交通用地56亩,耕地3000亩;退耕还林人口共687户2600人,占项目区人口的68.42%;退耕面积1760.9亩,占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的32.71%,其中:金鸡村2002年、2004年退耕还林共789.4亩,大塘村2002年退耕还林246亩,偏坡村2002年、2004年退耕还林共725.5亩;退耕面积分别占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的39.69%、23.88%和

27、30.68%。退耕户现有耕地3638亩,退耕户人均现有耕地1.40亩,占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的71.30%。1、金鸡村项目区金鸡村项目区位于理化乡西部,境内地形复杂,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土层薄,肥力差,土质为酸性(PH值在5.3-6.2之间),一般海拔在14251600米之间。项目区涉及该村的金鸡、丫口和庆丰3个村民组,共314户1255人,现有耕地总面积1989亩,其中:615度的耕地500亩,1525度的耕地1489亩;人均耕地1.58亩,人均粮食33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315元。项目核心区域面积1706亩,其中:林地及其它用地338亩,交通用地18亩,耕地1350亩;退耕还林人口共19

28、4户776人,占项目区人口的61.83%;退耕面积789.4亩,占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的39.69%,其中: 2002年487.2亩,2004年302亩;退耕户现有耕地1226亩,退耕户人均现有耕地1.58亩,占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的61.64%。2、大塘村项目区大塘村项目区位于理化乡东部,境内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势相对平缓,土层较厚但肥力差,土质为酸性(PH值在5.3-6.2之间),大部分耕地为缓坡耕地和山间谷地,一般海拔在13671480米之间。项目区涉及该村的法戛和陇卧2个村民组,共167户668人,现有耕地总面积1030亩,其中:615度的耕地100亩,1525度的耕地930亩;人均耕地1

29、.54亩,人均粮食29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362元。项目核心区域面积1250亩,其中:林地及其它用地528亩,交通用地17亩,耕地705亩;退耕还林人口共101户404人,占项目区人口的60.48%;退耕面积246亩,占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的23.88%,其中:退耕户现有耕地622亩,退耕户人均现有耕地1.54亩,占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的60.38%。3、偏坡村项目区偏坡村项目区位于理化乡西部,境内地形复杂,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土层薄,肥力差,土质为酸性(PH值在5.3-6.2之间),一般海拔在12801420米之间。项目区涉及该村的中心和座落2个村民组,共469户1877人,现有耕地总面积2

30、365亩,其中:615度的耕地945亩,1525度的耕地1420亩;人均耕地1.26亩,人均粮食29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08元。项目核心区域面积1486亩,其中:林地及其它用地520亩,交通用地21亩,耕地945亩;退耕还林人口共392户1420人,占项目区人口的75.65%;退耕面积725.5亩,占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的30.68%,其中: 2002年516.3亩,2004年209.2亩;退耕户现有耕地1790亩,退耕户人均现有耕地1.26亩,占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的75.69%。(四)项目区选择的理由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大方县的实际和项目实施的要求,通过比选,最终确定了理化乡的两个行政村作

31、为本项目的实施区,其理由可以简略归纳如下:1、代表性强。理化是大方县退耕还林的主要实施地区之一,而本项目区的两个行政村是理化乡的退耕还林核心区,退耕还林所产生的后续问题在该区域表现强烈,在全县及贵州省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示范性好。由于本项目是试点项目,项目实施后有具有示范带动效应和推广效应。本区域离大方县城较近,且交通方便,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使工程得到认真的实施;3、群众积极性高。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农民培养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实惠,而基本口粮田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退耕还林工程中树立起来的积极性,可以很好地转移到本工程上来,这是项目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同时该区域的农村经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