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60.97KB ,
资源ID:180906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0906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建设期限:二年(2007-2008年)。1.1.5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项目拟从粮食主产区全面达到预警测报、应急防治、综合防控的整体能力建设入手,重点建设和完善植保工程的“一网两室三体系”。项目建设内容:新增土建面积3386m2,其中综合实验楼936m2,应急防治农药仓库300m2,应急药器械库310m2,养虫室200m2,日光温室1600m2,工具房40m2。田间工程:新建占地12亩的标准病虫观测场,田间道路450米,围墙452米;购置病虫检测仪器设备654台(套)。1.1.6工艺技术与设备项目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农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控制技术、检疫技术、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技术等。项目选择的仪器设备主

2、要有: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观测仪、病虫电视预报制作、演示设备等。1.1.7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1.组织管理为确保项目的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市政府实行严格的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明确了分管农业副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市农业局局长为第二责任人,市植物保护站站长为直接责任人的项目建设责任制,分级对项目建设进行负责。分管农业副市长协调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市农业局局长协调落实项目建设地点、人员调度,市植物保护站站长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成立由市农业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的分管领导组成的检查督导小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程跟踪检查督导,定期检查考核,提供全方位协调服务

3、,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2007年4月-7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与审批,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征地,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具备开工条件。2007年8月-2008年6月,完成土建工程、田间工程的建设,进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2008年7月-2008年11月,购置仪器设备,并安装调试完毕,开展技术培训。2008年12月,进行项目验收、评估,交付使用。1.1.8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包括工程建设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基本预备费,投资估算总额为459.35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包括土建工程、田间工程和仪器设备购置,投资估算额为360.8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

4、费用11.2万元,其他69.26万元;基本预备费18万元。资金来源该项目建设总投资为459.3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37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89.35万元。1.1.9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新增固定资产459.35万元,灾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每年可挽回农产品损失3万吨,节省农药使用量30%,增创效益3000余万元。1.2编制依据农业部农计发20074号文农业部关于2007年部分农业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2003年12月31日)鲁农计发计字200443号*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

5、2007)农业部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意见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2007年项目申报指南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2005年)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3结论与建议1.3.1结论该项目的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项目的实施进度合理可行,其承担单位技术先进、经验丰富、技术力量强、仪器设备先进,完全有能力承担该项目实施。1.3.2建议该项目单位所开展的服务全部为公益性服务,所需运行经费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议上级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长效投入机制,随形势的发展对仪器设备、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科技装备水

6、平。同时,加强对区域站技术人员的培训,形成一支与时俱进、素质优良、服务高效的专业技术队伍。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求我们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7、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重点开展优质专用良种育繁、病虫害防控,标准良田和农机推进等项目建设。根据农业部要求和*省农业厅安排在*省*市进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建设。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政策要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已是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把解决“三农”问题、增

8、加农民收入放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该项目申报的*省*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重点是围绕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基础设施,完善监测仪器设备,提高监控手段,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二、行业发展政策,产业政策要求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

9、03-2007年)中,把专用小麦、专用玉米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优势农产品,并划定了优势区域布局,该市位于国家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内。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都把实施病虫害防控项目、完善重大病虫害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和应急救灾能力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符合上述要求,对科学、及时、有效地监控农业有害生物,增强科技装备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粮食病虫所造成的灾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行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要求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对粮食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虽然该市在病虫害测报与防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对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能

10、力已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由此而造成的粮食损失仍然较重。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的监控体系使用年限已久,仪器设备老化,病虫观测圃落后,导致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十分被动。二是监测手段落后,目前有害生物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五、六十年代的普通黑光灯、杨树枝把、糖醋盆等传统诱虫方法和人工田间调查,易造成数据缺、漏,测报人员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观测面小、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代表性不强。三是信息传递和预报发布不适应。在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中,仍靠信件、电话、电报等通讯方式传递、发布病虫害信息,导致信息传递速度慢、时效性差、信息收集量少、可利用范围窄,起不到超前的指导作用。四是应急救灾能力低。测报时

11、效性差,导致防治滞后。尤其是对突发性、流行性病虫害往往不能快速、有效地得以控制,一旦发生,损失巨大。根据农业部植保工程建设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上下贯通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系统,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是确保实现农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四、投资方向要求*省*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计划建设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基础设施,配备监测仪器设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开展有害生物的监测,及时准确地发布病虫预报,组织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突发性、迁飞性和流行性病虫害进行应急控制,使病虫害基本不成灾、不起飞、不扩散;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能提高粮食质量安全;定期

12、对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技术素质。建设内容完全符合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申报指南的投资方向。五、地区或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要求*市土壤资源丰富,总面积13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公顷。其中年粮食播种面积155万亩次,其中小麦65万亩,玉米42万亩,大豆5万亩,总产量13亿斤,是国家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该市和全国形势一样,是一个农业有害生物为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虫、杂草及其它有害动、植物。几年来,该市的植物保护工作,在农业有害生物,特别是流行性和危险性生物灾害的监测和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据统计,每年挽回粮食损失粮食作物15%,挽回果品、蔬菜损失2

13、5%以上。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出口贸易越来越频繁,一方面,作为非关税技术壁垒的有害生物、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已成为影响贸易往来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农业有害生物新传入的风险性大大增加,因而加强有害生物的预警和控制工作任务也随之加重,对此项工作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第三,*市隶属沿海开放城市*市,发展出口创汇型农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加强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防控技术装备和防控网络预警系统,对提高农业生物灾害及重大病虫害的预警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保护和提高*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环境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

14、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3.1国际、国内市场6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对农业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污染,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农药残留致使食品质量安全下降;大量有益生物被杀死,自然控制作用降低,部分病虫害上升,成为新的威胁;抗药性的产生致使部分病虫害猖獗;过高的生产成本导致农业效益低下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影响着农业生产。基于对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1972年美国政府发出了不能单靠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警告,197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首先提出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即IPM。迄今为止,全国应用IPM面

15、积占整个作物面积90%以上,应用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果树,病虫害防治成本比原来下降30%左右。70年代中期我国植保工作者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即IPM方针,在防御农作物病虫草鼠灾害,夺取农业丰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上提出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项目方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在1995和1999年举行了13、14届国际植保大会上,明确将有害生物治理作为大会的主题。目前害虫防治的策略主要有三大方面:一个是有害生物的系统管理(SPM)、一个是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PM);还有一个是有害生物的持续治理(SPM)。这三大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16、就是强调以发展的观点、经济的观点、生态的观点和环境保护的观点对待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和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近几年,随着国际间农产品贸易的频繁往来和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发生了明显变化,病虫种类增加,抗药性增强,新的危险性病虫不断传入,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加严重的威胁。在农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总结经验,适应形势,转变思路,研究对策,更好地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成为摆在广大植保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3.2地区或经济区域市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不仅是对农业技术推广途径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而且着眼于稳定的农业生态体系

17、的建立和维护,保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但是,在当地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社会对它的认识还比较缺乏。二是种植结构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作物的生产布局发生变化,生产中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的不平衡,病虫危害的暴发频率上升,病虫的种类变化和抗药性上升等增加了植保工作开展的难度。三是植保项目实施的区域面积小,影响范围有限,还需要得到政府更大的支持。同时由于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效益低下,限制了植保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的发展。3.3项目产品或服务市场预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可以围绕大田作物建立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既有利于对有害生物的控制

18、、作物生长、降低防治成本,又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二是可以培训和教育农民成为实施农作物病虫防治的积极参与者。通过生物检测观察病虫害是否达到了防治指标,何时如何进行防治,则应通过检测察看病虫天敌量的多少,如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观察施药间隔期是否符合要求,决定采取哪种防治措施等。3.4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应的市场化,要求农业生产由单纯追求产量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化,粮食生产由单一的数量型向品质效益型转化,这些都迫切要求把粮食生产早日纳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的轨道,形成具有地方

19、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农业生产面临的这一系列全新课题,无疑为全市的植保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根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要求,今后该地区的植保工作基本思路是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总目标。以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基础,以保证农产品产量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抓好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预报与控制,强化植物检疫和农药安全使用管理,大力推广有害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建立健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系统,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综合病虫防控手段,最大限度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增产节支、增收增效的目的。因此,*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

20、与控制区域站建成后有广阔的市场服务空间和应用前景。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4.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市植物保护站属国有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法人代表是郭鹤久。业务范围包括:农业植物病虫监测a.农业植物重大病虫害动态监测;b.农业植物病虫抗药性监测;c.病虫害调查方法研究;d.病虫害测报计算机网络建设;e.病虫害测报技术开发;f.病虫害测报信息传递。农业植物检疫a.农业植物疫情管理;b.农业植物疫情封锁控制;c.农业植物检疫审批;d.国外引种隔离试种;e.农业植物调运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a.病虫害灾害分析;b.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c.农药科学、合理、安全使用技术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d

21、.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试验、示范;e.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农用药械管理,农药药械的试验,科学及安全使用技术指导和推广工作。4.2人员及技术力量一、人员及技术力量*市植物保护站共有职工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人,工人1人,技术人员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3人。二、承担本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业绩:略4.3单位基础条件*市植物保护站自1976年建站以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保护该市农业生产安全作出了较大贡献,多次受到市政府的表扬。有1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奖励。2001年被评为全国测报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农业厅评为全省植保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药械工作先进单位,连年被评为*市植保

22、工作先进单位。具备承担各级科研项目、推广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的雄厚技术力量。本站现有办公室4间,面积55m2,检疫检验室面积60m2,仓库面积50m2,设有四处病虫测报点,聘用4名经验丰富的测报员。4.4资产与财务状况*市植物保护站经费来源主要由市财政拨款,单位年总收入15.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3.9万元,其它收入1.6万元。年总支出16万元,基本持平,其中人员工资13万元,办公等费用3万元,收支基本平衡。固定资产总值75324.00元,净资产总值75324.00元。 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5.1项目选址原则、依据及要求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必须做到准确、快速、有效。建立病虫害监测点

23、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选择病虫害监测点的基本原则是代表性强,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病虫的发生种类和动态。病虫害监测点应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地形开阔,与城镇和村庄有一定距离,尽量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二是适于粮食(特别是小麦、玉米)的生长,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有较强的代表性;三是气候、土壤、大气等环境因素具有代表性;四是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5.2项目选址5.2.1项目选址该项目标准病虫观测场的建设选择在*市良种场,属于标准良田建设区域,自然条件优越,交通、通讯便利、能源充足、供电设施齐备、水资源较丰富,具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市植保站具有实施该项目的良好基础。项目建设总用地13.73亩,其中试

24、验用地12亩,已与良种场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书;建设用地1156m2(1.73亩),已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5.2.2项目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标准病虫观测场、检验检测室及配套用房、药械仓库建设在*市良种场,试验用地12亩;综合试验楼建在*市中云办事处南卧龙村西需建设用地1156m2(1.73亩)。项目建设位置图、现状图见附图。5.3建设条件分析*市地处*半岛西南部,*湾西北岸,胶潍河谷盆地南缘,位于东经1193812012,北纬36003630。东邻*城阳区、即墨市,西连高密市、诸城市,南接胶南市,北倚平度市,隔海与*市区相望。属*1小时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水文状况*河、*河、*河是*境内三大骨

25、干水系,其中*河为*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全市地表水总量为1.8108m3,地下水储量为1.62108m3,地下水埋深0.8m4.3m,地下水主要靠降水、灌溉回渗和径流补给。河流水系中最大的水系为大沽河,流域面积为433.6平方公里;另有洋河水系,流域面积为303平方公里。气候与气象*市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受海洋气候影响,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湿润度适宜,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偏旱,冬季严寒干燥,少雨雪,冬季持续时间长,春秋季节短。气温:年平均气温12.9,最热月平均气温26.0,最冷月平均气温-1.3,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

26、最低气温-19.2。风向:全年主导风向为南、东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北、西北风,风向随季节变化,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0.7m/s。降雨量:小时最大降雨量60mm,日最大降雨量300mm,年最大降雨量1100mm,年平均降水量725mm。气压:夏季气压998hPa,冬季气压1013hPa,年平均气压1005.5hPa。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1%,7月份最高82%,3月份最低60%。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2573h。霜期:无霜期183245d。最大冻土深度:50cm。地震烈度(麦卡里):6度。地形地貌*市坐落在胶潍河盆地的南缘,*湾的西岸。呈西南斜长分布,地势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呈

27、南、西、北三面高,东南低之势。土壤条件*市土壤分为棕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盐土五大土类,棕壤土实有面积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56.5%。潮土实有面积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17.55%、砂姜黑土实有面积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22%、水稻土实有面积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1.1%、盐土实有面积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2.8%。植被主要有温带常绿及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灌木丛、温带草丛及农业栽培植被五种类型。栽培植被以小麦、地瓜、玉米、大豆为主要粮食作物,兼种高粱、谷子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瓜类、甜菜、辣椒等经济作物。除粮食作物外,有槐棉、果树等人工植被。交通优势*市境内拥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依托*国际机场、*港,

28、*前湾港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式交通网络,成为中国北方的交通枢纽。航空:*市区距*国际机场仅有45分钟的车程。目前,*已开通至香港、韩国、日本、澳门、新加坡等10条国际线国内航线有56条,可达全国各主要城市。港口:*市区距*港和*前湾港仅有45分钟的车程。以上港口已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开通了国际航线。铁路:境内有三条铁路干线,胶济铁路是国内重要城市进出*、烟台的主要铁路干线和必经之路,目前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胶黄铁路以及胶新铁路是胶东半岛连接中国内陆的主要干线,纵贯*境内,是*成为连接内陆与*半岛的交通枢纽。公路:境内有三条高速公路。济南至*的济青高速公路、*至黄岛的环*湾的高速公路

29、、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纵贯中国东部沿海的同三高速公路穿越*,与204国道和4条干线公路构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是*成为*半岛与中国南北方重要城市的连接带。社会经济状况*市属于*市五个县级市之一,全市现辖13处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811个村民委员会,6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1万人。全市总面积13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公顷。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26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外贸出口19.5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含民资)45.7亿元,实现可比口径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10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84元,比“九五”末分别提高了79.4%和50.7%。*市通讯设备先进,水质良好,水利资源、土壤资源丰富良好,电力设施齐全。在农业生产上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优质商品粮食、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基地。粮食生产是*市的支柱农业产业,常年种植面积55609公顷。粮食生产对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国家商品粮、无公害蔬菜基地,当地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资源环境、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十分有利于发展优质粮食、蔬菜生产。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市政府对该项目十分重视和支持,成立了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丁继恕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市财政对项目前期运行所需资金准备拨付。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强化植保服务手段迫在眉睫,农民迫切需要植保技术服务。第六章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