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55.72KB ,
资源ID:180800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0800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体系 43(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45(三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切实加大科技投入 47(四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 49(五)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51(六) 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 54(七)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56(八)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与创新文化建设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58(九) 加强科技工作的领导 ,建立三位一体的责任考核体系 60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本世纪前 2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制定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

2、 ,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要求 ,适应省情的 ,对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实现”两个提前”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 用。一、”十五”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回顾”十五”以来 ,我省认真落实”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基本完成了”十五”科技发展的预期目标 ,实现了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一 )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研发投入总量稳定增加。”十五”以来 ,我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额以年均28.3%的速度增长,达到140.8亿元,占GDP的比重从 的0.61%提高至 的0.91%。企业的R& D经费支出额年均增长30.2%,成为带动全省研发投 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科技人

3、力咨源总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达 27.1万人 ,其中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为 15.3万人,R8d)活动折合全时人员达 6.5万人年 ; 两院院士达到 33人,比 增加了 1 0人,形成了一批在国内有 影响的科研团队。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我省规模以上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平均值为 39,低于全国 50的平均水平。全省国内专利累计申请量和授权量 分别达到 58208件和 32817件,数量居全国前列 ,年均增长 16.4和 8.7。 全省累计登记软件产品 1184个,占全国总数的 5.2;当年软件及系统集成 收入达 208亿元,居全国第 5位;软件出口额达到 19

4、41万美元。 ,全省拥有中 国名牌 119个,山东名牌 941个,中国弛名商标 149个。 ,全省共取得重大 科技成果 1.21万项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 86项,获奖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各 省市首位。 ,李登海研制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 13号的选育和推广” ; 中石化胜利油田的”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山东 丛林集团研制的”万吨油压双动铝型材挤压机” ,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开始设立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分别授予了曾 呈奎、蒋民华、彭实戈、管华诗、顾心怿。 全省公开发表科技论文 49693篇,出版科技著作 2189种。(二 )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

5、作用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我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4672.3亿元 ,年均增长 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21.9 ,连续3年 保持年递增 2个百分点以上。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 24.9亿美元 ,占全 部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提高到 6.94。 15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技工贸总收入达到 3738.6亿元,年均增长 40以上 ;出口额达 58.4亿美元 ,年 均增长 50以上 ,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进步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传统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1033.35亿元 ,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

6、品产值占 40 ,达到410.20亿元。 80以上的机械、服装、化工、建材、 造纸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监控技术。科技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 ,我省利用高新技术和环保、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建材、冶金、食品加工 等传统产业 ,部分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和综合利用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降 低了废水废气排放量 ,探索建立了一批环境友好型示范发展模式。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了我省信 息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 ,改进了应急保障系统、社区服务体系 ,提高了人口 素质、卫生水平、公共安全水平 ,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三 )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7、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十五”以来 ,经过对科技资源的整合、优 化 ,推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 ,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主体内部环境进一步改进 ,主体间良性互动的创新机制正在形成。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经国家批准 ,正式开始筹建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到 ,全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 ,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培育基地 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36个,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69个。 10万元以上的各类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3000多台(套 ),初步建立了大型科学仪

8、器共享平台。”十五”期间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持承担了 8项国家 973计划项目及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计划和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在海洋、数学、物理、材料等基础研究前沿领 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企业的R&D经费支出额为129.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 92。 ,全省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274家,其中国家级 44 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2 1家,其中国家级 4家;国家863产业化基地 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2874家,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 破,工矿企业专利授权量达10225项。海信集团研制出中国音视频领 域第一块具有自主

9、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 ,使中国在该领 域的设计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科技服务体系蓬勃发展。全省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 1.7万个,建有7家省级常设技术市场和 3家技术产权交易机构 , 组建了山东省高新技术风险 投资公司 ,注入资本金 20亿元。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42家。高新技术创业服 务中心50家,孵化面积达 153万平方米 ,在孵企业 多家,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60家,从业人员 1100余人,为提高我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支 撑。(四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十五”期间 ,我省先后制定或修订了 山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 山东省

10、专利保护条例 、 山东省技术市场条例 、 山东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 、山东省科学技 术奖励办法 、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纲要 及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等法规和政策文件 ;建立了党政科技进步目标考核 制度 ,形成了科技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十五”以来 ,不断创新科技文化和理念 ,建立科技人才、科研项目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机制和平台 ;倡导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全省上下已形成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养明显提高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十五”期间 ,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关键在于各级党委、

11、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得益于组织实施了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和 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战略 ;得益于以”省院”、”省校”为重点的科 技合作和产学研结合 ;得益于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突破口的科技管理创 新;得益于国家、省、市科技资源的集成配套。在诸多制约科技发展的因素中 ,科技投入不足已成为主要问题。 ,全省 R&D经费占GDP比重为0.91%,低于全国1.23%的平均水平,与我省经济社 会发展总体水平不相协调。另外 ,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 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制约了全省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高层次科技 人才短缺和流失问题依然存在 ,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还比较少 ;科

12、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量不足 ,水平偏低 ,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二、”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与奋斗目标从现在起到 2020年,山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快 速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生态省 ,构建 和谐山东 ;加快半岛城市群建设 ,实现制造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和海洋经 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需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 式的中心环节。(一 ) 指导方针我省科技工作要按照”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的指 导方针 ,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3、,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 , 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强以企业为主 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以实现优势领域的技术突破和重点领域的技术跨越为重点 ,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的能力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逐步建成科技创新型省份 科技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做出应有贡 献。(二 ) 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 , 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发展与需要、全局与局部、东部与

14、 中西部的关系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确定科技发展的 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 ,统筹各方面力量 ,集中抓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 作用突出的关键共性技术 ,及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全部科 技工作的中心位置 ,大力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基础上的消 化、吸收、再创新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 技成果 ,扩大和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提高创新能力。3坚持市场导向 ,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

15、为技术 创新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把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 结合起来 ,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科技活动 的效率和效益 , 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4以人为本 , 优化创新环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大力引进国外高水平留学人才到我省创业 ,优化人才结构 ,建立创新团队 ;发展创新文化 ,优化创新环境 培育创新精神 ,建立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创业潜能。5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正确处理经济与科技的关系 ,坚持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发展自

16、觉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大力促进企业与高等院 校、科研单位的合作 ,实行联合攻关 ,优势互补 ,集中各方面力量 ,加大科技 投入 ,推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6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 坚持支撑发展与引领未来相结合 ,提高科技满足需求和超前发展的能力 ,按照创新型省 份建设规划 ,超前部署 ,引领未来 ,创造新的需求 ,培育新兴产业 ,实现科学技 术的可持续发展 ,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提供支撑。(三 ) 奋斗目标1”十一五”我省科技发展总体奋斗目标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 ;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环境 ,突

17、出优势领域和重点学 科 ,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科技发展总体布局 ; 全省综合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进入全国前列 ,为全面建设科技创新型省份奠 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活动产出居国内先进水平。每年取得 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开发前景的科技成果。全省创造专利申 请达到申请总量的 30 ,向国外申请专利大幅度提高 ,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中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达到 60以上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达到 55;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 35以下 ;发表的科技论文数、引用 数、出版的科技著作数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18、高新技术产业产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5以上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 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达到 30以上 ,培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产值过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10家 ,过十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150 家。 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国内一 流水平。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创立国家黄淮海农业科 技创新中心 ,农业科技园区达到 50个 ,省市县三级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 构达到 160个。形成一批”良种”、”良法”综合生产技术、良种覆盖率 及设施农业成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延长农业产业链 ,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 500家

19、。科技成为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资源利用效 率显著提高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86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 到75% ;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吨标准煤以下 万元GDP耗水下降到125立 方米以下 ;生态环境质量向好的方面转化。建立起稳固的多渠道科技投入机制 ,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科技活动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以 上; 省级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大幅度增长 ,在此基础上 ,”十一五”期间 ,财政 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建立起科技投入的目标责 任制,切实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建立起吸纳科技人才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

20、 ,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达到 400万人以上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 55 万人以上;从事R& D活动折合全时人员达15万人年。大力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积极搭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框 架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共建共享机制及服务体系。建成海洋科学与技术国 家实验室 ,争取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个,重点建设1 0个高水平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 120个。建立国 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50家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350家。建立起具有我省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 调整优化科技结构 ,整合科技资源 ,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21、,完善以高等院 校、科研院所为基地的知识创新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 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创新服务 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功能完备和运转高效的区域创 新体系。初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大力推进 以农村、城区、企业、青少年为重点的科普工作 ,全民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明显增强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达到 4.5 ;全面普及高中教育 ,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12;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人口素质要求。2.2020年我省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十一五”取得良好成效

22、的基础上 ,再经过 的奋斗 ,到2020年 ,全省科技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位居全国前列;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科技活动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 科 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5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 30以 下,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基地 ,科技引领山东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科技创新型省份。三、”十一五”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容立足当前优势和基础 ,着眼于未来发展需求 ,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 础研究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 大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全面提升科技

23、支撑能力。按照有所 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推进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一 ) 资源与环境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为目标 ,集中突破一批节能、节水、节材、节 地、节矿和循环生产的关键共性技术 ,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 支撑体系。节能技术开展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建筑节能、绿 色再制造、能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化 石能源产业的深加工技术、节能产品标准以及节能监测等技术的研究与 开发。以兖矿、枣矿等为基地 ,加强煤炭清洁利用 ,天然气开发利用 ,核 能、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能源资源化等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加强秸 秆、粪便等

24、农业废弃物和塑料、垃圾、工矿业废气等工业废弃物能源化 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 ,大力推广节能技术、节能监测、循环经济技 术模式。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重点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研究推广农业高效用水、 节水、雨水利用、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污水净化利用等一大批节 水技术和设备 , 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开展电力、造纸、钢铁、化 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矿井水利用。开展沿海缺水城市 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研究。研究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对超采区地下水的智能管理。研究地下水超采区水生态恢复和保护技术 ,搞好济南泉城地下水保护 ,研究水污染防治技术 ,缓解水质性缺

25、水。开展矿坑 水、劣质水、海水、废污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技术 研究 ,实现对淡水短缺的补充。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技术。在流域 尺度上开展”水资源一生态系统一社会经济”复合大系统相互作用研究 开展洪水资源安全利用与生态水利综合技术研究 ,建设一批节水型城市。原材料节约技术重点加强原材料消耗大、利用率低的重点行业的产品生态设计技术、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关键技术、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关键技术、再生 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木材综合利用及节约 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节约土地技术开展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土地生产潜力、耕地资源替代、 土地集约利用、农业结构优

26、化调整与产业布局、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 置、黄河淤沙综合治理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 推广意义的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和技术。 大力研发、筛选和推广一大批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设施、设备和技 术,包括果蔬、园艺花卉林木、畜禽、水产等高效设施栽培、种植、养 殖、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控制设施、设备及技术。加强农田、 林草地高效可持续利用技术推广。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塌陷地复垦、地 质灾害防治、综合利用和生态恢复模式与技术研究与示范。节约矿产资源技术积极引进和研究开发采、选、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有效降低采矿贫化率 ,不断提高采矿回收率和选矿回收率。加

27、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 用技术攻关 ,重点研究开发二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复杂稀散金属矿及贵金属矿综合利用技术 ,以煤系、黑色及有色金属、原油和化工原料等为 主要内容的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低品位及难选、难冶矿石开发利 用技术 ,无尾矿及少尾矿综合利用技术 ,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积 极开展矿山”三废”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努力做到矿山尾矿、废水、废气 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循环生产技术 充分发挥济钢、莱钢、鲁北化工、兖矿等企业发展循环生产技术的示 范作用 ,在企业中推行合理设计工艺流程 ,实现企业内、行业内、园区内的 资源循环利用 ,形成生态工业链网。重点研究石油化工、盐卤化

28、工、矿产 与冶金、电力、造纸、医药、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循环经济中的关 键技术 ,各行业间循环产业链接的关键技术 ,绿色化工技术 ,绿色再制造技 术。发展新型生态化养殖模式 ,减少污染 ,提高对养殖业生产废弃物中生物 质能源的利用率 ,建立”饲料与环境资源清洁化生产畜产品再生资 源”生产模式 ,实现清洁化、资源化生产。节约型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研究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建筑容积率 ;加强市政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智能停车设备、城市污水 和垃圾综合处理与利用技术、生物环保厕所等 ;加强节能节地型住宅、公共建筑的建筑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建筑节

29、能技 术;研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信息技术。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实施碧水蓝天工程 ,在南四湖、东平湖、黄河三角洲等重点区域开展流 域、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 ,企业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 城市群与区域大气污染成因与综合治理技术 ,环境保护中的脱硫、脱硝工程技术 ,危险废物、废旧汽车及电子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 ,垃圾发电和生活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等研究开发与示范。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与保护 开展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生态安全与生物 多样性保护技术、黄河三角洲与滨海湖泊等重要湿地的修复重建与保护 技术、环渤海湿地芦苇种植与综合利用技术、污染的生态影响机制和生 态修复

30、技术、土壤污染形成机制与治理修复技术。研究开发消耗臭氧物 质(ODS)替代技术及新产品,加速淘汰ODS,保护臭氧层。(二 )新能源技术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 ,增加能源供应 ,加强生物质能、太阳能、氢能、地 源水源热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 煤、天然气和液化 石油气的高效开采及清洁利用技术开发。培植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生 产基地。能源科学基础研究积极开展非化石能源的研究与利用 ,加强地热综合利用、天然气和液化 石油气的高效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煤的高效洁净燃烧和污 染防治、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利用、燃料电池及其它新型电池研究开发等 关键技术的研究。生物质能充分发挥省科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作用 ,研究应用农林废弃物气化联合发电技术、气化液化制取发动机燃料技术、废弃植物油制燃料 油技术及其它机械燃料 ,垃圾填埋场及加工业废弃有机物制沼气技术等。 建设生物质能发电示范工程。太阳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