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8.64KB ,
资源ID:1805790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0579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义源新区赣长路连接线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义源新区赣长路连接线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

1、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2、本项

2、目所在地基本情况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赣江在赣州城区外由两大支流章江和贡江汇合而成。赣县位于贡江边,距赣州市区仅7公里,是未来大赣州的辅城之一,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流域城镇。贡江在离县城15公里处的赣县江口镇龙舌村由平江和桃江合流而成。义源新区是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东与大田乡交界,南与章贡区沙河镇接壤,西、北至贡江,规划面积19.10平方公里,地处贡江与章江合而为赣江前的第一道湾,是赣县实施跨江发展的主要区块,是打造“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的核心板块之一,是赣县实施“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四化水平”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新区具有优质的自然资源,涵盖了江湾、陆嘴、山体、缓丘、森林、峡谷六

3、大自然地理肌体,规划了生态居住、旅游休闲、职业教育、商务办公等功能区。规划本着“功能齐全、尺度宜人,山、水、城相融”的思路,精心开发建设,严格维护生态环境,在新区形成湾、嘴、峡谷的生态链,结合相关项目,打造低碳城区、绿色GDP的先进建设思路,使贡江第一湾在生态、能源、创意、旅游等方面保持活力与先导地位,营造一片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和现代化赣县新城区景象。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一)赣县至周赣公路连接线项目建设必要性1、融入赣州中心城区的需要赣县县城已纳入了赣州中心城区水东梅林组团,属赣州中心城区东辅城。为主动融入主城区,实现基础设施对接,打造宜居休闲养生后花园,赣县必须在城市功能完善和承载力提升上

4、加大投入,拉开框架,改善人居环境,从而与主城区融为一体。本项目紧邻章贡区沙河镇,是沿贡江南岸联系主城区的重要通道,项目建成将实现与主城区的无缝对接,创造宜居宜业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的城市重要绿肺,将为主城区居民休闲提供优美的后花园。2、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赣县县城目前已全面实施四大新区建设,项目所在地义源新区规划定位为生态居住、旅游休闲、职业教育、商务办公等功能区,将建设成为集行政、商务、金融、文教、博览、休闲、购物、中高档住宅等的多功能综合区域。赣县至周赣公路连接线项目的建成,对引人入城,扩大城市规模,彰显城市魅力和个性,推动赣县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3、完善城市交通格局

5、的需要根据赣县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及县城总体规划,赣县至周赣公路连接线与义源大桥、周家至赣州公路相连,是与赣县主城区、章贡区沙河镇和赣县东南部乡镇相通的城市交通道路。也是拉开城区框架、沟通新区交通、贴近贡江营造频水城市的重要交通干道。赣县至周赣公路连接线的建成,将极大优化城市交通、形态格局,使义源新区新城区雏形基本形成;将使赣县东南部六乡镇15万人快速上赣大高速,缩短与广东沿海发达地区的距离。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赣县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喜人,财政收入历年翻番。2011年赣县实现生产总值92亿元,财政总收入9.2亿元,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7.1:58.1:24.8。根据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6、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在全市前列,努力实现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70亿元,外贸出口总额突破3亿美元,旅游收入突破4亿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齐头并进。赣县有近60万人口,城镇化率却仅为3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赣州中心城区正在实施特大城市发展战略,赣县县城作为东河片县市进入中心城区的桥头堡,赣州市区东扩的辅城,无论是从生活成本,还是入学、就业门槛考虑,赣县县城将成为一片热土。为进

7、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城市框架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承载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满足人们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要求。(二)周家至赣州公路赣县义源段改建项目建设必要性1、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正式出台。赣县属原中央苏区县,为进一步加快赣县的振兴发展,必须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以确保赣县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本项目原建设标准为四级,因建设年代久远,加上赣大高速公路的建设,路面窄、烂、线型差等问题日益突出,远远不能

8、满足赣县东南部六乡镇15万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需对该公路进行升级改造。2、融入赣州中心城区的需要本项目紧邻章贡区沙河镇,是赣县东南部乡镇联系主城区的主要通道,项目建成将实现与主城区的无缝对接。3、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周家至赣州赣县义源段改建项目的建成,对引人入城,扩大城市规模,彰显城市魅力和个性,推动赣县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赣县东南部乡镇有丰富的煤炭、稀土、瓷土、钨、钼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并已发展了腐竹、生猪、甜叶菊、烟叶、无公害蔬菜、蜂蜜等产业,大批物资需通过周家至赣州公路外运至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周家至赣州公路赣县义源段改建项目的建成,将使赣县东

9、南部六乡镇的货物快速外运,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赣县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二章 项目区选择与概况一、项目区选择的条件项目区的选择必须是符合以下条件:一是有利于城镇发展,并对城镇建设和发展有着创新意义和示范作用。二是在城镇建设内容方面,应属于交通系统中的城镇内部交通项目、县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环境系统(环境、绿化、环保)项目、能源系统(电、气、热)项目、通讯系统(邮政、电视、网络等)项目、防灾系统项目,还可以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文教卫发展、城镇管理等内容的项目。二、项目区选择与分布本项目区选择在赣县县城义源新区,所需投资建设的项目是赣县至周赣公路连接线工程、周家至赣州公路赣县义源段改建

10、工程。1、赣县至周赣公路连接线工程,起点于赣县义源大桥东岸桥头,途经义源童屋、河口,终点于赣大高速贡江大桥下,全长3300米,路基宽32米;2、周家至赣州公路赣县义源段改建工程,起点于赣县茅店镇义源村河口组,终点于赣县梅林大桥东岸桥头,全长4500米,路基宽12米。三、项目区概况1、地理位置 赣县位于江西南部,赣州市中部, 赣江上游,辖19个乡镇(10镇9乡)、279个村民委员会,土地面积2993平方公里,总人口 58万。县境环抱章贡区,为南北交通之要冲。境内贡江、赣江通达长江至海外,赣县位于江西赣江源头。县城距赣州市区7公里,处赣州市城区的二环线上,距离4C级赣州新机场仅30公里,105、3

11、23国道与韶(关)赣(州)龙(岩)铁路、京九铁路贯穿县境,厦蓉高速公路、瑞赣高速公路均穿境而过。赣县区位优势十分优越,已融入赣州中心市区,成为赣湘粤闽四省通衢的中心区域。赣县历史悠久,据白鹭乡官村发掘的商周遗址和出土文物显示,远在4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境内生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1949年8月14日解放,析赣州镇置章贡区,赣县先后属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赣州市,1969年7月县治由章贡区迁至梅林现址。境内居住有汉、壮、畲、回、苗、满、白、侗、布依、蒙古、纳西等11个民族的居民。白鹭官村商周遗址、南朝齐墓、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

12、晋朝储君庙、清初文昌阁、白鹭客家清代古建筑群等历史文化名胜,熠熠生辉,久负盛名;狮子岩、丫几岽、菩提山、石林山、文峰山、金鸡洞、小湖洲等分布各地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数,令人流连忘返。赣县人才辈出,自唐至清,历代进土117人,举人253人,诸贡生679人,古有诸曾登进土为名臣之说。史料所载“赣州十大乡贤”中,赣县有宋代曾几、明代卢现象、清代邓元昌三大乡贤。19551965年赣县有授上将军衔的1名,中将1名,少将7名。2、气候条件全境地处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并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的特点。年均气温 19.3 ,年均日照 1092 小时,年均降雨量 107

13、6 毫米,无霜期 298 天,四季常青。3、土地资源条件赣县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山上盛产木、竹、油茶、油桐、松脂及橙、桔、柚、桃、李、梨、梅、枣、柿等;田园主产水稻、甘蔗、烟草、花生、黄麻、席草、甜叶菊、蚕桑和西瓜等;地下蕴藏钨、煤、铜、铁、铝、稀土、萤石、铝土、砂金、重晶石、高岭土、石灰石、大理石等资源。丰富的农产品和矿藏,使赣县有色金属冶炼、建材、食品等大批企业蓬勃发展。4、水资源状况赣县境内河流密布,700多条大小河流纵横全境,平均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77公里,水力资源丰富。年均径流量 21 亿立方米,水力蕴藏 24.4 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 1.1 万千瓦,水面资源丰富,面积达

14、23 万亩,其中河流 16.4 万亩,水库、库湾 5 万亩,山塘 1.6 万亩,已开发库塘水面 2.6 万亩,年水产品总量达 8150 吨。5、社会经济状况赣县纵深推进“四化”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2亿元,增长12.8%。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5:55.2:26.3转变为17.1:钨、稀土、铝、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电子信息材料、LED、再生资源、模具和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大用电六大新兴产业得到培育,农业优势产业逐步壮大,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亮点。社会事业全面

15、发展。全县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建设合计投入财政资金4.04亿元,增长18%,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8.7%。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4万人。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8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18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53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051元,增长9.9%。其中,人均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分别增长8.7%、13.2%、16.9%和24.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2%。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1.2平方米,增加0.4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16、24.8平方米,增加0.2平方米。6、当地城镇基础设施状况近年来,赣县正在进行“十二五”规划建设,制定了“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四化水平”发展战略。县城建设分成四大片区进行,分别为城南片区、城北片区、义源新区和赣县经济开发区,并对各大片区的发展定位进行了详细规划。除经济开发区以发展工业为主外,其他三大片区都是赣县的城市发展主战场,城南片区是老城区和县城中心,城北片区和义源新区是新城区,基础设施须新建。四、项目区的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赣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地处东经114度42分至115度22分,北纬25度26分至26度17分之间,是千里赣江第一县。全县辖10镇9乡,国土面积

17、29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万亩,山地360万亩,水面23万亩,有“八山半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赣县是赣州市的郊县,赣县与赣州中心城区自古以来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县城与中心城区隔江相望,距离主城区仅7公里,处在赣州市区的“二环线”上,是最贴近中心城区的功能性城市,处于主城区10公里半径范围之内、“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之内,也是建设中心城区的后花园、为中心城区配套服务的最佳区域。同时,赣县具有三面环抱赣州市区的独特区位优势,也是赣州市区与东河片六县一市以及闽东南地区交通连接的门户之地和重要结点。赣县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交通条件十分便捷。陆路:南北向有京九铁路、广大高速和10

18、5国道,东西向有赣龙铁路、蓉厦高速和323国道。京九、赣龙铁路、大广高速、厦蓉高速和赣州绕城高速、赣南大道,以及105、323国道贯穿全境;至南昌380公里、至广州457公里、至珠海567公里、至深圳487公里、至汕头627公里、至厦门543公里,至香港497公里、至澳门577公里。赣州火车东站设立在赣县县城,这是一个二级编组站,占地1400多亩,是京九铁路上五个二等区段站之一,是京九线南段设备最先进、吞吐量最大的现代货运站;水路:章江、贡江作为赣江的两在支流在赣州市区汇合成赣江,经九江直达长江。货物远洋运输的出海口:广州黄埔、深圳、厦门、九江(距460公里);航空:赣州4C级黄金机场,距赣县

19、县城30公里,可起降747等4C级以下客货飞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南京、厦门、重庆、南昌、海口等九大城市航班,并可在赣州购买各城市中转全国各城市的航班联票。目前,已有101、127、129三条公交线路和近百辆出租车往来主城区和赣县县城之间,初步形成了公交一体化;瑞赣高速、梅林大桥和将要建成的赣江大桥、正在建设的贡江大桥、义源大桥和外环快速通道、赣南大道,将赣县和赣州融为一体。2、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有山林36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40万立方米,有毛竹、松树、杉树、油桐、红木、楠木等30多个种类。水力气候:赣县境内河流密布,708条大小河流纵横全境,平均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

20、77公里,水力资源丰富。年均径流量21亿立方米,水力蕴藏24.4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1.1万千瓦。水面资源丰富,面积达23万亩,其中河流16.4万亩,年水产品产量达8150吨。全境地处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并具有春早、夏他、秋短、冬迟的特点。年均气温19.3度,年均日照1092小时,年均降雨量1076毫米,无霜期298天,四季树木常青。矿产资源:全县已探明六大类38种矿产,主要有钨、煤、铜、铁、钼、稀土、莹石、钴土、砂金、水晶、瓷土、石灰石、大理石等。人力资源:全县外出务工人员10多万人,每年的初中应届毕业生有8000人,高中应届毕业生有2000人,还

21、有两所地处县城的电子工程职业学校年毕业生有10000人,具有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良好条件。3、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赣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国家重点扶贫县,能享受到我国中部地区的相关政策,同时在扶贫政策上,有着许多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4、迅猛发展的经济实力“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来,赣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超额完成翻番目标,分别增长1.8倍、1.7倍、1.8倍、2.7倍。2009年赣县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初的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92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9.2亿元,增长31.1

22、%,地方财政收入5.57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亿元,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4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3541元,增长15.2%。五、项目区存在的问题“十二五”发展目标要在“十一五”成绩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建设更加完善的目标任务,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70亿元,仅靠财政收入来投入,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社会资金、法人资金和国外资金来实现。资金问题,是义源新区建设的瓶颈问题。因此,项目建设单位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全力保证“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23、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重大战略决策,抓住国家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机遇,根据赣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义源新区控制性规划,切实做好义源新区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2、基本原则项目建设要符合赣县总体规划、义源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赣州市水流域保护规划,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本着节约投资,追求社会效益和经

24、济效益最大化原则,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强化与县城主功能区的连通,改善道路景观及道路照明节能,完善城市交通框架。(1)立足于“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四化水平”的发展战略,把握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推进城乡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加速实现“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2)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坚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要求。注重城市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力求规划设计兼具融合性和功能多重性;(3)坚持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和高品位城市景观为重要目标,实现城市的园林化和防洪要求相结合;(4)按照资源共享原则,依托赣州中心城

25、区,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保护旅游资源、繁荣经济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综合配套、协调发展,体现交通、防洪、供水、园林、景观的整体性。3、建设依据(1)赣县县城总体规划;(2)义源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赣县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纲要;(4)赣县苏区振兴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5)赣县交通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6)赣州三江六岸城市建设;(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二、建设目标1、项目总体目标围绕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改善项目区域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平台,增

26、加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挥示范作用。2、具体目标建设赣县至周赣公路,完善新区交通设施,丰富城市景观,为市民出行、休闲、娱乐、消费、健身提供良好平台。三、建设规模1、项目总投资17552万元人民币,建设赣县至周赣公路连接线工程和周家至赣州公路赣县义源段改建工程。2、建设依据(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给水工程

27、第四版、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技术经济第10册;(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4)其他有关文件及规范3、建设标准(1)赣县至周赣公路连接线建设标准道路等级:城市级主干道,设计车速:30km/h,全长3300米,道路宽32米,道路设计轴载:标准荷载公路-级,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桥涵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人群为4kn/m2,平曲线最小半径:250m,曲线最小长度:363.9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3800m,凹曲线最小长度:60m,最大设计纵坡3.0%,设计排水重现期为1,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2)周家至赣州公路赣县义源段改建工程建设标准二级公路,设计车速60km/h,全长4500米,路基宽度12米,路面宽度9米;道路设计轴载:标准荷载公路-级;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