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解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提问我们了解了生物的这些特征,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它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看一下珊瑚、珊瑚虫和钟乳石,哪个是生物?为什么?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讲解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钟乳石长大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它是由无机盐慢慢堆积形成的。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总结 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它们
2、。讨论各自体验结合课本总结科学观察的概念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计划;观察分组讨论交流植物从外界吸收水、 无机盐,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物质,如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出其他特征通过自身的经历总结观察的方法构建科学观察的概念各抒
3、己见探讨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归纳出生物的特征。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的概念适当的拓展知识四板书设计第一章 认识生物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D )A弹钢琴的机器人 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C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
4、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动物取食 应激性鲸喷出水柱 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 繁殖植物开花结果 生长人体排汗 排泄蘑菇由小长大 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 呼吸反思与补充: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2能力方面:学生尝试描述身
5、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合作探究与讲授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1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调查)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
6、后和书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2、实地调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资源的爱护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3、整理统计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四、展示、交流调查报告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5、技能训练,正确对生物进行
7、分类教师在讨论中正确引导,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评价。6、布置课下内容 1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2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 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
8、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3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1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2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察,并从中吸取经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2、按生活环境分类3、按照用途分类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的健康及发育状况。3课后各组整理照片,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主要环节的效果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
9、的基本方法和意义二、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拓展应用3、正确对生物进行分类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制定合理的 。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3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D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C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C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B
10、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7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动物:鲫鱼,奶牛,蚂蚁;植物:银杏,树海带,白菜 ;其他生物:木耳,大肠杆菌。(2)按生活环境分类: 陆生生物:银杏树,奶牛,蚂蚁,白菜;水生生物 : 鲫鱼,海带大,肠杆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的 (一)能举例说出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1、,建构生态因素的概念;(二)经历比较分析,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建生态因素的概念;教学难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三 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学习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并对它们进行分类,我们认识到,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提问:为什么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呢?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探讨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2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积极思考问题,发散思维。以学生所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较分析,讨论学习(一)想一想,议一议以图片展
12、示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大家认识图片当中是什么吗?根据现有知识,学生不难做出回答。追问: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够适应它们的生活呢?离开了水的海豚能够生存吗?没有阳光雨露小麦能够发芽抽穗吗?通过上述的问题和所告诉的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到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活与分布,从而构建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二)看一看,想一想以观察图片为主,阅读教材为辅,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大家见过稻田吗?看看这张图,你能找到影响水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吗?根据之
13、前所学的内容,它们可以分为几类呢?对稻田里的生态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出生态因素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建构生态因素概念。学生仔细观察,说出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利用已有知识对其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生态因素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土壤、空气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调动全班同学,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新知,升华迁移 经讨论学习后,举例说出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补充一些例子,例如:沙漠和绿洲,热带和温带生物的生活与分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生回忆本节所学知识
14、,举例说明。应用新知回答实际问题。总结新知,延伸设疑归纳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设置问题“生物能否影响环境呢?如果能,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呢?”从而延伸这一片段。总结归纳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相关概念:生态因素设置问题疑,激发学生趣,并引出下节课所学内容。 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因素的概念 大熊猫 竹子(植物)海 豚 水 影响着生物的生活与分布 生态因素小 麦 阳光、水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地球上所有生物 与其所生存的 环境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 生存空间 ,而是包
15、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影响因素 。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生活 和 分布 的因素。它包括 非生物 因素和 生物 因素两类。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光 、 温度 和 水 等。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1.举例说明阳光、空气、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2.尝试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3教学过程
16、复习回顾: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什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比如:我们翻动砖头时会发现鼠妇到处走,跟鼠妇一样的还有黄粉虫,俗名又叫面包虫。(看投影)二、探究实验:光对面包虫的影响1、直接以面包虫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2、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3、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4、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三、探究过程1、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设计对照:阴暗、明亮控制变量:光不同2、按照各组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指导。3、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
17、中发现问题4、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四、实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结论。小结: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实验最关键的问题:设计对照、控制变量 复习回顾: 检查提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巡视各小组并进行指导组织、引导四板书设计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吗?2、作出假设 面包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
18、布。3、制定计划 对照实验的概念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6、表达和交流 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具有(A)A.普遍性B.个别性C.相对性D.绝对性2、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落叶,而松柏郁郁葱葱,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A.杨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天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松柏比杨树更适应寒冷D.杨树对低温更敏感3、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的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天敌的视野中,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C)D.绝对性4、下列说法不属于对环境适应的是(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19、,茎有储水功能B.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毛是纯白色的C.蚂蚁借机爬在过往的动物身上D.竹节虫的形状像竹节和树枝5、青岛崂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崂山石更是景点的点缀。而石上的地衣也引起了许多游人的注意。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 A.只能适应环境B.只能影响环境C.都能改造环境D.既能适应又能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的作用(二)能力方面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三)情感方面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20、、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书写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生态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 回忆,倾听,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复习导入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连贯性,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本课的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1.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出示思考题: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2.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
21、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片农田以及学校的花园等,都是生态系统。3.过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他们都具备相同的组成成分。那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什么样的呢?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蝗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 倾听倾听通过实例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完成情感目标。自然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结组对资料分析进行讨论,并完成课本上的讨论题。1.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组成成分?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组织讨论,交流在生
22、态系统中,除了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阳光、空气等。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加深理解各成分彼此之间的关系。食物链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食物链,从而提示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捕食自愿去黑板书写练习书写食物链,突破教学难点课堂小结说出这节课学到的内容:1.什么是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什么样的?3.什么是食物链?将课本上的内容真正转化成自己的内容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各种动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三、食物链的概念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D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B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