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三、新课程知识(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
2、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
3、、学校)。(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1、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1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
4、阶段:1、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5、(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2、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2、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3、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3、常用的教学方法: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3、感觉是人脑
6、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3、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4、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
7、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4、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4、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5、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需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
8、。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5、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5、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6、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6、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
9、的协同性。6、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6、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7、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10、: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8、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
11、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9、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9、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9、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0、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10、动机产
12、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10、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10、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11、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11、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
13、(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12、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13、“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14、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1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5、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