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28.84KB ,
资源ID:180337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0337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提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提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工程机械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汽车研发投入占汽车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以上;汽车服务业经营收入达到1200亿元。按照中国汽车数量每年以13%的速度递增,中国汽车人才将有5060万的缺口,尤其是围绕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的人才。随着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一汽(四川)专用车有限公司、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及相关配套企业的进入,汽车制造及装配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企业人才的再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更新也与日俱增。(三)专业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

2、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学院“专业紧贴产业,教学紧盯企业,精品畅通就业”的办学特色。主动适应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调整专业建设与办学方向。通过专业建设的目标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立基点、建框架、挖内涵、保实效。重点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努力为汽车产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内领先、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1、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汽车技术

3、人才。以实践及应用为主要学习目的,以汽车制造和装配技能为主线,系统学习机械工程基础、汽车制造装配技术、汽车调试技术、汽车检验和检测技术、汽车及配件销售等模块,培养掌握现代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汽车整车装配作业、过程检验和零部件生产与检验、整车下线检查和调试、汽车性能检验与性能试验评价技术和能力,可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装配、汽车调试与性能检验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服务方向立足航天,面向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具备汽车制造工艺准备、装配调整与质量控制(汽车制造综合应用能力)、汽车制造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主管)(班组

4、工段生产管理能力、安全生产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主要的职业岗位包括汽车中级(高级)装配调试工、汽车中级(高级)焊装工、汽车中级(高级)维修工、汽车中级(高级)钣金工、汽车制造企业技术(业务)管理人员(主管)等。(四)专业现状及优势1、依托行业强化专业,优势明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设置于2004年,是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开设6年来,初步形成了具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应用型汽车制造与装配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方案,实施“2+0.5+0.5”的培养方案,其中0.5分别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践,工学交替,使学生能尽早地接触社会、熟悉企业,对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专业已向社会输

5、送了400名毕业生。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大部分的毕业生就业于本专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核心技能,构建了基于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艺实习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教学手段,在实训室开展汽车底盘、发动机装拆等实践教学,把工作流程、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了实训校本实训指导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等教材。近几年,在国家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表1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现有教师情况表序号类型人数比例1专职教师1352%2兼职教师1248%3副教授527.8%双师教师753%6硕士合计252、课程改革与建设初见成

6、效本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核心课逐步推进,经过几年的发展,为新一轮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工学交替实现了生产型实训,使学生在教学实训中进一步得到“准员工”教育。3、“双师”型教师队伍初步建成目前,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总数25人,其中,专职专业教师13人,其副高职称5人,占27.8%,硕士研究生5名,占27.8%,“双师”素质教师7人,占53%,另有兼职教师12人(均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4、校内外实训条件较为完善本专业校外实训依托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成都分公司、

7、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南骏汽车等企业,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习平台。校内实训通过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底盘拆装实训区、汽车电子电气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使学生掌握了本专业必要的专业技能。(五)不足之处对照教育部关于建设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的要求,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第一、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积极的改革尝试,但是改革力度有待加大,实践措施和机制尚待完善。第二、虽然构建了“理实一体,注重技能”的专业课程体系,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和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职业性、开放性还体现不够。第三,虽然实

8、训条件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但是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的融合程度还不够深。二、建设目标与重点(一)总体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具备学习、创新、实践和就业能力的优秀应用型汽车制造和装配人才为出发点,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推动特色专业建设加快发展。专业建设应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教师团队、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就业岗位,企业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汽车制造和装配人才;要充分发挥其示范专业作用,带动相关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通过专业建设,提升汽车

9、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教学基础能力和资源共享程度,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成成都及周边地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培训中心、专业教学指导中心、实习实训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成为区域内汽车制造与装配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领跑者。(二)建设重点(1)依托成都龙泉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入汽车制造企业,实现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以校外实训基地为资源平台,走“校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满足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2)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建设3门专业核心课程、4本专业特色教材(含校本教材

10、),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开设特色教学班,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人才。(3)完善“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教师培养、聘用与评价机制。建立由1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15名“双师”素质教师及18名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三、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为桥梁,加强与汽车行业的合作,构建“双向服务、互利互惠”的机制,增加校企共建互动平台数量。采用 “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模式,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的作用。完善 “1.5+0.5+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个学期在学校完成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第4学期到企业进行企业实践,第5学期回校继续学

11、习专业技术课程,第6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善现有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和校外半年工学结合的生产实习,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实现有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1)“校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模拟或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素质训练、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在校企结合中让学生感到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以模拟或真实的生产环境为载体,实施基于汽车制造与装配的教学实

12、践、技能训练、管理规范和能力评价,使学生具备规范化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能力。(2)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职业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借助 “航天精神”、“航天传统文化教育”“文明建设”等活动,汽车工程系举办的“汽车模型”等设计大赛,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与拓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强烈的责任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与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二)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邀请汽车制造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按照

13、“工学交替”的思路,依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核心能力要求,确定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设计学习情境,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特色教材,制定评价体系。工作过程分析行动领域提炼学习领域设计行业调研岗位分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课程体系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人才信息反馈图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汽车制造与装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基于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3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带动本专业专业技术课程并编写特色教材。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开展教学设计、综合训练项目设计,制定课程标准和能力考核标准,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深化教育教学

14、改革,全面提高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1) 建立课程体系根据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校内外其他实训基地良好的硬件条件,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完成按项目模块对课程门类的重新划分,构建“以核心课程为中心,以专业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系列项目课程和教材,并组织教学实施。图2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2)课程教学改革按照“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实现理

15、实一体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与职业岗位一致的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课程教学中,以汽车整车的制造和装配进行模块划分,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现,体现基于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特点,把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大类,循序渐进,使学生基础牢固,各有特长。密切产学合作,注重汽车新技术的引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

16、实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实习、实验条件进行动手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以教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如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突破课堂本位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实训室或生产现场授课,教师边讲边操作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图3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图3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 评价体制的改革。在学生能力评价中,引入过程评价机制、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考核,不仅考察学

17、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展示能力,而且使学生体验情感、体验价值、体验成就,并以考核评价与能力展示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意识。(3)课程资源建设按照就业岗位(群),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与汽车生产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开展教学资源建设,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做好资源准备。 核心课程建设按照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建设3门汽车车身制造方法与过程控制汽车典型零件制造技术、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引进企业项目资源,通过

18、汽车车身制造方法与过程控制汽车典型零件制造技术、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为载体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熟悉目前企业生产现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课程建设情况见表2。 特色教材建设为了更好地配合核心课程教学、便于学生实习、实训,拓展知识和能力,建设汽车拆装与调整实训指导书、汽车车身制造方法与过程控制、汽车典型零件制造技术、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4部核心课程特色教材表2专业核心课程与优质教材与讲义建设规划表课程名称教材/讲义负责人合作企业建设内容汽车车身制造方法与过程控制邹平 一汽大众成都公司1、分解职业能力、开发课程载体项目;2、建设课程内容;3、制定课程标准;4、编写配套教学教案、课件及教材;5、制定课程考

19、核标准;6、建立课程资源库;7、完善学生能力考核标准和课程评价体系。汽车典型零件制造技术邹平一汽丰田公司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周航吉利汽车汽车拆装与调整实训汽车拆装与调整实训指导书易俊宇3.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专业核心课程全套教学资料,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开放式教学网络平台。重点建设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汽车典型零件制造技术、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3门核心课程的全套教学资料、开放式教学网络平台等。所建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见图4。习题库试卷库典型零件加工课程标准专业技术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专业教学资源库(开放式教学网络平台)图4 教学资源库 表3 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单位:万元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投入12

20、年13年小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订并实施课程改革方案评估与论证49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汽车车身制造方法与过程控制课程建设汽车典型零件制造技术课程建设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建设8优质专业核心教材建设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教材建设汽车典型零件制造技术教材建设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教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站建设专业视频动画、专业技术资料开放式教学网络平台1015404.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或进修、聘请企业一线技术、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组建一个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

21、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经过2年专业建设后,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达35人,兼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研究生比例达30%以上。建立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与质量,同时注重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形成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的良好机制。(1)专业带头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带头人能引领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专业带头人能及时跟踪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

22、动态,把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模式与方向,对专业和教学团队教师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本专业带头人具有丰富的汽车制造经验,具有创新与开发本专业新课程的能力,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与实践服务。本专业带头人的规格: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职称,能制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措施;能主持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讲12门专业核心课程,参与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工作;主持1门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指导12名青年教师。表4 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表 单位: 投入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国内外考察、调研,开展技术交流、进修、培训等途径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2) 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团队中的核心力

23、量,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总体水平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本专业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行业权威资格证书;主持1门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承担1-2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工作;主持或参与1门课程建设,主编或参编1本专业特色教材。建设期内,本专业培养6名骨干教师。具体措施为:定期安排教师参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师资培训,分批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学习,分批派骨干教师到汽车制造、汽车维修与服务企业参与实践与开发、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开展社会服务等。表5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表 单位:骨干教师培养引进通过国内外进修或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学术交流、学习;教研、教改项目及科研

24、项目的开发等途径培养4名专业骨干教师14引进2名教师,通过国内外进修或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学术交流、学习;教研、教改项目及科研项目的开发等途径培养成为专业骨干教师18(3)“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新技术培训、教师到汽车制造、汽车维修与服务企业参与项目实践与开发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等措施,树立专业教师的现代职教理念,培养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革新教学方法与指导创业就业能力、行业实践和技术研发能力,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中,除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外,其他教师的培养措施有:每年派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并参与管理。健全管理与考核机制,通过围绕“项目课程设计与开发”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进行展示与评价。建设期内,每位专职教师至少完成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表6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表 单位:“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引进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项目开发、教研教改等工作培养13名“双师”素质教师16引进2名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教研教改等工作使其成为“双师”素质教师21(4) 兼职教师建立多名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每年聘请3名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科技活动等,从紧密型合作企业聘请兼职教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