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1.92KB ,
资源ID:180262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0262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案例及设计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案例及设计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噪声的来源 1、【提出问题】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常来自哪里呢? 2、【实验器材】两玻璃片、铁钉。 方案1将两玻璃片的棱接触后摩擦,让学生听发出的声音。 方案2用铁制品与水泥地摩擦,感觉它发出的声音。 3、这些声音发声时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用示波器观察一下它的波形,再与乐音进行对比。 老师放一段录像。 总结: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则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令你心烦意乱的,妨碍其他人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所以噪声的来源很多,我们判断一种声音是不是噪声,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物理学角度看它的振动规则,如果它的振动是不规则的,那么这种声音就是噪声;二是从环境

2、保护的角度看是否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对其他人有影响,则属于噪声。 5、举一些生活中产生噪声的例子。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等级】虽然都是噪声,但它们之间也是有不同级别的,有的强度大,有的却小,我们如何描述噪声的这种差别呢? 2、我们是否可以将声音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级代表一定的强度。于是我们就用分贝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用符号dB来表示。 3、请同学观看课本图1.4-3的声音强弱等级表,找出以下几种声音的强弱。 (1)有利于学习的教室里的声音;(2)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谈声;(3)嘈杂的马路上的声音;(4)喷气式飞机起飞的声音。 4、【危害】 大约有三类:心理效应、

3、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 (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 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 (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曾经有80个人自愿做喷气发动机噪声作用的试验对象,结果有28人死亡,其余都得了严重的麻痹症。 (3)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曾有一架飞机,在60米底空只以每小时1100千米的速度飞行时,使地面一座楼房遭到破坏。 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小噪声对其他人的危害。 5、噪声监测 播放噪声监测图

4、片或录像,让学生观察,从监测仪上能得到什么知识。 (三)噪声的控制方法 由于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传声介质人耳,所以控制噪声的方法也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加以控制。 例如:你正在学习,但楼下音乐的吵闹声影响了你,你该怎么办呢? 老师总结控制噪声的三个方法 1、在发声处控制 如:摩托车上的消声器;用光信号代替声信号;提高技术,增加金属间的弹性,研制无声合金等。 2、在传播过程控制在公路两植树造林,让树木来减弱噪声;对产生噪声的机器装上隔音罩等。 3、在人耳处控制戴上耳塞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老师举一些例子,请同学们判断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控制噪声的。 (四)我国在控制噪声方面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5、噪声污染防治法已于1996年10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各省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文件。其中有一条是: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法律为我们提供了保护,你还怕什么呢? (五)噪声的利用 噪声也能利用,例如,利用噪声可以消除杂草,发电、制冷、除尘等。 (六)练习: 课外活动小组参考课题: 研究噪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这个活动适合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展开。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查阅资料,

6、了解相关知识,选定要研究噪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拟订实验方案。 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两玻璃片摩擦时或铁钉擦地时 我正在学习,其他12下一页 学生的唱歌声 所举的例子可多可少,老师要适量掌握 可以利用书上的表格,通过比较能得出一个大约值 有声音强弱的大小,其单位是分贝(dB) 学生回答 生1: 生2: 生3: 做好知识的预备 可以让学生直接制造一些噪声来,可提高积极性 噪声的波形借助多媒体,可以体会高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养成带着问题看书的好习惯,也为理解影响别人学习的声音做好铺垫 通过对噪声危害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利用实例引出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我国法律的规定上给学

7、生以熏陶,增强控制噪声的信心和勇气 利用噪声的利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课堂小结 这节课从声音的分类角度得出乐音与噪声中噪声的有关知识。主要分析了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的方法等内容。对噪声和来源我们是通过录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法得出的;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我们是通过看书和录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的;对噪声控制的方法我们是通过一个个的实例总结出的。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的振动都是无规则的; 2、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等级:噪声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适宜学习的强度为3040dB。 2、危害

8、:从心理上、生理上和物理上都能产生一系列的效应。 三、控制噪声的方法 1、在发声处控制;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3、在声源处控制。 四、我国在控制噪声方面的措施 五、噪声的利用 课后反思 该课属于应用性质,所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应进一步提高,贵在设计更新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 在录像素材方面,还应进一步提供一些学生见得少的情景,能体现高科技方面的情景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上一页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

9、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

10、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

11、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

12、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新课引入: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授新课: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

13、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

14、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没在水中的木头的上浮过程,以加深印象。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是一回事或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的错误观点,这时我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空心金属球投入水中分别演示漂浮与悬浮实验。使学生直观比较出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

15、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强调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是不可能的。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这时可请同学回顾做过的一个旧实验: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要大。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1) 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16、2) 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并指出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的目的。至此,教材内容已经讲授完毕,浮力作为同学们新认识的一种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根据农村学校学生情况,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后的”想想议议”,由此引入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索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

17、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作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反馈和巩固: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三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为下一节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作准备。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浮的区别。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大小的决定式。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 山东省临清市自忠中学 王洪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

18、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19、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 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20、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

2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 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生答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

22、,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 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 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 (2)超声波清洗污垢。 (3)声纳利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 (4)超

23、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 (5)医院利用B超(B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 (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师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生老师,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 师的确是这样,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

24、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网站等多种途径,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并利用活动课进行交流。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 生示波器为什么可以显示声波的波形呢? 师示波器的构造复杂,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电场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学们的知识还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们会正确使用就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

25、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生老师,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做做看。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议议 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

26、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生大胆地猜想。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生甲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

27、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生乙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动的幅度大,琴声强,响度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和论证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表扬。下面让我们利用准备的仪器进行探究活动,证实同学们上面的猜想。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实验,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