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南开中学夏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重庆南开中学高2017级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
2、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
3、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填词须有词牌,据清人所编词谱统计,传世词牌有826调,算上变体就有2306种之多。词的句式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论道:“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
4、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它除可供文人案头欣赏外,宛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也是一种普遍的方式。词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而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怡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恰如词在宋以后的遭遇那样。柳永鹤冲天词写男女惜别之情:“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永遇乐词写无奈之情:“不如向帘
5、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悲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悲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其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大江东去”(念奴娇)的放歌、辛弃疾“千古江山”(永遇乐)的抒怀,皆可为证。 (有删改)1下列不能表现宋词市井文化品格的一项是 A通过歌伎之口来娱悦听众。 B既宜于雅乐,也宜于俗乐。 C情趣能与市井听众产生共鸣。 D语言通俗,字句易于听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吟诗,为了体现“诗言志”的尊严,
6、往往一本正经;而填词时对音律和内容较少顾忌,比较自由。 B“诗之境阔”指诗反映社会生活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词之言长”指词能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C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双重品格的基础。 D词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有其豪放的一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被称作“诗余”,是因为近体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时期之后,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渐消亡。 B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充满了活力,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 C宋代以后,词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也就意味着元明清时代大
7、多数词作的市井文化品格被削弱。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句非常直白,毫无费解之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 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合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
8、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兰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 稍迂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目:“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延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繇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剥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
9、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计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原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 天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武后谓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后叹其长者。 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官不能足,更诏天下僧日施一钱助之。仁杰谏曰:“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今边垂未宁,宜宽征镇之傜,省不急之务。就令顾作,以济穷人,既失农时,是为弃本。且无官助,理不得成。既费官财,又竭人力,一方有难,何以救之?”后由是罢役。 (节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4对下列句子
10、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基咨美其谊 咨:嗟叹 B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 狱:下狱 C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 怙:依仗 D仁杰劾奏其恶 劾:检举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B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C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D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少时读书不受外界干扰,官吏到家中查案仍诵书不止。后阎立本赏识其才华,推荐他做了并州法曹参军。 B狄仁杰
11、心怀孝道。登太行山时因见白云孤飞而思双亲。为了不使郑崇质有远离生病的母亲,主动申请代替郑崇质前往边疆任职。 C狄仁杰敢于直谏。权善才和范怀义误砍昭陵柏而使高宗有处死之意,狄仁杰据理力争才保全了他们的性命。 D狄仁杰胸怀宽广。在汝南任职时,对诋毁他的人不心存计较,被武后赞许为忠厚有德行的老者。7(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5分)(2)把下面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0分)水调歌头盟鸥注辛
12、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 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 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同住 水国云乡。8词的上阙,作者是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甚爱”带湖的?(4分)9作者写鸥鹭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柳永在望海潮中用
13、“_,_”两句,描写了钱塘潮的壮观景象。(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3)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孙权故宫以及英雄业绩而今杳无踪迹的 两句是“_,_”。(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繁为简,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所有说不尽的思绪通过“_,_”两句直抵读者心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2分)大 师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
14、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
15、,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