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2.93KB ,
资源ID:179903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9903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分析资料,进行讨论。 分析资料,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书,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学过的生殖发育内容,探讨我国婚姻法的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探究,利用书中资料,运用数学方法探讨解决问题。 看图总结。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2一、实验目的:使用简易的燃烧装置,测定花生米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二、实验仪器及用品:锥形瓶(100ml)、量筒(50ml)、解剖针、酒精灯、干燥花生米(质量用天平测量好)、天平、温度计、试管夹、带孔橡皮塞、减少能量散失的简易装置三、实验说明:减少能量散失的装置,学生有两种方案。1、一种方案学生选择的材料用塑料瓶,高15厘米,瓶底部

2、开一个2.5厘米左右的口,比锥形瓶口略大点,周围凿成数个小孔,便于燃烧时通风;瓶内内部贴锡纸,防止塑料瓶燃烧掉; 瓶另一端剪一个三角形的口,便于观察以及迅速放燃烧的花生米。锥形瓶的固定需要试管夹固定,如上图所示。2、另一种方案学生用两个易拉罐做成,一个易拉罐口的部位彻底去掉,留下易拉罐的高度比锥形瓶的高度稍矮点,然后倒过来,罐底在上方,用剪刀在罐底中央处凿一个比锥形瓶口略大的圆孔,并用剪刀在圆孔四周凿数个小孔。另一个易拉罐,底的部位彻底去掉,留下易拉罐的高度距离口的位置约3厘米,口的中央凿成一个较大的孔,利于花生米燃烧加热,周围打成数个小孔,即可通风加热,又可支撑住装有水的锥形瓶,另一端剪成一

3、个三角形,便于燃烧的花生米放进去,然后将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连接处用胶带在外面巩固好。这种装置改进后,试管夹可以不用。3、温度计的固定用带孔的橡皮塞固定后,塞在锥形瓶口处,减少能量的散失。以上装置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组合作完成,可以重复使用,甚至留到下一年使用。四、实验操作:1、 准备好能量散失的简易装置,天平称出花生米质量2、 用量筒取50毫升水倒入锥形瓶内,并放入固定好的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下端要进入水中,不能直接接触瓶底),测定并记录水的温度T1,3、 取花生米插在解剖针上,用酒精灯点燃后迅速移至锥形瓶下方。4、 待花生米完全燃烧后,测定并记录锥形瓶内的水温T2。5、 天平称出花生米燃烧后

4、的质量6、 重复步骤2至5,再做2次。7、 计算花生米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并记录,取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水的体积燃烧前水温T1燃烧后水温T2温度的改变()释放的能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备注: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焦是能量的单位)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探究实验。实验设计精当,操作易行,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如天平、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等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数据读取、处理,小组合作科学研究的的方法,实验结果与能源、环保、材料等社会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整体实验设计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鉴于上述认识,我在整体设计、组织

5、实施这个实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细心的考虑和安排,并对一些细节作了改进,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1、准备减少能量散失的简易装置,由学生集思广益,提前动手操作,材料的取用方便、经济、环保,同时可以重复利用。2、按书上的要求,实验用水10毫升太少,温度计下端不能完全进入水中,测量的温度就会有误差,改为50毫升水,测量温度更准确。3、按书上的实验计划,没有称量花生燃烧前的质量,改进后加上这一实验步骤,使实验更科学。因为一粒花生质量也有差别,如果实验结果为“1粒花生释放多少能量”这种说法不科学,不严谨,不如改为“每克花生释放多少能量”。4、书上实验步骤没有“称量花生燃烧后的质量”,

6、加上这一步骤,利于分析结果,比较花生燃烧前后的质量,说明质量减轻的原因是什么;由花生燃烧中能量有效转化率,分析能量可能通过哪些途径损失掉,联系实际生活燃烧时的黑烟、能源、环保等实际问题进行探讨。5、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便于数据的整理、分析;进行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更科学,结果更准确。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3 一、提出问题: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课中,安排了进一步探究实验,即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二、探究原理:维生素C在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不同

7、果蔬中含量不同。维生素C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并却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就越少。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 三、实验材料、用具: 1、材料:苹果一个(也可直接用苹果汁);鲜橙一个(也可直接用鲜橙汁)。(如果还想测定其它的蔬菜和水果可仿照操作)2、用具:试管3个;小烧杯3个;试管架一个;装水的大烧杯一个;滴灌一个。实验盘一个。 四、方法步骤:本实验属于定性分析实验,具体比较方法有如下两种: 1、比较颜色: (1)、首先把试管编上号:1、2、3;把小烧杯编上号1、2、3;(2)、在1号小烧杯里装上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注意浓度不要太大;

8、、在2号小烧杯里装上苹果汁;在3号小烧杯里装上鲜橙汁;在大烧杯里装上清水。 (3)、在3个试管中各装上2毫升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4)、1号试管作对照;在2号试管和3号试管各装入等量的苹果汁和鲜橙汁。(对于蔬菜或水果可用榨汁机榨汁液) (5)边震动,边观察,过一段时间比较2、3号试管里溶液颜色的深浅度,颜色浅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多;溶液颜色比较深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少。 2、比较果汁使用的滴数 前1、2、3步与上述方法相同,在第4步中,1号试管仍然作对照;取1支洁净、干燥的小滴管吸取苹果汁液,逐滴地滴入2号试管中,边滴、边震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褪去颜色为止,记录滴数;再用同一支小滴管,在清水

9、中清洗干净后,用吸水纸吸干滴管内外的水分。取鲜橙汁液滴入3号试管中,操作方法同2号试管,记录滴数。 最后比较2号、3号试管的滴数:滴数多的维生素C含量少,滴数少的维生素C含量多。4.2.2 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授课时间:41. 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2)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情感、态

10、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二、教学策略1. 明确目标,保证学生实践体验的时间。探究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有的则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本节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就属于后者。短短一堂45分钟的课,要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有一定的难度,45分钟,也不可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因此,本人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在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将重点放在实践体验过程和交流过程:让

11、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在交流中展示学习的收获。2. 小组合作,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课程与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可以说,小组探究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由小组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自主进行组织与实施,独立分析和讨论结果,归纳出探究结论,最后小组相互交流想法和意见,让每个成员在其中都有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和建议的机会,让学生之间成为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未来人才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等。3. 鼓励创

12、新,营造学生主动探究的氛围。探究性实验教学在观念上,认为社会中的人是一个天生的探究者,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进行探究。探究性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探究来学习生物知识的亲自实践的途径。探究实验过程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意识得到发挥、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设想、与众不同的创意,拓展创新意识的培养空间,就能在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教学过程1. 亲身体验,提出问题。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2. 思考分析,提出假设。学生思考

13、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提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其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3.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4. 小组交流,完善计划。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并明确认识到:(1)实验要设计对照组。根据提出的假设,这个实验中有三个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所以对照组(1试管)同时提供这三个条件,而三个实验组则分别只提供其中两个条件,缺另外一个条件。(弥补了教材中只有两个实验组的不足。)(2)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实验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即提供37 左右的水浴并保

14、持一段。(4)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变化。5. 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有3个小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1、2、3、4试管,还分别增加了:(1)5试管。与1试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清水一半唾液,旨在探究唾液的浓度是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2)6试管与1试管一样,但放入了100 的水浴中加热,旨在探究在高温下唾液是否会产生作用。6.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最终得出结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7. 师生反思,总结规模。教师对各小组作出实验评价,肯定学生在探究实验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将学生探究实

15、验过程中不规范的例子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的组在试管上没有贴标签作标记,有的组试管内的注入的液体量多少不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探究实验的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要有对照组);(4)预测实验效果;(5)观察实验结果;(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也对此次探究实验谈谈体会,有的小组得出:做探究实验时,要注意科学的严谨性。除了所要探究的因素,其他条件要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有的小组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有的小组发现唾液稀释后,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降低,从而平时吃饭时,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这样不利于消化。四、分析反思探究

16、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学生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本探究实验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以及结论分析等,都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一步一步亲自完成的。在这种过程式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体验的多了,独立思考与相互间的思维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多了,学生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受到了很好的磨炼,实验设计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获取知识,再运用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

17、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本节课开始就是从平时我们咀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引入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什么使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得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都有关。在最后又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4.2.2 消化和吸收 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5一、目的要求认识小肠内表面的小肠绒毛。二、材料用具猪(或羊、鸡)的新鲜的小肠一段,镊子,解剖剪,培养皿,放

18、大镜,清水。三、方法步骤1纵向剪开小肠用镊子取一段小肠,用水洗净,纵向剪开,露出小肠的内表面。2用眼观察小肠内表面把这段小肠放在盛水的培养皿里,用眼观察小肠内表面,能看到什么?用手指粘摸表面向左或向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3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放大镜的倍数要大一些,这时可以看到,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绒毛状的突起。这些绒毛状的突起叫什么?四、交流讨论: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测量胸围差6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

19、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二、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三、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四、教学方

20、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五、课前准备 软尺、多媒体、模拟实验模型。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猜测并假设) (1)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进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排出。 (2)当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

21、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动脑筋,提出实验办法及方案,对自己的感觉充满自信)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如果吸气时长度变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说明我们的感觉是

22、对的。好,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测量胸围来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身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3软尺不要有折转。4作好记录数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实验活动:根据实验要求每34人一组(男女分开)。测三次后将胸围差数据记录在各小组设计的表格中,并算出平均值,各小组分别向老师汇报(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提出如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

23、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 1我们的胸围差(不)明显。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2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很好。同学们刚才通过准确测量,认真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推测。(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收缩和舒张,膈肌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讨论: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

24、是如何变化的?(边观察边讨论,互相补充后做答)当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正好相反。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不是和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1)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2)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25、。通过以上两例,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 胸腔容积缩小,呼气。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模拟膈肌的运动)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 课堂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 肺富有

26、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 巩固知识现在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回答(略) 4.3.3 空气质量与健康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7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

27、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 2做好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三、教学难点 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确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个人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关系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板书课题:空气质量与健康)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加入到小组内参与分析讨论。)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2)请你根据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 (3)请结合资料3、4和身边的实例,分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关系。 (4)除了以上资料所提到的,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认真阅读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