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20KB ,
资源ID:179770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9770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初一语文语文初中教育教育专区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初一语文语文初中教育教育专区文档格式.docx

1、问题2:第三段中的“一两一两”,第六段中的“一寸一寸”“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第八段中的“5个多小时”“三米”“长达三个小时”等,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去掉行不行?问题3:他们遇到了些什么困难?(一个过渡句)山路险峻、天气严寒、缺乏氧气、身体虚弱、黑夜登山、高山反应(2) 三人行: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一个转折点。(氧气用完了)他们退缩了吗?(3) 一人留:四人中给同学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认真看14、15两个自然段,假设你就是刘连满同志,请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一段内心独白。(表现出内心的挣扎,生存或是死亡)(四)品读文本同学们觉得是什么在支撑着探险队员勇往直前呢?12段“为了祖国和民族的

2、荣誉”;刘连满同志的信“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同学们觉得除了祖国和民族这个强大的信念外,探险队员还具备了一些怎样的个人品质才使得他们顺利的登上了地球之巅?(体会22段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想想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五)拓展文本在原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中的叙述美和逻辑美。1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一种征服)2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较远)3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较近)4 举目四望,

3、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征服)六、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两遍。2、以(我心中的英雄;我看团队合作;我最想征服的)为话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附:补充材料湖北电视台【导视、音乐】1960年同样是一根绳子上的四名中国登山运动员同样是距珠穆朗玛顶峰只有140米当氧气只够三个人使用当成功只能属于三个人刘连满不仅献出了自己的氧气更让三位战友踩着他的肩膀登上了顶峰此后40年作为普通工人的刘连满经历着与三位战友完全不同的人生湖北卫视新世纪前夜强档推出谈话节目往事故事铭刻在雪山欢迎收看“故事铭刻在

4、雪山”【外景:电影资料(大屏幕)】从北坡登上地球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是20世纪以来人类的一个梦想。自20年代起,来自西方国家的登山队员,曾七次尝试从这里登上珠穆朗玛峰,均告失败。沿途散落的残骸仿佛在诉说着梦想的破灭,西方人由此断言,人类不可能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公元1960年5月24日,凌晨4点20分,新中国的登山健儿们经过顽强的拼搏,从北坡一举登顶成功。顷刻间带给整个世界一个意外的惊喜,人类几十年的梦想,终于在中国人的脚下变成了现实。对这些登山英雄来说,在成功的背后是一次永生难忘的艰难攀登。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这次艰难的攀登,仿佛也是一种特别的象征。(皑皑白雪、珠穆朗玛峰北坡外景、英国人失

5、败的残骸、中国首次成功登山的三位英雄等)【现场】主持人司马南观众朋友,你现在看到的是湖北卫视新推出的一档节目,这个栏目的名字叫“往事”。现在大屏幕上播放的这一段是40年前的往事,中国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当时全国人民非常激动,那种激动,那种欢快,登山队员的那种牺牲和奉献精神,都已经尘封在历史的记忆当中了。我们往事剧组从尘封的记忆当中发掘出这段往事,我们今天还非常有幸地请来了中间的那个小伙子,中国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后来又当了中国登山协会主席的王富洲先生,让我们有请王富洲先生。(掌声。音乐。王富洲上场。字幕:王富洲,前中国登山协会主席)主持人王先生,您好!您请坐。40年前拍电影的时

6、候,您在中间我看是很年轻的。王富洲那时候25岁。主持人现在您在登山协会已经退休了。王富洲对。主持人当顾问了。屈银华和贡布这两位现在的情况怎样?王富洲贡布同志从西藏体委副主任和西藏政协常委退下来了,但还是西藏登山协会和中国登山协会的副主席。屈银华一直搞登山,后来到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工作了。主持人经商了。王富洲也是刚退下来没多久。主持人您现在再重新看这段电影,现在想一想当时的登山,让您最难忘的一件事情是什么?王富洲1960年登到8 700米的时候,在这个台阶下面,我们的确感到了困难。这个台阶也就是六米多,整个是垂直的,垂直的峭壁。这个六米多,我们整整在那儿攀登了五个小时。太阳已经很偏西了,7点左

7、右,大家的氧气都不多了,本来这个氧气就是一天的氧气,也用完了。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们三个人的教练刘连满同志,想了个办法要搭人梯。在登山的过程当中,刘连满同志蹲在下面,其他几个同志踩着他的肩膀上去了,刘连满同志因为体力极度地消耗,两条腿支撑不了身体了,都摔倒了,的确是不行了,已经筋疲力尽了。(中间穿插当年登山的纪录片资料)主持人就留下他了,然后你们三个继续攀登。王富洲其他同志就继续攀登,登上了顶峰。登上第二个台阶,连满同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持人在搜寻这段往事的时候,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定要找到刘连满同志。后来费了很大的劲,最后在哈尔滨终于如愿以偿。我们前方记者可以说费尽千辛万苦,花了半个月的

8、时间,才找到了刘先生。录像(大屏幕,哈尔滨外景,刘连满生活景况)】或许是第一次感受到冷得这么真实、这么透彻的冬季,这座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都市哈尔滨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我的采访对象中国20世纪60年代的登山英雄刘连满的事迹,一并成为我这次北行的兴奋点。我不止一次地想象着眼前这些欧式建筑里就住着刘连满,而刘连满40年前的故事也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的脑海。当年在距珠穆朗玛顶峰140米的地方,就是他毅然放弃了生存,献出了自己的氧气,让三位战友踩着他的肩膀攀上了顶峰。40年来,这三位登山英雄一直在中国登山协会担任要职,而刘连满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听说他当年登山回来,就被分配在哈尔滨电机厂工作,我

9、采访的第一站就是这家工厂。厂工会的同志告诉我说,老刘从这里退休已经七八年了,很多新同志都不认识他。退休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目前家里三个孩子都已下岗,老伴也没有工作,生活上很困难,据说他在外面一家厂子里打更(看门)。不知是出于固执还是因为不太相信,尽管天色已晚,我仍然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刘连满的家。就在这个破旧的生活区里的这套小房子也还是前不久省长批示后,厂里照顾给他的。这一天我没能遇着老刘,倒是有幸认识了刘连满的老伴。因为她对我们的摄像机不太适应,在我们关机后她才告诉我们,老刘外出找工作去了,因为打更的饭碗已经丢了。冬夜里,一个人的家很冷清,而和这个家一样冷清的是桌上刘连满40年前的荣

10、誉。当晚我最终没有能等到老刘回来。第二天,天放晴了,老刘依旧早早出去找工作去了。我还是没有能见到老刘,我又分头与另外三位登山英雄取得了联系。目前他们的工作非常繁忙,过去的那段经历和荣誉,已经成为众多商家争相聘请他们的本钱,而老刘今天还不知道能否找到工作。正在我为刘连满祝福能交到好运的时候,我终于在暮色中看到他高大的身影。主持人大家从屏幕上看到,我们当年的登山英雄现在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是一个很平和的老人。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了刘连满先生。刘先生,有请。(刘连满上。长久掌声。音乐珠穆朗玛。刘连满,哈尔滨电机厂退休工人)主持人刘先生,我看您比较激动,您是看了年轻时候登山的那段经历有些激动,还是40年回味

11、生活,您有特别的感触?换句话说,您现在特别想说句什么?刘连满(流泪)谢谢大家还记着我!(掌声,音乐)主持人(哽咽)您今年有60刘连满马上就70岁了。主持人刚才这段录像里面,说您在一个工厂打更?刘连满我退休是1993年退的,退了一直打更,打到去年5月份。主持人这个活儿为什么没有了呢?刘连满现在人家单位都下岗,我本来不是人家单位里的人,我属于临时工,人家用自己的人。主持人当年在山顶您作为教练又兼队员,应该最知道怎么保存体力。刘连满我自己认为我们的任务是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不是哪一个人想在这里头冒个尖。也没有这种想法。这是集体的,不管谁登上去都代表我们国家,所以从我的主导思想也是这样。所以登山队的领

12、导对我的体力和技术也比较信任,几次侦察都是派我去。王富洲就是每次登山的时候,连满同志就先把前面的困难路段先侦察一下,侦察完了以后,再修好,挂上绳子,其他队员再上去。主持人在登峰顶的过程当中,我听说连满救过您。王富洲有几次。特别是刚才说到,我们下第二台阶的时候,要不是连满在那儿住了一个晚上,相反地体力得到了一些恢复。不是过去说高山生理现象,说在那儿住一夜人就死掉了。他得到了恢复,我们下来的时候,还就他身体体力好,下第二台阶的时候就是他保护了我们一个一个下来。主持人那是送上去再接下来。我带了一张照片,过去连满同志攀登冰雪时候的。主持人照片是立着的。是这样的,这么陡峭。这张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的?是什

13、么人拍的?您还有印象么?王富洲这个照片就是在北坳冰陡壁上,这是过去跟我们一起登山的摄影记者陈雷生同志拍的,他这次也来了。主持人有请陈记者。(音乐珠穆朗玛。掌声。陈雷生上场。陈雷生,中国体育报退休记者)陈雷生(握手)哎呀,又见面了。主持人陈先生,您当时跟着登山队,最高走到什么地方?陈雷生我就是到北坳,他们这四个人登得最高,而后三个人到了峰顶。主持人这四个人下山以后,当时的媒体对他们宣传的情况怎样?陈雷生说到新闻媒体,我就想到有新闻媒体集中到这儿的摘录(取出书)。他们上去三个是中国的好样,但是好样里头还有这位刘连满同志,为什么我现在都忍不住激动?他自己已经是很困难了,在又缺氧、又寒冷、又没有东西吃

14、,生命危难的时刻这书里都记载了:“刘连满用了半个小时,很艰难地留下了他的话”这话怎么说呢?(陈雷生激动、哽咽得不能言语)王富洲我跟你说一下。我们登山下来以后,刘连满在8 700米等我们,跟我们招手。我们下来后,当时大家都很激动,特别是连满同志还活着,大家都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这时候我发现连满的氧气瓶子下面压了张纸条,我拿起来看了看。这是连满同志给我写的纸条,因为我是负责人。(音乐起。观众纷纷落泪)主持人当时是连满给你写的纸条?陈雷生连满在生命危难的情况下,用很长的时间写下的:“王富洲同志,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儿氧气,给你们三人回来用吧,也许管用,永别了!同志们!你们的同志刘连满,

15、5月24日。”为什么一念到这里我就感动?他就是这样一种崇高的人,一种思想境界为了别人(哽咽、无语)王富洲(哽咽)刘连满同志准备自己牺牲了。死亡地带很多人都活不下去,但是他的氧气他舍不得吸,氧气都给我们留着,怕我们不知道,如果他要死了,我们不知道,给我写了纸条。主持人(哽咽)刘先生,当时您把氧气留给他们三个,您心里非常明确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死亡,您当时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刘连满因为当时我认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需要我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音乐东方红)主持人您二位先坐下来休息一下,我和连满聊聊他后来40年的事。(王富洲、陈雷生下场,掌声)主持人这次登山回来以后,您继续当教练?刘连满回来以后把我派到西藏,

16、西藏成立了一个登山营,派我到那儿当教练。主持人在那里干了几年?刘连满14年。主持人当时您已经结婚了?刘连满一直两地生活。主持人西藏下来,您去哪里了?刘连满从西藏回来以后我就回哈尔滨了。主持人当时您是中国登山队的教练,并且攀登过珠穆朗玛峰,您当时不可以留在北京工作吗?刘连满可以。当时还是两地生活,因为我爱人精神不好,心脏不好,到西藏去不了。来北京家搬不来,户口落不下,房子解决不了,所以没办法,就回哈尔滨。主持人我听说当时(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留您。刘连满是。主持人没留在省委组织部,是因为什么?刘连满就因为我爱人。省委机关看病,因为她没有工作,她是家属,是自费。工厂企业,家属看病可以报销一半。主持人

17、像您这样的资格,像您这种光荣的经历,那后来又怎么变成一个打更的,变成一个普通工人?刘连满我退休以后主持人哦,退休以后。退休之前您做什么?刘连满退休之前我回来呢,当时把我分配到警消队。主持人什么队?刘连满警卫和消防。警卫消防作为电机厂来说,人也很多,一百多人,叫我在那儿当队长。主持人当队长。刘连满后来我又到武装部当干事。主持人队长到干事?那为什么队长变成了干事呢?刘连满当时这玩意儿难说了,我养猪卖了肉,给老婆交了住院费。以后呢,再就是批判资本主义,批判发展资本主义,就因为这个,当然是最后呢,厂里需要搞外调,猪都卖给谁了?卖了多少钱?你挣了多少钱?(笑声)主持人卖猪,然后还搞外调?这猪的来源从哪里

18、来的?我想知道那猪到底是哪来的?刘连满我大舅子送给我的。(笑声)唐山地震,全国成立地震办,厂里叫我搞地震。主持人你的专长是登山,他为什么让你搞地震?刘连满登山,电机厂没有山,人家也不搞登山,哈尔滨也从来没震过,所以最后就撤销了。后来我在人防又管检查地道。那阵子“深挖洞,广积粮”。主持人您过去是上山,后来就入地,地震您也管。刘连满我的老伴1980年去世了,有病那个。1981年又找了一个,她从农村来的,原来是砖厂烧砖的,她也没有工作,她到我这儿也生了个孩子。主持人孩子多大了?刘连满上大学了。主持人一年要多少学费?刘连满学费是黑龙江省电视台给拉的赞助,我自己没打算让他上大学,也供不起他。主持人你现在

19、一个月多少钱?刘连满收入500多,扣一些钱还剩400多。主持人我觉着您很不幸。刘连满我感觉还可以。(掌声)主持人您又特别幸运。刘连满生活吧,就应该向低水平的去看,工作可以向高水平去看。如果生活你向高水平去看,你老也满足不了。现在不如我的有的是。主持人现在回头去看过去的往事咱们这个栏目就叫往事您实实在在地给我们讲后悔不后悔?刘连满没有什么后悔的。因为我这出身回忆起来,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生活,我应该感谢党,感谢国家。过去我是流浪生活,从很小很小就没有了父亲,靠母亲讨饭把我们养活大。当我母亲不能要饭了,我八九岁出去过流浪生活。主持人您也传奇。从小就没有父亲,母亲讨饭,可是你身子板又长得这么结实,能

20、当登山队的教练。刘连满因为我这人特好动,小的时候就是特别有劲儿,年轻的时候挑个五六百斤,挑起来就走。主持人您现在每天还锻炼不锻炼?刘连满就每天早上起来走个十来里地,再走回来。主持人看着你们三位生死兄弟,这位是高级记者,这位是前登山协会主席,王主席,您是在工厂刘连满不能都当官,都当官就没兵了。我有困难的时候,我那些学生,那些战友,还有我的一些朋友,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甚至于有一些不知名的人,也给了一些帮助。主持人您老是想着别人的好。刘连满是,人家对我有好处,我怎么能忘呢?主持人您跟我们这些后生晚辈讲一句实在话,人,这辈子人和人之间什么东西最重要?刘连满感情。我认为是感情。(长时间的沉默。音乐好人

21、一生平安)刚才说到那个救助的问题,帮助别人的问题。我想在当时来说,登山队我认为每个队员都能做到这一点,不是说登山队就我一个人能够把氧气舍出来给别人。主持人我理解。这种帮助是相互的。刘连满对。主持人这次录节目,我们湖北当地襄樊有一个跟您有生死之交,被您救过的一个王凤祥先生,他来到了现场,您想不想见他。刘连满想见他。主持人好,让我们请出王凤祥先生。(掌声经久不息,王凤祥和刘连满相拥而泣。王凤祥,襄樊铁路分局退休干部)王凤祥(泪流满面)34年,一别34年。刘连满(落泪)见老了。王凤祥是见老了,戴眼镜了。看您健康我非常高兴。感谢我们的悬念,34年的悬念,感谢往事栏目的编导和记者。主持人(哽咽)欢迎您。

22、王凤祥我们跟连满离别后,失去了多年的联系,就是今年也是从旁人的联系给我来了封信,我们才联系上了。我再一次感谢。主持人你们最后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王凤祥1966年。主持人1966年?王凤祥对。主持人当时你们两个一起登山的时候,说您救过凤祥是在什么地方?王富洲我们是在第二次侦察的时候,我们遇见了雪崩,他是为了救我。我那时也冻了,但是我被连满救了没有截肢,幸运者。因为大家的帐篷被摧垮了,就剩我们的帐篷了。刘连满被暴风雪埋了。主持人他们两个老哥俩见面有很多话要说,唏嘘不已,让他们平静一会儿。我想提些问题。刘先生最近你有什么打算,有什么计划,有什么愿望?刘连满我还打算去打更(看门)。(掌声,音乐好人一生

23、平安)主持人本来我们这个节目,编导策划的时候说,司马南,您主持这个节目千万不要把它变成一个煽情的节目。我当时还心里想,我根本就不可能把它做成一个煽情的节目。但是今天录节目不是我煽情,是因为他们那一代人,那种人情特别纯美。感谢观众朋友收看我们第一期的往事节目。欢迎您把您认为那些铭心刻骨的,让您永志不忘的,好听的故事,讲给我们。下次节目我们在这个时间再见。阅读指要这是一篇电视谈话类节目文本。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一种一般由主持人、嘉宾或现场观众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或辩论的新闻体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议论型和叙事型。前者,是就某一话题,通过嘉宾和现场观众的讨论、辩论,进行思想和观点的交锋;后者则是从某一

24、事件入手,讨论其中所包含的公共话题,谈话更为感性一些,也更侧重情感上给观众带来的冲击。故事铭刻在雪山上是湖北电视台往事栏目的一期节目,从类型说属于后者。情感的真实与震撼是该次节目获得好评的最主要原因。该次节目主要有三个情感的高潮点:一是读刘连满的遗言时;二是刘连满与四十多年未见面的战友重逢时;三是刘连满面对命运不公的豁达态度。前两个出自编导的有意设计(比如编导有意控制,没让两位战友在访谈之前重逢,而是积蓄情感,将重逢放在演播厅上,显示出情感的张力),但却是在故事的讲述和主持人的平实引导中自然呈现的,高潮的到来也显得自然而然;后一个则纯粹是人物内心想法的真实呈现,带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如果说演播

25、中的细节带给我们的是短暂的情感波动的话,节目所阐发的主题带给我们的则是恒久的震撼与思考,刘连满甘为人梯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只知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随着往事的流逝,并未有丝毫褪色,相反在现实处境的映照下,更让我们感动和敬佩。 编导阐述:讲个故事自己听 冯静我是个很不会讲故事的人,一个笑话还没开头自己笑得一塌糊涂,以至于我一开口讲故事,总有人责备:笑够了没有!刘连满的故事幸亏不是我讲出来的,否则我也一定话未出口就先泪流满面。将个人的感受直白地带进故事,这是讲故事人的大忌。往事也是讲故事,所不同的是运用电视语言来讲述。可能是有了太多的口头讲故事的失败,所以在运用电视语言讲述刘连满的故事时,我时时担心自己

26、“露馅”。我对于刘连满的认识是一种凄凉的正直、寂寞的悲壮。我在采访过程中一直都有一种伤感的情绪,我想,若有一个办法让观众在节目的开头就有这种感受是最好不过了,怎么来达到这个目的,可能设计一个寻找主人公的外景比较合适。对于谈话节目外景的理解,很多人认为是填补谈话节目中没能谈到的内容,是对谈话节目的一种补充。我觉得,在往事这样的栏目中,外景作为一种情绪的渲染是再好不过的。当然这种渲染只是辅助手段,不可以直白。它如同讲故事的人惯用的一种动作语言与表情语言,或双肩耸立表示恐惧,或两眼斜视表示鄙夷,或嘴唇一撇表示好笑。所谓不可以直白,是不能直接用镜头来说他很苦,看他吃的是什么;他很穷,看他住的是什么。直

27、白的镜头和配音都是编导自己在感动,如同讲故事的人在流泪,我认为那是一种败笔。所以,我很在乎外景的空镜头拍摄。东北的冬天本身就是寂寥而凄凉的,当火车进入东北平原,我们就将摄像机架在火车的过道上,大段大段地拍摄外面苍白的天空、孤独的落日、笔直的白杨树林。为了营造出一种往事的意境,摄像师特别将色片调成了黄色,让所有的画面都笼罩在黄昏的色彩中。在空镜头的拍摄中,摄像师费了很多心思:透过小门仰拍外面的旧楼,苍茫的天空中瘦长的电线,电线里穿梭过的鸽子以及阳光下被杂乱的树枝遮挡的小窗户。我没有拍摄找寻刘连满的细节,那种叩开一扇门,问张三李四,请问认识刘连满吗?我一向认为很滑稽。镜头下的找寻失去了真诚感,即便真的是在寻找,那也是做戏给人家看:看好了,我在寻找了!我以为,只有焦点访谈可以这样。我也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