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53.40KB ,
资源ID:179565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9565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与自然在全球生态危机中的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与自然在全球生态危机中的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全球化; 生态危机A Reflection on Contemporary Global Ecocrisis Based Upon Ecologic View of NatureWANG LEI(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bstract: Ecologic vies of nature is specifically materialized in the human ecology domain as one of systematic view of nature and a modern form of dialectical materia

2、list view of nature. The contemporary global exorcist is A realistic root of the establishment for systematic and dialectical ecologic view of nature andthat the fulfillment of modern ecologic view of nature provides the important philosophy basis for alleviating ecocrisis., Presently,faced with the

3、 serious threat of ecocrisis, we must renewed and carefully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and nature,and seek a good and realizable way to solve ecocris is from the angle of theory.This article takes ecologic view of nature as the theory foundation, attempts with the system thinking mode to inqu

4、ire into the effective way to go out the puzzled.引 言自人类从自然界诞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便随之产生并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地演化发展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走过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步入了工业社会,正在迎来信息社会;与此同时,源于自然的人凭着自身不断增强的力量企图一步步超越自然的界限,在对自然的漠视与疯狂掠夺中企图驾驭、控制、主宰整个自然。然而,正如罗马俱乐部倡设者佩西所说:“我们继续不屈地攀登,不知道究竟是在开创有决定意义的新的历史里程碑呢,还是在挖掘自己的墓穴。

5、”事实证明,对于人类“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危机已日益明显地演化为人类自身严重的生存危机,人与自然的关系空前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前所未有地激化和尖锐化,人类再也不能沿着传统的路径前进了!人类要缓解生态危机、摆脱生存危机,最根本的出路就是重新调整并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发展关系。鉴于此,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不可回避与忽视的重要历史性话题,而这种“重构”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实践中,都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重大现实问题。生态危机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紧迫

6、的实践问题。20世纪后期以来, 生态危机便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 全球性生态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反而愈演愈烈。为此, 国内学术界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反思, 我们认为从系统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 在实践中解决这个问题, 仍然十分必要, 这对于当代中国构筑和谐社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进化具有重要意义1。1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各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特征与表现。1.1原始发展阶段人类崇拜、依附于自然。这一阶段主要指公元前一万年前,即农业、畜牧业产生以前的漫长岁月。当时,由于人类认识水

7、平、实践能力都相当有限,生存受到自然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因而对自然产生出一种无上的神秘感与崇拜感,只有盲目地、动物式地顺应自然,屈服于自然的主宰。那时的自然是自然的自然,人是使用简单工具的人,人与自然是自然的统一、原始的协调、低层次的和谐。2.1农业文明时期即公元前一万年至18世纪初,人类利用并改造着自然。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人类经济活动的强度、范围都大大增强、扩大,甚至开始了掠夺式的经营。人类已经由靠大自然恩赐的食物采集者转变为日益摆脱大自然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食物生产者。那时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有学者从生态角度把农业文明形象地比喻为“黄色文明”,形容由

8、于人类过分利用土地,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现象。当然总的来讲,这个时期的自然,一方面仍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对人类行为有着强大的包容力。所以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有破坏的和谐状态,二者的矛盾并未激化。3.1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控制、支配自然。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元。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与自然对立。今天,在现代社会巨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之余,人类不得

9、不面对生态危机的种种现实:人口剧增、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这一切无不表明: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摆脱自然对人限制和压迫的同时,造成了人对自然的巨大威胁,同时又倍增了自然对人的报复。全球生态危机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最大矛盾,人类已被置于危险的生存困境中。面对人与自然的尖锐冲突以及导致的生存危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2 全球性生态危机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系统性特征、对于生态困境的反思以及危机的生态文明途径的探寻, 均透悟出它与生态自然观基本思想的悖逆。在当代科技背景下, 要理清两者的关系, 不能不涉及到生态危机的内

10、涵澄清和特征概览, 也不能不从理论上肃清生态危机的实质及形成原因。2.1生态危机主要表现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对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 从而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灾难性危害的现象。它是与生态失衡相联系的。1949年, 美国学者福格特首次提出生态平衡的概念, 他把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生态条件的恶化所导致的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概括为生态失衡, 并由此强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他说: “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到生态平衡面临严重的情况, 即我们的环境

11、阻力正在因为过度砍伐、森林火灾、过度放牧、不良耕作法、种植过度、土地结构崩溃、地下水降低、野生动物灭绝等原因而迅速增加。”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公害事件层出不穷、环境污染现象屡禁不止、能源危机咄咄逼人、地球大气圈中的臭氧层损耗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迅速消失以及人类生活质量普遍下降等等。目前,人类从地球过度索取了23 的资源,达到了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以至于自然界不断对人类进行报复: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沙尘暴、大洪水、大旱灾、地震、沙漠化等自然现象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手段,核辐射病、SARS、AIDS等等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人类对自然进行大规模破坏所带来的必然恶果。事实上

12、,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在短短的100年内,就已经发展到了严重对立、无法调和的地步,人类真正进入了生态野蛮的极点状态。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 环境污染严重。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环境的物质和能量, 造成对人类的危害, 对其他生物生存威胁, 并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 最具全球规模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蔓延、臭氧层耗损和温室效应。第二,自然资源消耗、短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但自20世纪后期以来,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越来越稀少, 从而增长了威胁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因素

13、。第三, 人口激增。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此时, 人口的增长便加剧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2.2生态危机的实质及成因分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他们的经济系统, 而他们的经济系统的维持和扩张又依赖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系统的算计、盘剥和掠夺。当人类对大自然的虏掠达到后者难以承受的程度时, 后者就, 出现了灾变, 整个生态系统便遭到破坏, 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就陷入危险之中。正因为如此, 生态危机从实质上来讲是“人类存在方式的危机”是“人类文明的危机2”。它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3。生态危机的爆发给原本“光辉灿烂”的人类

14、社会文明笼罩了一层厚重的阴影。它的形成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原因。首先, 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 是同传统的人工自然观分不开的。它把人视作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 忽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调节能力和人对不断变化着的自然界的自适应能力的训练和发展, 一味陶醉于对自然系统的胜利和统治, 却忽视了人类对自然的每一胜利, 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格里芬认为这种统治、征服、控制、支配自然的欲望是现代精神的中心特征之一4。 其次, 社会异化的产物。以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例, 它既包括发达国家, 也涉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置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国际公法于不顾, 肆

15、意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垃圾、化学废料, 把公害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贫穷和债务也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抢夺。此外, 生态危机也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和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的发展观的必然结果。总之, 人类从作为一个猎人和农夫开始就“从事着推翻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利自己5”的活动。生态危机的爆发与传统的孤立的人工自然观是密不可分的, 它是系统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由此可见,当我们以更为宽广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类的文明史,其实这就是一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的历史。所谓文明,也就是人类社会改变了自然生态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可是,以往人们在评价人类文

16、明时,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孤立系统,片面地依据与人类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生产力水平来划分人类社会形态。今天,如果我们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系统环境 自然界联系起来,再以科学文明观的视角来反思人类的文明史,我们就会发现:“天地人和,物我为一。”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是个子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母子系统问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决定性地影响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所组成的人类社会这个子系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类未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与自然界的母子关系,在从自然母体汲取养料而创造文明的同时,一味地想要征服自然、主宰世界,从而导致自然的报复致使经常性地发生破坏或

17、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的现象。3 生态自然观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重要的哲学依据生态自然观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形成的, 它是系统的辩证的自然观。总体上, 它主张把人的角色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成自然界的成员、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 而人与共同体中的其它成员一样, 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彼此相互尊重; 人与自然之间应协调发展、共同进化。任何一种行为, 当它不利于甚至是破坏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 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具体来讲,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 生态系统是具有显著整体性的生命系统。它是生

18、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构成的自然整体, 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在生态系统里, 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地组成一张生命网, 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各生物物种之间构成的食物链等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 就会影响到整个生命系统的延续。其二, 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在光合作用下开始循环和转化, 经过一系列传递最终分解为化合物和元素, 再回到环境中去。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如此循环往返便构成和决定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其三, 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

19、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干作用, 由外界能量的输入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 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 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其四, 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来的稳定状态, 不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 而是遵循生态规律, 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那种认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任何干预都是破坏生态平衡的观点是错误的。生态系统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 可以建立新的平衡, 达到新的有序状态。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人对自然过度“奴役”的结果。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行为,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紊乱, 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20、和谐和稳定, 从而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完全悖逆了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为找到缓解生态危机的可行性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4 用系统思维方式探究走出生态危机的路径“生态危机”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也是现代文明与人的最大困境。用系统思维方式探究走出生态困境的有效途径, 就是要把人与自然界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 根据生态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 把自然整体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 来思量化解危机的办法。简言之, 就是要以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为理论根基, 探寻解决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与现实的路径, 并从总体上协调综合治理。笔者认为, 建设生态文明

21、社会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途径。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经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 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年, 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但是, 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也就成了摆脱生态困境的必由之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 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 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 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生态建设要根据和谐发展原理, 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22、, 按照物质循环规律, 对受到人为破坏的自然界物质系统进行恢复, 并不断优化产业链, 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产生扰动, 因此, 生态建设是针对目前全球性生态危机提出的, 是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其任务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生态环境工程, 包括生态恢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遭到破坏的地域进行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由于人类直接或间接干扰破坏, 造成了生态系统发展中的不连续性、不可逆性、不平衡性的损害, 导致整个系统陷入无序状态。在自然条件下, 单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很难甚至不可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生态恢复工程就是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对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予以恢复, 使其回复

23、到原来状态或近似恢复到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状态。如废弃矿山、荒漠、湿地、荒山荒地、海洋等生态恢复工程。而环境治理工程则是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 进行环境污染治理, 防止自然生境退化, 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荣。5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可行性:自人类产生以后,人以自身的创造力,把一个独立存在的地球,变成了人化自然,人类比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物种对自然的影响都要明显和强硬。自近代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强, 人类的自信心更加坚定。同时,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支配力、强制力也与日俱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了人类社会经济的

24、发展进程。人类控制了一个又一个自然力, 不断地使自然人化、对象化, 人的活动、人的本质力量逐渐凝聚在环境身上。人的本质力量体现在被改造了的新环境中,这也是环境不断人化、不断被赋予人的特性的过程。由此,人更加认为自然是软弱的,人类的力量是无限的,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体现, 是任何力量也不可阻挡的。然而,正当人类为所取得的物质文明感到欣喜的时候,却出现了世界性资源枯竭、世界性能源危机和世界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最为严重的破坏。全球性的生存危机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往的发展道路太片面、太狭窄,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探

25、索、寻求新的更合理、更全面的发展道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可持续发展观问世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出现预示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自然科学的事实表明, 有生命的和一切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事物都是处在循环往复的动态平衡之中, 呈现出一幅和谐的图景。人类本身就生活在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之间的生物圈中,人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生命就在于同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其中,任何一种循环和平衡遭到破坏,都会直接危害人类生存。必然性:在认识方面建立起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共同演进的观念,这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前提。基于此, 人们

26、必须正确地认识、分析造成人和自然不协调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制定纠正措施和方案且付诸实施。目前, 人类的科学活动和物质交换方式已经具有全球规模的性质, 决定着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中的重要变化和连锁反应,并对整个地球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贪求眼前利益而毁坏地球生态的平衡,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情形客观上已经成为现实中不可忽视的紧迫问题。人对自然的支配利用已经超出了人对科学与生产的实践领域,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在于以道德和科学、伦理和文化相统一的观点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运用道德和法律的手段调节和控制人对自然的行为。李约瑟认为,“主宰自然”这种狂热是西方破坏性思维中最具破坏力的一种观念,这一破

27、坏性思维深化了人对自然的错误态度。当今时代,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的一员,与之和谐相处。必须把自然不再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的和利用的对象,而是看作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使人们建立起尊重自然、减少浪费、保持生态的自然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价值观的改变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6 人与自然关系重构的现实途径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是一个高度综合的问题,必须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入手,实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1.经济领域工业社会以来的经济理论、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方式、国际经济关系等经济因素可以

28、说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环境破坏的直接导火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持续发展,缓和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必须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理论、制度、方式、关系等因素。首先,必须改造那种忽视自然成本,把发展片面理解为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建立一种将资源环境列为其理论基本要素的新的经济学,确立一套新的国民核算系统,从而避免因对经济增长的狂热崇拜与追求导致的大量短期行为。其次,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步调整和完善一系列经济管理制度,如市场制度、价格制度等。其次,从根本上改变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走内涵型、质量型、效益型、开放性的集成化的发展新路

29、。最后,尽力打破现行不合理的国际经贸体系,坚决反对和杜绝“垃圾买卖”,反对富国对穷国转移“肮脏工业”,转嫁环境危机。2.社会领域人口和人类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主要社会因素。按照目前的“人口爆炸”势头,预计到本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将达100亿,这无疑会给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更加剧了这种压力和对自然的破坏程度。据统计,人口为世界1/5的的富裕国家,消费量占世界的4/5,而这种过度消费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耗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灾害为前提的。鉴于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科学制定和切实执行与其自身的自然和经济承

30、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各国都必须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尤其是文明消费和环境意识,从而把庞大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不是对自然的强大威胁和破坏力。3.环境保护的立法与执法当代环境问题涉及到个人、企业、地区、国家等不同层次,涉及到有关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涉及到公共资源的享用权、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赖规范的法治途径,法规和标准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保障。自1967年日本制定了现代社会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公害对策基本法以来,世界各国已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环保法律体系。目前要做的,一方面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新标准、新形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修订完

31、善现行的环境、资源管理法律体系,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有关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精心立法、严格执法、忠实守法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4. 文化教育有学者认为,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实质是人类的文化危机。一方面由于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超过了正确运用这些知识的知识,结果导致了生态危机,另一方面如果生态危机日趋严重则终将导致人类及其文化难以延续。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适当改变人类文化发展方向上的侧重点,及时加强文化教育,具体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研究天然自然的科学转向侧重研究人化自然的科学,不仅要认识自然本身的规律,更要注重发现“人自然”系统的复合规律,按此规律进行实践,达到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与发展。第二,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伦理学等一系列学科在与环境科学交叉结合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体系进行改造、重组和创新,以迎接生态危机及生存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第三,加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