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07.65KB ,
资源ID:179558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9558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文档格式.docx

1、(3) 台湾淡江大学徐新逸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a.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 b.注重整合的过程 c.注重综合学习 d.注重体验学习 e.提倡协作学习13、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概念。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应用。第二章 学与教的理论1、行

2、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基本观点: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华生)b.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c.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程序教学之父)2、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a.积极反应原则(以学生为中心)b.小步子原则c.及时强化原则(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d.自定步调原则(个性化教学方式)e.低错误率原则)(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3、认知主义教学理论(1)苛勒的顿悟说:a.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b.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a.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

3、构的过程b.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c.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3)加涅的信息加工论(一)信息加工模式感觉记录器(二)信心加工的基本原理:a.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b.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c.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d.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4、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以下教学环节加以重视:a.激发学生回忆以前学到的知识和能力b.使学生对学习有心理准备c.直接提出种种适当的刺激d.反馈的准备5、建构主义理论(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建构出来的) (1)基本观点:a.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b

4、.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c.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于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a.随机通达教学b.抛锚式教学c.支架式教学(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6、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a.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过程b.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2)情境化教学(3)重视社会性互动第三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1、视感知规律(1)人眼的视觉特性 a.视觉的光谱灵敏度 人眼对波长为555nm的绿光的灵敏度最高b.视觉范围 人眼的视觉范围是指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

5、度变化的范围,它在数值上等于亮度上、下限之比。c.彩色视觉 用亮度、色调、色饱和度三个特性来描述人眼看到的彩色光(彩色三要素)d.分辨力 人眼对彩色的分辨力远比对高亮度细节的分辨力低e.视觉惰性 人眼视觉惰性的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s(2)人的视觉心理a.心理趋合 是指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b.画面均衡 是指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c.视觉重心 人们习惯于从左边向右边观察画面,把注意力停留和集中在右边的物体上,这就是视觉的右撇现象。(3)视觉心理与构图 a.线条 b.色彩 c.明暗(对比度) d.视觉节奏 是指把画面中特征相近的物

6、体和构图要素加以归类、结合,以各种形式不断重复,形成视觉上的“节拍”,取得和谐的效果。2、听感知规律(1)人对声音的感知有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主观听感要素。与声波的声压、频率和频谱成分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a.响度 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主要取决于声音的声压或声强大小。b.音调 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主要取决于声音的频率。c.音色 是人耳对声源发生特色的感受。(2)人耳的非线性效应a.人耳的掩蔽效应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存在时,其中的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另一个声音,这种现象称为掩蔽效应。b.鸡尾酒会效应 人耳对掩蔽声有相当的容忍能力。即对周围噪音的容忍能力。

7、c.颤音效应 人耳同时听到两频率相近的纯音时,会产生差频似的颤音感,这是构成配乐的生理心理基础。如唱歌和声d.哈斯效应 当内容相同的两个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ms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即哈斯效应。即声音的延迟效应。(混响和立体声的心理学基础)(3)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a.双耳效应 人耳主要是靠双耳效应来进行声音定位的、b.耳廓效应 人耳的轮廓结构比较复杂。耳廓效应对声音定位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频率较高的声音。可以精确定位。3、“经验之塔” 基本观点: 4、传播理论:(1)传播:广义指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包括职务、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

8、传播;狭义指人所进行的传播。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和人与人的传播。(2)传播的类型 : 人际传播 植物的传播 组织传播 传 动物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 大众传播 播 人的传播 教育传播 机器的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 网络传播传播模式一、拉斯威尔模式 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5个问题:who 谁say what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从什么途径 to whom 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5W模式缺陷:忽略了“反馈”的要素,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二、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信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干扰 反馈三、贝罗传播模

9、式(s-m-c-r模式即 教师-课业-手段-学生)1、信源和编码者: 传播技术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2、受传者与译码者 在传播过程中,1与2可以相互转变3、信息:包括 符号(语言文字图像音乐) 内容(信息的成分与结构) 处理 通道(视听触嗅味)四、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B教学方法怎样教提出课堂教学系统六维空间结构模式 影响课堂教学的六大因素是B教学系统怎样施教L用什么教材施教M用什么教学媒体施教P对谁施教S在什么情况(环境)下施教P心理结构 教谁Z为什么(目的)施教第四章教育传播要素:1、教育者2、教育信息3、受教育者4、媒体和通道5、传播环境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1、自学传播2、个别传播3

10、、课堂传播4、远程传播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六个阶段:1、确定教育传播信息,教育传播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传送的教育信息,传送什么信息,要依据教育目的和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2、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要传送的信息,是指就是编码的过程。3、通道传送,在该阶段,教育传播通道通过教育媒体传送出信号,也称施教阶段。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号要传递多远,多大范围。二是信息内容的先后传送顺序问题。4、接受与解释,受教育者接受信号并将它解释为信息意义,以就是信息译码阶段。5、评价与反馈,受教育者接受信号解释信息之后,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11、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还要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是教育传播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6、调整再传送,通过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比较,发现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在次调整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传送通道,进行再次传播。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1、共同经验原理2、抽象层次原理3、重复作用原理4、信息来源原理教育传播媒体在教育传播活动中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视听媒体的应用方式:1、视觉媒体:图示讲授法,实物实验演示法,录音配合教学法2、听觉媒体: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教学录音资料的辅助法,配合幻灯、投影画面提供声音的配合法,让学生课后自我练习、自我检查用的自学法、3、视听媒

12、体:主体式教学,补充式教学,示范式教学,个别化教学第六章网络检索工具主要分为目录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两大类。还有多元搜索引擎。网上交流:1、电子邮件:组成 用户名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主机域名 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2、网上论坛:BBS3、网络电话4、视频会议系统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可以分成一下步骤:1、确定问题与目标2、提供资源和工具3、搜集、分析、组织信息。在网上发布成果4、评价、展示学习成果WebQuest通常由6个模块组成:简介。任务。资源。过程。评价。结论。第七章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它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非面对面的有地域距离的教育活动。特征:1、在整个学习过程期

13、间,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以此与常规面受教育相区别) 2、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以此与个别学习和自学计划相区别) 3、应用各类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 4、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以此与教育技术的其他应用相区别) 5、在学习期间,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人们主要是作为个人在自学。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兴起时间技术基础教育形态第一代19世纪中叶适合自学的函授印刷教材函授教育第二代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视听手段(模拟信号)广播电视大学第三代20世纪末期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和多媒

14、体技术(数字信号)网络学院、虚拟大学第八章Intranet是一类基于Internet技术的企业或单位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它一般通过防火墙与Internet连接。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也称为校园网,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媒质和相关技术(例如TCP/IP协议等),以及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的,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服务的一个集成应用系统。校园网络的组成: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常用的网络传输媒质:双绞线,光纤;网络软件。校园网络的功能:1、信息发布2、教学应用3、管理应用4、科研应用5、数字图书馆Internet的接入方式:拨号上网、

15、ADSL接入、VDSL接入、线缆接入、光纤+以太网接入、无线局域网接入多媒体教师系统构成:系统结构、中央控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环境网络机房的基本构成与布局:1、计算机网络2、网络教学系统布局通常有:普通教室型、U字型、小组协作型、综合型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微格教室是进行微格教学的场所。微格教学系统包括:主控室、微格教室微格教学的实施: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第九章教学设计的定义: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

16、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1、构想阶段2、理论形成阶段3、学科建立阶段4、深入发展阶段1986年里奇把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核心要素归纳为:确定学习需要、确定目标、构建评价程序、设计/选择传递方法、试用教学系统和安装与维持系统。ADDIE模式:核心要素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第一章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和总和。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的技术。教育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过多个定义,目前仍在不断完善之中。 AEC

17、T 1994定义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个概念。从我国教育技术界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来看,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成以下方面: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新技术和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 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良好发展。由于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技术

18、在不同的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是在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则是在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包括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三个部分,其内容均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

19、,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的结构要求和的基本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使传统的信息技术从只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中摆脱出来,强调系统、全面地看待信息技术,强调建立新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与学模式,强调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第二章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的成功要靠强化。斯金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程序教学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并提出了程序 教学的五大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地

20、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以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他认为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求者。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把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存储在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再经过各种方式加工后才被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通过一定的线索提取出来,作用于环境。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不

21、同的是,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来的。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是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由于每个个体都是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意义的,因此可能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的一部分或某些方面。为了使学生建构知识的完整意义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主义提倡随机通达教学、 抛锚式 教学、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并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相互作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

22、整的意义,并进行主动地学习。由于学与教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们的规律不可能用一 种理论来全面概括或解释。每种理论或学说既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在教育技术实践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应用不同的理论。第三章人眼对辐射功率相同而波长不同的光的敏感程度不同。人眼在观察景物时的亮度感觉除了由景物亮度所决定外,还与周围环境的亮度有关。通常用亮度、色调、色饱和度三个特性来描述人眼能看到的彩色光。人眼的分辨力与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位置、光的照度、物体运动速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人眼视觉惰性的残留时间约为 0.1秒,当光脉冲的频率达到临界频率时,闪烁现象即消失,而给人以稳定的亮度感觉。心理趋合是指利用人们

23、的想象力去填充我们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画面均衡是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分对称式均衡和非对称式均衡。构图元素如线条、色彩、明暗、质感和立体感等都与视觉心理有关。一定的视觉节奏能激发和丰富人们的想象力。人对声音的感知有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主观听感要素。人耳的非线性效应包括掩蔽效应、鸡味酒会效应、颤音效应、哈斯效应等。人耳是靠双耳效应和耳廓效应对声音进行定位的。“经验之塔”理论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其中“塔”基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教育应当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的经验,而必须向抽象

24、化发展。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传播,分为人的内在传播与人与人的传播。通常人与人的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和网络传播等类型。传播的基本模式有拉斯威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贝罗传播模式、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在教育传播中,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和通道、环境是最基本的要素。教育传播的方式包括自学传播、个别传播、课堂传播和远程传播。教育传播过程可分为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通道传送、接收与解释、评价与反馈、调整再传送六个阶段。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

25、息来源原理。教育传播媒体是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是常见的教育传播媒体。利用视觉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便于学习者直观接受不能亲眼所见的知识,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常用的辅助教学基本方法有图示讲授、实物实验演示、录音配合教学等。听觉媒体一般应用于语言、音乐、语音教学或渲染情感气氛方面等的辅助教学,通常采用的方式有穿插播放教学录音资料、配合提供声音或让学生课后自学。视听媒体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不受时空限制,擅长于声画结合、形象直观的准确表达教学内容。利用视听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

26、趣味性和变化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视听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式包括:主体式教学、补充式教学、示范式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视听媒体教材的制作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考虑媒体的教学特点,为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进行设计与编制。电视教学片用电视的艺术手法呈现教育信息,其制作过程包括选题、稿本编写、素材摄像、后期编辑、配音合成等步骤。第五章从计算机应用功能的角度看,计算机辅助教育 (CBE)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管理教学(CMI)等两个方面。从认知工具的角度看,CBE包括学习计算机、从计算机学习、用计算机学习等三个方面。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它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作不同的分类。从认识论、价值观两个维度来考察,可以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分成大四类: . 教师为中心 - 个别化; . 学生为中心 - 个别化; . 学生为中心 - 集体化; . 教师为中心 - 集体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网络通信系统是各类模式的共同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包括:操练与练习、个别指导、教学测验、教学模拟、问题解决、教学游戏。上述模式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各种模式往往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