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邪是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又分别称作清、浊、大、小、谷饪之邪。五邪侵袭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即“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之谓。风为阳邪,其性散漫,多中于午前而侵犯肌表,令人脉浮缓;寒为阴邪,其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令人脉紧急;湿邪类水,其性重浊下流,常伤于下而流注关节;雾露之邪轻清居上,易伤于上而犯皮腠;饮食之邪即谷饪之邪,从口而入,易损伤脾胃,而形成宿食。以上五邪中人的法度,体现了同气相求,以类相从之共同规律,所谓大小、表里、上下,午暮等,都是相对而言,不必拘泥。谈谈仲景对疾病的预防有哪些主要观点? 仲景对疾病预防方面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重视人体正气,未病先防和
2、已病防变。一、未病先防:金匮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否,关键在于人体的正气,外因“客气邪风”,虽是人体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正气却是决定人体发病的根本因素。所以金匮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如果人体正气不虚,“不遗形体有衰”,纵有“客气邪风”侵袭,“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即使得病亦不会深入。要做到未病先防,仲景指出要“养慎”。其具体措施有:“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及“房室勿令竭乏”等。说明既要加强道德修养,爱国守法,避免意外的灾伤,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及房室都要有节制,这样就能保持“五脏元真通畅”而健康无病。二、已病防传:指一旦不慎发病,应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由经络入脏腑,或
3、由一脏传入它脏,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所谓“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采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法,驱邪外出,使病邪不能深入。若邪已入脏腑,则当根据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治未病之脏腑,截断其传变,阻止病情发展蔓延。请分析新旧同病时的治疗原则。 新旧同病,即指“病痼疾加以卒病”的情况。金匮认为,一般情况下应先治卒病,后治痼疾。因为从病势分析,痼疾日久势缓,卒病新起势急。另一方面,痼疾根深蒂固,证候复杂,难以速愈,而卒病邪气尚浅,其病易除。因此,在痼疾加以卒病的情况下,应先治卒病,后治痼疾,可以避免新邪深入与旧疾相合。当然在临床治疗新病与旧病相合的病人时,治新病同时
4、还须考虑到旧病。如伤寒论太阳病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就是治疗新病兼顾旧病的例证。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简述防己黄芪汤的症型,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症型:风湿表虚证 临床表现: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关节疼痛 病因病机:表虚不固,风湿侵袭 治法;益气固表,祛风化湿 药物组成:黄芪、防己、白术、甘草、生、大枣。 湿病的主症,基本治法及其机理,以及治疗禁忌主症: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湿病的主症。湿从外来,多兼风夹寒 湿邪偏重,则以身重疼痛为主症; 偏于寒湿。则其痛较甚; 偏于风湿,则多走窜关节。湿病的治疗主要以解表散邪为法。 外湿 治疗方法:发汗 机理:微微发汗,使阳气周流全身,缓
5、缓蒸发,营卫畅通,则风邪和湿邪同时随汗排出体外 由于湿性粘滞,难以速去,故发汗只宜微汗而切忌大汗,这是治疗外湿的一个总则 湿 治疗方法:利小便 机理 利其小便,使里湿去,阳气通,外湿亦除治疗禁忌禁攻下。若误用攻下,可导致额上汗出、喘促、小便失权、大便下利不止等阳脱于上、阴竭于下 的阴阳离决证候。禁火攻。火攻乃强迫发汗法,误用火攻可导致大汗出,风去湿存而其病不愈。若火攻攻可致鼻 衄或发黄,且易大汗亡阳。禁大汗,宜微汗并注意外界气候的影响。因为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外湿极盛,影响湿邪的排泄, 所以,治疗时除注意不宜过汗外,还须注意天时气候刚痉(根汤)和柔痉(栝蒌桂枝汤)的区别和治法方药 刚痉 柔痉病
6、机风寒表实,筋脉失养风寒表虚,津液不足症状太阳病,发热,恶寒,无汗,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太阳病,发热,不恶寒,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治法解肌发表,通经达隧 根汤调和营卫,兼以生津 栝蒌桂枝汤方药根 麻黄 桂枝 生 甘草 芍药 大枣栝蒌根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 大枣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如何理解“百脉一宗,悉致其病”?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是对百合病病机的高度概括。人身之血脉,分之为百脉,合之为一宗,由于心主血脉,肺主治节、朝百脉,故心肺为人体百脉之主管和统辖,“一宗”实际上就是指心肺。若心肺功能正常,则气血通畅,百脉调和;若心肺阴虚热,则气血失调而百脉受累,症状百出,形成百合病
7、。百合病的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病因有二:一为热病之后,余热未尽,阴液未复;一为情志不遂,化火伤阴。 病机总由心肺阴虚热所致,治宜养阴清热。一是心神不宁证:精神恍惚不定,饮食、感觉、行动、起居等异常;二是常见阴虚热证引起的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百合病本证,用百合地黄汤养心润肺、益阴清热; 误汗后,用百合知母汤(百合,知母)补虚清热、养阴润燥; 误下后,用滑石代赭汤(百合,滑石,代赭石)清热利尿、和胃降逆; 误吐后,用百合鸡子汤(百合 鸡子黄)养阴益胃和中。 变渴者,用百合洗方或栝蒌牡蛎散外同治; 变发热者,用百合滑石散滋阴清热利尿。 方药:百合 生地黄汁 狐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
8、法方药 病因病机湿热虫毒蕴结 临床表现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特征,伴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狐惑病发病未久,尚未成脓,用甘草泻心汤清热化湿、安中解毒; 蚀于前阴者用苦参汤外洗;蚀于后阴者用雄黄外熏; 狐惑病酿脓者,用赤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解毒排脓。甘草泻心汤方:甘草 黄芩 人参 干 黄连 大枣 半夏 赤豆当归散方:赤小豆 当归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单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2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賊邪不泻, 或左或右,
9、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口呙 辟不遂。邪在於络,肌肤不仁; 邪在於经,即重不胜;邪在於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肝肾不足,水湿侵 4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 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风湿历节 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寒湿历节 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金匮对中风病的辨证分型、临床表现与机理有何论述?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是因营气不能运行于肌表所致。 邪在于经,即重不胜;是因血气不运行于肢体所致。 邪入于腑,即不识人;是因痰浊蒙蔽清窍所致。 邪入于脏
10、,舌即难言,口吐涎;是因心脾欲绝所致。 试比较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与乌头汤证的异同点。相同点: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均主治历节病,其共同主症为关节剧烈疼痛,不可屈伸,甚则肿大变形。其不同点: 桂枝芍药知母汤 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行痹、滋阴清热 病机:风湿流注关节,郁而化热伤阴,气血运行不畅 主治:风湿历节病。祛风利湿,温经散寒,清热养阴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 芍药 甘草 麻黄 生 白术 知母 防风 附子 乌头汤为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病机:为寒湿侵及关节血脉,气血痹阻不行寒湿历节病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临床表现以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甚至筋急,伴恶寒肢冷,
11、得温则舒,遇寒加重,舌淡苔白滑, 脉沉紧等症为特征。麻黄 芍药 黄芪 甘草 川乌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病 轻 病因病机:为卫阳不足,外为风邪诱发,血行不畅 症状:骨弱肌肤盛,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脉微为阳微,涩为血滞。针刺法导引阳气,使气行则血行。 重 病因病机:素体不足,以阳气不足为主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身体不仁(局部麻木),如风痹状(轻重者有酸痛感)益气以通阳,和营以行痹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虚劳病 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1 3.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
12、燥, 小建中汤主之。 病机-气血亏虚 虚劳不寐 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金匮论治虚劳病共计七个方证。 1其中有六个方正与脾、肾虚损关系密切。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薯蓣丸证皆与脾胃虚损有关。 建中的意义在脾胃之气; 薯蓣(山药)独重,又因用四君为佐,亦以补脾益气为主。 肾气丸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大黄 虫丸证皆与肾脏虚损有关。 肾气丸补脾肾气;桂枝- 调和阴阳、固肾摄精,主治在肾;大黄- 干地黄十两为君 用量重于数倍,益肾滋阴。 2证型分类方面,虚劳属于阳虚、阴虚、阴阳两虚者有肾气丸(气虚)、酸枣仁汤证(阴虚)、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13、(阴阳两虚)。 3虚劳兼挟证有薯蓣丸证、大黄zhe虫丸证。 薯蓣丸证虚劳挟风证,气血不足兼挟风邪所致; 大黄 虫丸证虚劳不足,经络气血受阻,干血结所致。4治则方面,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三者属于甘温扶阳的畴血痹病的病因病机,主症及其辩证治疗 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 主症: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不仁 辩证治疗:血痹轻证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 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 芍药 桂枝 生 大枣试述金匮治虚劳为什么重视脾肾?为何侧重甘温扶阳法? 这是因肾为先天之本,真阳真阴
14、所寄之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赖以充养。而虚 劳病后期,无不关系到脾肾,故治虚劳要重视脾肾。 虚劳病证情较复杂,阴虚之甚可以损及阳、阳虚之甚可以损及阴,最终常可致阴阳两虚的复杂证候。但对于以阳气虚损为主症者,治疗上偏重甘温扶阳之法。如小建中汤、肾气丸均治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者。小建中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均治虚劳病之阴阳两虚证,二者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小建中汤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病机均属于阴阳两虚证。 不同点: 小建中汤 主治:虚劳里急 症状: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病位在脾,为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证。治法:甘温建中,调和阴阳 桂枝 甘草 大枣 芍
15、药 生 胶饴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主治虚劳失精 症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病位在肾,为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证。治法:调和阴阳,潜镇摄纳。桂枝 芍药 生 甘草 大枣 龙骨 牡蛎试述肾气丸的主治主症,组方特点及适应证。虚劳腰痛,主症:为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组方特点,其一是以滋阴药为主,地黄、山萸肉、山药并补肾、肝、脾之阴。其二是配以少许附、桂,“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其三是佐以茯苓、泽泻、丹皮三泄使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所以全方应是阴阳平补而略偏于温的调补剂。 适应证:肾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证。地黄 山萸 山药 附子 桂枝 茯苓 泽泻 牡丹皮酸枣仁汤证在病机、主
16、治主症、治法、方药上有何特点?虚劳失眠 病机:肝阴不足,虚热上扰心神。虚烦不得眠,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清热、宁心安神。酸枣仁养肝阴;知母养阴清热;川芎理血疏肝;茯苓宁心安神;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 何谓缓中补虚,结合条文说明 缓中补虚是仲景治疗虚劳干血的重要治法。虚劳伴淤,理应祛瘀,因祛瘀方能生新,然虚劳干血已属久病。劳伤日久不愈,身体极度虚弱。正气虚极,不能推动血脉正常运行,从而产生淤血,淤血日久可谓干血。淤血停,阻滞气机,脾失健运,故腹满不能饮食;淤血不去,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粗糙如鳞甲状,目睛失养,故两目暗黑。虚劳干血本症因虚致淤,淤久成劳,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治宜祛瘀生新。故只
17、能缓攻淤血,并扶助正气,这样才能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特点虚劳病,是因劳伤过度而体质虚损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患的总称,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其基本病机仲景在治疗虚劳病的治疗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注重中焦,补益脾肾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失健运,则气血阴阳无以生化。肾为先天之本,寄真阴真阳,虚劳病无不关系到肾。从整体上看,脾肾两脏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因此,调理好脾胃,使中气立,则能化生气血,气血生则阴阳协调;而注重补肾,则体现了固先天之本以助后天之本即脾的功能正常运行这一思想。而仲景治疗虚劳病的七方中,更是有五方均从调理脾胃入手。2、以甘为主,甘温
18、扶阳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特点之一为注重补益脾肾,但也非一味地温补,而是注重辩证,以甘为主,甘温扶阳。3、寒热并用,平调阴阳虚劳病日久,往往是阳虚损及阴,阴虚伤及阳,最终阴阳两虚,寒热错杂。因此仲景治疗虚劳病也看重这点,用药时注意寒热并用,阴阳并调,以治阴阳诸虚。4、立足整体,邪正兼顾虚劳之人,正气本虚弱,若用药只顾一味祛邪,则更耗损人体正气,因此,治疗时必须注重保存人体的正气,在祛邪的同时也兼正,而这也是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特点之一。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肺痿:是肺气痿弱不振,以多唾浊沫和短气为主证,分虚热河虚寒两种证型。 虚热 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虚寒 5.
19、肺痿吐涎沫而不欬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寒饮郁肺 6. 欬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痰浊壅肺 7. 欬逆上气,时时吐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饮热迫肺 13.欬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寒饮夹热 上迫于肺 8. 欬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饮结胸胁 9.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外感风寒 14.肺胀,欬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咳嗽上气用药规律 麻黄配桂枝,意在发汗解表 麻黄配石膏,意在平喘,清郁热 麻黄配
20、射干,意在开痰散结 麻黄配厚朴杏仁,意在宣肺理气除满 温化水饮多用半夏,细辛 痰浊粘稠用皂荚虚寒肺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及方药是什么上焦阳虚,肺中虚冷,肺气痿弱 频吐涎沫,不渴不咳,遗尿或小便频数,头眩,甘草干汤温肺散寒,恢复阳气。甘草 干 甘草之量倍于干,暖而不燥。 虚热肺痿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及方药是什么?肺热津伤、肺气痿弱所致,咳吐浊唾涎沫,痰出不爽,少气,气急,咽干不利,口干喜凉饮,舌红少苔,脉虚数。清养肺胃、止逆下气,方用麦门冬汤:麦门冬、人参、半夏、粳米、甘草、大枣。试述越婢加半夏汤证、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射干麻黄汤证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证治方面有何不同?三方相同点:病机
21、均为饮外寒,外合邪,肺失宣降。在症状上都有咳而上气,即咳逆喘促。(1)病因病机不同。 越婢加半夏汤证为外感风寒,入里化热与痰饮相结; 小青龙加石膏汤证为外感风寒,郁而化热与饮相结; 射干麻黄汤证为寒饮郁肺。 (2)证候不同。 越婢加半夏汤证为热重于饮,喘重于咳之肺胀,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咳喘重,目如脱状,口渴汗出,脉浮而大; 小青龙加石膏汤证为饮重于热,咳喘并重之肺胀。 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身痛,咳喘,烦躁; 射干麻黄汤证为寒饮郁肺,痰气相击。 症状表现为恶寒无汗,咳喘气迫,喉中痰鸣,脉浮紧。 (3)治则不同。 越婢加半夏汤证治宜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治宜
22、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射干麻黄汤证治宜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方药 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 石膏 生 大枣 甘草 半夏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 五味子 半夏 石膏 越婢加半夏汤方: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2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重证 4.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虚实异治 5.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轻证 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汤
23、亦主之。 急证 7.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心痛轻证 8.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枳实汤主之。 心痛重证 9.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主要临床症状 胸痹 病因病机:胸阳不振,阴邪阻滞 临床症状: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心痛 病因病机:轻症寒饮上逆 重症阴寒痼结轻症心中痞,心悬痛(心窝部向上牵引疼痛) 重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伴发四肢厥冷,冷汗出,面色白,口唇紫,舌淡胖 紫暗苔白腻,脉沉紧甚至微细欲绝 栝蒌薤白白酒汤证(胸痹主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临床表现“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病因病机
24、:宣痹通阳、豁痰利气。其主治证为胸痹典型证,方药:栝蒌、薤白、白酒栝蒌薤白半夏汤证(胸痹重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临床表现:在胸痹典型证基础上又见“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痛有休止”痰浊壅盛通阳宽胸,化痰降逆。其主治证为胸痹较重证栝蒌、薤白、白酒 半夏栝蒌薤白桂枝汤证(胸痹病气滞之实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胸痹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及腹胀、苔厚腻”阴寒痰浊,凝聚胸中通阳散结,降逆除满。其主治证为胸痹病气滞之实证栝蒌、薤白 桂枝、枳实、厚朴 乌头赤石脂丸证(心痛重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疼痛剧烈、肢冷汗出之阴寒痼结的心痛病阴寒痼结温
25、阳逐寒,止痛救逆。其主治证为心痛重症蜀椒、乌头、附子、干、赤石脂、蜜 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规律治疗胸痹心痛,仲景用药有如下规律:凡以栝蒌、薤白为主组成的方剂,则专为治胸痹 而设。如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均是治疗胸痹的主要方剂。凡栝蒌、薤白与桂枝、枳实、生配伍运用的方剂,则是为治疗胸痹与心痛或短气合并证候而设。如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胸痹心痛合并发生之证,故既用栝蒌、薤白治胸痹,又用桂枝、枳实治心痛,胸胃同治。凡以乌头、附子为主组成之方剂,则为治沉寒痼冷之心痛而设。如乌头赤石脂丸则是治疗阴寒痼结,寒气攻冲所致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之证,故乌头、附子同用,以攻逐阴邪。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6、 四饮的病位,病机及主症(书见148) 痰饮 病位:胃肠 病机:脾阳虚弱,水谷不化,饮留于胃肠 主要症状: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胸胁肢满,目眩,短气,脐下悸,吐涎沫 悬饮 病位:胁下 病机:水停胁下,肝肺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气饮相搏咳嗽,胁下引痛 溢饮 病位:四肢肌表 病机:水饮流于四肢肌表,肌腠闭塞,壅阻于经络肌肉 当汗出而不汗出,发热恶寒,身热疼痛 支饮 病位:胸膈 病机:饮停胸膈,水邪壅肺,气机不利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冒眩,心下悸,腹满 如何理解“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 痰饮病的治疗大法为“以温药和之”。所谓“温药”是指功能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的温性的药物。“和之”
27、是温和调理之意,要求所用温药既不可过于温散,也不宜专事温补。 饮病相对于水肿病而言,病位局限,水液的排泄去路多无障碍,并不以标急为病变重点,故不以行消开导为法。饮为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遇寒则聚,得温则化。 “温药和之”之法,能振奋人体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化痰蠲饮,使旧饮渐去,新饮不生,实为治疗痰饮的根本之法。 苓桂术甘汤如何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一原则?金匮要略提出治疗痰饮病的原则为“当以温药和之”。温药具有发越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调整肺、脾、肾功能的作用,同时又可促使饮邪易散易行,故温药可兼顾标本。然而用温药不可过于刚燥,亦不可专事温补,以防伤阴和恋邪之弊,而应以调和为原则,此即所谓“温药和之”之意。苓桂术甘汤为治疗痰饮病之要剂,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其中茯苓为主药,可健脾渗利水湿,辅以桂枝温阳蠲饮,两药相配,可温阳化饮;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益气,两药相协,可补土制水。由此可见,苓桂术甘汤功可健脾渗湿、温化痰饮、通阳利水,其性既不刚燥,亦不滋腻,实属治疗痰饮之良剂,充分体现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大小青龙汤治疗溢饮的鉴别(书见16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