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81.26KB ,
资源ID:179384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9384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苏武传教新人教版必修80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苏武传教新人教版必修80Word文档格式.docx

1、(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以:因为并:都(2)稍迁至栘中厩监稍:渐渐 迁:升迁、升任(3)数通使相窥观 数:读shu,屡次,多次(4)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读dn,抵押(5)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读hng,辈(6)武帝嘉其义嘉:赞许 义:做事合乎情理(7)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凭借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8)因厚赂单于因:趁机 赂:赠送礼物(9)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临时充任 募:招募(10)置币遗单于 置:备办币:财物 遗:送给(1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派送(12)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适逢(13)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没:读m,陷没(14)阴相与

2、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15)私候胜曰 候:拜访(16)幸蒙其赏赐幸:希望 蒙:蒙受,得到(17)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起事(18)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治:审理(19)恐前语发 发:揭露,暴露(20)以状语武 状:情况(21)此必及我 及:牵连到(22)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 负:辜负(23)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2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即:假使(25)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辞:审讯(26)引佩刀自刺 引:拔出,拿(27)蹈其背以出血 蹈:踩(28)舆归营 舆:抬,扛(29)而收系张胜 系:监禁(30)武益愈 益:渐渐(31)会论虞常会同 论:判罪(32)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3、死当:判处(33)副有罪,当相坐应当 坐:连坐(34)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拟:比划(35)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通过,经由(36)何以汝为见 为:语气助词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副词,表程度。(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岳父。(3)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相当于“所以”,连词。(4)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一般财物。供出售的物品。古今异义词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作为考查的内容。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类型:(1)词义扩大。如“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

4、及品德。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2)词义缩小。如“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3)词义转移。如“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4)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是指地位低下,知识浅陋;现在则指品质恶劣,贬义词。(5)名称说法改变。如“目”现在改用“眼睛”,“寡”现在改用“少”。(6)词义弱化。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7)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词。(1)其一人夜亡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惠等哭,舆归营 名词作动词,抬、扛(3)欲

5、因此时降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4)剑斩虞常已 名词作状语,用剑(5)反欲斗两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6)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7)单于壮其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8)空以身膏草野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译成现代汉语。(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单于却更加倨傲了,不是汉朝所期望的。(4)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见”表被动)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

6、家。(5)虞常生得(被动句,无标志)虞常被活捉。(6)何以复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7)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即“以何见汝为”)要见你干什么?(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送留在汉之匈奴使”)于是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拿着符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9)后随浞野侯没胡中(省略句,“没”后省略“于”)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步骤二文意理解6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苏武维护国家尊严和坚贞不屈的一项是()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见犯乃死,重负国引佩刀自刺举剑欲击之,胜请降不顾恩

7、义,畔主背亲若知我不降明A BC D解析:选B叙述苏武出使匈奴;张胜丧失骨气,反衬苏武的宁死不屈,不是直接表现;指斥卫律的反叛行为。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写苏武正式出使匈奴,首先交代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历史环境复杂而严酷,暗示苏武之行一开始便充满凶险。B苏武出使匈奴,恰巧遇上一次严重的谋反事件,缑王与虞常企图射杀叛将卫律再次归汉,苏武的副手张胜又行为不慎,暗中给予支持,使对整个事件毫无所知的苏武和他的使团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苏武得知虞常事发,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荣誉,“见犯乃死,重负国”。因此,想以

8、自杀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当卫律“召武受辞”时,再次“引佩刀自刺”,充分体现了苏武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气节。D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个场面。苏武指斥卫律的不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武的坚贞与正义。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选B“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错,应该是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二、阅读课文第68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与旃毛并咽之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2)去草实而食之 “去”同“弆”,收藏(3)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无”,没有(4)武父子亡功德 “亡”同“无”,没有(5)信义安所见乎 “见”

9、同“现”,表现(6)请毕今日之 “”通“欢”,欢聚(7)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同“沾”,沾湿;“衿”同“襟”,衣襟;“决”同“诀”,辞别(1)白单于白:告诉,报告(2)单于愈益欲降之 益:更加(3)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幽:禁闭绝:断绝(4)武卧啮雪 啮:咬,嚼(5)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乃:才(6)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别:分别隔离(7)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穷:失意(8)不敢求武 求:访求(9)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之:音节助词,不译(10)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因:趁机(11)扶辇下除 除:殿阶(12)劾大不敬 劾:弹劾(13)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过:超过(14)子为父死

10、,无所恨 恨:遗憾(15)自分已死久矣 分:读fn,料想,断定(1)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拿着。料理、筹划。(2)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事业上的成绩;完成。(3)且陛下春秋高年龄。季节。(4)太夫人已不幸去世。除特指死亡外,还指灾祸,也作形容词,意为不幸运。(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6)虚心欲相待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7)兄弟亲近亲近之臣。亲密而接近;亲密地接近。(1)天雨雪,武卧啮雪 名词作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 名词作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名词作动词,执,拄(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孺卿从祠河东

11、后土 名词作动词,祭祀(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名词作状语,向上(7)因泣下霑衿 动词作名词,眼泪(8)何久自苦如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9)诚甘乐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为所”表被动)都被陛下培养。(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夷灭”有被动意,意为“被杀”)大臣没有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3)信义安所见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安见”,为“见安”)您对汉朝的信义体现在哪里呢?(4)子卿尚复谁为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谁为”,为“为谁”)您又为谁守节呢?(5)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状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于前

12、效死”)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在您面前死去。6下列各句中都能直接表现苏武忠诚和具有民族气节的一项是()单于愈益欲降之杖汉节牧羊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常愿肝脑涂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A BC D选C表现单于佩服苏武的气节;是李陵对苏武说的话;用二人的不忠,衬托苏武的高大忠义。7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陵的劝降方法不同于卫律。他是以老朋友叙旧,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层层进逼的方式进行的,着重于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B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细节的描写,北海牧羊中“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的细节,也突出体现了他的坚贞顽强。

13、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C在情感上,李陵陈述自己投降时的心情,想以此打动苏武,所以他是不赞同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因为汉武帝逼死了苏武的兄弟,家庭发生变故,尤其是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D北海的荒凉、恶劣的环境条件,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所说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不已,又使李陵万分羞愧。选C在情感上,李陵是赞同甚至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只是自己已经投降匈奴,铸成大错,无法改变。三、阅读课文第910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诡

14、言:欺骗说(2)具自陈道 具:完全,详尽(3)如惠语以让单于如:依照 让:责备(4)谢汉使曰 谢:道歉(5)凡随武还者九人 凡:总共(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以:在的时候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单于视左右而惊侍卫人员。左和右两个方向;支配,操纵。(2)武等实在确实存在。诚实,老实。(1)得夜见汉使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2)须发尽白 名词作动词,变白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省略句,“与”后省略“他”,“俱”后省略“往”)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汉使),并在夜里得以见到汉使,自己详细地陈说(这几年的经过情况)。6下列对两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5、“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最后苏武得以回归祖国,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苏武这个人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事隔许多年,无论是匈奴还是汉朝,都对他很重视,从正面表现了苏武的人格魅力。B苏武经过了长期的、多方面的严峻考验之后,不仅完成了出使任务,还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C苏武“强壮出”,归国时已是“须发尽白”,最好的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如此执着的苏武更令人敬佩。D文章最后叙述苏武归来时,说他“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来时募百余人,而“凡随武还者九人”。通过对比,突出了苏武的坚贞、顽强,也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选A应

16、该是“从侧面表现了苏武的人格魅力”。什么是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做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观点1:观点2:观点3:答案:(观点1)苏武的忠诚里有一些愚忠的成分。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其对其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争取的权利也还要争取

17、。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观点2)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被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国家的和平、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观点3)苏武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上看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汉武帝就是忠诚于他治理下的国家。一个人绝不能因为个人的恩怨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鲜明的对比手法1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苏武留胡

18、十九年,经历坎坷曲折。作者抓住苏武经历中的关键之处,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使苏武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大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于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9、等。2鲜明的对比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素材主题气节课内提炼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虞常事件”受牵连而被扣留。对苏武的才能和品行,匈奴单于颇为赞赏,极力招降他。先是派卫律出场,以死刑相逼,以荣华相诱,苏武皆不为所动,他痛斥卫律,义正词严。后又派李陵前来劝降,道家破人亡之惨,述同病相怜之切,析汉朝天子之昏,言辞不可谓不恳切。地窖的阴暗

20、潮湿不仅没有让他的心灵黯淡,反而让他的心更加明亮;塞外大雪虽然让节旄尽脱,但苏武心中的那杆赤诚大旗却猎猎飘扬;19年的饥寒苍老了他的容貌,但千古的气节却让苏武的青春永驻!课外延伸1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连年受灾。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2子罕辞宝不失节春秋时宋国有人获得一块美玉,奉献给大夫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这块玉拿给玉匠鉴定过,认为是宝贝,所以才进献给您。”子罕说:“你把玉

21、作为宝贝,我把不贪物作为宝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两人就各自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贝。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贝吧。”献玉的人说:“我怀藏美玉,一定被盗贼杀害,不能回到家乡,把美玉献给你是为了我免于一死。”子罕听后,便将他的美玉交给玉匠雕琢,卖了很多钱给了献玉者,然后送他回家乡。3名言警句(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3)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5)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房玄龄(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7)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苏轼运用点拨

22、气节是一种人生准则,一种道德修养,体现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人生的各个方面。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这种精神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身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的。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与旃毛并咽之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

23、百余人俱选DA项,旃,同“毡”,毛织的毡毯;B项,去,同“弆”,收藏;C项,亡,同“无”,没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赠送B武帝嘉其义 嘉:赞许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抵押D赐武马畜、服匿 服匿:藏衣服选D服匿:盛酒酪的瓦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选D第二人称代词,你。A项,介词,把;介词,因为。B项,介词,趁机;介词,通过。C项,代词,这样;词尾,不译。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雨雪,武卧啮雪A欲因此时降武B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C羝乳乃得归D单于壮其节选CC项与

24、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雨,下。乳,生子。A项,使动用法,使投降;B项,名词作状语,向上;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美。5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其)战B且单于信汝,使(汝)决人死生C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他)俱(去见汉使者)D(卫律)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选D“卫律”应改为“李陵”。二、阅读鉴赏(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