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学表格全第一章 解乍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补充知识点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 喘利水消肿(仲景去节)1用于风寒表实证(无汗);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 肿1、“喘家圣药” 2、“发汗解表第一药”3、治风寒湿痹、阴疽、痰核。桂枝辛、甘,温 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仲景去皮,去粗皮)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 痹证,脘腹冷 痛,痛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 结代。“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桂枝的六大功 效紫苏辛,温, 肺、脾
2、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用于轻证气滞)1、 用于外感风寒证2、 用于脾胃气滞证(行气宽中,和胃止呕,理气安胎)3、 用于食鱼蟹中毒1、 治疗气滞痰凝的梅核气;2、 治疗鱼蟹中毒,可单用至 3060a,不宜久煎:3、 苏叶长于发汗解表,苏梗长于理气安胎生姜辛,微温, 肺、脾发汗解表、温中止 呕温肺止咳(止呕专药)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4、健胃消食、解毒作用 (生姜皮寒利尿消肿)1、“呕家圣药”:2、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之轻证:3、误食生半夏、生南星的喉舌发麻者,食鱼蟹中毒香薷辛,微温, 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 中利水消肿(表里同治)1、用于阴暑证
3、(暑湿外感恶寒无汗) 2、用于水肿(解表量小短煮,利尿消肿量大久煮)1、 不宜久煎;2、 “夏月麻黄”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透疹止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1、不宜久煎(假苏)肺、肝痒止血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用于吐衄下血2、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防风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 痛(息肝)止痉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3、用于破伤风 “风中之润剂”1治风疹、皮疹瘙痒2、风湿上犯而致偏正头痛 3、疏肝理 气,治肝气乘脾,肝胃不和的腹痛泄泻 4炒炭止血,治肠 风下血,妇女血崩羌活辛、苦、温,膀胱、肾发散风寒,胜湿止 痛1、用于外
4、感风寒表证 2、用于风寒湿痹证;“风中之 燥剂”1、太阳经头痛(偏正头痛、眉棱骨头痛属寒者) 2、套治腰以上风寒湿痹:3、治疗风寒夹湿表证藁本辛、温;膀胱、肝祛风散寒,胜湿止 痛1、用于外感风寒, 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1太阳风寒,循经上犯,症见鼻塞、巅顶痛剧 2皮肤风湿瘙痒白芷辛,温,肺胃祛风散寒,通窍止 痛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 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1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骨头痛、牙痛2祛风燥湿止痒、祛斑除臭(瘾疹、湿疹、狐臭)消肿排脓,燥湿止 带细辛辛、温;有小毒, 肺、肾、心祛风解表,散寒止 痛温肺止咳(化饮), 通窍(表里同治)1、用于外感风
5、寒及 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 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1、通关开窍醒神之功效,治疗疾厥、中风; 2、细辛有小毒,煎服35g,入丸散0.51g ; 3、反藜芦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肺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除湿止痛(重在宣通鼻窍)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 2、用于痹证1、 用祛风杀虫止痒的功效,治疗风疹瘙痒、疥癣2、 治疗麻风病,须配大风子等同用*葱白辛、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 阳1用于外感风寒轻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阴寒内盛,格阳于 夕卜,症见下利清谷,厥冷,脉微欲绝者;寒凝气滞,脘腹冷 痛或小便不通者)。1、外敷能散结通络下乳,治疗乳汁淤积,乳房胀痛; 2、解毒散结,治疗疮
6、痈肿毒; 3、不宜久煎。*胡荽辛、温,肺、胃解表透疹,健胃消 食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胃寒食滞*柽柳辛平肺、胃、心解表透疹,祛风除 湿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风寒湿痹*辛夷辛、温;肺、胃发散风寒,宣通鼻 窍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1、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入煎剂宜 包煎。2、治疗鼻渊头痛之专药*鹅不食 草辛,温;肺肝祛风散寒,宣通鼻窍,化痰止咳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 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咳喘证1、为治疗风寒头痛、鼻塞、目翳之良药,又为治疗鼻渊 之妙品。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i、i辛,凉; 肺、肝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 郁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
7、、微恶风寒、头痛者; 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 4、用于肝气郁 滞,证见胸闷、胁痛等1、用于暑邪内郁引起的痧胀, 腹痛吐泻2、 36g,不宜久煎,后下:3、叶长于发汗, 梗长于理气。牛蒡子辛,苦,寒; 肺、胃发散风热,宣肺透 疹,利咽散结,解毒消 肿(清热解毒)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 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 ;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1、兼见大便秘结者,用之尤宜,便溏者慎 用。蝉蜕甘,寒; 肺、肝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退翳明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音哑; 2、用于麻疹初
8、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 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1、止痉需用大剂量目(清肝明目)桑叶甘、苦,寒;肺肝发散风热,润肺止 咳,平肝明目(甘能滋养肝肾)1、 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 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 咳嗽痰少,鼻咽干燥 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 昏花1、肺燥咳嗽多用蜜炙桑叶菊花辛,甘,苦,微寒;肺、 肝发散风热,清肝明 目,平抑肝阳,清 热解毒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1、 疏散风热用黄 菊花(杭菊花,味苦);2、 平肝明目用白菊花(滁菊花,味甘) 。蔓荆
9、子辛、苦、微 寒;膀胱、 肝、胃发散风热,清利头目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 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3、亦可用于风湿痹痛。治风热上扰,目赤肿痛,目昏多泪;诸阳 不升,目生翳障,耳聋耳鸣等,善治 风热所致头面诸证柴胡苦、辛,微 寒,肝、胆疏散退热,疏肝解 有升举阳气,清 胆截疟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邪在少阳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 :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 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退热生用,疏肝醋炙,升阳蜜炙,行经酒 炙,骨蒸劳热用鳖血拌炒升麻辛.微甘微 寒肺脾胃. 大肠发表透疹,清热解 毒,升举阳气1、用于风热头
10、痛,麻疹透发不畅; 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风热头痛,胃火上攻之齿痛,咽喉肿痛及麻疹透发不畅、 温毒发斑):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 子宫脱垂,崩漏不止升麻、柴胡为常用的升举阳气的药物,为 引经药;升阳举陷固脱生用,发表透疹制用。葛根甘、辛、凉, 脾、胃解肌退热,透发麻 疹,生津止渴,升 阳举陷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 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李东垣:“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也 。”退热 生津生用,升阳止泻煨用,生津以鲜葛根 为优。*淡豆 豉甘辛凉,肺胃解表,除烦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3、护胃和中。1第二章 清热药 凡
11、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 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第节 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 肺、胃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收敛生肌1、 用于气分头热证(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脉洪大) :2、 用于肺热咳喘;3、用于胃火牙痛;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 火烫伤1、1560g,打碎先煎,2、清热泻 火,除烦止渴宜生用,敛疮宜煅用。知母苦、甘,寒 肺、胃、肾清热泻火,滋阴润燥1、 用于气分头热证(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脉洪大) :2、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用于阴虚消渴;4、用于骨蒸潮热1、夫热无论虚实。寒水石*咸、寒,心、胃、 肾清热泻火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丹毒,烫伤。芦根甘、寒,肺、胃
12、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利尿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肺热呕吐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 4、热淋涩痛1530g,鲜品加倍。天花粉甘微苦微寒肺胃清热生津,消肿排脓1、用于热病口渴,内热消渴; 2、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 3、用于痈肿疮疡。药用部位为干燥根,抗早孕、致流 产。竹叶甘辛淡.寒心胃.小肠清热除烦,生津,利尿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涩痛(心火上炎) 。*淡竹 叶甘淡寒,心胃小肠清热除烦,利尿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心火上炎) 。*能胆J、丿J-苦、寒,肝、胆、 心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 止痉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肝热目赤,3、疮痈,痔疮肿痛。12g*鸭趾
13、草甘苦寒,肺胃膀胱清热泻火,解毒,利水1热病,2、咽痛,疮疡,毒蛇咬伤, 3、水肿,热淋。1530g,鲜品用量加倍。栀子苦,寒,心肝肺胃二隹 八、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 解毒1用于热病烦闷,2、用于湿热黄疸,3、用于血热出血,4、用于热毒疮 疡。清三焦热,尤善清心热;跌打损伤 肿痛夏枯草辛、苦、寒,肝、胆清肝明目,消肿散结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 2、用于瘰疬瘿瘤3、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清泄肝火专药;治目珠疼痛,入夜 尤甚决明子甘苦咸微寒肝肾 大肠清肝明目,润肠通便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 2、用于头痛眩晕 3、用于肠燥便秘。治头痛眩晕可单味略炒,水煎代茶*青箱 子苦微寒,肝清肝明
14、目,退翳1目赤翳障(青光眼患者忌服)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黄苓苦、寒,肺、胃、胆、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 2、用于肺热咳嗽;3、用于热病烦 渴,寒热往来;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5、用于血热出血证;6、用于 胎动不安(清热安胎)。1、善清上隹湿热(心、肺):2、清 热生用,安胎炒用,清上焦热酒炒, 止血炭炒。黄连苦、寒,心、肝、胃、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用于湿热中阻、脘痞呕恶,泻痢腹痛; 2、用于热病高热;3、用于心烦失眠,胃热呕吐,肝胃失和,呕吐吞酸; 4、用于痈肿疮毒,皮肤湿疮,目赤肿痛;5、用于血热出血证。1、25g,善清中焦湿热,尤为湿热 泻痢的要药黄柏苦、寒,肾、 膀胱、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退虚热1用于湿热带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