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0.09KB ,
资源ID:179233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9233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战略管理战略概念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战略管理战略概念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

1、2城市发展战略目标54城市生态环境265城市综合交通44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作为中国最富活力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社会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近十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绝对增长20%以上,全市总人口由770万人增长至994万人。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对土地、环境和交通运输设施的需求急剧扩展,但是长期以来广州市中心城区发展受到“云山珠水”的自然格局、单一中心的城市结构和行政区划等三个方面的制约,难以优化空间布局,导致土地资源、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均无法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广州还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与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等新的机遇与挑战。2000年6月番禺、花都撤市设区。行政

2、区划的调整为广州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广州亟需拟定一个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的长远发展目标,并制定一个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引导建设项目空间布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为拓展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并对城市规划的体系、层次和思想方法进行探讨,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6月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五家国内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了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咨询活动。1.1 咨询方案要点综述五家规划咨询单位针对广州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各自的富有创造性的概念与方案

3、:清华大学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打破行政区划的网络城市概念,认为广州未来的城市发展不但要在市域范围内对城市功能、中心城区人口、产业等进行有效疏解,还应与珠江三角洲其它城市协同考虑城市的整体疏解与聚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广州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规划在南部地区建立珠三角新的核心区,实施“北抑南拓、东移西调”的空间发展策略。同济大学则认为广州在近期应实行内聚式发展,通过内聚来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和实力,在基本完成内聚后再走向疏解和全市域均衡发展,即走向远期的外延式发展、发展方向向东向南。中山大学在充分分析广州发展历程、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

4、出了基于现行城市规划理念及信息技术影响下的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方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基于生态思想提出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模式从“云山珠水”向“山城田海”演变,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中寻求平衡发展,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调整采取“分散的集中化战略”,并提出了“都市绿心”和“一江多岸”两个空间结构方案。1.2 专家研讨求同存异2000年9月3日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邀请全国规划、建筑、交通、生态专业的著名专家成功地召开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咨询研讨会”,全国专家充分肯定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同时结合五家规划咨询单位提出的规划概念与方案,对广州整体的发展策略、思路及方向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

5、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概念规划咨询研讨会达成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共识:1、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还将面临持续快速增长,广州应当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2、广州的发展应以区域的共生共荣为前提,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形成区域合作的珠江三角洲“组合城市”,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中再创新优势;3、广州应协调发展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强化教育产业的地位,实行科教兴市;4、城市空间结构应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采取“北抑、南拓、东移、西调”的发展战略;5、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重视北部山区、南部珠江口地区的生态维护以及城市组团间绿化生态

6、隔离带的建设,把广州建设成为山水型生态城市;6、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高快速路与快速轨道构成的双快交通体系。1.3 综合与深化工作原则与目标遵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0年10月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组建了专门的“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工作组”,着手开展战略规划的综合与深化工作。工作组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深入领会专家意见与各家规划咨询单位的规划构思,坚持战略规划研讨会所达成的共识,进行选择、归纳与整合,结合广州城市建设新的发展形势,考虑地铁三号、四号线、京珠高速公路东线、广州大学园区、广州新城、南沙新港等重大项目的决策与推进,进一步落实广州市社会经

7、济发展的政策、决策、计划和思路,同时开展了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综合交通三个专题的深化研究。综合与深化工作的核心思想既反映了广州市的现实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也充分研究和吸取了五个咨询方案的主要规划构思和领导、专家意见。综合与深化工作主要是以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综合交通这三个专题为核心展开,深化并形成广州市长远发展战略与政策框架,从物质形态的角度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城市结构框架和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模式,同时面对城市的现实发展水平和现状建设条件,为广州大部分处于工业化中期地区的产业化水平提高、经济健康增长和社会稳定提供机会与保障,从思想和方法上把可持续发展落到实

8、处,为面向21世纪将广州发展成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提供政策引导和规划控制,并作为未来广州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下一阶段的规划工作提供基础与指引,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包括两个层面: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与城市规划战略目标。2.1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等城市功能,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巩固、提高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与作用,使广州在21世纪发展成为:一个繁荣、高效、文明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一个适

9、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2.2 城市规划战略目标以区域共同发展与生态优先为前提,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保持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利用广州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机遇,采取一定程度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南拓北优、东进西联”,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促使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以促进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健康增长,并保持社会稳定。应对中国城市化快速增长的形势,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引导建设项目空间布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加强中心镇、村建设,提升全市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政府对建设用地的控制与管理,确保

10、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及基础设施供应,提升城市的发展潜质。加强政府对生态用地的控制和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中保持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制定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要求的规划实施策略,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2.3 城市规划实施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驱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力,城市建设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其特点是自下而上主动寻求局部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单纯的市场经济驱动,往往造成对整体环境和社会的压力。为寻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均衡发展,城市政

11、府必须通过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若干重要资源实施控制,以实现自上而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控制和调节。必须尽快完成城市规划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改变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传统的行政主导的规划管理疲于应付市场冲击和挑战的情况。转向用宏观规划政策指导城市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依靠法制体系主动引导市场力量的新局面。战略规划不等同于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它是超时限地从土地供应、生态容量、设施支持等着手进行城市研究,因此才有可能真正从总体上系统地研究和提出城市土地、生态和基础设施的容量与承载力,明确发展的极限和控制的关键。规划试图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综合交通三个方面的规划政策来实施战略目标。3 城

12、市土地利用3.1 规划原则 保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平衡发展; 生态优先,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布局城市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2 规划目标 应对中国城市化快速增长的形势,统筹广州市域7434平方公里的整体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市域的要素市场、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体化。 适应广州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加强政府对建设用地的控制与管理,确保城市不断增长的工业、办公、商业、住房、道路、绿地及其他主要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合理确定城市容量、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人口密度,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统筹兼顾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

13、市容景观的要求。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生态用地的控制和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改善并严格控制城市水源与森林等生态保护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整治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污染源,搞好污水、固体废物、危险品及危险装置的处理和防护工作,提升广州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等。保护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在发展中保持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广州市的文化品质。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特别是要建成一个大容量、环境上可接受、既节省能源又安全便捷的客货运输系统,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制定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14、济和城市快速发展要求的城市规划实施策略,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3.3 总体发展战略3.3.1 城市与区域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东岸广深(香港)城市带、西岸广珠(澳门)城市带作为区域发展主轴,构造了一个“人”字型的发展构架。应当共同发展为开放式的“区域组合城市”,城市之间优势互补,保持经济优势与发展潜力。 广州市正处于珠江三角洲两条发展主轴的交汇点,在“人”字的焦点上;同时还是7条拓展轴的辐射源。要再创新优势,充分发挥华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广州对整个区域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为加强广州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必须首先强化广州市直接吸引区广佛都市圈的规划发展的协同。3.3.2 广州市域 本规划将

15、全市划分为五个片区,即都会区、花都片区、从化片区、增城片区、南沙片区。 都会区:原城市规划发展区,增城的新塘和永和两镇,番禺沙湾水道、东涌镇以北的广大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区,本规划称都会区。 花都、从化、增城、南沙等城镇与中心城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远,应该在规划结构上明确其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形成有相当规模的综合发展区片区,但应强化它们在区域内的优势和功能特色。 南沙片区,应依托深水港建设临港工业区,主要发展高科技工业和资金密集型对外加工业,适当发展重工业,协调发展商业、旅游业和转口贸易业。规划将本区域建成一个以港口产业、外向型加工业和三高农业为主的片区。 增城片区,广汕公路以南的城镇以发展外向型工业

16、为主,以北的城镇以发展三高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行政区划整合可以将国家与地方扶持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效应扩散到增城,从而推动增城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花都片区,交通区位优势显得十分突出。可以依托新机场发展成为广州地区的物流中心和与航空交通联系紧密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基地。 从化片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和优越的旅游资源。可利用其独有的环境及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和三高农业。表3-1片区土地面积情况序号片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备注1都会区2342.0包括广州市辖八区、永和镇、新塘镇以及番禺沙湾水道、东涌镇以北地区2花都961.1花都区行政范围3增城1572.0增城市域扣除永和镇、

17、新塘镇地区4从化1974.55南沙584.8番禺区扣除沙湾水道以北、东涌镇的地区 二十一世纪的广州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建设战略思想,寻求一种既能应对发展挑战又解决环境问题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广州市域丰富的地形地貌,“山、城、田、海”并存的自然基础,构建“山水城市”的框架,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冲突,减低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冲击。构筑生态廊道,保护“云山珠水”,营造“青山、名城、良田、碧海”的山水城市。3.4 都会区规划布局3.4.1 发展方向传统的城市格局使城市空间发展捉襟见肘,目前环境、交通、土地存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行政区划调整解决了城市向南发展的政策门槛,

18、使广州有可能从传统的“云山珠水”的自然格局跃升为具有“山、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格局,为建设生态安全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广州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通过控制和引导解决,要采用有机疏散、开辟新区、拉开建设的措施,力争优化结构、保护名城,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形象。规划确定东、南部为都会区发展的主要方向,确定都会区空间布局的基本取向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 南拓:南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大量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会议展览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等将布置在都会区南部地区,使之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区域。 北优:

19、北部是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应优化地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由于新白云国际机场在花都,在保证贯彻“机场控制区”规划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发展临港的“机场带动区”,建设客流中心、物流中心。 东进:以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拓展,将旧城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新塘一线集中迁移,重整东翼产业组团,利用港口条件,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 西联:西部直接毗邻广州市直接吸引区佛山、南海等城市,应加强广州同这些城市的联系与协调发展,加强广佛都市圈的建设,同时对西部旧城区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护名城,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3.4.2 城市结构 广州市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为:以山、城、田、

20、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 珠江呈枝状蜿蜒流过广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沿江发展的城市景观。沿珠江前航道发展带、沿珠江后航道发展带、沿沙湾水道发展带,与广州旧城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以及沿地铁二号、三号线、四号线等多条用地发展轴交汇形成多中心网络型发展形态。 两条城市功能拓展轴 东进轴:规划以珠江新城和天河中心商务区拉动城市商务中心功能东移,形成自中心城区、珠江新城、黄埔工业带向新塘方向的传统产业“东进轴”。该区目前尚有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有良好的交通及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开发已经有相当的基础。 南拓轴:地铁四号线和京珠高速公路的定线,串联了一批基于知识经济

21、和信息产业的新兴产业区,从广州科学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生物岛、广州大学园区到广州新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新港,可以提供约200平方公里区位优良的城市用地储备。规划确定该发展轴线为“南拓轴”。其中:广州大学园区:45平方公里;广州新城:112平方公里;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54平方公里;南沙新港:60平方公里。 三条沿江城市发展带 未来广州要进一步确立珠江作为城市空间景观发展的纽带,将城市发展从注重沿路商业发展为主转向沿江生活环境提升为主,把珠江和广州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珠江成为令人向往、富有特色的城市生活场所。 结合广州城市沿江发展独特景观,重塑珠江“母亲河”形象,形成“江

22、城一体”的适宜人居住的富有滨江城市特色的山水人情城市,再造美丽江城。规划提出三条沿江发展的城市空间方案。沿珠江前航道发展带,约432平方公里;沿珠江后航道发展带,约163平方公里;沿沙湾水道发展带,约184平方公里。 两个转移带:白云山西侧“北部转移带”,是广州市旧城传统商业贸易功能疏解和发展的继续,必须采用严格控制下的低强度开发。作为旧城功能的补充,发展全市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开发低强度的居住区。海珠区市桥“南部转移带”,是旧城人口的主要疏解地区。由于传统的商贸功能仍旧要依赖旧城发展,因此城市传统的两个增长方向仍然会有一定的发展惯性,必须加以积极引导。 三个大港: 航空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将建

23、设成为华南地区航空中心、国家级航空枢纽港。 深水港南沙新港的建设将提高广州市的对外辐射功能,提升广州市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城市功能。 信息港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生物岛、广州大学园区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广州创新人才和信息汇集的核心区,将建设成为迎接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信息港”。 四个大型物流中心: 北部结合新白云国际机场、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优势,发展北部物流中心。 南部结合南沙新港、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建设,发展南部物流中心。 西部基于广佛都市圈的长远发展,考虑在芳村发展西部物流中心。 东部利用黄埔港、新沙港等设施,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发展东部物流中心。3.4.3 人口分布 人口增长受国家城市化政策影

24、响较大,人口布局也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会发生较大变化,估计未来网络化城市还会出现“非场所性”增长。广州市域适宜总人口约1200-1500万人。城镇总人口约1100万人,其中约900万人分布在主要沿江城市发展带,约150万人分布在花都、增城、从化三个片区中心及南沙重点发展区,约50万人分布在其它城镇。 都会区三个发展带用地约779平方公里,人口与建设用地分布如下: 沿珠江前航道的发展带,约432平方公里,其中荔湾、越秀、东山、天河、白云、海珠和黄埔区原规划发展区,原规划总人口480万。旧城区基本不再增加,东翼组团考虑土地扩展、功能置换和人口自然增长,安排增加80万人; 沿珠江后航道的发展带,约1

25、63平方公里,总人口160万人,包括芳村、大石居住组团和广州大学园区。 沿沙湾水道的发展带,约184平方公里,总人口180万人;该区为广州新城主要发展地区,以吸纳机械增长人口为主,在原番禺中心区50万人口基础上安排新增130万人口。 花都、增城、从化三个片区中心及南沙重点发展区约150万人,分布如下:新华:40万人荔城:30万人街口:25万人南沙:55万人 其它城镇50万人3.4.4 公共中心建设 公共中心建设:以天河新城市中心区为全市的中心商务区,各片区地区性中心、组团中心和大型社区服务中心共同形成多级的公共中心体系。 中心体系分为三级: CBD地区:以天河体育中心周围和珠江新城为硬核,环市

26、中路、东风路、琶洲为核缘,承担全市商务办公、金融贸易等功能。 地区中心:旧城中心、广州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白云新城、东部产业区中心、市桥、南沙。 组团中心:芳村、大沙、海珠、新塘、大石。3.4.5 生态绿地系统 白云山与珠江是广州最重要的城市空间和景观构成要素,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一山一水,并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脉络。生态绿地系统以广州市果树保护区、番禺北部农业生态保护区为“都市绿心”,以白云山脉、珠江水脉、生态绿脉为基本生态要素,形成绿心、楔形山体绿地、农业生态控制区、结构性生态控制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水网相结合的绿心加楔形嵌入式生态系统。3.5 都会区建设政策3.5.1 总体策略 港口下

27、移,释放内航道净空,降低城市南向发展建设成本。由于船型、货物结构的变化和珠三角港群的竞争,受制于航道条件的广州港内港区逐渐向南转移,黄埔新港、新沙港,特别是位于珠江出海口的南沙新港的建设将促使广州向河口、海口型城市方向转变。 培育城市策略性增长区,为城市发展控制土地资源。结合城市大型基础设施,特别是通过轨道交通建设来引导土地开发。应坚持公共开发主导的开发机制,由政府控制并经营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地铁四号线和京珠高速公路的定线,串联了一系列为整个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服务的功能区,形成了一条强劲的南向拓展轴,建设自科学城、琶洲会展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的东南部高科技产业带,促进城市跨越式发

28、展。 继续建设东翼传统产业拓展区,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创新,整合东部产业区,建设东部产业服务中心。 通过积极的立法和行政手段控制城市结构性生态用地。各级政府必须协作控制、调整城市组团隔离绿带内的村镇生产结构,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高效益的果树、花木种植,建议将“城市生长管理”纳入地方政府管理范畴。3.5.2 北翼地区由于新机场地处花都区与广州都会区之间,北翼组团北进与花都区新华镇的南进,不利于新机场的航空安全。另外,新机场的净空限制和航空噪声对城市向北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 取消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北翼大组团”,将广州北翼地区发展用地控制在华南路以南地区。 北翼地区土地资源比较充沛,但是地质

29、条件差,城市交通也存在瓶颈。对外交通设施条件较好,北有机场、南接旧城,因此有一定的发展动力,但是又处在机场控制区。因此,必须采用严格控制下的低强度开发。作为广州市传统商业贸易功能的延伸、旧城功能的补充,可以发展全市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开发低强度的居住区,重点开发“白云新城”。 重新检讨原花都总体规划,遏制其向机场地区的发展势头。积极在花都发展交通产业、空港工业,建设机场带动区、物流中心等。 严格按照“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地区控制性规划”,在广州市北进发展区与花都区新华镇之间控制大片航空安全与生态控制区,保证必要的生态隔离。3.5.3 旧城区广州2000多年来一直在“番禺城”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由

30、于白云山和珠江的限制,城市只能沿珠江向东西延伸。正因为城市在原址发展壮大,旧城既定的城市结构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限制作用。人口和活动过密导致交通堵塞、环境恶化。 确立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改善的原则,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保持城市特色的政策基点。 有机疏散,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疏解过高的人口与建设密度,预留和控制公共开敞空间与公共设施用地。 旧城改造必须坚决遏制以市场为主体的无序的旧城改造,制定整体的旧城改造政策。 通过整治、改善与适度的旧城更新,建设广州城市传统的商业贸易中心、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3.5.4 东翼地区东翼地区是广州市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向,拥有约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有良好的交通及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开发有一定的基础。虽然众多产业分布在广大的东翼地区,但是生活居住、产业服务设施仍然依托旧城,造成大量东西向通勤交通。另外,东部地区环境保护、生态养育有待加强。 建设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CBD21),拉动城市商务、行政功能东移。 将东翼大组团建设为广州制造业的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中心和广州21世纪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之一。 推进员村工业用地置换,释放东部组团发展空间,形成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带动的东圃居住组团的建设。为东部产业区提供充足的居住及服务设施用地。 加强南岗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