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6.41KB ,
资源ID:179139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9139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

1、在价格双轨制下,捷足先登者,伺机利用权钱交易下海淘金,掀起一轮经商浪潮,银行不良贷款空前增加;资源开发“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许可,为个人进入煤炭采掘业以至后来的石油开采业提供了机会。这一时期,民间资本迅速膨胀,可以说是民营经济声名狼藉的一次创业。第三阶段,从1993年到2003年底,是民营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短缺经济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金融、税收体制改革,环境保护和市场行为的规范,迫使民营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矫正经营行为,一些仅靠胆大起家的业主在进入市场良性竞争过程中逐渐被淘汰出局。同时,一方面,国营经济从竞争领域退出,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一定的产业空间,另一方面,石油两权回收,五小企

2、业的关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在能源资源开发领域的发展。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民营经济提高整体素质,重质量、塑形象时期。第四阶段,2004年至今,是民营经济规模扩张时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民营经济发展确定了“三放宽、二允许、一改革”的新政策,国务院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推进公平竞争,贯彻平等准入,实施公平待遇。宪法对产权的保护及物权法的出台,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了法律保障,在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过程中,省、市、县(区)制定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安排,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制度环境。截止2006年底,全市民营企业达到6682户,资产总额2

3、00多亿元,从业人数12万人;个体工商户34818户,注册资本4.5亿元,从业人数71554人;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57%。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民营企业有452户,占到69%。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38家,其中科技开发型企业38家,科技服务和科技咨询企业61家,其他企业39家。榆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改革效应十分明显,在“放松准入”后的2005年发生了一次大的惊人的能量释放,实现了一次大幅跳跃,增长速度达到58%,随后在“双紧”的2006年,惯性仍强,增速为31%。目前情势是,正在依托地方资源不断拓宽产业领域,2006年三次产业比例为 14:54:32 ;在比重较大的第二产业中,优势主要体

4、现在劳动密集型方面,但是,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面扩展趋势也已显露。正在依托特色经济不断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农特产品已在北京等大城市超市占得一席之地,2006年出口创汇 1500 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1%。二、民营经济在榆林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榆林经济中民营经济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民营经济已是推动榆林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2006年,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比上年增长88%,新增固定资产44亿元。投资累积形成的主要生产力:采煤6000万吨,占总量的51 %;发电60亿度,占总量的68%;焦碳391万吨,占总量的100 %;电

5、石90万吨,占总量的100 %;水泥60万吨,占总量的100 %;铁合金10万吨,占总量的100%。在农产品加工和房地产开发上,加工红枣2万吨,加工荞麦0.1万吨,加工马铃薯10万吨;投资房地产9.4亿元,房屋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二)民营经济日益成为发展榆林区域经济的主力军2006年,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率为56%,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民营经济的有2000元,贡献率为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来自民营经济的有3200元,贡献率为50%;民营企业数占到全市企业数的95%,就业人数占到全市就业人数的46%,上缴的税收占全市的43%;据非公有经济办公室的统计表明,县(区)级财政

6、收益中,民营经济贡献率已经达到和超过60%的依次是米脂、榆阳、绥德、子洲、府谷、神木;民营企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贡献显著,其前景未可限量。总之,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创业就业的大领域,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三)发展民营经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各地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如果在区域经济中,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总量中比重小,那么,经济即使高速增长,也只能带来地方的一时繁荣,而不能带来居民的普遍富裕。民营经济把“发展为了人民”和“发展依靠人民”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把“解决就业”和“共同富裕”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

7、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因此,发展民营经济,既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载体,又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举措,也是履行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三、榆林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榆林市民营经济起步于“大西北处于战略准备阶段”,发展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展开时期。由于地方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化所需要的教育文化资源极其匮乏,民间工商业传统积累非常薄弱,周边接壤的都是贫困地区,受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甚微,使得民营经济发展到现在仍然保留着两个特征。一是依赖于自然资源。基本上是有什么资源,搞什么产业,资源丰度及其开发决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依靠于政府。不仅是依靠政府制定政策法规、

8、改善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创业经营环境,而且在经营过程中遇到棘手的困难也要靠政府及其领导去解决,领导的关注程度有时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两个特征表明,榆林市民营经济在总体上还比较稚嫩,不够成熟。具体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发展时间短,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演进,都需要一定时间的资本、技术积累和企业家才能的提升;其次,由于外来投资的示范效应,使民营企业投资的兴趣主要在获利丰厚的能源资源开发上,但是面对强势资本的竞争,处在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被挤压在边沿地带,有的甚至被逼迫退出;三是获利微薄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竞争激烈的商业流通业,因其所在人口密度小,收

9、入水平低地区,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想要做大做强,所需要的基本市场支持力不足,经营风险大,产业规模成长期与发达地区相比需要更长一些时间,需要城市化进程的配合。(二)服务未到位、政策欠落实其原因,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依法行政的矛盾还未有效解除,“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仍有发生;其次,民营经济坏名声余味犹存,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着厚公薄私、重国轻民、爱大嫌小的小气候,在市场准入、贷款融资等许多方面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三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逮,一些地方优惠政策随意,或盲目承诺、或途中变卦,既造成投资商损失,又损害政府形象;四是就业政策还不够积极,比如在

10、城管方面对从农村来到城镇自谋营生者,不能为之提供方便服务,反而时有干扰使之不能顺利安业安居,城市整体“双创”与居民个体谋生之间,还有点不和谐。(三)管理仍落后、人才尚不足其原因,首先,由于社会经济活动中诚信的流失,使在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处境尴尬,不靠家族式管理无以立业,仅靠家族式管理难以发展;其次,民营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其对职工激励手段的单一,特别是对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薪酬少雇不来,即人才难得,薪酬高、奖金丰,干几年有本钱了,市场情况熟悉了,往往会自己另起炉灶,同时还带走技术、客户和业务,即人才难留,导致用人成本高、风险大;三是榆林民营经济中的业主基本上属于第一代,许多是靠胆量、运气、

11、人脉,在商海博弈,缺乏战略眼光,不作长久谋划,能干则干,不能干则撤,小船航海,随意调头,只在资本运作上花心思,不在笼络人才上下工夫,经营不稳定,发展欠后劲。当然,上述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事实上榆林市的民营企业,就好象马拉松赛跑到了中程的选手,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层次。在第一集团领跑的,具有资本雄厚、管理规范、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它们代表着榆林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有道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前,榆林市经济发展正处于由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变的双重转变时期。第一个转变从制度上讲,跟全国应该说基本同步,第二个转变全国的情况是,正在从工业化中期向

12、工业化后期转变,显然,榆林比全国步伐滞后。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两紧一改”政策,即“调紧土地闸门,调紧信贷闸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使榆林民营经济的后发劣势凸显,出现了极为明显的不适应。土地、资金和人才成为制约榆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瓶颈。顺应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科技环保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四、促进榆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是:实现“两个消除、实施“四项工程”、突破“三个瓶颈”。(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确定为富民强市的战略重点思想是

13、行动的先导,要改良对民营经济发展不利的小气候,首要的是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观念。对于民营经济应该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民营经济源于民生,即产生于老百姓过日子的活动,因此,又称为“草根经济”;如果说社会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那么,民营经济就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二是国有经济或民营经济各自都有所长和不足,二者之间的竞争、互补、转化,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三是榆林市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民营经济方面表现非常明显,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偏低,是造成“富财政、穷百姓”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不是财政过富,而是百姓太穷,居民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收入增长。显然,要改变榆林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14、两个收入增长”不协调现象,就必须“补短”,即壮大民营经济。而要使民营经济承载起富民强市的重任,就要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确定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扭住这一重点的第一步,就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扫清障碍、拓宽道路,实现“两个消除”,即消除虽然已失去合法性、但事实上仍然存在的、由于垄断给民营经济发展造成的障碍;消除虽然已失去合法性、但事实上仍然存在的、由于偏见给民营经济带来的不公正待遇。(二)进一步落实政策、优化服务,努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环境方面,调查了解到一个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政策未落实。要做到政策落实,就要解决那些影响落实政策的问题。1、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实施优化、传播政

15、策工程落实政策,首先需要好政策。加强调查研究,注重优化政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面对就业压力、“三农”压力和节能减排压力,需要制定一些与国家政策配套的地方政策,以便鼓励就业、支持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产业和企业、引导产业优化升级。比如,可以考虑:鼓励对于个体工商业,凡属居民自主谋生的就业,年平均月纯收入在1600元以下者,一律免征所得税、工商管理费和其他费用。支持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凡是对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对农民增收作用显著的企业,在生产原料收购期,政府可酌情为其提供短期贴息贷款。引导对于能源重化工企业,制定规模、技术、环保等方面的符合实际、完整具体的要求,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落实政

16、策,就要透明政策。因此需要很好地传播政策信息。传播政策信息需要抓好政策发布、政策宣传和政策学习三个环节。其中政策学习,是目前特别需要加强的环节,除了个人自学和组织宣讲外,更为重要的是把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的条文、涵义及其应用事例编纂成教材,在就业培训和指导创业培训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象如榆林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榆林师范、榆林农校等中专学校及职业中学都要求做到“进课堂、进头脑”,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就已通晓就业、创业的各种社会规则,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很快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军转化成为生力军。2、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施构建循环经济工程落实政策、不仅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而且也要落实环

17、境保护政策;建立促进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充分利用价格、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投资等手段,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循环经济系统,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物流、文化、旅游为重点,扩大服务规模,实现结构性降耗;二是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利用企业之间的产品输入与输出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能源资源转化和北部与南部互换产品、共享资源为重点,实现技术性降耗;三是建立城乡一体、工业与农业一体的发展体系,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实现制度性降耗。3、以优化服务为目标,实施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工程落实政策,需要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

18、效、节约成本的政府。打造新型政府势在必行,这项工程应从转变职能、革新制度、建设队伍三个方面展开。其中队伍建设是基础,革新制度是关键,职能转变是核心。通过职能转变,使政府对民营企业能够理顺关系、加强服务、改进监管,从而做到“两保障、一简化”。即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民营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由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的转变,简化登记备案手续。4、以增强经济承载力为目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落实政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正如楼能起多高,决定在基础,区域经济充其量能发展到怎样的规模和程度,决定在地方的经济承载力。富民强市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需要极其强大的经济承载力支撑,需要极其庞大而优良的社

19、会资产储备。为此,就必须系统地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即通过生态建设投资,以实现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增水工程投资,加长资源短板,以实现资源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交通、城镇建设投资,以实现人造环境资产增值;通过加大教育投资,以实现人力资产的增值。(三)解决土地、资金和人才问题的对策榆林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突破土地、资金和人才这三重瓶颈。项目因土地问题而搁置,经营因资金问题而夭折、企业因人才问题而昙花一现的事件时有发生。解决这三道难题,需要实事求是谋发展,联系实际创新路。1、关于保障土地供给的对策首先,从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求中、省给予土地使用政策的倾斜。理由有三:

20、一是榆林处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仍处在土地转移用途的高峰阶段,以倾斜的土地使用政策为榆林实现跨越发展助力非常必要。二是土地用途适当转移是榆林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资源价值,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榆林土地资源具有相对面积大、价值低的特点,从面积看,人均占有量是12000平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4 倍,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倍;从价值看,人常说,“陕北10亩田,不如关中1亩地”,农业产出低,土地转移用途的机会成本低,升值幅度大;作为农业低效区和国家正在建设的能源化工基地,合理的转移土地用途,既是基地建设所必需的,又不会给国家农业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三

21、是利用土地供给的宏观调控,不仅能调控产业,而且能调控区域,给予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以不同的转移用途土地的增长幅度,既有利于土地使用的集约化,也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后发展地区的榆林,相对充裕的土地供给,是发挥后发优势,承接东部辐射,引进人才、项目、资本、技术,调动当地居民创业,优化产业结构等的必要条件。其次,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要普查清底,对于土地资源的使用现状要了如指掌,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的优化配置要胸有成竹。认真编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将中心城市、县城、集镇、新农村、工业园区的建设用地,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生态用地都划分清楚,做到精打细算、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22、。第三,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的路子。本着有利于实现农民集体土地与城市国有土地的“同地、同价、同权”,改变土地制度的二元性;有利于土地市场的规范化,合法保护土地交易双方的利益;有利于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资源开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分享土地价值增值的成果;有利于降低工业化、城市化门槛,加速其进程。第四,引用民资、挖潜造地。在一些区位条件好,而地表情况差的地方,比如,沙丘、山峁、沟壑、河滩等,可以由政府规划,采取期权出让、预投、明确回报率等措施,引用民资造地,扩大土地供给。第五,注意解决土地使用中的浪费现象。目前,政府垄断土地和企业囤积土地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与以往在土地资源配置上缺乏透明度

23、,甚至凭关系批地不无关系。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凭关系批地现象。同时建议,一是加大清理闲置土地力度,学习东部地区的做法,对于企业购买的土地,两年后没有使用的,责令收回;二是严厉打击囤积土地资源,非法倒卖土地的行为;三是要规定条件,对优先优惠配置给项目的土地,先以出租的形式给企业,待企业使用若干年后,视其投入产出情况再行定夺是否出让。2、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对策民营企业贷款难,表明榆林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和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金融服务落后,资本市场不健全。2006年,全市存贷差达190亿元,被闲置或转移出境。若按照货币创造乘数推算,榆林实际上损失多于上述数字数倍的可

24、用信贷资金。由于两个体系的正向相关性,解决问题就必须相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配套,正式融资与非正式融资并举的金融支持体系。一是要站在优化产业结构,抓住经济发展主动权的角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地方金融服务业;目前首要的是拓宽银行贷款这一融资主渠道瓶颈,突破口在于抓住国家放松金融管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机遇,抓住信贷业务市场旺(能源化工企业的关小上大),效益可观的时机,依照规则、程序和要求,创建民间银行、创立社区银行、设立民间小额贷款机构和典当行;同时,引进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增强金融服务竞争,提高服务质量。二是以做强做大民营经济为目标,加快培育地方

25、资本市场;目前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推动优势民营企业的股份制制度创新,培育优质上市源,建立企业上市储备库,加快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步伐,鼓励企业面向资本市场多渠道融资;另一方面建立规范的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促进民营企业股权流转,实现产权和长期借贷资本的自由、合理、有序流动。三是想方设法使非正式融资的补充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榆林处在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以自筹资本(自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为主,其中“关系融资”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发挥非正式融资作用关键在于拓展民营企业的“关系融资”范围,这种融资的理性基础在于信任,比如对家族成员的高信任,对非家族成员的不信任;拓展就是要使民营企业“关系融资

26、”所依托的信任跳出血缘的、姻亲的、情缘的范围,进入区域的、地缘的、行业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可能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融资机会和金融资源。其次,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一是构建政府信用。信用是整个社会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最为重要,假如政府的政策是不确定的,或朝令夕改,那么,民营企业就丧失了讲信用的基础条件,因此,民营企业取信于社会,首先要求政府取信于民。二是企业要守信用。对于处在弱势地位和竞争环境中的民营企业,信用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坚守信用如同维护生命,应该具有将信用作为无形资产来经营的理念。三是制定法规保障信用。地方人大可以制定保障社会信

27、用的法规,以便政府依据法规维护和管理信用秩序,打击虚假信用,严惩骗取信用等欺诈行为,促进榆林社会信用环境良性化。四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个体系目前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即企业互助担保组织、商业性担保机构和政府的“政策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担保,在这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性特征,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去加以完善。3、关于解决民营企业人才短缺问题的对策人才是榆林民营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以往总以为,教育落后,人力资源数量多、质量低,是造成人才稀缺的原因。这种认识过于一般而太笼统。其实问题并非这么简单,对榆林民营企业人才问题,不能孤立地、封闭地、片面地去认识。在这里重要的是要认识其造成人

28、才相对短缺的特殊原因。调查发现,一是在民营经济中,资源产业的强力发展,一枝独秀,使得相当部分民企形成重资源、轻人才观念。资源产业的繁荣及其企业的高工资和高福利,挤压了相对更倚重人才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良性发展;民企业主普遍认为,企业获得发展的单一规则是,资源占有量决定着企业经营寿命;有意或无意忽视了人力资本的价值。二是“自然资源诅咒”的存在,使社会人才需求不足,教育效益外溢。由于没有形成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制度,不利于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作用的发挥;由于没有形成科研-生产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机制,不利于高级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出现“稀缺中的过剩”。三是民营企业在用人上的不成文的经验规则,严重妨碍了人才

29、的使用。民企业主用人一般是,考察唯忠诚,使用论亲疏,激励凭高薪;这就使高素质的人才难以进入企业中、高层,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因而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就业时不把民企列为目标对象,另一种情况是许多人即使来到民企,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走心无守心。可见,民营经济发展的人才不足现象,是所有民营企业用人现状的宏观表现,既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和社会发展阶段相关的社会人才需求有关,更是被企业主的用人导向所左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着手。宏观方面努力的逻辑指向是,增强区域人力资本积累,加大教育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克服乃至消除资源诅咒。目前,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微观方面。从对企

30、业主与企业家的比较中发现:企业主重资源、企业家重人才;企业主重忠诚、企业家重才能;企业主重亲疏、企业家重制度;企业主把人才看作成本、企业家把人才看作财富;企业主注重所有、企业家注重所用等等。因此,在微观方面努力的逻辑指向是实现企业主向企业家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于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人才问题具有决定作用。这一转变需要时间和耐心。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关键的发力,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两个作用点上:一是以建立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为目标,把职业经理资格培训和针对企业经营者职业化技能弱项的培训,纳入社会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可以考虑,由市工商联会同市非公办和中小企业局制定规划,由市行政学院实施培训。二是通过积极的舆论宣传,包括通讯报道和文艺创作,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尊重企业家的风气,给予企业家显著不同于企业主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为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007年8月23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