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44.03KB ,
资源ID:1790387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9038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汽车电控技术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汽车电控技术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1、 体积流量式采用翼片式和卡门涡旋式,质量流量式采用热线式和热模式5.电控汽油喷射的主要优点1)改善了各缸混合气浓度的均匀性2)使汽油机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的影响3)式汽油发动机有害物排放量显著减少4)改善了汽油发动机过度工况的响应特性5)使汽油发动机在不同地理及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排放性能6)提高了汽油发动机高低温启动性能和暖机性能6.顺序喷射中喷油时刻一般为排气行程上止点前6070度曲轴转角第三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1.推动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法规对汽油发动机排放性能指标的不断提高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组成: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汽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3.空气供给系统

2、1)空气供给系统组成:空气滤清器、空气量计量装置、节气门体、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进气总管和进气歧管等2)直接测量方式采用空气流量计,间接测量方式采用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3)空气流量计:翼片式、卡门涡旋式、热线式和热模式4)翼片式空气流量计组成:测量翼片组件、电位计组件和空气旁通通道原理:发动机工作时具有一定流速的空气推开测量翼片,经主空气道进入发动机气缸,测量翼片被气流推开角度a的大小,与空气流速和扭簧的回复力矩有关,对于某一具体的流量计在空气道几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对于每一偏转角a,就有一个确定的主通道流通截面积因此就有一个确定的空气流量值。由于电位计的滑臂与翼片轴同步转动,因此可将位置信号

3、转换成电信号。5)卡门涡旋式(超声波式)利用流场中交替产生的漩涡对超声波的加速和阻滞效应,检测漩涡的发生频率 卡门涡旋式超声波发生器的频率多少,那么接收器接受到的脉冲就是多少6)热线式:利用热线与空气发生热量交换,引起电阻的变化,测热线两端的电压从而算出空气质量流量7)热模式:将热线的铂丝改成铂膜并固定在树脂基片上8)半导体压敏电阻式绝对压力传感器:分为压敏电阻式、电容式、膜盒传动的可变电感式和表面弹性波式等9)节气门位置传感器:a线性输出型、开关量输出型和带Acc信号输出的开关量输出型4燃油供给系统1)组成:邮箱、电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燃油分配管、压力调节器和喷油器2)分类:外装式电动汽油

4、泵和内装式电动汽油泵3)外装式汽油泵:广泛采用单级滚柱泵。优点是吸油高程大、供油压力高。缺点是吸油过程不连续,出油口油压脉动大,因此需要安装阻尼稳压器,且内部结构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磨损对其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同时运行噪声比较大。4)内装式汽油泵:大多采用单级式涡轮泵,有些也采用侧槽泵和涡轮泵或者转子泵串联布置的双级泵。 内装式单级电动汽油泵:供油压力不高(0.250.5Mpa),适用于低压大流量的场合。但是油泵工作噪声低,振动小,磨损小,工作寿命及可靠性都比滚柱泵好 内装式双级电动汽油泵:第一级采用侧槽泵,第二级采用涡轮泵或转子泵。侧槽泵突出优点式能够在汽油蒸气和汽油的混合物中正常工作。转子泵

5、是一种容积式增压泵,其输出油压比较均匀,油压脉动比较小,适合在电控汽油发动机中使用。5)油泵运转控制电路:ECU控制的油泵控制电路、油泵开关控制的油泵控制电路和具有转速控制的油泵控制电路。点火开关IG接通主继电器8闭合,若此时启动发动机则ST端接通,断路继电器线圈L2通电产生吸力使断路继电器油泵开关闭合,油泵开始工作。同时由于发动机开始工作,则分电器有转速信号输出,使得ECU控制三极管VT导通,断路继电器线圈L1通电,油泵继续工作。当启动结束,ST端断开,线圈L2断电,但线圈L1任然通电,油泵开关仍闭合,油泵继续工作。当汽油发动机停止工作时,分电器不再有信号输出,ECU控制三极管VT截止,则线

6、圈L1断电,油泵控制开关断开,油泵停止工作。点火开关IG通电,主继电器8闭合,当启动发动机时,则ST端闭合,断路继电器线圈L2通电产生吸力,油泵控制开关闭合,油泵开始工作。与此同时,空气流过空气流量计,使得流量计测量叶片闭合 ,线圈L1通电,断路继电器触点继续闭合,油泵继续工作。当启动结束ST端断开,但测量叶片任然闭合,则线圈L1闭合,断路继电器继续工作,油泵继续工作。当发动机停止工作,测量叶片关闭(即断开),线圈L1断电,则断路继电器断开,油泵停止工作。由ECU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控制继电器3,当汽油发动机处于低速小负荷工况时,ECU控制三极管导通,线圈通电将开关吸下,触点B闭合,电

7、阻R被接入电路,电流比较小,则油泵以低速模式运转。当汽油发动机处于高速大负荷运转时,ECU控制三极管截止,线圈断电,触点A闭合,电流比较大,油泵以高速模式运转。其余启动、运转和停止时的控制过程和以上两种电路基本相同。6)压力调节器 汽油泵静态燃油压力一般为0.3MPa左右; 功能是燃油分配管内油压与进气歧管内气压的压差不变,这个差值依发动机的类型而异,一般为0.250.3MPa左右; 压力调节器大多安装在燃油分配管的端部。7)电磁式喷油器功能是在ECU的控制下,把雾化良好的汽油喷入进气总管或进气歧管。多点汽油喷射系统:分类:按喷油器针阀结构分:轴针式喷油器和孔式喷油器 按喷油器电磁线圈的阻值分

8、:低阻喷油器和高阻喷油器单点汽油喷射系统:安装在节气门上方,汽油喷入进气总管8)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分:电磁感应式、霍尔效应式和光电感应式3种9)温度传感器功能:测量汽油发动机的进气、冷却液。燃油等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转换成电信号输入ECU。进气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通常安装在空气流量计或空气滤清到节气门体之间的进气道或空气流量计中水温传感器安装位置:汽油发动机冷却液路、气缸盖或机体上的合适位置温度传感器:有热线电阻式、扩散电阻式、半导体晶体管式、金属芯式、热电偶式和半导体热敏电阻式。热敏电阻式分为:负温度系数型、正温度系数型两种(还有一种开关型的,书上没提到)串并联混合检

9、测电路改善了输出信号的线性特性,可使分度精度小于0.1摄氏度,以满足高精度温度测量的要求10)开关量信号:起动信号、空挡起动开关信号和空调开关信号11)电控单元的组成:输入回路、A/D转换器、微型计算机和输出回路5.汽油喷射控制控制内容:1) 喷油正时控制:包括同步喷射和异步喷射两种控制方式同步喷射:喷射开始时刻与曲轴转角位置有关,也称位置触发控制方式。一般在在排气上止点前6070度开始喷油。异步喷射:喷射开始时刻与曲轴转角位置无关,也称时间触发控制方式。式一种临时的补偿性喷射,是对同步喷射的补充2) 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分为:起动时的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和起动后的喷油持续时间控制3)起动时的喷油持续

10、时间控制分为:冷起动时的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和高温起动时的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冷起动:基本喷油持续时间有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确定,对于大多数电控发动机冷起动采用同步喷射,但是有些为了防止火花塞浸湿采用异步喷射,冷起动所需喷油量以少量多次的形式喷入(喷油量多)。 高温起动:(一般高温设定值为100摄氏度)高温喷油器中的汽油会产生汽油蒸汽,实际的喷油量会因为含有油蒸汽而减小,造成混合气过稀,此时多喷油(时间长而油量差不多)。4) 起动后的实际喷油持续时间控制与以下因素有关:循环进气量、目标空燃比、运行工况、汽油发动机热状态、空燃比反馈信号及蓄电池电压等可用公式表示: T=Tp X Fc + Tv Tp基本喷

11、油持续时间Fc综合修正系数Tv无效喷油持续时间)(1) 基本喷油持续时间:为了达到目标空燃比,由目标空燃比和循环空气质量算出(2) 综合修正系数:暖机过程修正系数、怠速稳定性修正系数、动力加浓修正系数、加 速修正系数、目标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和学习空燃比控制修正系数。暖机过程喷油量修正:与冷却液温度有关,由于暖机过程温度比较低,汽油雾化效果比较差,则提供比较浓的混合气。 怠速稳定性修正:根据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与发动机怠速转速进行修正,转速低多喷油,转速高少喷油。 动力加浓工况喷油量修正:通过加浓混合气来降低排气温度以防止排气管温度过高导致三元催化转换器损坏。(当加浓混合气时,排气管中的CH和CO在

12、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反应变慢,就不会产生过多的热量,同时过多的汽油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排气温度过高)此时施行的是开环控制,开环控制信号是由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或者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提供的。 加、减速工况喷油量修正:节气门突然大开,ECU根据节气门开度变化控制喷油量修正,由于节气门大开导致进气歧管压力突然增加,使得汽油蒸发速度变慢,混合气形成差,而产生滞后,在短时间内,混合气会变稀,则此时ECU会立即向输出回路发出异步控制脉冲,以及时加浓混合气。 空燃比反馈修正:反馈元件是氧传感器 学习空燃比控制:ECU对实际空燃比与理论空燃比之间的偏离量进行修正,从而对基本喷油量进行总修正。(

13、3) 无效喷射时间修正:喷油器针阀开启时刻滞后和针阀关闭时刻滞后,针阀开启滞后时间大于针阀关闭滞后时间,因此无效喷射时间就是针阀开启时间比理论上应该开启时间少掉的那段时间。5) 停油控制减速停油控制:高转速突然降速,进气歧管真空度增加,汽油蒸发速度加快,混合气短时过浓,排放会变差,因此在这个时间施行停油控制,当降至怠速或节气门重新打开,恢复供油。超速停油控制:当转速超过发动机允许的最高转速,为防止发动机损坏而施行停油控制(以前采用停止点火或延迟点火,但排放与经济性较差,所以现在采用切断燃油供给的方式)第四章汽油发动机电控点火系统1.汽油发动机的点火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有十分重要的

14、影响。2.汽油发动机对点火系的要求: 1)点火系必须向火花塞电极提供足够高的击穿电压;大多超过28KV 2)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的火花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 3)在汽油发动机运行的大部分工况应始终具有较佳的点火提前角。3.点火系:普通的电子点火系和电控点火系普通电子点火系组成:信号发生器、点火控制模块、大功率晶体管、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火花塞等。(其中信号论安装在分电器轴上电控点火系组成: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执行器。电控点火系具有普通点火系所有的优点,而且取消了真空式和机械离心式点火提前角调整装置,采用爆震传感器对爆震进行检测,ECU根据检测结果对点火提前角进行反馈控制。电控点火系分为:电控有分电器点火

15、系和电控无分电器点火系电控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分为:同时点火方式和独立点火方式(同时点火采用的是两缸串联点火,独立的是每缸一个独立的点火系统)4.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控制1)点火提前角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要求是点火后最高燃烧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0度左右。2)影响最佳点火提前角的因素:发动机转速、负荷、汽油抗爆性、发动机热状态及技术状况和汽油发动机运行环境条件。(包括空燃比、大气压力和冷却液温度)转速对提前角的影响:转速越高点火提前角越大(适当增加)负荷对提前角的影响:转速不变,负荷增加,混合气量增加,燃烧速度加快,为了在上止点后10度左右获得最高压力,点火提前角适当减小。抗爆性

16、对提前角的影响:抗爆性强,点火提前角适当加大,抗爆性差,点火提前角适当减小。3) 最佳点火提前角的确定与控制分:起动时的点火提前角控制和起动后的点火提前角控制起动时:ECU不对其进行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控制,而是以预先设定的点火提前角点火。起动后:ECU根据转速和负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然后根据有关传感器的信号,确定修正点火提前角。包括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的修正:包括暖机工况修正、汽油发动机过热修正、空燃比反馈修正、怠速稳定性修正、爆震反馈修正及最大和最小提前角控制 暖机工况:温度较低时,燃烧速度慢,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随温度升高,点火提前角逐渐减小。 过热修正

17、:冷却液温度过高,适当增加点火提前角,以防止发动机长时间过热。发动机平均转速高于目标转速,减小点火提前角,反之增加(在喷油量不变的前提下做出的调整,因为喷油控制比点火控制滞后) 最大和最小提前角一般限值范围:最大小于等于50度,最小在负10度到0度之间。5闭合角控制 闭合角:一次线圈通电的时间,即断电器触点闭合到断开的时间。 以一次绕组流过电流在断开瞬间达到饱和电流为主要目的。由ECU根据蓄电池电压信号和转速信号,从闭合角表中选出相应的闭合角,对一次绕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6.爆震传感器与爆震反馈控制1)爆震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分为共振型压电式爆震传感器和非共振型压电式爆震传感器。 共振

18、型:利用压电元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时,压电元件将产生与变形大小相对应的电信号这一原理制成的。此种方法不需要借助滤波处理。 非共振型:利用压电元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时,压电元件将产生与变形大小相对应的电信号这一原理制成的,靠的是测振元件的惯性力。此种方法需要进行滤波处理(滤波频率可调,以满足不同发动机的使用要求,通用性强、制造时不需要调整,是其突出的优点)2)爆震检测方法:共振检测方法和频率检测方法3)爆震反馈控制:出现爆震时,ECU控制提前角逐渐减小,直到爆震消失消失后ECU将控制提前角逐渐增加,直到爆震重新出现,再次减小提前角,如此周而复始地重复上述过程,把点火提前角控制在理想的最佳

19、点火提前角附近。为了提高判读精度,ECU对传感器输入的信号采用间歇判读方式。 第五章辅助控制系统1.排气净化与排放控制1)采取措施:三元催化转换器、空燃比反馈控制、废弃再循环(EGR)控制、二次空气喷射控制、活性炭吸附及碳罐清洗控制等。2)三元催化转换器:对CO、HC、NO进行净化处理,转换器安装在排气消声器前,其中氮氧化物的生成量与混合其中氧的浓度,燃烧温度及高温持续的时间有关; 不仅能使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且还能使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进行反应,转换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三种有害物的转换效率与汽油发动机的空燃比有关,只有A/F在14.7:1附近时,三元催化才具有最佳的转换

20、效率; 三元催化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因为汽油中的铅会使三元催化失效,最低工作温度为250度,理想的是400800度,超过1000度时催化剂将迅速变质失效。3) 氧传感器:作用:检测废气中的氧的含量,并把检测结果输入ECU。 分类:氧化锆型和氧化钛型氧化锆型:混合气偏稀,输出电压接近零;混合气偏浓,最大输出电压为1V。氧化锆型的工作条件:内表面与大气相通,外表面与废弃相通;工作温度为600800度;氧化钛型:混合气偏浓,电阻值减小;混合气偏稀,电阻值变大恢复为原来的值。氧化钛型的工作条件:不需要与大气相通;工作温度为300900度;为了保证氧传感器的工作不受温度变化的过多影响,氧化钛型一般分为加热

21、式和非加热式。非加热式采用的是温度补偿措施,安装在排气管附近,利用余温保持工作温度。加热式的安装比较自由,一般安装在三元催化转换器的上游附近。总结:氧化锆型是电压型输出,氧化钛型式电阻型输出。4) 空燃比反馈控制:该闭环控制元件是氧传感器。控制过程:当空燃比略小于14.7时,此时氧传感器输出高电平信号,对喷油持续时间进行减量修正,缩短喷油时间,减少喷油量,修真过程先快后慢。当空燃比略大于14.7时,此时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从高电平阶跃为低电平,对喷油持续时间进行增量修正,修正过程先快后慢。如此反复修正,使得混合气的空燃比始终控制在理论空燃比附近。开环控制工况:起动工况、冷起动及暖机工况的前期、动

22、力加浓工况、加速工况; 氧传感器坏了的状况; 氧传感器工作温度低于300度,不能正常工作时。5) 废弃再循环控制:目前广泛采用,能有效减少汽油发动机氮氧化物的生成量NO生成机理:尾气中的氧气与空气中的氮气在尾气的高温作用下生成的。其生成量与混合气中氧气的浓度、燃烧速度及高温持续的时间有关,其中氧的浓度和燃烧温度是两个重要的因素。废弃再循环的原理:废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但是二氧化碳是一种三原子惰性气体,比二原子惰性气体比热值大,在升温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吸收的热量更多,在混合气中参入合适比例的废弃,就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使燃烧温度下降,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废弃再循

23、环量:必须适当,如果过少,效果不明显;如果过多混合气着火性能会下降,汽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而且排放性能也会恶化。一般我们以EGR率来表示: EGR率 对大多数汽油发动机来说,EGR率为6%15%之间(也可写成10%左右)不进行废气再循环的工况:发动机起动、暖机、怠速、低转速小负荷、大负荷或高转速及加速等工况。2.电控怠速控制系统1)目的:使发动机转速稳定在目标转速附近2)怠速转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1)怠速过高,会增加无谓的燃油消耗;(2)怠速过低,有害物排放会增加;(3)一些电器的接入会使得怠速转速下降,若不采取措施会引起汽油发动机运转不稳定,甚至熄火。3)控制内容:起动后的控制、暖机过

24、程控制、负荷变化时的控制和减速时的控制等。4) 怠速控制的本质:怠速进气量的控制。 怠速控制的方式:旁通气道控制方式和节气门直动控制方式(旁通应用比较广泛)5)怠速控制装置旁通气道式:步进电机式和旋转阀式步进电机式的控制内容:起动初始位置设定、起动后控制、暖机控制、反馈控制、汽油发动机转速变化的预控制盒学习控制。节气门直动式:步进电机,控制稳定性好,但是响应较慢。3.进气控制系统 两类:电控进气惯性增压控制系统和电控废弃涡轮增压压力控制。 电控惯性增压控制系统:改变进气管的长度 电控废气涡轮增压压力控制:根据进气歧管的压力,对增压压力进行控制。4.故障自诊断系统1)故障自诊断标准:OBD-II

25、(第二代故障自诊断系统)2)自诊断功能:存储故障信息,以供维修时调用;以灯光等方式,向驾驶员发出故障警告;启动带故障运行控制功能,使车辆仍能维持最基本的行驶功能。3)自诊断包括3项(1)自诊断对系统故障的判读方法 数值及特征比较判别模式 反馈信号检测判别模式 状态判别模式(2)自诊断系统的带故障运行控制功能 对于水温传感器,出现故障以80度预先设定来代替; 对于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出现故障以怠速及小负荷进行控制,以固定的喷油持续时间、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进行控制; 对于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反馈控制故障,系统实行开环控制; 对于点火系的故障,系统执行停油控制; 对于计算机故障,启动备用系统,按启动

26、、怠速及小负荷3种运行工况,以3种固定的喷油持续时间、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进行控制。(4) 故障警告、故障信息读出和清除5) OBD-II故障自诊断系统的主要特点诊断座统一规定为16针插座,统一安装在驾驶室仪表板下方;诊断插座具有数值分析、资料传输功能;各种车辆故障码代号相同,且故障码意义统一;具有行车记录功能,能记录车辆行驶过程的有关数据资料;具有重新显示记忆故障的功能;具有可由仪器直接清除故障码的功能。第五章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简介1.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执行器。2.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燃油喷射控制:喷油量控制、喷油正时控制、燃油喷射规律控制、各缸喷油量不均性控

27、制进气控制:可变进气涡流控制、可变配气正时控制、进气节流控制和进气预热控制怠速控制:怠速转速控及怠速稳定性控制和怠速时各缸均匀性控制废弃再循环控制废弃涡轮增压压力控制:废弃旁通通道控制和涡轮流通截面或喷嘴截面控制故障自诊断与带故障运行控制、排放控制、巡航控制、起动控制、柴油机与自动变速器的综合控制。第二篇汽车底盘及车身电控技术第七章汽车自动变速器1.自动变速器概述1)发展:1914年奔驰公司推出第一台全自动此轮变速器,第一次实现了汽车的自动变速 1940年通用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批量生产带有液力元件的自动变速器 1948年Dynaflow全自动变速器问世,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的雏形基本形成2)自动

28、变速器的特点:起步平稳,传动系振动小,寿命得以延长,车辆舒适性提高; 稳定车速低,换挡冲击小,明显改善汽车的通过性能; 换挡操作简化,减轻车辆驾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汽车行驶安全性; 发动机始终处于有利的运行工况,有良好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还可以降低发动机的有害物排放。3)自动变速器的分类: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无极自动变速器(CVT)4)无极自动变速器 无级变速原理:通过圆锥盘改变带轮的工作半径 无极变速器与具有离合功能的传动装置组合:CVT与液力耦合器、电磁离合器、液力变矩器的组合。2.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1)分类:普通直齿轮式自动变速器和行星齿轮系式自动变速器 变速驱动桥、变速器、带动力分流装置的变速器 按前进挡数分类2)特点:结构复杂、维修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使驾驶员丧失了对车辆绝对控制权的感觉;传动效率比较低,车辆油耗比较大。3自动变速器的操纵使用 常识,课本P150P1534.液力传动装置1)装置:液力耦合器、液力变矩器2)液力变矩器结构:泵轮、涡轮、导论等导论:在涡轮速度达到泵轮速度8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