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60.64KB ,
资源ID:178974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8974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Word下载.docx

1、4.0.9 铁路用地5 公路.115.0.1 公路规划范围5.0.2 公路系统布局规划5.0.3 大型对外交通设施连接道路5.0.4 过境交通的疏导5.0.5 公路隔离带控制5.0.6 公路沿线设施安全保护区范围5.0.7 公路的相关交通设施6 海港.136.0.1 港口性质和规模 6.0.2 海港选址规划6.0.3 港口规划布局6.0.4 岸线使用规划6.0.5 港区陆域布置6.0.6 码头陆域用地6.0.7 港区外围配套设施6.0.8 海港与内河航道衔接7 河港.167.0.1 河港岸线7.0.2 河港规划7.0.3 停泊锚地7.0.4 内河航道等级7.0.5 河港水域与码头陆域用地8 机

2、场.188.0.1 航空运输规划8.0.2 机场布局规划8.0.3 机场场址规划8.0.4 机场数量、类别、规模和等级8.0.5 机场的交通规划8.0.6 机场总平面规划8.0.7 机场辅助设施规划8.0.8 机场配套设施规划8.0.9 机场环境保护与周边地区规划1 总 则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实施城市对外交通规划,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安全、高效、经济、舒适的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区域规划和有关对外交通专项规划可参照本规范执行。1.0.3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

3、铁路、公路、海港、河港、机场等相关系统规划。1.0.4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满足相关系统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满足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增强城市交通枢纽的集聚和疏散功能,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能。1.0.5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加强与城市功能、布局结构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满足城市规划布局、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满足有关对外交通专项规划的发展需求。1.0.6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贯彻以下基本原则:1.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加强区域统筹,促进社会、经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根据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相互依托,协调发展

4、。3.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规模和标准的确定,应以科学的交通预测为依据,满足城市各发展阶段的建设要求,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4.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应贯彻资源节约的原则,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和资源共享。 5.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应贯彻环境友好的原则,满足环境保护、城市生态和景观建设的要求。1.0.7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交通枢纽 transportation hinge交通方式相互衔接与换乘的重要节点。2.0.2 铁路线路 Railway line广义上是指由轨道、路基、桥涵、隧道及其他

5、建筑物构成的,供铁路列车按规定速度行驶的通道。狭义上是指铁路中心线的空间位置,由平面和纵断面上的直线及曲线组成。2.0.3 铁路枢纽 Railway terminal 在铁路网结点或网端,由客运站、编组站和其他车站,以及各种为运输服务的相关设施和线路等组成的整体。2.0.4 铁路车站 Railway station设有配线,办理列车通过、到发、列车技术作业及客货运业务的场所,分为客运站、货运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等。2.0.5 铁路货场 Railway goods site利用铁路设施办理货物承运、装卸、交付的场所的统称,分为综合性货场、 整车货场、零担货场、集装箱货场、危险品货场等。2.

6、0.6 铁路段、所 Railway arena为铁路运输服务的机务段、车辆段、动车段、动车运用所、客车整备所等场所。2.0.7 铁路专用线 Special spur track 专门服务于一定企业、港口等单位的铁路岔线。2.0.8 城市外环路 Urban outer ring-road引导交通向外转移、方便过境交通而沿主城区边缘附近设置的环行路。2.0.9 绕城高速公路 Surround urban freeway环绕主城区外围设置的高速公路。2.0.10 公路服务区、停车区 Serving district Parking district公路服务区是具有停车场、加油站、厕所、休息站、小卖部

7、或餐厅、汽车维修、绿地和管理设施等场所的公路服务设施。在服务区之间可设停车区,内设小型停车场(510个停车泊位)、厕所、绿地等场所的公路服务设施。2.0.11 港口、码头 Port Harbor 港口:位于江、河、湖、海沿岸,具有一定设备和条件,供船舶来往停靠,办理货物运输或其他专门业务的场所。码头:专供停靠船舶、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的水工建筑物。2.0.12 航道 Channel船舶沿着规定的足够水深和宽度行驶的通道。2.0.13 锚地 Anchorage space在港口水域中专门用于船舶待泊或进行水上装卸作业使用的水域。2.0.14 港口集疏运系统 Port collection and

8、transmission system港口后方由各种交通方式如: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组成的为港口服务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2.0.15 机场 Airport 也称空港,指陆地上供飞机起飞、着陆和地面活动使用的划定区域,包括附属的建筑物、装置和设施。城市对外交通规划涉及的是民用机场(Civil Airport)。2.0.16 飞行区 Airfield area机场内供飞机起飞、着陆、滑行和停放的地区,包括:跑道、升降带、跑道端安全地区、停止道、净空道、滑行道等。2.0.17 机坪 Apron机场飞行区内供飞机上下旅客、装卸货物或邮件、加油、停放或维修使用的特定的场地,并可分为客机坪、货机坪、停

9、机坪、维修和机库机坪等。2.0.18 旅客航站区 Passenger terminal area机场内以旅客航站楼为中心的、包括站坪、旅客航站楼建筑和车道边、停车设施及地面交通组织所涉及的区域,通常简称航站区。2.0.19 航站楼 Terminal building也称候机楼,位于机场旅客航站区内最重要的功能性建筑物,具有旅客出发、办票和交运行李、安全检查、候机休息、到达提取行李、旅客中转等功能,可附设商业和餐饮设施。2.0.20 航空货运区 Cargo terminal area机场内以航空货运站为中心的、包括货机坪(仅在有货机运输的机场设置)、货运库及办公等建筑、空运货邮集散场地以及地面交

10、通组织设施所涉及的区域。2.0.21 机场净空 Aerodrome clearance对机场及其附近一定范围,规定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的平面、斜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及其附近的山、高地、铁塔、架空线、建筑物等的高度。2.0.22 机场噪声级 WECPNL对飞机噪声暴露评价指标为“一昼夜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ighted Equivalent Continuous Perceived Noise Level)”,用WECPNL表示,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方法一致。2.0.23 航空站 City air terminal指位于大城市市区内规划设置的、为接送集散往来于城市与机场的地面部分客

11、流的客运站,其客流通过地铁、铁路及机场专用道输送,服务内容包括售票、办理登机手续、托运行李、联检等。2.0.24 机场目视助航设施 Airport visual aids飞机在进近、着陆和在机场地面运行时,为驾驶员提供的目视引导设备和参考物。这些设施包括信号设施、地面标志和标志物、助航灯光系统、标记牌等。3 一般规定城市对外交通中铁路、公路、海港、河港、机场等系统规划,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上位系统规划,合理确定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以满足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需要。3.0.2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根据经济发展作出交通预测和分配,并进行规划。1.

12、 铁路客货运量、规模、铁路线路、站场布局规划等。2. 长途客货运量、公路网规划、客货运设施规划等。3. 水运客货运量、规模、航道布局及通航等级规划、岸线利用规划、海港、河港布局规划等。4. 空运客货运量、规模、机场布局规划等。城市规划区内的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运输方式应相互配合和衔接,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结构合理、高效便捷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妥善处理好城市对外交通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 3.0.3.1 铁路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铁路设施布局和规模,应与城市规划布局和土地使用及其他交通设施布局相协调。3.0.3.2 公路规划1. 公路应与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主要道路衔接。2. 高速公路

13、进入城市规划区应满足城市规划布局的相关要求。3.0.3.3 海港、河港规划1. 港区的改造或置换应与城市规划布局和周围环境相协调。2. 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危险品码头、矿、煤、建材等散货码头规划应远离市中心,应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或江河的下游,并符合环境评价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3.0.3.4 机场规划1. 机场与主城区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2. 机场与城市间的交通衔接应顺畅、便捷,规划机场专用道路应与城市干道系统衔接。3. 根据客运交通需要,机场与城市之间可规划轨道交通。城市规划区内的铁路、公路、海港、河港、机场、市内交通等交通方式相互衔接并具有一定客、货运量时,应设置交通枢纽。交通枢纽的用地

14、规模应按城市交通发展的远期目标进行控制,可分期建设。交通枢纽中各相关交通方式应紧密衔接,方便换乘,采用快速疏散方式。交通枢纽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交通枢纽。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水运客运站、机场是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要根据客运量,规划站前广场、公交线路站场和出租汽车站以及相应的公共停车场、库,有轨道交通规划的城市,还应考虑轨道交通与铁路客站、机场等对外交通节点联通。铁路、公路、海港、河港、机场等货运中转应有良好的集疏运条件。城市规划区内的铁路、快速路、高速公路、城市干道等相交,包括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相交,应采用立体交叉形式。一级公路与城市主干路相交,宜采用立体交叉形式;与次干路、支路相交,宜

15、采用分离式交叉形式,当采用平面交叉形式,应设置交通管制设施。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期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与保护,不得擅自更改其使用性质。3.0.8.1 电源:重要设施宜引入两路独立的或专用的可靠外电源,并满足负荷要求。3.0.8.2 供水:供水水源宜纳入城市供水系统。当引用城市供水有困难时,可采用独立的供水系统。3.0.8.3 通信:包括有线通信及无线移动通信,重要地区应布置通信专线。3.0.8.4 雨水:雨水宜纳入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特殊地区可设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设施,以及其他防洪、排涝设施。3.8.0.5 污水:污水应达到接管标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当纳入城市污水

16、管网有困难时,应采用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满足纳污水体的要求。3.0.8.6 供气:燃气设施应纳入城市燃气(煤气、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系统。4 铁 路城市规划区内的铁路规划,应根据国家铁路网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对外交通系统中统筹规划。4.0.1.1 铁路规划内容铁路在城市对外交通系统中的地位、规划原则、客货运量预测、线路及站场等铁路设施布局与规模、近、远期规划等。4.0.1.2 铁路设施铁路客运站、货运站场、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或办理站、客车整备所、车辆段、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动车段或动车运用所等站段设施,干线铁路、枢纽内铁路疏解线、联络线及专用线等线路设施,以

17、及为军事、城市邮政等服务的军供站、邮件转运站等。4.0.1.3 特大城市、大城市、铁路枢纽所在城市可在城市总体布局指导下进行铁路专项规划。4.0.1.4 具体的铁路线路、站场等建设项目,应当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选线、选址规划,划示控制线。4.0.1.5 铁路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铁路经过城市时,一般应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客运站、货运站,或客货混合站。车站规模、等级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客货运量大小确定。 2)有两条以上规划铁路干线线路引入的城市,一般应设置铁路枢纽。3)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满足铁路专用线规模要求的工矿企业,可设置铁路专用线;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工矿企业或港口,应设置铁路专用线及工业站

18、或港湾站。4)城市规划区内铁路客运站、货运站的设置,应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衔接。5)有高速铁路(快速铁路)车站引入城市时,应规划高速铁路(快速铁路)车站用地以及相关的设施用地。位于铁路网铁路干线交汇点或端点的城市,应根据引入铁路的数量及其在铁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城市规模和布局等因素设置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铁路枢纽。应明确铁路线路的走向及控制走廊。铁路线路的线位应与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并满足枢纽内客运站、编组站及其他站的连接和径路合理的需要。4.0.4.1 应根据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布局、干线引入方向,以及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明确主要客运站的布局及规模。4.0.4.2 客运站的规划布局

19、,中小城市宜尽量靠近市区,大城市宜布置在主城区。设两个及以上客运站时,应结合铁路和城市规划,确定其分工和规模。4.0.4.3 铁路客运站应与城市交通相互衔接,为旅客出行和集散提供良好的通达性和便捷的换乘条件。4.0.4.4 客运站站前广场的规模和布局应满足旅客集散和城市交通衔接的需要,符合旅客进出站和换乘的安全、方便和迅速的要求。4.0.4.5 站前广场的交通规划,应方便乘客,有利集散,合理组织人行流线和车行流线。4.0.5.1 大城市和铁路枢纽所在的城市,应结合城市发展,根据城市到发货运量及类别,确定货运站场布局。中小城市一般宜在中间站设置货场。4.0.5.2 应根据服务功能需要,结合城市土

20、地使用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性货场和各类专业性货场。有大量集装箱货源的城市,宜考虑设置集装箱中心站或集装箱办理站。4.0.5.3 货运站场选址应结合铁路线路布局,宜临近货源集中地,避开城市居民区。4.0.6.1 编组站宜布局在城市郊区,多条铁路干线引入的汇合处;宜考虑主要干线车流运行顺直,缩短干线列车走行距离。4.0.6.2 有大量装卸作业的工矿企业、工业区、港口,宜考虑设置工业站、港湾站。4.0.7.1 机车车辆、客车整备等设施,应结合机车车辆运用组织和城市土地使用规划设置。4.0.7.2 机务段、货车车辆段宜布局在编组站或区段站附近,客车车辆段、动车段或动车运用所、客车整备所宜布置在有一定始发

21、终到作业的客运站附近。4.0.8.1 市区内现状铁路线路、站场及相关设施,需要调整其功能和规模的,应结合城市和铁路布局统筹规划。4.0.8.2 市区内货运站场宜结合铁路和城市发展逐步外迁,涉及铁路线路、站场等设施搬迁,应结合城市和铁路的布局统筹规划。4.0.9.1 铁路线路的控制范围,干线宜按照外侧轨道中心线以外20米控制,支线宜按照外侧轨道中心线以外15米控制。4.0.9.2 铁路线路、站场及相关设施规划用地,应满足城市和铁路布局统筹规划。4.0.9.3 除铁路建设实际征用土地外,尚应考虑安全防护隔离用地需要。4.0.9.4 铁路设施规划用地可参考表4.0.9。表4.0.9 铁路设施规划用地

22、项 目类 型一般用地规模(公顷)用地长度(直线)要求(米)备 注 中间站1720 15001700客货运输,附设货场办理客运站 中小型304413001800有客整所时另加2330公顷 大型4667150021003060公顷货场62530050025505001000 含一般集装箱办理站用地 编组站16030050006000含机务段、车辆段、不含疏解区线路30045060007000 集装箱中心站7014015002000注:高速铁路(快速铁路)车站用地根据总体规划需要确定。5 公 路为沟通城市或主城区与外界联系的快速干线、一般干线及其相应附属设施均为公路的规划范围。5.0.2.1 城市对

23、外交通中的公路系统规划应适应和促进城市的发展,满足城市对外客货运的安全和畅通要求。公路系统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城市布局、土地使用规划、客货交通流量和流向等情况合理确定。城市对外通道每个方向宜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的公路,并与城市主要道路衔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功能、网络化的结构。5.0.2.2 公路主要分为快速干线、一般干线。大城市以上城市一般干线的规模宜为快速干线的23倍。5.0.3.1 应规划设置专用道路与机场连接,道路等级应为快速路、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5.0.3.2 应规划相对独立的疏港道路与港口连接,道路等级应为快速路、主干路、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5.0.3.3 应规划设置快速、便捷

24、的集散道路与铁路客站连接,道路等级应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5.0.4.1 平原城市可设置城市外环路,疏导过境交通,沟通与外界联系。当采用其他形式的过境道路时,应避免与城市道路相互干扰。5.0.4.2 大城市、山地城市宜设置绕城高速公路,中小城市宜设置对外交通道路,避免过境交通道路影响城市市内交通。5.0.5.1 城市规划区内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在其道路红线两侧一般应控制不小于205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二级、三级公路在其道路红线两侧一般应控制103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5.0.5.2 城市外环路在其道路红线外侧宜控制不小于50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内侧宜控制2050米宽的绿

25、化隔离带。城市规划区内的大中型公路桥梁两侧各50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为规划的安全保护区范围。5.0.7.1 公路规划中配置的对外客运站、货运站、社会停车场和交通广场的布局应根据城市规模、运量等来确定用地规模,宜一次规划,分期实施。5.0.7.2 客运站宜结合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向、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设置。特大城市、大城市宜结合主城区附近均衡布置,中小城市宜布置在市区中心外围附近。5.0.7.3 货运站宜结合工业区、仓储区、物流区等规划布局。5.0.7.4 社会停车场应按其衔接的交通方式,结合城市总体布局要求设置。5.0.7.5 交通广场应按照对外交通产生的最大集聚人流确定和设置。 5

26、.0.7.6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间距宜控制在3050公里。在服务区之间宜设置停车区。6 海 港6.0.1 港口性质和规模港口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所处地域的区位、腹地经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水平、特征和前景、客货流量以及交通集疏运条件来确定。港口性质可分商港、工业港、旅游港、客运港、渔港、专业港等。港口规模可分为枢纽港、重点港、地方港。海港的选址应对港址进行区域经济地理的多方案的比选和论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海港选址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因素。1. 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决定港址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水域条件、水域的掩护条件、地质条件和陆域资源等要素。2. 技

27、术条件技术条件主要指港口总体布局在技术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可能性,包括防波堤、码头、进港航道、锚地、回转池、港池等。3. 经济条件经济条件主要指海港的性质、规模、腹地、集输运条件、港口运营、资金筹措、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经济合理性。6.0.3.1 按照城市功能布局的需要,充分利用海港的自然条件,科学选择港口位置,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妥善处理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6.0.3.2 港口的集疏运交通系统规划,应优先协调港口与城市的交通衔接,协调港口与铁路、公路、内河港区等各类交通运输设施的衔接,提高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主要疏港道路不应穿越城市区中心,宜从城市的一侧与城市道路网络连接,减少疏港运输对城市交通的干扰。6.0.3.3 符合城市环境规划的要求,避免对城市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对污染环境、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的码头,应单独选址,避开市区中心、人口密集地区、城市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海滨浴场等区域,保持一定的间距,并应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6.0.3.4 海港的建设宜利用荒地、劣地,尽量不占或少占用农田,避免大量拆迁,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1. 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高效合理使用岸线,各得其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