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2 ,大小:66.90KB ,
资源ID:178935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8935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美学1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美学1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4课时 实践环节学时数:教 学 目 的与 要 求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学。2、引导学生理解西方对美学的研究。教 学 重 点美学的科学定位。教 学 难 点引导学生理解美的根源教 学 方 法与 手 段讲授教 学 内 容时 间 分 配详见各节作业及思考题教 学 的 基 本 内 容时间安排 教学方法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第一节、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

2、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二、美学研究的对象尽管鲍姆嘉登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响应。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究竟研究什么”一直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议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基本形成了三种倾向性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第三

3、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当代的国际美学研究更倾向于艺术研究,甚至将美学称作艺术哲学,因为对当代的艺术不能进行研究或阐释,是验证当代的美学的有效性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形形色色已经完全不是传统的美学含义所能定义。“美”已不是当代美学的核心概念,这是美学需要注意的,否则将会使有生机的美学研究引向文字游戏的陷阱。三、美学研究的内容1、美的问题2、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3、艺术问题第二节、为什么学习美学一、 时代的需要二、 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三

4、、 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第三节、怎样学习美学一、刻苦学习马列主义二、学习美学原理要和研究美学史相结合三、注意结合艺术实践四、在学习中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第一节、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一、康德对美的分析 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1、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2、快与不快的情感是判断美不美的真正原因3、快与不快的情感虽然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二、黑格尔的美的本质的定义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5、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1、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2、理念与感性是统一的3、理念感性显现就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的精神劳动的作用三、克罗齐的美学观念 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有时也被认为是政治家。他在哲学、历史学、历史学方法论、美学领域颇有著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自由主义者尽管他反对laissez-faire和自由贸易。他在Antonio Gramsci方面的也是相当深远

6、的。1、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是属于人的活动2、自然无所谓美,自然美是直觉创造出来的第二节、从客观事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二、达芬奇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

7、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三、荷迦兹认为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二产生的美四、博克认为我们所谓的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五、狄德罗认为美是关系,是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 18世纪法国唯物主

8、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百科全书(Encyclopdie)(1751年1772年)。此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其它著作包括对自然的解释 (1754年)和生理学基础 (1774年1780年)以及一些小说、剧本、评论论文集以及写给很多朋友和同事的才华横溢的书信。第三节、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1828年7月生于萨拉托夫城一个神父家庭。18岁进彼得堡大学文史系。从此经常接近先进知识分子团体

9、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潜心研究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1850年大学毕业,次年重返萨拉托夫,在中学教授语文,宣传进步思想。他认为美是生活,具体有下列表现:1、是社会生活中人物形象的美2、自然美也是由于对生活的暗示才产生的二、车尔尼雪夫斯基理论的缺陷:1、从人本主义出发2、缺少辩证法(90分钟)第二周、第三、四章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1、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2、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美的本质美的本质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自主分析美第三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第一节 结合功利来研究

10、美一、先秦时期对于美的探讨1、国语:伍举论美2、墨子: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认为美的标准是:万民之力3、孔子: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

11、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认为美的标准是“里仁为美”。4、孟子: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主张人性善。5、荀子: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

12、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荀子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事物所以是美的就在于致其用。第二节、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 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 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 从风格上研究美第三节、结合现实研究美1、 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汉族,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 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他的美学观点是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的。认为美是自然、客观而

13、死的。2、 刘禹锡: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他认为美是为社会服务的。3、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熙宁(1068-1077)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1085

14、年)。郭熙从山水画中研究美认为艺术的创造是人格化和心灵化的。4、 王夫之:又称王船山,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他认为美源自现实,是现实美的能动反映肯定了美的现实性和客观性。5、 叶燮:清

15、初诗论家。字星期,号己畦。嘉兴(今属浙江)人。晚年定居江苏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叶绍袁、沈宜修幼子。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任江苏宝应知县。任上,参加镇压三藩之乱和治理境内被黄河冲决的运河。不久因耿直不附上官意,被借故落职,后纵游海内名胜,寓佛寺中诵经撰述。主要著作为诗论专著原诗,此外尚有讲星土之学的江南星野辨和诗文集己畦集。他认为美是自然的,是客观的。综上,中国美学史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与自然有关,包括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第一节、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1、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1)生活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是人的类的

16、特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马克思的哲学观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究是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美学研究带来了一场彻底的变革,对美的本质的问题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论。2、美和自由创造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1)自由创造与人、与人类社会。什么是自由?“自由是必然认识和世界改造”,即认识到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的基础上,能动地去改造世界。自由包含了创造。自由创造是人类珍贵的特性。因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之一;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人本身。(2)美的形象中蕴含着自由创造这

17、种人类珍贵特性。(3)人的自由创造是怎样成为美的?美如何在实践中产生?实践中的人的自由创造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人类遵循客观规律和主观目的自由创造的劳动中表现出来的。一方面,人作为自由创造的主体,从事生产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另一方面,劳动对象成为人的创造力量、智慧和才能的肯定,体现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美以人的劳动与实践为基础,美就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 。人类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改变了事物外在的自然形态,在自然物上打上了人的劳动的印记,使自然的产品转变成为人的产品,从而实现了

18、自然的“人化”,同时也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物化既是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般创造,同时又是以物质产品为载体的美的创造。由于产品物化了人的个性、人的生命、人的本质力量,因而该产品就不仅成为实际地供人使用的对象,而且也成为供人观照和享受的对象。从这个角度说,美产生的最后根源乃是人通过劳动使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所谓“劳动创造了美”,就是说,劳动物化了人的本质力量,因而劳动的产品就是美的,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人在产品中能直观自身。人类通过创造性地劳动,改变外在事物,一方面实现了自然的“人化”,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这种情况下,人可以从外在自然和

19、内在自然两个方面取得生命的自由,而且确确实实能够感受到、体验到、意识到自由产生愉快。在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中都创造美。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恒绝对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美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一种价值属性,它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社会,当然美必须以事物的自然属性作为物质基础,但美之所以为美,关键还在于这些自然属性同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说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必然受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制约,只有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美也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4)不是任何劳动实践中的产品都是美的。并不是所有劳动实践中的产品都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自由创造是有具体的历史的

20、内容的。产品要达到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事物的形式问题。3、美的规律问题。(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美的规律问题。马克思指出,人的生产劳动实践不仅遵循劳动的一般规律,并且还遵循着“美的规律”。(2)尺度的问题。 尺度是“标准”、“需要”的意思。马克思所说的“内在固有的尺度”,一种理解是自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另一种理解是客观规律与人的目的需要相结合。人按照“内在固有尺度来衡量对象”指人既能按照物种的尺度又能按照人的需要来生产,体现人能认识运用规律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3)狭义上和广义上理解“美的规律”问题。 狭义指形式规律;广义应从人的本质、人的自由创造去

21、理解,还包括对形式规律的运用。(按内在尺度、运用规律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是“美的规律”的体现。)(4)美的规律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4、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5、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6、美和生活第三周、第五、六章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第六章、美的产生4学时 实践环节学时数:1、让学生理解真善美和丑的意义2、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真善美和丑的关系什么是真正的美第五章、真善美和丑第一节美和真善的关系美,不是孤立自在的东西;美的特殊本质,也表现在它与真和善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之中;美的创造与欣赏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更是与真和善密不可分地联系着的。 真、善、美都是客观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为人

22、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所历史地规定了的。真、善、美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只能从历史地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中去求得解释。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列宁说:“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着客观世界,以它为转移,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他又说:“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成功,实现人的目的。因此,人类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对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美作为人改造世界的能动创造的生活表现,就其历史的发生和起源来看,以对于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就其作为历史的成果、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看,与

23、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人改造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正是表现在人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利用客观规律以达到人的目的。当客观规律对于人说来还是一种盲目发生作用的、支配着人的力量的时候,人还不可能能动地改造世界,客观世界对于人也就没有美可言。美虽然与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真并不就是美。因为美不是客观规律本身,而是运用客观规律以改造世界的人的能动创造的实践活动的实现。真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作为科学认识的对象,它自身无所谓美丑。只有当客观规律不仅为人所认识,而且被运用于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它的感性具体的存在形式成为人的能动创造的活动所必须掌握的东西,并成为对这种活动的肯定的时候,真才具有了

24、美的意义。这就是说,当客观规律为人所创造性地加以掌握和运用的时候,它那与人的目的相一致的感性具体的存在形式,具有了体现人的创造的智慧、才能和力量的意义,因而唤起人的美感,成为审美的对象。就自然的规律来说,例如整齐一律、均衡对称这些规律之所以会具有美的意义,就是由于这些规律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所必须掌握的一些最基本的和普遍的规律,由于这些规律通过人的掌握和运用取得了与人的目的相一致的感性形式,成为人的创造的智慧、才能、力量的客观表现。原始人所制造的一把石斧,它的均衡对称的形式以及坚实光滑的质地之所以能引起美感,原因就在于这种形式是符合人的目的(劳动的需要)的,而这种合乎人的目的的规律性的形式的造成,

25、是远古的劳动人民依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进行了创造性的活动的结果。就社会的规律来说,当人对社会规律的自觉的掌握和运用表现为人改造社会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时候,这种活动就不仅是真的,同时也是美的。和美与真的关系比较起来,美与善有着更为直接、更为密切的关系。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事先即有着自觉的目的的活动。但人所要改造的客观世界,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对客观现实与主观目的的关系的认识形成了善的观念。一般说来,在实践上符合于人的目的的东西就是善的,反之就是恶的。这是对于善的最初步、最粗浅的解释。更进一步分析起来,由于个别主体的需要、目的只能通过整个社会的协同活动方

26、能得到实现,于是善又表现为个别主体的需要、目的、利益对整个社会的需要、目的、利益的关系。这一方面成为善的更为重要和更为本质的方面。在阶级社会里,符合于某一阶级的普遍利益的东西就是善,反之就是恶。但就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只有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并推动着社会发展的普遍利益才是真正的善。美以善为前提,并且归根到底应符合和服从于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和集团的利益。与人类的实践需要根本无关的东西,与人类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根本无关的东西,不可能是美的。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最初所认识的美同时也就是善,两者是不能分离的。只是随

27、着历史的发展,美与善才逐渐被区分开来。美虽然以善为前提,但美并不就是善。善是人的实践活动或客观对象、事物与一定社会阶级的目的相一致,即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美则是在这种合目的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改造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智慧、才能和力量的现实的肯定。例如,一件劳动的产品,就它符合于人的目的(即满足于人的某种需要)来看它是善,就它是人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果,是人的创造的智慧、才能和力量的客观实现、肯定和对象化来看即是美。又如,我们今天工人群众的增产节约活动,就它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一方面来说是善,就它的实现是工人群众发挥了高度的创造性、高度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干劲的结果这一方

28、面来说则是美。善是直接与人的功利的目的联系着的,这经常就是人的欲望、需要、利益的对象;美则并不是与人的功利的目的直接联系的对象,不是一个直接满足人的某种实际需要的对象,而是认识和观赏的对象。然而就美的创造和欣赏能够鼓舞人改造世界的信心和热情,提高人改造世界的智慧、才能和力量来看,美虽然不直接与功利的目的相联系,但它的最终的社会意义仍然在于推动人更好地去进行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斗争;因此,最终仍然是为了善。许多事物经常是具有善恶美丑对立的两个方面,例如,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便既具有善的一面,同时又具有恶的一面。与此相应,决定了它的审美性质也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既有美的一面,又有丑的一面。随着

29、资产阶级革命性的消失,它的美也就逐步削弱以至泯灭。自然界也有许多事物具有这种两重性。例如老虎、苍鹰等,既有美的一面,又有丑的一面。归根结蒂,这也是同人的善恶相联系的。这些特定事物两重性,在不同的条件下和人们发生具体关系,其主导的方面是不同的。善恶美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变换。没有天生不变、绝对永恒的美,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美。真、善、美,就其历史的发生发展来说,只有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真),并运用于实践,达到了改造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才可能有美的存在。但作为历史的成果、作为客观的对象来看,真、善、美是同一客观对象的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人类的社会实践,就它体现客观规律或符合于客观规律的方面去看是真,就它符合于一定时代阶级的利益、需要和目的的方面去看是善,就它是人的能动的创造力量的客观的具体表现方面去看是美。例如,今天现实生活中某些生产劳动,从真、善、美这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它们可以分别成为三种不同的对象。生产劳动的过程,作为合规律性的客观事物,既体现一定的自然规律,也体现一定的社会规律,它可以成为科学认识的对象,科学需要从理论上将这些规律寻找出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