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36KB ,
资源ID:178809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8809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武汉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武汉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

1、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注)翠微:青山。1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描绘了一幅静美幽静的画面。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2后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1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残阳映翠”“禽过碧潭”的美丽景象描

2、绘出来。作者细致描绘了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等景象,展现了一幅静美幽静的画面,为抒发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渴望归隐做了铺垫。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基础。“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两句的意思是:在俗世没有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厌倦,留恋渔家幽静的生活环境,透露了诗人对渔家的喜爱,表达了绝尘归隐的情感。【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

3、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3诗歌理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其中“秋”字,既点明了

4、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B“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是牛名。C全词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分析,“亲自领兵上阵杀敌”是错误的。这是梦境。2要求学生在理解

5、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梦境写得酣畅淋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推向顶点。“可怜白发生!”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送魏十六还苏州唐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毗(p)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1发挥想象

6、,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两句诗的画面。(不少于50字)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示例:四野茫茫,夜色深深,令人黯然神伤。我坐在船头,送君归去,心中颇多不舍。此刻,两岸草丛中的蟋蟀那如泣如诉的悲鸣声,声声入耳,真令人肝肠欲断。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抒发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秋夜”“阴虫”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

7、的理解。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5下列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首联中的“望”字点题,交代了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的心情。B.颔联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的景色。到处一片秋色,在落日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C.颈联描写了春野的静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

8、面洋溢着宁静安详的田园气氛。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感觉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追怀古代的隐者伯夷、叔齐。【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写了山野的秋天的动景,而“春野的静景”,也是对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C项表述有误。故答案为C。6古诗文阅读。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作者早年屡试不第,进身无门,困居于此。致:达到,实现。1下面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作者客

9、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B首联中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C颔联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再而转到诗中的主人。“寒灯独夜人”,“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D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突出表现环境的寂静:“孤壁野僧邻”,说自己与闲云野鹤般的僧人为邻,突出诗人的处境的孤独。E. 尾联诗人直接抒发感慨,其中表达的渴望为国效力的豪迈之情与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相同。2诗人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

10、可否?请简要赏析。1DE2“卧”更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也更准确地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抒发诗人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而“居”字却没有,所以不能替换。1D是以动衬静,E与陆游的诗不同。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现出陆游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2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寄卧荒凉郊居为时

11、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卧”比“居”更准确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总之,“卧”比“居”更充分地表现诗人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意和忧愤。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妙处。2这首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解读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1用“磨”“洗”“认”几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发现

12、“折戟”到“认出”它是前朝之物的过程,自然引出后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咏叹(或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2示例一: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引发对历史重大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示例二:以东吴美女“二乔”的个人命运,暗指赤壁之战吴魏双方形势的变化,劝诫当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含蓄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磨”“洗”“认”几个动词,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

13、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2考查对诗歌“以小见大”的手法的理解。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赏析“塞上燕脂凝

14、夜紫”一句中色彩描写的作用。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1“燕脂”、“夜紫”既烘托了战地的悲壮场面,又暗示了战事的惨烈。(或:暗示战事的惨烈,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地位,为下句写友军支援做铺垫。意对即可)2表现了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尽忠报国的决心。1此题考查了诗歌的色彩美,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为了追求奇,本诗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赏析。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一定要理解诗歌内

15、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黄金台”是用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两小题。春光好(唐)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寸,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1)

16、欧阳炯笔下的初春最显著的特征是_,夜泊钱塘末句“微吟寄短愁”的“愁指的是_之愁。(分别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2)两首诗中各有一个“迸”字,请分别加以赏析。(1)生机勃勃 羁旅(思乡)(2)“笋迸苔钱嫩绿”一句写笋使劲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突出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离心迸落叶”一句中的“迸”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而这种力量来自“离心”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1)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理解。春光好通过诗中“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等句子可以看出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

17、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夜泊钱塘中“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寻“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据此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笋迸苔钱嫩绿”意思是“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儿”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离心迸落叶”“迸”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以致迸落了树叶。 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动魄,百感交集。

18、译文:和煦的阳光,风和日丽,万物快活地竞相生长。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花儿,羞羞答答的,依偎在雪坞上,洒出满世界浓香。透过那金丝般的柳枝,看得见一轮落日,仿佛柳枝就挂在斜阳上。行船于江中,夕阳西下,已是傍晚时分。哪里可以让我栓住小船呢?层层树林里,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在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在秋风中振翅疾飞,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勾起我的思乡之情。树叶因难以承载这离别之情而坠落,思乡之梦化入这寒冷的钱塘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着。想寻酒市借酒浇愁又如何能化解这愁苦,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10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19、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结庐在人境”,交代出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B“见”字传达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表现诗人内心的悠闲恬静。C“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D本诗淳朴自然,将抒情、写景、感悟交融一体,既富于情趣又内蕴哲理。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真意”是指远离喧嚣、超凡脱俗的心境;自由自得、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志趣。1C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心远地自偏”的意思:只要一

20、个人的心灵能远离世俗的弊病之处,那么无论他在哪里,他都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对他造成的影响,自然也就“地偏”了。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的意义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地说出来。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诗人厌恶官场生活的尔虞我诈,厌恶“世俗久相欺”的污浊社会,一旦归到大自然,就觉得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要在无车马之喧,无名利之逐的大自然中寻求乐趣,坚守节操,这就是他的“真意”所在。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

21、绝顶,一览众山小。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历来被诗家所称道。请简要赏析两个字的妙用。2诗中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1“钟”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用在这里,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峻奇险。2作者由登泰山所看到的雄伟高大的山势,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登岳的愿望,抒发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

22、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据此理解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

23、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释)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50岁。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1诗歌尾联中哪些词扣住了题意?2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古文旧唐书杜甫传和诗歌野望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1出郊 极目2诗的颈联中

24、“唯将迟暮供多病”一句表达了自己暮年多病的无奈与苦闷,“未有涓埃答圣朝”一句表达了自己无法为国家献出绵薄之力的惭愧、遗憾。在那个战乱不断的时代,文中“时关畿乱离”、“甫以其家避乱荆、楚”与诗中“海内风尘诸弟隔”、“人事日萧条”都在渲染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漂泊不安、流离失所的生活。所以,身处其中的杜甫,既为天下苍生担忧,又无能为力,由此诗人内心的痛苦就充分表现在诗的颈联中了。1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尾联“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中的“出郊、极目”紧扣题意而来。2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与旧唐书杜甫传中的“时关畿乱离”、“甫以其家避乱荆、楚”,写出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与此诗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