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09.24KB ,
资源ID:178766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8766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1、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这一概念沿用至今。所以,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山西文化产业也属于这个范畴。(二)本文的研究意义山西省是中部地区具有文化代表特征性的一个省份,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给这块土地留下了大量瑰宝和丰厚的三晋文化积淀,被誉为“华夏文化的

2、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思想宝库”、“古代东方艺术博物馆”。(三)本文的研究现状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家文化部和各省市政府都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大专院校、文艺团体、社科等业内学者专家参加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课题研究,没有几年时间,也写出了一些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而由于文化产业涵盖面广,我国的地域广大,牵涉的主题多,研究探讨工作都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系统的理论。国外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已有多年,但只是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有所研究,有所突破,而没有形成一个大的完整体系。山西虽然是文化资源大省,研究工作才刚起步,在探索调研中发展,所以,在山

3、西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中应因地制宜,结合山西具体实际情况,采取适合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四)本文的研究方法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本文的研究中,定性分析是重要的,它为定量分析提供理论的方式和研究的基础。但为了给出精确的概念,找到具有现实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还必须用定量分析,以便对文化产业分析更精确、科学和实用。2、比较分析方法本文通过横向比较分析方法,对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分析,吸收了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对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相结合实证分析方法主要说明“是”或“不是”,而规范分析方法主要说明“应该

4、”或“不应该”。本文利用可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制约发展的因素,揭示我省文化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分析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中的举措。二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一)目前山西文化产业特点分析文化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增长势头强劲2011年,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GDP达到1110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山西经济又好又快增长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据山西省统计局统计,2005年以来,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20%,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对全省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不

5、断扩大。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3.19万人,占第二、第三产业全部从业人员(815.29万人)的2.85%。至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250亿元,同比增长25%,占GDP比重由2.8%上升到3.45%左右,文化强省建设取得了新成效。2、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相对稳定,总店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明显近年来,随着山西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新型的文化消费观念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我省蕴藏丰厚、品质卓越的文化资源,把文化优势转化

6、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对于促进我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我省积极落实文化强省战略,加大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建设面临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通道。因此,必须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把握正确的发展路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 一 目前山西文化产业特点分析 1、文化产业总量保持强势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期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近五年间,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由2005年的106.0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

7、29.2亿元,实现了翻番,年平均增长达21%,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从2.5%上升到2009年的3.1%(详见表1)。数据表明,文化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2、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以现代新兴文化产业为主的外围层比重不断上升分层来看,2009年,由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构成的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12.8亿元,占49.2%,比2004年上升7.5个百分点;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构成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55.6亿元,占24.3%,比2004年下降1.

8、7个百分点。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增加值之比为24.3:49.2:26.5(详见表2)。2009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68.4亿元,占GDP的2.29%。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各行业实现增加值60.8亿元,占GDP的0.83%。在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九大分类中,实现增加值最高的行业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4.3亿元),其次为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42.9亿元),再次为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7.5亿元),实现增加值最低的是新闻服务(0.80亿元)。从文化产业内部产值结构来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占到了

9、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2.4%,以往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得到一定改观,以文化休闲娱乐、网络文化服务为代表的异军突起,成为支撑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3、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由弱渐强,呈现可喜发展势头由于各种原因,我省文化产品的生产比较落后。表现在企业规模小,利润水平低。以来,我省文化产业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文化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4.6亿元,利税总额8870万元,工业增加值为4.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5倍、2.2倍、1.3倍。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3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2818万元,预计2010年可

10、达到4500万元。 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2004年、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省从事文化产业相关人员数量不断上升。2008年末,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25.5万人,比2004年增加2.3万人,占第二、第三产业全部从业人员的3.0%,比2004年增加0.2个百分点。其中,各类单位从业人员16.1万人,比2004年增加1.9万人;个体经营人员9.4万人,比2004年增加0.4万人。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2008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8.16万元。其中,各类单位人均8.20万元,而 2004年仅为3.07万元,增长1.7倍。个体经

11、营户人均8.1万元,比2004年增长83%。 5、文化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为时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后劲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2亿元,是2005年的6.7倍,占城镇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1.1上升到2009年的2.5%。投资项目数由2005年的177个增加到2009年的617个,增长2.5倍。2005-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速达61.2,远远超出城镇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28.3的增速。其中,实现投资79.0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投资的61.6%,实现投资45.0亿元,占35.1%。、和相关层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68.4

12、 %、 58.0% 和55.2%。(二)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综述1、文艺演出业:我省属戏剧大省,现有157个国有、集体艺术表演团体,300多个民办剧团,40家演出经纪机构,每年创作排演的剧目100余台,每年演出总场次可达2-3万场,演出收入、从业人员、演出场次均名列各省市区前列。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演艺产品,享誉全国,打开了演艺市场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立秋、一把酸梅等剧目赴台湾演出,引起强烈反响。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2、文化旅游业:我省路由以古代建筑和文化景点为重要依托,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内涵,这

13、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无限的“创意”资源。近年来,我省创作了一大批表现晋商文化的作品,特别是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央视的热播,是晋商旅游在短期内迅速升温,此外,如省歌舞剧院创排得大型歌舞天下黄河,省艺术职业学院的一把酸枣简化版落地平遥演出等,实现了我省演艺业与旅游景点的直接对接。但从总体上讲,本应成为旅游要素的演艺产业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由于缺乏有效地资源整合,仍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无法推出拳头产品,亟待整合提高。3、文化休闲娱乐:全省现有网吧3218家,网吧电脑总台数17万台,从业人员17249人,注册资本5.6亿元,年营业额4.3亿元,其中大

14、型连锁网吧有绿色动力、阳光网络、自由空间和网通家园4家。歌舞娱乐场所全省共有1839家,从业人员8800多人,注册资本4.7亿元。4、动漫业:我省现有动漫游戏类相关企业26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有舶奥动画制作有限公司、艺龙影视信息中心、森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汇众动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我省动漫业起步较早(华北广院是全国最早设立动画专业的单位),发展原创动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已有一些作品如衡等在国际获奖,一些作品如泥巴小精灵、大话成语、天天健康等同中央电视台签订播出协议。5、美术品业:(1)工艺品制造业:我省涉及工艺美术业的企业共有500多家,从业人数9600余人,产值约16亿。若加上难以准

15、确统计的个体及手工作坊,我省工艺美术业的规模要比统计数据打很多,仅就民间工艺刺绣而言,全省从业人员保守估计可达3万人,年产值可达9000万元。在24个工艺美术行业中,山西共有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首饰、漆器工艺品、画类工艺品、天然植物纤维纺织工艺品、刺绣工艺品、抽纱工艺品、染织工艺品、地毯、美术陶瓷、剧装道具、烟花爆竹、装饰工艺灯具、民间工艺品、其他工艺品、玩具、自产原材料、非工艺美术品等19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开发价值、能起到较好示范、带动作用的有夏县青铜铸造、广灵剪纸、阳泉刻画瓷、榆次翔龙黑陶和高平东宅黑陶、定襄木雕、祁县玻璃制品、长治堆锦、壶关石雕、侯马皮影、新祥云雕等。(2)书画

16、作品经营业:目前全省有事业建制的画院6个,分别是山西画院、太原画院、阳泉画院、晋城书画院、古交画院;民办画院有临汾书画院、黄河画院、兰风画院高平、并州画院、山西日报社书画院、河津画院、三晋画院、昌盛书画院、高平书画院、山西国际文化交流画院等。拥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58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547人,下设山水、人物、花鸟、油画、版画、水彩画学会和工艺美术协会、煤矿书画艺术家协会、国税系统书法美术摄影协会等。全省拥有画廊40家左右,拍卖行有晋德、晋宝斋、晋通、诚信、兴晋5家拍卖有限责任股份公司。(3)古玩市场:我省是文物大省,古玩交易非常活跃,交易规模很大,但多数是地下交易和民间交易,难以准确统

17、计。仅就成型的古玩市场而言,目前在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家,其中太原市有南宫青云宏收藏文化广场,占地12万平方米,现有商铺60余家;大营盘铜雁旅游商品市场(太原古玩城),占地7300平方米,商品用房200余家。6、艺术培训业:全省有省级艺术高等职业学院2所、市级艺术学校9所,县级艺术(戏曲)学校5所,有一定规模的民办艺术院校30多所,另外还有小型艺术培训班200多个。全省艺术院校现有在校生1万多人,占全国各省市区艺术院校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7、音像业:我省成规模的音像制作企业较少,相对有影响的有春秋音像出版社等。全省至今还没有一条光盘生产线,我省音像业主要是音像产品的发行和销售。全省各类音像

18、及电子出版发行单位72个,从业人员813人,年营业收入4493万元。全省现有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677家,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46亿元。8、电影发行放映业:全省现有定影公司114个,其中农村电影放影队1200个,农村放映员3500人左右,每年放映电影约117000场,每场收入约30到100元不等。在我省太原、长治、阳泉、晋中、大同等城市,由于电影放映市场从总体上讲市场份额较小、产业规模不大,各地电影放映公司又没有直属电影院,因此从2003年起陆续加入了北京新影联、星美两条电影院线,从而保证了制片公司的各大影片能与全国同步上影,票房收入2003年650万元,2005年780万元,2007年

19、突破1000万元,2009年突破4600万元,2011年达到8000万元。9、广告及节庆会展业:全省共有广告经营单位2145家,广告业从工业人员21612人,广告经营额165023万元。按单位性质范雷,国有企业61家,国有事业275家,集体企业44家,集体事业70家,个体私营企业1532家,联营企业15家,其他128家;按经营内容分类,广告公司1300家,兼营广告企业395家,电视台135家,广播电台7家,报社67家,杂志社88家,经营广告的网站11家,其他142家。 节庆方面,近年来我省节庆活动较为频繁,在国内外有影响较大的有20余个,如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中国大

20、同云冈?恒山国际旅游节、五台山国际佛教文化节、运城关公文化节、侯马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安泽荀子文化节、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忻州摔跤节等等,这些强势文化活动及大地扩展了山西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了山西的知名度。 会展业方面,近两三年来,山西省会展业在迅速发展。太原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计划到2015年,举办各类相关活动100项,形成20个较大影响会展,年展览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直接收入达3亿元左右,带动收入达30亿元左右。仅2009年一年,省城太原先后主办、承办和参与举办了12个大型的展会,项目签约金额约169亿元。三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从1978年

21、到2006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平均速度增长。1978年我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到2008年中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比改革前增长了17倍,2011年,中国人均GDP更是达到4371美元,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国家对文化的投入逐年增加,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近年来,山西经济同样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经济力量。同时,一大批实力强、规模大、起点高的民营企业强势崛起,积累了规模巨大的民间资本,民间投资越来越活跃,非公有制经济总量逐年扩大,涉足的领域也

22、越来越宽,成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经济潜能。优厚的政策基础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文化产业”概念首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了这一发展战略,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公报,对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五方面具体部署,其中一条重点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23、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2011年11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全面加强公共数字文化的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在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山西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总体规划。袁纯清书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现山西省

24、由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2008年孟学农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编制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山西省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企业建设和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教育、科技、信息等行业联动发展,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提高文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重。”2009年6月,山西省制定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随后,山西各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太原市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并通过招标启动了太原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的立法进程;运城市的

25、关于支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太原市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既有力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全省各地加快发展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同时,在各县市区也涌现了不少将发展文化产业列为调产主功方向之一的县市区,如清徐县、高平市、中阳县、新绛县、安泽县、平定县、广灵县等。这些县市区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采取多种鼓励、扶持政策,积极整合优势资源,确立文化产业项目,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呈现了蓬勃兴起之势。广阔的市场空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给文化产业提供了潜在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26、配收入年均增长9.7%,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带动新型文化消费观念逐渐兴起。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低到36.3%和43.1%,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消费阶段。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97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5985.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按国际经验测算,人均GDP超过4300美元,家庭文化娱乐消费将占总支出的20%。据此推算,在我国,文化需求还有很大的潜力。不竭的创新源泉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给这块土地留下了大量瑰宝和丰厚的三晋文化积淀,被誉为“华夏文明的

27、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博物馆”。据统计,全省拥有戏剧剧种52个,占全国的1/6,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40人,居全国之首。宋辽以前的地面建筑占全国总量的7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8处,雄居全国第一。现收集整理的民歌达20000余首,民间舞蹈200余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初步摸底有4000多项,预计可达20000项以上,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有86项,位列全国前列。我省民间传统工艺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如雕塑、雕刻、剪纸、皮影、布艺、瓷器、黑陶、漆器、葫芦等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如夏县的

28、宇达集团、广灵和中阳的剪纸、平定的刻花瓷、榆次的黑陶、高平的黑陶和刺绣、侯马的皮影等等,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展。区域地理优势山西位居中部,自古就以拱卫京师、邻接大漠的地理位置,成为文化交流的前沿和枢纽。蒙古、鲜卑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往往先经山西磨合、融通之后才进入中原;中原文明也大多经由山西而流向北方。在全国经济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中,山西位居东、中、西三大经济的结合部,处于黄河中游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有“控带山河,居天下之肩背”的美誉。近年来,我省公路、铁路、民航建设力度空前加大。山西与邻近省份特别是与京津地区空间距离大大缩短,这不仅改善和促进了我省文化产业的消费格局、区位协作和资源配置,更是大大拓宽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四、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文化产业体系。山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在2003年出台了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山西省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办法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已成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重申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山西省今后工作重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