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3 ,大小:685.54KB ,
资源ID:178642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8642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策划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策划Word格式.docx

1、但在黑暗中努力发出声音的人,他们微弱的呼喊虽洗不净民众的耳朵,却足以让今天的我们看到了身为新闻人的责任和担当,更看到了身为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精神力量。T2/简介记言1940年伪满洲国弘报参事处高桥源一宣传是拿纸子弹或写真炮弹的战争,一滴宣传如一滴血一般贵重,不发盲弹,要有百发百中的信念,去制作报纸、传单、宣传画。日本强占新闻阵地国人报刊几近消亡本报记者王研整理制作中国人主办的报刊自1905年起,近代报刊在中国东北地区兴起。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扩张,不少国人报刊为维护民族独立不断鼓与呼。“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强力的“新闻统制”下,国人报刊饱受摧残,逐渐凋零。东三省公报中国东北地区第一

2、份由国人创办的报纸,1905年12月21日正式发行。时任盛京将军的赵尔巽邀谢荫昌主持该报。虽只发行一年多,但却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东北报刊业的历史,被评价为“唤醒民族之迷梦,振起社会之精神”。新民晚报1928年9月20日,在张学良支持下创办,是辽宁的第一张晚报。该报以文艺杂俎的形式揭露日本侵略野心,经常与日本人主办的报纸展开争论,具有较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遭武力查封。东方晓报黑龙江省第一份国人报刊,创办于1907年7月19日,1908年1月停刊,发行不足一年。但可贵的是,该报是为抵制沙俄殖民机构而开办的媒体,开创了东北国人报刊主动抵抗外国新闻侵略的先河。满洲红旗930年9月1

3、5日在沈阳创办,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第一份机关报,当时只是一份油印小报,非常简陋,但却起到了“星星之火”的作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一度停刊,1932年在哈尔滨复刊,易名东北红旗。1933年改名为东北民众报。1935年4月终刊。醒时白话报1909年2月21日,具有爱国思想的知名人士张兆麟在奉天创办该报。1921年2月21日,改称醒时报。此报创办的30多年中,在宣传爱国思想、传播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和贡献,日本人称其为“排日先锋”。滨江时报1921年3月15日创刊。创办人为范聘卿,其弟范介卿任社长。1932年2月哈尔滨沦陷,曾一度停刊,不久即复刊。复刊后,完全成为日伪当局的奴仆,极力歌颂“日满

4、亲善”。1937年10月31日终刊。满洲工人1928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发行,面向广大工人群众,报道各地工人的生活状况。发刊词阐明:“使天下工人阶级团结起来谋我们将来的幸福”。东三省民报1922年由东三省民治促进会创办,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反对日本文化侵略。“九一八”事变后,仍坚持办刊。后来,汉奸接管了该报,并篡改了办报方向。吉长日报1909年11月20日在长春创刊,后迁至吉林。这份报纸立足于正面报道反帝反侵略事件,维护中国外交主权,同时宣传辛亥革命,宣传民主思想和革命党人在吉林的活动,是一份有进步倾向的报纸。同盟会员、著名报人顾植曾担任该报主笔。“九一八”事变后停刊。东北民众报

5、1929年10月10日在沈阳正式发行。由爱国知识分子陈言集资创办,阎宝航为名誉社长,陈言任社长兼总编辑。这家民营报纸有自己的印刷厂、印刷机,日发行量达1.5万份以上。“九一八”事变,遭到日军武力查封。铁岭日报1923年,关向应在铁岭创办,虽然只出版了几个月,但在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较深的影响。黑龙江民报1929年1月1日创刊,由常炳彝、万国宾等人发起,为黑龙江省长公署的机关报。其宣传内容具有抗日爱国的倾向。黑龙江时报1912年2月25日,在民国第一任黑龙江省都督宋小濂的支持下,该报正式发行。当年9月,附出爱国白话报,1913年初,两报合并出版,黑龙江著名报人魏毓兰担任主笔。1914年5月终刊。国

6、际协报1918年7月1日创刊,是哈尔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一家民办报纸,被誉为“东北作家群的摇篮”。新文化1923年2月创刊,创办人为爱国知识分子傅立鱼,1924年4月改为青年翼,设有时事评论、哲学、经济学、史学、文学、游记、文化艺术、青年之声等栏目,因有明显的新文化新思想倾向,1928年被日本殖民当局停刊。日本人主办的日文报刊日文报刊主要的阅读群体是东北的日本移民,其职能是宣传“经营满洲”的殖民政策,传达日本国内信息,为日侨提供中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信息,并为日本政府搜集情报。营口新闻1903年秋创刊,是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展开新闻侵略的肇始。半年之后,因日俄战争爆

7、发而停刊。满洲日日新闻1907年11月3日创刊,为满铁机关报。至1926年12月,职工达200人,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日文综合性对开大报,被称为“满洲言论之雄”。后多次与其他报纸合并,并更改报名,始终扮演日本强化殖民宣传的重要角色。1945年8月16日停刊。北满洲创刊于1908年10月5日,是日本人在哈尔滨出版的第一家日文报纸。发刊词公然宣称“北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待于我们日本人开发”。辽东新报1905年10月25日创刊,大连第一家日文报纸,为关东都督府机关报,行销范围极广。1927年11月被满铁收购。满洲日报1905年7月26日创刊,由日本报人中岛真雄在营口创办,成为营口军政署的机关报,是

8、日本殖民当局在营口的主要宣传工具。大陆1913年5月创刊,1935年停刊,是刊载政治、文学及时事的综合性月刊,为当时一份颇有实力的活跃在中国东北言论界的杂志。满蒙1920年9月1日创刊,是由满蒙文化协会编辑出版的综合性月刊,至1943年停刊,共发行24卷,281号(期)。日本人及伪满主办的中文报刊日本在东北创办中文报刊,目的是为进一步侵略制造舆论,加大对东北民众的影响,因此在新闻的选择上,以能够引起国人阅读兴趣为标准。伪满主办的报刊亦是为日本殖民者服务。泰东日报1908年11月3日创刊,由日本人金子平吉应大连华商公议会之聘创办,行销整个中国东北。早期立场较客观,但“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殖民当

9、局控制。1945年10月停刊,前后出报37年。大北新报1922年10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当时为盛京时报“北满版”。哈尔滨沦陷后,脱离盛京时报,成为哈尔滨日本殖民者的喉舌。大同报1932年3月20日创办,是伪满洲国的“政府机关报”。抚顺民报1931年12月由日本人创办,目的为“安定抚顺工人民心”。盛京时报1906年10月18日于奉天(今沈阳)创刊,创办人为日本报人中岛真雄。该报不仅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创办的首份中文报纸,还是日本在华所办中文日报中历时最久的一份。“九一八”事变后,成为伪满洲国首屈一指的大报。1942年1月并入康德新闻社奉天版。1944年9月14日终刊,历时38年。滨江日报1937

10、年11月1日创刊,由日本驻哈尔滨特务机关操纵,社长王维周。满洲报1922年7月24日在大连创刊,由日本殖民当局主办,主办人兼社长为西片朝三。该报提出“中文报纸要迎合中国人的心理,不能骂中国人”,并聘请中国人任主编和编辑,成为日伪时期民生都市报的代表性报纸。1937年7月31日正式停刊。T3/概述伪满洲国弘报处长武藤富男“满洲”新闻政策第一根杆,就是在汉字新闻的扩大和强化上扩大强化汉字新闻乃是“满洲”的新闻政策最大的眼目培育中文报刊,引导中国人的舆论朝向国家期待的方向。日本报刊遍及东北各个角落NHK(日本放送协会)是日本唯一的公营电视台。2014年以来,该台多位高层接连公开发表右翼言论,为日本在

11、二战期间所犯战争罪行涂脂抹粉,极尽扭曲历史之能事。此现象集中体现出安倍政府正利用媒体为其日益凸显的军国主义倾向全力护航。早在20世纪初,日本就擅用媒体为与军国主义挂钩的内外政策服务,特别是殖民中国东北期间,更不断强化“新闻统制”,实现其彻底操控舆论的目的。日本殖民扩张主义者在东北实施的新闻侵略,像一张浸满毒素的大网,在中国人的头上越收越紧。让我们翻开东北新闻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透过若干片段,追索那段最沉重的记忆图说东北的日文报纸中,辽东新报与满洲日日新闻两报的发行量已经颇具规模。辽东新报在大连报业独占鳌头,行销范围广泛,被日本殖民者誉为“时代的宠儿”。1926年该报早刊八版,晚刊四版,发行量已经

12、达到45108份,至1927年被满铁收购。满洲日日新闻由满铁出资,是1907年创办的日文报纸,该报发行量一直居高不下。在日本人创办的中文报刊中,盛京时报、泰东日报发行量最为引人注目。盛京时报行销整个东北地区,是“东三省日人报纸之领袖”。上世纪20年代,日本在军事入侵东北后,凭借其创办的大量报刊,已经在“南满地区”建立了比较稳固的新闻网,在此基础上,甚至将侵略的触角伸向了“北满地区”的主要城市。日本人不仅在东北主要城市创办报刊,同时为了扩大报刊的社会影响,日本新闻人更极力拓展其报刊的发行范围,在不断努力下,泰东日报、盛京时报等著名报纸甚至深入到东北的乡村,成为东北民众了解时事的重要载体。(表格源

13、自大北新报与伪满洲国殖民统治一文,作者:张瑞)欺骗世界舆论鼓吹侵华有理就是为了宣传侵略污蔑抗日片段一:1906年秋天,距离日俄战争结束已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此时,一个名叫中岛真雄的日本人在东北报界异常活跃。几个月前,中岛刚刚在营口创办了满洲日报。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得以深入东北腹地,中岛也跟随其步伐来到了奉天(今沈阳)。这一年,中岛45岁,正踌躇满志,要在“满洲”做一番大事业。10月,奉天城大西关,一家新报社挂牌开张,报名为盛京时报。“傲霜庵”是盛京时报的社论撰稿人,不要以为这个充满中国古意的笔名指向的是一位中国人,实际上,他是道道地地的日本人,真名为菊池贞二。对于中岛真雄创办盛京时报的动机,

14、菊池贞二曾回忆说:“中岛真雄在日俄战后不久,痛感创设言论机关的重要性,以完成经营满洲的重大使命。为了宣传启发普通民众,从而创办了盛京时报。”中岛所言之“使命”,美其名曰“经营满洲”,实际上,就是为了服务于日本对东北乃至全中国的侵略政策。在此后逾30年间,盛京时报盘踞东北报界,始终如一地扮演着日本殖民当局的言论先锋。日本自1903年在东北出版第一份日文报纸营口新闻开始,短短数年时间,先后出版了满洲日报、辽东日报、盛京时报、满洲日日新闻、满洲新报、北满洲、泰东日报等一系列报刊。到1912年左右,日本在东北设立的新闻机构已接近20家,约为同期东北国人报刊的半数。历史学家王翠荣在其文章中这样描述道:“

15、据初步统计,五卅运动(1925年)以前,日本在东北各地新办的日文报刊约8家,期刊约4家,中文报刊约6家,通讯社约15家,尤其是由日本官方资助创办的通讯社在东北的影响力日渐增强,实可左右一切政治潮汐的消长。”“这些报纸的报道内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污蔑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宣扬日本侵华战争的辉煌成果,甚至制造谣言,用以欺骗中日两国人民和世界舆论,鼓吹日本侵华的合理性。”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娜表示,从历史上来看,好战分子往往会把报纸这一强大的宣传武器,化为吞噬人类的野兽机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报刊数量不断增长,当中尤以日文报满洲日日新闻和中文报盛京时报的影响最大。“九一八

16、”之后,这两份报纸更是担当起协助日本钳制言论的重要角色。用绑架恐吓查封来摧毁报人反抗意识片段二:1931年9月22日上午,一辆载着日本宪兵的汽车开进了东北民众报的办公地点,他们要执行的任务是逮捕该报社长兼总编辑陈言,值得庆幸的是,陈言已离开报社,前往外地。1929年,陈言创办东北民众报,社址就设在沈阳(1929年4月奉天改称沈阳),由阎宝航担任名誉社长,编辑人员中还有共产党员。东北民众报频频发表爱国反日言论,日本以“有碍邦交”为由,一再要求东北地方当局对其予以取缔,甚至还明令满铁不得邮递该报。然而,东北民众报的销量却越来越好。对于这样一份“不听话”的报纸,日本早想除之而后快。与东北民众报同时被

17、查封的还有新民晚报,这两份报纸都是当时主政东北的张学良为抵抗日本新闻侵略而支持创办的国人报刊。由于它们的反日色彩浓厚,因而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很快便遭到武力查封。掌控媒体,不仅要自己调动舆论,还要彻底消灭那些对抗的声音,唯有如此,才能使占领区的民众完全服从。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日本在占领东北全境伊始,就开始践踏和摧毁由中国人主办的各种媒体。在1940年出版的倭寇对东北的新闻侵略一书中,有如下记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明目张胆地对东北进行新闻侵略,不仅利用武力查封报纸,甚至用绑架的手段挟持、恐吓多家国人报刊的社长、主笔,所提出的要求就是不得发表反日言论,否则便禁止发行。另外,辽宁

18、省地方志资料丛刊中也提及,当时,沈阳的9家国人报纸只余下东三省公报和醒时报两家幸免于难。不仅是报纸,伪满洲国成立后,日伪政权在东北建立了“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其后接管了沈阳、哈尔滨两地由中国人主办的广播无线电台,而播出的内容均需围绕“日满一德一心”展开,至此,日本殖民当局编织的新闻侵略大网覆盖了更广泛的地区。概括而言,日本不仅要吞噬东北的土地,就连民众的眼睛、耳朵,甚至是大脑也要全面占据。所有媒体必须对日军表示友好片段三:1937年11月1日,位于哈尔滨道里经纬街和水道街口的哈尔滨公报社里又热闹了起来。两个月前,哈尔滨公报被停刊,理由是要与国际协报、滨江时报合并。合并后的新报名为滨江日报。

19、这一天是滨江日报创刊日。日本关东军指派王维周担任社长,此人早于“九一八”事变时就被土肥原贤二委任为沈阳四民维持会会长。滨江日报的办报思想与日伪当局的殖民思想可谓水乳交融,创刊当日便于头版头条显要位置刊发社论,文中写道:“我新兴之满洲,崛起东亚,各新闻报道机关,为时代之先驱,做匡时之工具,与所肩负之伟大责任含有特殊之意义”。滨江日报的创立过程折射出彼时东北新闻界的整体境况。自占领东北全境后,日伪当局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建立检查制度及加强组织管理等方式,伪满时期的新闻检查制度,由日本特务机关、伪警察机关、日本宪兵队联手负责。按照相关规定,除了日伪主办的报纸之外,其他报纸一律要在见报前一天递交大样,经

20、审阅合格方准付印,后来,甚至连副刊也要送检。由检查机关的人员构成到检查的具体流程,都清楚表明了日伪当局对媒体的控制完全是为殖民侵略服务,而并非正常的新闻管理。根据史料显示,日伪当局对新闻内容也是处处插手。对此,历史学家张瑞在大北新报与伪满洲国殖民统治一文中有详细说明:“报纸刊载新闻时,必须注意将东北地区即当时伪满洲国统治区域的新闻标为本国新闻,而中国关内新闻则标为中国新闻以示区别,还特别要求少载中国新闻,以突出伪满洲国。还规定报纸中对于日本、日军必须表现出友好态度,如将日军称为皇军或友军,与此相反,对于活跃于东北各地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则要蔑称为匪或匪军。高压之下,国人媒体几无立锥之地,相反

21、,日伪当局主办的媒体,如盛京时报却不断壮大,更成为伪满洲国首屈一指的大报。不少研究认为,当时的东北民众在长期阅读粉饰的新闻报道后,有相当一部分人极有可能相信伪满洲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溥仪受到爱戴、“日满”真的“协同一心”。浸满毒素的大网越收越紧片段四:1944年9月,日本已深陷战争泥淖无法自拔,急需以宣传来鼓动人心。然而,若使所有媒体皆为侵略所用,必须将所有声音规限在可完全操控的范围内。于是,“康德新闻社”便将所属各地支社出版的中文报纸“合而为一”,统称康德新闻(中文)。而几个月前,出版日文报的“满洲日日新闻社”也与“满洲新闻社”合并,成立了“满洲日报社”,推出满洲日报(日文)。这两次合并

22、使日本在东北的新闻垄断达到了最高峰。自1936年9月至1942年5月,伪满洲国先后开展了三次新闻整顿:第一次始于1936年9月,“满洲弘报协会”成立,该协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日满两国国策和宣扬满洲国国威以及强化日满各机关的机关报纸”。“满洲弘报协会”将伪满洲国的主要报社发展为其加盟社,以便于控制。第二次是1937年5月,这一次,凡是未加盟“满洲弘报协会”的媒体,或被收买,或被兼并,或被关闭。第三次整顿发生在1942年,通过“康德新闻”、“满洲日日新闻”、“满洲新闻”三大新闻社,伪满洲国实现了对中、日文报纸的统管。据统计,从1934年到1940年,由于伪满洲国对新闻事业实施高度集中管理,东北报业

23、由原来的27家中文报纸、20家日文报纸、7家俄文报纸、l家英文报纸变为1家日文报纸、15家中文报纸、1家俄文报纸、l家英文报纸和l家蒙文报纸、1家朝鲜文报纸。并且,伪满政府在1941年1月16日设立“满洲新闻协会”,用以代替“满洲弘报协会”,并于这一年的8月25日,颁布了满洲国通讯社法、新闻社法和记者法,即臭名昭著的“弘报三法”。“弘报三法”出台,一方面为了大力宣扬奴化思想和殖民政策,另一方面也为了严禁抗日报刊和出版物进入东北。尽管已经高度垄断,但是日伪政权仍然没有满足,认为有必要继续整合、统一东北新闻界。于是,在1944年的秋天,康德新闻和满洲日报各自实现了“大一统”。这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

24、的时刻,“言论高度统制”下的东北,所有新闻机构发出的是支持日本殖民侵略的同一种声音,写出的也是歌颂伪满洲国的同一种论调。本报记者王研T4-T5评报盛京时报报道九一八事变街道居然一片祥和热闹本报记者高爽虽然“中日必有一战”的预警早已有之,但对普通民众来说,“九一八”事变仍是猝然降临的大震惊。获知事件真相,普通公众只能靠媒体,而日本人掩盖罪行、误导民众也要靠媒体。我们找了三张84年前最有代表性的中文报纸,不做专业分析,也不旁征博引,用一个普通读者的眼光,做一回历史侦探,看看能从纸上的只字片语中读出些什么。探案一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只看标题就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夜里,国内最早报道此事的是天津的

25、大公报,只在9月19日要闻版刊登了一则简短的“最后消息”,绝大多数中文报纸对事变的报道都是从9月20日开始的。我们选择的三张报纸,一是在东北地区最有影响的盛京时报,是由日本人所控制的报纸;一是在全国最有影响的民办报纸之一,上海的申报;一是同样在上海出版的民国日报,它的主编叶楚伧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因此有半官方色彩。他们的报道和态度基本上涵盖了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各种声音。那么,9月18日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只看看三家报道的标题,就已经区别很大了:盛京时报:“北大营兵炸毁南满路导致南满各地成战场澈(彻)夜而闻炮枪轰轰隆隆”。申报:“日本大半侵略东省蔑弃国际公法,破坏东亚和平沈阳辽阳长春安东营

26、口等处均被侵占”。民国日报:“违反国际公法!破坏东亚和平!日军昨晨强占沈阳自毁满铁路轨诬我军所为藉口寻衅,我军无准备无抵抗,沈阳全城遂陷落,日军杀人放火,荣臻被掳王以哲殉难,长春营口辽阳等要地同日均告失守。探案结语:三家报纸完全分为正反两方,看盛京时报报道,貌似日方被迫自卫,而看申报和民国日报,事变无疑是由日方挑起和发动的,完全是侵略和强占。探案二这次事件有多大?就看上了几次头条我们今天当然知道,“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关键节点,从此整个东北沦入14年沉沉黑暗。但是当局者迷,这件猝然而至的事变究竟有多大?该如何定性?事情的走向会怎样?当时的普通民众恐怕一时很难判断,只能靠从媒体上获得的信

27、息来分析。报纸不仅可以用文字来告诉你,还可以用版面的位置和篇幅来说话。如果上了头条、头版头条,那这事一定小不了。来对比一下从1931年9月20日至27日这一周之内三家报纸的版面。9月20日,这件事居然没上头条!只在二版发了1/3版面的组稿,报道在沈阳及长春、丹东等地的战事。而一周之内,关于事变的消息只上了一次头条,即21日的“奉天事件国府尚未定策”,篇幅只有二三百字。其余各日,所有消息均发在二版和四五版,每版的篇幅大多在二三个版左右,其间还夹杂着一些零散的社会新闻。在9月20日的首次报道中,就将这次事变称为“国难”,而且从这一天起,天天都是头条,除要闻版以外,地方新闻版和言论版或者一些副刊版的消息、评论也都与此事相关。9月20日起,包括头条在内的两个整版均在报道此事,一周之内每天都是如此,特别是从9月23日起,几乎所有版面都是相关消息,甚至教育专版,也是整整一个版的“学校教学、学生活动如何围绕抗日展开”主题。文艺副刊更是开辟了“救亡小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