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8.67KB ,
资源ID:178527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8527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及未来演变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及未来演变文档格式.docx

1、第一章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11.1垄断优势论和内部化理论. 21.2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31.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投资周期发展理论. 31.4小规模技术理论. 31.5技术地方化理论. 41.6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4第二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5第三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 73.1 资源导向型. 73.2 市场导向型. 83.3 技术导向型. 83.4 发挥竞争优势型. 93.4.1 发挥技术优势 . 93.4.2 发挥传统产品的优势. 103.4.3 发挥小规模制造优势. 103.5 其他动因. 103.5.1 利用外资. 113.5.2 获取最新信息. 113.5.3 寻求战

2、略资产. 113.5.4 寻求优惠政策. 113.5.5 我国政府的积极扶持. 11第四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未来演变. 12参考文献. 13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理论抽象和实证分析,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如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等。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强调跨国公司必须拥有垄断优势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跨国公司

3、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由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并没有所谓的垄断优势,但是他们依然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且投资同时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于是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蓬勃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积累产业升级理论等1。这些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体系,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几个对外直接投资理论。1垄断优势论和内部化理论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Hymer,1996)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

4、垄断优势论,该理论试图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行为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海默首次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只有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获得各种垄断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等)并利用它们,排除竞争,占领国外市场,使其垄断利润最大化。该理论第一次使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独立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要素的流动理论,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的开山之作。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家巴克莱和卡森(Buckley&Cason,1976)以及加拿大经济学家拉格曼(Bugman,1981)在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化理论,他们在解释国际直

5、接投资的发生机理时,将讨论重点放在知识资产等中间产品市场上。他们认为,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中间产品(尤其是专有技术、专利、管理及销售技术等信息与知识产品)价格难以确认,造成市场交易成本过高,以及在外部市场上销售知识产品会引起垄断优势分散,促使跨国公司进行交易内部化活动。2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从以上理论似乎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拥有雄厚资本和高技术的大型企业才有独占市场的优势,才有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日本的情况却与此不符,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大都是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并不是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垄断技术优势,而是易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优势。就此日本小岛清(Kojima,1978)

6、提出了有本国特色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按照比较成本的原则,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这种产业尽管在国内已失去相对优势,但只要与对方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跨国经营就能取得比较利益,就会产生跨国经营行为。日本当时的情况与我国现阶段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投资周期发展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1977)在借鉴垄断优势论和内部化理论并引入区位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折衷的方法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指出企业只有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种优势,才

7、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2。邓宁又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论,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活动。他认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对本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实现,以及本国区位优势的状况,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三种优势对本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地位亦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地位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邓宁根据对67个国家在19671978年直接投资与以人均GNP表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将投资发展周期分为四个阶段。2004年我国人均GDP为1200多美元,按照邓宁的这一理论,我国目前正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

8、不宜盲目地进行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或过分强调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而作出超前决策。4小规模技术理论美国著名教授刘易斯威尔斯(Louis.R.wells,1983)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小规模制造技术,虽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却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威尔斯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一是拥有小规模生产技术,灵活性较高,特别适合小批量生产,能够满足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对狭小的市场需要。二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艺,并倾向于当地要素投入。三是研究开发费用低,广告费用低,实行低价营销战略。四是由于与本地市

9、场联系密切,跨国公司的适应性非常强。由小规模技术理论可知,即使是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较小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能够进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参与国际竞争,这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5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学者拉奥(Sanjaya Lall)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认为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虽然表现为规模小、使用技术标准和劳动密集型,但这种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的创新活动,有自己的“特定优势”。他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如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定优势”:第一,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的环境下进

10、行的,不同的环境下要素的价格及供给条件都有极大差异,对技术的适应性改造是一种创新活动。第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各地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并不一致,只要企业对技术加以改造,使产品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这种技术创新就可以形成竞争优势。第三,在市场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者的品味差别大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开发出与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企业不同的产品,仍然可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威尔斯相比,拉奥更强调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即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不是被动的模仿和复制,而是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消化、改进和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引进的技术赋予了新的活力,给引进技

11、术的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当地市场和邻国市场具有竞争优势。6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英国里丁大学教授坎特威尔(John Cantwell)及其学生托兰惕诺(Paz Estrelia Tolentino)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提出了该理论。他们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利用种族联系;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累,逐步从周边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为获得更为复杂的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他们认为,第一,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说明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种技术能力

12、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结果;第二,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提高与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综上所述,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以技术积累为内在动力,以地域扩展为基础的。随着技术积累的扩展,对外直接投资逐步从关系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发展,而且对外投资的产业也逐步升级,其构成与地区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这个理论由于比较全面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国际化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虽然不具备国际竞争的绝对优势,但依然可以通过技术积累和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

13、资的区位选择提供了思路。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铜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在东京开办的“京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的标志,其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陆续增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仅2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而且投资规模小,但发展速度快,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1990年至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达23。当前国际上单项投资规模在发达国家约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约为450万美元,而在中国约为150万美元,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投资规模的25,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投资规模的33.3。这表明中国企业国际化还没有形成

14、综合性力量,仍处于探索性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占较大比重,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等。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境外直接投资的“黑马”。由于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率很高。从境内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看,所属行业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比例最大。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如下: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向国家(地区)及各大洲排名单位:亿美元序号国家(地区)金额洲1香港11.50亚洲152开曼群岛8.07拉丁美洲10.43英属维尔京群岛2.10欧洲1.54韩国1.54非洲0.755丹麦0.74北美洲0.586泰国0.57大洋洲0.247美国0

15、.658澳门0.329俄罗斯0.3110印度尼西亚0.27资料来源: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可见,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分布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港澳地区)、拉丁美洲(英属维尔京及开曼群岛)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其中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发展迅速,有超过亚洲的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的快速增长使对外投资地域分布较以前更合理,但仍然不尽合理,不利于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也不利于分散投资风险,而且往往导致我国海外企业自相竞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多元化,但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和生产加工等行业,涉及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咨询服务、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近年来,技术密集型项目

16、方面的投资增加较快,如联想集团现已有包括美国硅谷、新加坡、德国等地的海外子公司27个。四通集团、方正集团等高技术公司的对外投资势头也较强。截至2003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存量占总存量之比为32.8%,居所有行业之首3。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在海外投资企业中高技术企业的比率还很低,对外投资的低技术格局仍未改变。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偏重对国内连锁效应弱的产业投资,而忽视对国内连锁效应强的产业投资;从事商品流通的贸易企业偏多,而生产性企业和金融服务性企业偏少等。而发达国家

17、对外直接投资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说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较低的传统阶段。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西方经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揭示了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但是,由于其研究对象局限于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因而运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因其考察对象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一致,与传统国际投资理论相比较,更具有参考价值。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多是以具体考察为主,缺少一般性分析和考察。而且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分析、解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面,也存

18、在局限性。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无论在广度上、深度上,还是在具体形式上,都大大超出了任何一种直接投资理论所能涵盖的范围。迄今没有一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能够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做出一般意义上的解释,因而都缺乏普遍适用性。所以应该在这些理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指导和解释意义上,结合中国企业自身情况来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1.资源导向型这是指企业为寻求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利用廉价资源而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如开发和利用国外石油、矿产品以及林业、水产等资源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相对于庞大的需求量来说就更加缺乏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数

19、的29,水、石油、森林、橡胶、铁和铜矿等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少资源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需要进口自身消费量70的原油、50的天然气,20年之内,我国将短缺30亿吨铜、1亿吨钢和6亿吨铝。资源贫乏使企业无法方便廉价地获取原材料,于是企业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一般是发展中国家,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开采成本低。我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开采当地资源,或者直接利用当地特有资源,投入资金,生产国际市场畅销产品。这样,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带动技术产品的出口和人员就业。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

20、集团公司等企业在包括印度尼西亚、缅甸、哈萨克斯坦、也门、苏丹在内的14个国家的投资,上海宝钢集团与澳大利亚著名钢铁公司Hamersley的合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加拿大投资木浆场,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投资在加拿大的恰那铁矿,中国水产公司在20多个国家的渔业投资等,都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为缓解我国资源紧张局面作出了贡献。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进行战略资源投资的趋势,2002年中石油在印度尼西亚所进行的一系列油田和天然气田收购,中国化工总公司上世纪90年代在佛罗里达的磷矿投资均表现出我国企业的这一趋势。通过有选择地在境外建立一批战略性资源开发生产供应基地,以保障我国资源供应的战略安全。2市场

21、导向型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迟早要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这就迫使中国企业必然走向国际市场,寻找企业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世界市场一体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要想占有更大的份额,必须建立国际销售网络,在国外直接投资并按当地要求生产和服务,才能获得发展机遇。90年代以来,我国家电业、汽车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国内市场已趋饱和,许多行业出现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局面。如彩电行业的上产能力高出需求量的60,纺织业的国内需求不到其生产的50。因此,为了扩大产品销路,发掘国外消费市场潜力,一些企业向外寻求市场以利用其国内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这一投资的典型例子是中国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合并。通过合并,TCL一下

22、拥有了汤姆逊(原汤姆逊在欧洲推广所用商标)和RCA(原汤姆逊在美国所用商标)两种国际著名商标,大大开拓了海外市场。同期采用相同策略的还包括康佳电子、长虹、海尔、美的在内的国内知名企业。此外,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设置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产品,使我国的一些外贸企业原有的出口市场受到威胁,为了绕过各种贸易障碍,这些企业采用直接投资的手段,直接占领市场,以保持出口份额。或者到能进入东道国的第三国市场进行投资,以突破配额限制,进入更大的市场。典型的行业如丝绸,这一行业的许多企业投资于柬埔寨以获取当地对美国以及欧洲出口的免配额限制优势。同时,这类投资可以扩大成套设备和物资的出口,带动专利、专有技术

23、、商标权和软件的外销,并及时向国内反馈信息。3技术导向型我国企业在和国际上的大企业进行竞争时,最大的劣势就是缺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技术,缺乏持续的竞争能力,这也是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劣势。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研发能力不够,企业技术设备老化等特点。为弥补自身科技力量的不足,许多国内企业积极开展跨国技术导向型投资,主要投资于发达国家的高薪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于发达国家的高薪技术产业可以更直接地学习先进技术、管理知识,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动态,并且有助于带动国内产业升级。我国企业通过建立合资、合作企业,直接参与先进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学习、消化和吸收

24、。或者购买或兼并东道国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以获得其内部技术资料和情报。如首都钢铁公司曾以34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的股份,从而获得了直接使用该公司830份图纸和微缩胶片、43个软件包、41项专利和两个注册商标的权利,并与该公司合作研究开发了先进的轧钢机,填补了国内钢铁行业的空白。或者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可以利用东道国的技术人员、先进理念和先进设备进行研究开发,从而缩短研发时间,尽可能快速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技术。如中兴集团以及华为集团均在瑞典建立了研究所;广东格兰仕集团在美国的底特律,康佳集团在硅谷建立了R&D中心;海尔集团在德国建立了R&D中心的同时还在美国波士顿建立

25、了设计中心。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形成内部化的市场,在企业内部进行稀缺技术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先进技术转移到国内,通过技术外溢效用和示范作用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目的。 4发挥竞争优势型发挥竞争优势而走出国门也是我国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动因,具体表现在:4.1 发挥技术优势我国工业在少数高科技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航天、超导技术、软件开发等。拥有这类技术的企业凭借自己的优势技术,纷纷到西欧、北美及亚太地区的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根据内部化理论,可以在内部转移这种技术优势,以保持优势地位。此外,与非洲、拉美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家电、纺织、食品加工等成熟技术

26、具有上规模、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而且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具有相似需求结构的我国的成熟技术对他们更有适用性。根据日本学者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当某种产业在国内已失去比较优势但在其他国家存在比较优势时,就会产生对外直接投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我国这类产业的企业选择到以上这些发展中国家去投资。例如上海广电公司利用技术、设备,在南非投资黑白电视机厂,满足了当地市场需求,迅速占领了当地一半的市场。我国的一些纺织企业在非洲和拉美等地合资建立纺织品生产企业,吸收了过剩的生产能力,扩大了产品的出口。4.2 发挥传统产品的优势我国的很多传统产品都具有鲜明的特色,特别是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风味的产品,为全世

27、界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如中医中药、古典园林、传统食品、民间工艺等,这些都是我国专有的和独有的。因此,这些行业可以说具备海默所谓的垄断优势。依靠民族纽带关系,在侨民集中的地区进行直接设厂投资,生产传统特殊产品,是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特有优势。4.3 发挥小规模制造优势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小规模制造技术有其特有的优势,并可以凭借这种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具有的劳动密集型小规模生产技术,能从事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并且容易上马和转产,如我国的玩具、制伞、鞋帽等,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相对狭小的市场需求。我国跨国企业在利用东道国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基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