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表所示:人口增长模式利弊特征高高低出生率高,能基本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高低高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低低低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3
2、、人口迁移时间主要流向主要原因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二战后拉美北美,东南亚西亚,南欧西欧(欧洲人从美洲回迁, 变成人口迁入区,美国仍是主要 国,拉美和 成为其移民主要来源地)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建国后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建国后东部人口稠密区东北、西北等地城市化;开发内地,建设边疆改革开放以来山区平原,农村城镇,贫困区发达区沿海经济发展,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民工流 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积极影响 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 ,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
3、,增加了城市的收入;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消极影响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4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注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还会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人口迁出会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留守家庭等。从而可能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动因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因迁出地迁入地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压力
4、大的农村,可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对边疆地区,有利于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对城市地区,提供大量劳动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有利于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等。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留守家庭等改变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增加就业压力;环境问题加重;社会治安问题;人口管理问题等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一)地形与城市区位 平原是人口集中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最理想环境 原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热带地区,城市多在高原上 (如:巴西的城市,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开阔的低地分布(二)气候与城市区位世界大城市
5、,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此地带的临海近海地区更加集中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人口稀,城市很少(三)河流与城市区位(城址选择)1、世界一些主要河流两岸,常常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城市 沿河设城,是 我国南方城市 分布的一般规律河流的 供水功能、运输功能 决定了城市区位(吸引城市临河分布)2、沿河城市又有不同的区位: 在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原因:货物在此转运,促进城市的形成) 在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如:宜宾 重庆 武汉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江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干支流汇合处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促进城市形成) 在河口,如上海、广州三、影响城市区
6、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一)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与城市区位矿产资源地-资源开发、工矿业的发展-矿业城市1、世界:煤矿为基础-伯明翰、曼彻斯特(英国)匹兹堡(美国)石油开采-(北海油田) 阿伯丁(英国), 金矿开采- 约翰内斯堡(南非)2、中国:钢铁工业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石油工业城市-大庆、玉门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二)交通与城市区位1、城市分布趋势: 向交通便利之地集中 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2、历史差异:(1)帆船、马车运输时代- 河流汇合处,大道汇合处(古代邯郸城)(2)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枢纽城市(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等3、交通线的变化 城市的兴衰(扬
7、州、济宁)、城市中心区的转移(阜阳)随着大运河的通航和我国南北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得到充分发展,扬州曾经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逐渐衰落,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扬州的商业地位逐步让位于上海。(三)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历史上的雅典、罗马城、西安、洛阳、杭州等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首都城市-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巴西利亚在军事中心基础上兴起的城市-嘉峪关市作为宗教活动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四)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军事、宗教对于现代城市的影
8、响已经减弱;交通、自然资源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现代社会,新出现的城市区位因素科技、旅游(科学城筑波;旅游城桂林) 二、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功能区的布局1、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成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有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布局原则或趋向市场最
9、优原则(城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城市干道和环路的交会处) 沿交通干线分布(对运输的要求较高)、向城市外缘迁移(降低成本、保护环境)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位于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地方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与高级住宅区常相背发展特别提醒:在布局城市工业区时,要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建设卫生防护带,以减小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应按照污染越轻、离市中心越近的原则布局:无污染的小工业布局在市区,轻度污染的的小企业布局在近郊区,严重污染的工业在远郊区;有水体污染的工业布局在水源的下游,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主导风
10、向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2、不同污染类型的企业在布局时,应遵循下表:污染类型典型企业布局原则 大气污染水泥厂、发电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和季节性盛行风(如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垂直的郊外水污染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河流下游和远离水源地固体废弃物污染发电厂、钢铁厂远离居民区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距市中心远近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
11、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付租能力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 区位选择 原因 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具体如下所示:市中心(O处
12、):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了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了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形成了工业区。2.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的首要考虑因素,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也提高,环境
13、因素成为影响住宅区布局的重要因素。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影响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
14、;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技巧点拨】一、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如农业社
15、会是传统型。(2)根据国家类型,一般地,发达国家都是现代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3)根据出生率(2.0%标准)、死亡率(1.5%标准)和自然增长率(1.0%标准)的高低判断: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1.5%)低(1.0%)传统型2.0%)现代型二、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与应用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其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2定类型。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
16、类型,即:(1)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2)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3)年老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宽(丙图)。3析变化(1)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不断转变而转变。(2)异常变化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下图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由于重大灾害等原因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
17、(如下图处)。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下图处)。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典型例题:例1(2009天津模拟)读某地1965年和2005年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1965年时,A、B均已形成村镇,请问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2)到了2005年,该地区已形成发展了若干个城市。B地没有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可能是_。(3)请注明D地矿产大规模开发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什么?(4)E城镇的发展与_开发密切相关。但随着该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地表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自然原
18、因是?(5)若在2005年图中的A城市附近建石化厂,该地最小风频为东风(最小风频指某地一年中出现次数最少的风向),请用字母H标出其位置。(6)天津中新生态城位于塘沽区和汉沽区之间。大致类似于2005年区域图的C地附近。该项目选择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目标,突出体现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共融共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请简要分析生态城选址体现出的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例2(2010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曲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
19、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2)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自我检测】一、单项选择题人口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问题。读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回答12题。12030年与2003年相比,该省人口数量增幅最大的年龄段是A117岁B1738岁C3860岁D60岁及以上22030年,该省可能出现的人
20、口问题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总数减少就业压力增大养老负担加重ABCD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发生的人口移动现象。据此完成34题。3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看以近距离分散为主读图回答78题。7图示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
21、东部经济地带ABCD8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交通压力ABCD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的人口扩容余地;当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时,人口容量则超负荷。下图是我国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9对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西向东逐渐增大C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D由北向南逐渐增大10影响该分布规律形成的因素是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宗教人口数量AB CD11上
22、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关系不包括A相反B正相关C负相关D相背离读某地区人口增长情况统计图,回答1214题。12图中所统计的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约为A40万B2000万 C200万D4000万13根据图示信息的推理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率已有下降趋势,人口压力不大 B要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必须常抓不懈C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人口老龄化D低增长率并不意味着人口增长总数的降低14有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就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B只要有先进技术,人口增长就不会使环境恶化,反而使环境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C人口数量的增长,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造成对环
23、境的污染是必然的D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15-16题。 乙城市 甲城市 图3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16.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乙
24、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 B. C. D.(2011年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718题。项目年份2000年2010年全省总人口(人)7438289078659903人口比例(%)苏南33.7141.38苏中23.1220.80苏北43.1737.82表2图817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
25、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18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1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9-20题。19.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0、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
26、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2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2回答21-22题。21.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22、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移率均大于迁出率(2011年高考福建卷)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23-24题。年龄段(岁)迁出人口(人)迁入人口(人)607008004559160050002544200030000152424002750001464023.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